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

( 注 重 外 部 利 益 相 关 只
( 注重 内部 核心 能 只
者 的期 望 ) 收缩 性 慈善 行 为 ,
营 企 业 慈 善 行 为 日益 受 到 学 术 界 的 关 注 。 尽 管 我 国 一些 民 营企 业 已经 开 始从 事 现 代 意
、
文献 综述
海 克 ・ 鲁 克 T 布 n弗 兰 克 ・ 尔 特 沃
( r e & Buh
W atr 2 0 ) 认 为 , 只 有 当 企 业 慈 善 活 动 既 能 长 l , 05 e
东省 民营 企业 慈善 捐赠 行 为 的 因素进行 分 析 。
一
出 兼 顾 自身 发 展 和 利 益 相 关 者 利 益 的 战 略 性 慈 善 活 动计 划 。 从 企 业 内部 资 源 能 力 角 度 看 ,资 源 基 础 模 型
的 基 本 观 点 表 明 ,不 同 公 司 不 同 时 期 表 现 出 的 绩 效 差 异 是 由它 们 独特 的 资 源 和能 力 的组 合 所 引 起
源 能 力 、 企 业 内外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需 求 ,制 定
基础 , 合企 业 现 金 流 与经 营业 绩 、 业 慈 善 决 策 综 企 机 制 、 业形 象 以及 政 府 行 为 等 因 素 , 时 考 虑 企 企 同 业 规 模 、 业 所 处 生 命 周 期 阶 段 的 差 异 ,, 响 广 企 x影 l
引
言
期 持 续 为 其 捐 助 对 象 创 造 真 正 价 值 ,又 能 增 强 企 业 经 营 绩 效 时 ,它 才 能 满 足企 业 获 取 外 部 市 场 收
企业战略性慈善研究综述

企业战略性慈善研究综述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许多企业将社会责任放在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通过开展慈善活动来达到品牌宣传、员工培训、社会回馈等多种目的,这就是企业战略性慈善。
在本研究综述中,将从慈善活动的类型、目的、影响因素、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类型:企业战略性慈善的类型包括直接慈善和间接慈善。
直接慈善是指企业直接捐赠给受益者,如赈灾捐款和物资捐赠;间接慈善是指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和非盈利组织进行慈善活动,如NGO和慈善组织。
目的:企业战略性慈善的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形象宣传、员工激励、回馈社会、拓展市场等。
在形象宣传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活动来获得公众的好感,提升品牌形象;在员工激励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增强员工参与感和归属感;在回馈社会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来回馈社会,提升社会贡献度;在拓展市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活动来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和信任。
影响因素:企业战略性慈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文化、领导力、员工参与度以及资源等;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社会声誉以及行业竞争等。
企业领导力和文化是企业战略性慈善成功的关键,员工参与度越高,企业的慈善活动越成功。
实施策略:企业战略性慈善的实施策略涵盖了项目选择、伙伴选择、沟通策略和资金管理等。
在项目选择方面,企业应该斟酌捐赠对象、活动类型、地域等多种因素;在伙伴选择方面,企业应该选择专业、一致的伙伴来共同合作;在沟通策略方面,企业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慈善活动;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应该进行明确的预算和规范的资金使用流程。
评估方法:企业战略性慈善的评估方法着重在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评估。
在社会效益方面,主要看慈善活动是否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影响公众意识;在企业效益方面,主要看慈善活动是否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员工参与度以及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性慈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回馈社会、提高品牌形象和员工参与度,还能拓展市场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研究

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研究摘要:企业成长过程中,社会公众会对企业慈善责任的履行倍加关注,企业慈善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双赢选择。
民营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慈善,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对2007—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上榜民营企业领导者及所在企业慈善捐赠数据的研究表明: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其影响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意向、慈善行为形式和慈善行为领域。
关键词:民营企业;领导者;企业慈善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4-0044-02引言1979年,美国管理者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共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四个层次。
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作为金字塔的最高层,社会公众会对企业慈善责任的履行倍加关注,企业慈善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双赢选择。
《麦肯锡季刊》2007年1月进行的全球企业慈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慈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人价值观的影响:公司在决定企业慈善计划的重点时,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兴趣、员工利益、当地社会的需求三个因素具有最大权重,分别达到0.45、0.37、0.37;而在“首席执行官参与企业慈善哪些方面的工作”的调查中,结果表明,首席执行官在“确定总的方向”、“对特定的捐款做出决策”、“担任公众形象人物参与外部沟通”三项工作中的参与权重位列前三位,达0.58、0.49、0.47。
然而,企业慈善责任可由企业自行裁量,民营企业在承担慈善责任方面,较之国有企业,自行裁量的余地更大,对民营企业来说,做慈善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财富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一、文献综述1.企业领导价值观与企业发展。
1996年,张金祥最早提出,一个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支配自己的经营行为,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受企业领导价值观影响;王维拉认为,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其选择是否合乎道德水准,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道德水平[1];张冬梅认为,企业家必须清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有意识进行价值观的领导,企业发展前景才会更深远[2];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则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毅力和价值观如何,决定了这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一、引言企业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企业慈善捐赠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追溯到非常早期的时候。
本文将从理论溯源和研究进路的角度探讨企业慈善捐赠的发展。
二、理论溯源1. 慈善的起源与发展慈善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慈善主要以宗教信仰为基础,诸如佛教、基督教等使慈善行为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慈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贫困人口的痛苦,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行为逐渐进入到了现代社会。
2. 企业慈善捐赠的出现企业慈善捐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一些富有的企业家开始将他们的财富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目的既是满足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这一现象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三、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进路1. 捐赠对象与方式的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中,捐赠对象与方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选择的捐赠对象,可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
同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方式,可以探讨不同捐赠方式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影响。
2. 动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理解企业为何进行慈善捐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者常常探讨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社会压力、公众舆论等因素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
3. 捐赠效果与社会价值的研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效果和社会价值,可以衡量企业慈善活动对于社会的实际影响。
这包括评估企业慈善捐赠的成果与效果,以及对接受捐赠者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四、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其次,对于企业慈善捐赠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仍然不够完善。
企业慈善责任的要素包括哪些

企业慈善责任的要素包括哪些
在当今社会,企业不仅要致力于盈利和业务成长,还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其中慈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慈善责任的要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1. 慈善使命和愿景
企业在承担慈善责任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慈善使命和愿景。
这包括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企业所希望实现的慈善目标和影响力。
企业需要设定清晰的愿景,以指导和激励其慈善行为。
2. 资源投入
企业慈善责任的核心是将企业的资源投入到慈善活动中。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资金、物资、人力和技术支持。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3. 合作与伙伴关系
企业在承担慈善责任时,通常需要与其他机构、公益组织或社会团体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整合外部资源和力量,共同开展慈善活动,实现更大的影响力和效益。
4. 透明度和公开性
企业应当在进行慈善活动时保持透明度和公开性。
这包括公开慈善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和成果,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透明公开可以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公信力,提升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
5. 持续性和长远规划
企业在承担慈善责任时,需要具备持续性和长远规划的意识。
企业不应当将慈善责任当作一次性的短期行为,而应当将之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中,持续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企业慈善责任的要素包括慈善使命和愿景、资源投入、合作与伙伴关系、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持续性和长远规划。
企业应当全面考虑这些要素,积极履行慈善责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分析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逐渐的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企业行为,企业的这种行为也日益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
企业的慈善捐赠一直是我国公益事业善款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军。
那么,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慈善捐赠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标签: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一、引言企业慈善捐赠是指企业自愿的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赠送给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受赠者,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的行为。
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对于用来解决诸如扶贫、赈灾、助残、助学等众多的社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是否应该从事慈善捐赠活动,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慈善捐赠行为来回馈社会;也有学者认为,慈善捐赠使企业增加了成本,对企业不仅没有价值,还损害了股东的财富。
而企业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履行其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我们有必要对其慈善捐赠的动机进行分析。
二、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1.伤害保险作用。
企业在经营中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如环境污染、压榨雇员等行为,而破坏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引发利益相关者的报复行为,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可以为企业的这些伤害行为提供保险,来减轻受害的利益相关者的报复强度,同时减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就是慈善捐赠的伤害保险作用。
在我国企业中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对健康不利的烟草企业和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造纸企业会出现在“中华慈善奖”的候选名单中,尽管这些烟草企业和造纸企业因社会舆论而最终落选等等。
一个企业一边用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慈善捐赠行为,一边又背地里从事着污染环境、压榨员工等不正当的行为,这样的情况非常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现实中。
财务视角下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研究

财务视角下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随时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不仅要具备科学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更要学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获得社会公众的好感和信赖,从而获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无形社会资源。
于是,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重要表现形式的慈善捐赠迅速成长起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获取竞争优势。
在国外,企业慈善捐赠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许多学者已对企业慈善行为有比较详细的研究,许多企业内部有专门负责慈善捐赠事务的机构或部门,企业慈善管理的制度和理念体系已相当完善。
对比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慈善捐赠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在近几年遭遇的多起重大自然灾害中,企业在救灾及重建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们对企业慈善行为的研究还很少:.企业为何参与慈善捐赠,是出于纯粹的利他动机还是利己动机呢?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对当期财务绩效有何影响,对提升企业价值有没有帮助呢?因此本文以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汶川大地震“加多宝”豪捐一亿而赢得社会大众一片叫好声,从而导致其当年营业额增加三倍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会影响到企业形象,因而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也会影响到企业当期财务业绩。
所以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也许不仅仅是出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单纯利他动机,也可能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的商业动机。
从财务视角来观察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就是本文的主要论题。
本文从财务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慈善捐赠看作是企业有策略的财务行为,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文献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经济动机,同时厘清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财务绩效的机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价值进行实证检验。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展开研究,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分析、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展示和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探讨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结论部分提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给予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行为分析,慈善捐赠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也日渐增强。
企业不仅仅要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揭示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不同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总结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展望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最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进入21世纪,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分析影响企业捐赠的因素有哪些。
0 引言
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捐赠行为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
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代理念仍处于萌芽状态,受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1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富豪与企业的慈善意识正逐步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进行慈善捐赠。
2006年4月11日,胡润百富榜在清华大学公布2006胡润慈善企业排行榜。
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10家民营企业,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慈善领域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和额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了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发现有过捐赠行为的公司已占92.4%,从未进行过捐赠的仅占7.6%,但大部分公司的捐赠金额在5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5%;且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没制定社会捐赠计划。
葛道顺指出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还未达到GDP比重的l%;国内慈善公益机构发展才刚起步,数量少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社会的信任;社会慈善理念过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清华大学的邓国胜认为,造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一是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二是受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三是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存在遗产税,另一方面是减免税的问题。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事业还不太积极,受到内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2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是比较积极的,以“求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为何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捐赠呢,笔者认为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七点:
2.1 企业经营状况
约翰逊(Johnson)调查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业绩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税前利润是企业慈善行为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马克(Mark)和凯利(Kelly)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笔者认为企业慈善行为水平与企业可利用的资源(现金流)和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企业的现金流越多那它参与慈善捐赠的力度也越大,反之就减少,当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时,企业更加关注提高社会声誉和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他们会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树立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从企业财务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目前大部分处于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还不够完善,企业为了力求自保,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应对社会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不高。
2.2 企业形象
布雷默(Brammer)和米灵顿(Millington)总结了很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因是为了企业声誉。
参与慈善事业已成为企业获得高曝光率、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经常以此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公众的好感,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进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社会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因此这种晕轮效应同样会使
社会公众对经常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产生好感,进而对这些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产生信赖,由潜在顾客变为现实顾客。
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很多企业参与了捐赠活动,有网友在QQ 群里说:“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存钱到工商(8726万)……”从中我们读出的不仅是爱国情结,同样也诠释了“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的观点。
2.3 企业规模与行业特征
麦克艾尔瑞(MCElroy)和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等很多学者认为企业规模大小与企业慈善行为水平有正相关性,大企业进行慈善捐赠行为的概率较高,而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相对概率较低。
因为大企业已初具规模,有较强能力参与慈善捐赠事业。
他们为了更好地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得到公众的认同,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慈善事业,扶贫济困。
而小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阶段,他们没有太多能力投身于慈善事业,而更多地是关注自身的发展与规模扩张,因而小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要低于大企业。
笔者总结尤西姆(USeem)等学者的观点,认为与公众接触较多的行业如零售、保险、旅馆业的慈善参与力度要高于那些采矿、建筑等与公众接触较少的行业。
因为与公众接触较多的企业,公众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公众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同,企业才会赢得有利市场和获得更多利润,为了提升企业在公众心中的企业形象与知名度,大部分企业一般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实现。
而与公众接触较少的企业就无此后顾之忧。
2.4 企业发展周期
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而他们处于不同阶段时,对企业捐赠是不同的。
当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更多资金的是会用来发展企业,而没有太多的钱用来投资慈善事业,因而参与捐赠的积极性不高,当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时,企业关注的是扩张和发展规模,参与慈善事业同样会受到影响,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时企业为了提高声誉和知名度,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会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投资,当企业到了衰退阶段时,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力求自保,企业已无力关注慈善,因而会参与慈善捐赠的力度会不大或者是不会参与。
2.5 政府号召,领导者的慈善意识
响应政府号召,是带有强烈“中国特色”企业慈善行为的一大影响因素。
在我国,企业安全有效的运营离不开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当政府就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如扶贫救助等)或者危机(自然灾害等)向社会发出倡议和号召时,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对政府的倡议做出某种积极的反应,以谋求一种和谐、安全的政府公关关系。
还有,贯彻领导者的慈善意识,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因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个人成长经历会较强地影响到企业的慈善行为。
2006胡润慈善榜的“状元”余彭年白内障治愈的经历形成了他的财富观,于是,有了“彭年光明计划”。
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以“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座右铭,因而李嘉诚基金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
可见,企业家的为善理念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慈善行为的发展。
2.6 我国的法律政策与慈善决策机制
我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税前优惠比例相对于国外较低,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后的扣税额只有3%—10%,远远落后于外国,而且就是这3%—10%,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没有得到落实。
税收优惠操作流程过于复杂,税收优惠法律有待完善。
我国税收优惠宣传实施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可能还不知道有做哪些优惠政策。
另外就是出现直接行政摊派现象,很多企业是出于政府压力和外界压力才参与慈善捐赠的。
善款募集的方式以及企业慈善捐助决策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企业慈善参与度不高的一个原因。
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度还不够,很多企业捐完钱后都不知道最终资金的去向。
2.7 捐赠效果不能直接衡量
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后,捐赠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直接衡量,这严重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出现了企业慈善排行榜,如胡润企业慈善排行榜、福布斯慈善排行榜、南方周末企业慈善排行榜等,企业慈善榜的出现,引起了公众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关注,也引起了公众对企业间慈善捐赠行为进行比较的热情。
然而,公众在对上榜企业进行评论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捐款额,却忽视了榜单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对于上榜企业来讲,只要钱捐的越多,企业的排名就越靠前,善举就越值得推崇。
这样的评比标准意味着:企业的捐赠越多,慈善表现就越好。
从我国现状来看,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比较落后,企业捐赠意愿和捐赠力度都比较低,我国还需要企业慷慨解囊,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且是捐的越多越好。
但是,对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而言,捐款额只是诸多因素里面的一个,单纯以一个因素来评价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并进行排榜是不合理的,会影响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