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平衡火罐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PPT
合集下载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PPT课件

六、常见疾病的拔罐方法
1、感冒:外感风寒、风热邪气、邪伤肺卫所致。
外感风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
留罐10~15分钟,咽痒、咳嗽加天突、膻中穴。 外感风热取穴:大椎、风门、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 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热效果明显;
2、哮喘、素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风寒,饮食不 当,生气着急,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而导致。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 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如面瘫时在面部闪罐治 疗。 4、血罐法:又称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 上点刺放血,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 刺血后拔罐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 发热、疼痛等。如大椎穴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发热。 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 心的部位,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时,将 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如呃逆时在膈俞穴采用针 罐法治疗。
四、拔罐的治病原理
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
高供氧低消耗状态,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缺氧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细胞吞 噬能力。
五、注意事项
1、拔罐可使局部出现一些局部反应,阳证,热证、 实证,多呈鲜红色淤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多 呈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寒证、湿证多呈水泡 水珠;虚证多呈潮红、淡红色;局部无淤血反应, 或虽有潮红现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较轻, 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 2、拔罐的禁忌症:皮肤有溃疡,水肿,高热抽搐 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亦不宜拔罐。 3、避风,室温适宜,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 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4、治疗时应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棉球 湿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慢性支气管哮喘
冷症
概 述
概述
药罐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适用于痛证、虚证、寒证 等。 痛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肩腰腿痛、痛风、关节炎、纤维 肌痛综合症、痛经等。 虚证:哮喘、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等。 寒证: 表寒证: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里寒证:原发性冷症、贫血、神经症、更年期综 合征,糖尿病足肢冷症等
小结
药罐疗法结合了药物与罐疗的双重作用,同时避免了毒性药的 不良反应,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
的特点。近年来采用药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取得
良好的临床效果。 水煮法加强了热熨的效果 具有更强的通络作用 适合大面积疼痛治疗
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容概况
概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选穴原则
1.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直 接拔罐于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相关穴位。
面部:翳风、颊车、阳白、下关、地仓;
腰部:肾俞、腰阳关、腰夹脊、大肠俞、气海俞;
肩部: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臂臑等。
其中像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具有放射性疼痛的
疾病,可按部位循经取穴。
选穴原则
2.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选择肺经穴位和背俞穴,如中府、 云门、肺俞、风门、膻中、肾俞等;
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照射、微波疗法、超声透药治疗疗法 外科手术治疗:脊神经后根入髓区毁损技术等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蛇串疮”“蛇丹”“腰缠火丹” 《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 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外科准绳·缠腰火丹》曰:“试问缠腰生疮,累累如串珠。 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中医技术操作平衡火罐 曾闰莲

起罐后,清洁皮肤
看罐斑可辨病情
•罐斑颜色的意义.doc
操作实施小结
1 闪罐 揉罐 走罐 3 抖罐 4 5 留罐
5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
1分钟
终末消毒
• 做好消毒措施,每人用后均需进行终末消毒,用含氯消毒 液浸泡30min,用清水清洗后晾干备用。 • 火罐:500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禁忌症
• 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 2、皮破损有瘢痕及皮肤病患者 • 3、高血压发展期
临床应用
• • • • • • • • 感冒患者 失眠患者 肥胖患者 肩周炎患者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谢 谢
。
平衡火罐的原理
有效激发经气
血使 运各 行经 通脉 畅气
肾气平稳、肝 脾调和
调节、 改善机 体疲劳
平衡火罐治疗特点
• • • • • 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2、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 3、疗效显著 4、无副作用 5、既治病又防病
平衡火罐手法
闪罐 揉罐 走罐 抖罐
留罐
磨罐
擦罐
滚罐
振罐
摇罐
弹罐
旋罐
活动能 力
• 血罐:1000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意外情况处理
• 晕罐:应取下罐,使患者平卧,轻者饮温开水,静卧片刻 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做相应处理。 • 疼痛:应及时起罐或适当放气。
• 烫伤: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 料。
注意事项
• 1、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 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避开有水泡,疤痕和伤口 位置拔罐,防止烫伤。 • 2、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要吸干,以防脱落烫 伤病人皮肤。 •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要视病人皮肤而定,避免造成皮肤 过度紧绷。 •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 消毒局疗皮肤后,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2024年)中医拔罐ppt全新

CHAPTER
16
闪罐法
操作方法
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 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适应症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 能减退等疾病,尤其适用于不宜 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
的面部。
注意事项
操作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
2024/3/26
17
走罐法
2024/3/26
操作方法
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 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 起下。
多学科融合
将拔罐与中医、西医、康复医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 的治疗体系。
27
拔罐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推广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拔罐技术 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培训与认证
建立国际拔罐培训与认证体系,提高拔罐技术的 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国际标准与规范
制定国际拔罐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拔罐技术的 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和安全性。
拔罐技术创新
03
结合现代科技,对传统拔罐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舒适度。
26
拔罐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4/3/26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拔罐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智能化辅助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拔罐辅助系统,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精准的治疗服务。
拔罐后应观察罐印的颜色、形状和分 布情况,以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
处理水泡
若拔罐后出现水泡,小水泡可自然吸 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挑破,涂以龙 胆紫药水,防止感染。
16
闪罐法
操作方法
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 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适应症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 能减退等疾病,尤其适用于不宜 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
的面部。
注意事项
操作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
2024/3/26
17
走罐法
2024/3/26
操作方法
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 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 起下。
多学科融合
将拔罐与中医、西医、康复医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 的治疗体系。
27
拔罐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推广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拔罐技术 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培训与认证
建立国际拔罐培训与认证体系,提高拔罐技术的 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国际标准与规范
制定国际拔罐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拔罐技术的 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和安全性。
拔罐技术创新
03
结合现代科技,对传统拔罐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舒适度。
26
拔罐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4/3/26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拔罐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智能化辅助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拔罐辅助系统,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精准的治疗服务。
拔罐后应观察罐印的颜色、形状和分 布情况,以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
处理水泡
若拔罐后出现水泡,小水泡可自然吸 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挑破,涂以龙 胆紫药水,防止感染。
中医学 中医适宜技术拔罐技术护理课件

起罐时,用毛巾或纸巾包裹住罐体, 轻轻向上提拉,避免伤害皮肤。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以舒适自 然为原则,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操作 困难或效果不佳。
拔罐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选 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和时间,避免过度 刺激导致不适或损伤。
拔罐时应避免在破损、炎症、肿瘤等 部位进行操作,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 感染。
谢谢
疫力。
拔罐技术的禁忌症
皮肤破损
拔罐会刺激皮肤,因此皮肤破损、炎症、感 染等部位不宜拔罐。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拔罐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等疾 病。
孕妇腹部、腰骶部
拔罐刺激穴位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 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醉酒、饱餐、空腹等状态
拔罐可能会引起不适,应避免在醉酒、饱餐 、空腹等状态下进行拔罐。
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为主 、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学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 医疗实践,可追溯至数千 年前。
发展阶段
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 中医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 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 论体系。
现代中医学
在现代社会,中医学在保 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 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 断创新发展。
拔罐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或风吹 ,以免影响拔罐效果。
03
CHAPTER
拔罐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
常见护理问题与拔罐解决方案
疼痛护理
胃肠道问题护理
拔罐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常见疼痛问题,通过负压吸引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拔罐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胃肠 道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促进肠道 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以舒适自 然为原则,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操作 困难或效果不佳。
拔罐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选 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和时间,避免过度 刺激导致不适或损伤。
拔罐时应避免在破损、炎症、肿瘤等 部位进行操作,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 感染。
谢谢
疫力。
拔罐技术的禁忌症
皮肤破损
拔罐会刺激皮肤,因此皮肤破损、炎症、感 染等部位不宜拔罐。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拔罐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等疾 病。
孕妇腹部、腰骶部
拔罐刺激穴位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 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醉酒、饱餐、空腹等状态
拔罐可能会引起不适,应避免在醉酒、饱餐 、空腹等状态下进行拔罐。
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为主 、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学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 医疗实践,可追溯至数千 年前。
发展阶段
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 中医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 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 论体系。
现代中医学
在现代社会,中医学在保 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 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 断创新发展。
拔罐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或风吹 ,以免影响拔罐效果。
03
CHAPTER
拔罐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
常见护理问题与拔罐解决方案
疼痛护理
胃肠道问题护理
拔罐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常见疼痛问题,通过负压吸引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拔罐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胃肠 道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促进肠道 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 ③拔罐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 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 ④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 的排除。
❖ ⑤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 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罐的类别
❖ 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 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 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 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 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1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谢 谢!
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 1、紫黑而暗:--------------——行经不畅有血淤 ❖ 2、发紫并伴有斑块: ------------—— 寒凝血淤 ❖ 3、呈散在紫点状 ——————--——- 气滞血淤 ❖ 4、鲜红而艳: --——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 5、红而暗: -----——-------血脂高,且有热邪 ❖ 6、灰白,触而不温: ----——------ 虚寒或湿邪 ❖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 8、罐体内壁有水气: —————————-有湿气 ❖ 9、出现水泡: ————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
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 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 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 ②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 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 ④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 的排除。
❖ ⑤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 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罐的类别
❖ 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 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 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 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 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1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谢 谢!
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 1、紫黑而暗:--------------——行经不畅有血淤 ❖ 2、发紫并伴有斑块: ------------—— 寒凝血淤 ❖ 3、呈散在紫点状 ——————--——- 气滞血淤 ❖ 4、鲜红而艳: --——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 5、红而暗: -----——-------血脂高,且有热邪 ❖ 6、灰白,触而不温: ----——------ 虚寒或湿邪 ❖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 8、罐体内壁有水气: —————————-有湿气 ❖ 9、出现水泡: ————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
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 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 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 ②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 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PPT课件

颈椎病:取穴:颈部夹脊穴、肩井、肩外俞、大椎、天 宗
肩髃、手三里。采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疼痛甚者者,夹脊穴、阿是穴刺血拔罐,约出血3~ 5ml,多收立竿见影之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 承山,留罐法,每日一次。疼痛甚者选椎间盘突出相应 节段夹脊穴及委中穴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后加拔罐,约 出血3-5ML,疼痛立减。
三、拔罐方法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
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常用的一种方 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均可使用 ❖ 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精 油,再将罐拔住,用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 返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 腰臀、大腿部位。
注意:肢体出现硬瘫,肌张力高时,上肢拔伸肌 部位腧穴,下肢拔屈肌部位腧穴。
❖ 6、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病理机制主要在于劳 逸过度,情志内伤或复感外邪,致肝、脾、肾功能 失调,阴阳失衡。采用平衡拔罐法进行治疗。
拔罐部位: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肾俞。
具体操作方法:
❖ (1)、闪罐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三个来回,一个从 上往下,一个从下往上,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 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拔 罐,3-5日治疗一次。
❖ 10、痤疮:多由肺经血热郁于肌表,或脾胃 湿热上蒸头面、脊背而成。
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胃俞,每次选2穴,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处的络脉,使自然出血, 待血色转淡后,再以闪火法拔罐,2-3日一次。
❖ 11、扭伤:采用刺络拔罐法,取扭伤部位相 应腧穴或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 重叩出血,然后再加拔火罐。适用于新伤局 部血肿明显;陈伤淤血久留,寒邪袭络。
肩髃、手三里。采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疼痛甚者者,夹脊穴、阿是穴刺血拔罐,约出血3~ 5ml,多收立竿见影之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 承山,留罐法,每日一次。疼痛甚者选椎间盘突出相应 节段夹脊穴及委中穴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后加拔罐,约 出血3-5ML,疼痛立减。
三、拔罐方法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
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常用的一种方 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均可使用 ❖ 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精 油,再将罐拔住,用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 返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 腰臀、大腿部位。
注意:肢体出现硬瘫,肌张力高时,上肢拔伸肌 部位腧穴,下肢拔屈肌部位腧穴。
❖ 6、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病理机制主要在于劳 逸过度,情志内伤或复感外邪,致肝、脾、肾功能 失调,阴阳失衡。采用平衡拔罐法进行治疗。
拔罐部位: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肾俞。
具体操作方法:
❖ (1)、闪罐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三个来回,一个从 上往下,一个从下往上,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 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拔 罐,3-5日治疗一次。
❖ 10、痤疮:多由肺经血热郁于肌表,或脾胃 湿热上蒸头面、脊背而成。
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胃俞,每次选2穴,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处的络脉,使自然出血, 待血色转淡后,再以闪火法拔罐,2-3日一次。
❖ 11、扭伤:采用刺络拔罐法,取扭伤部位相 应腧穴或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 重叩出血,然后再加拔火罐。适用于新伤局 部血肿明显;陈伤淤血久留,寒邪袭络。
中医适宜技术平衡火罐ppt课件

软组织闪挫伤、扭伤、
•2.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 •3.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 •4.中风偏瘫等。
3. 拔 罐 原 理
负压作用 温热作用
调节作用
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 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 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 恢复机能的目的。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 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 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 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 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 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
(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 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 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 (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不合 作者均不宜拔罐。 (10)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 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 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 之处均不宜拔罐。
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 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如:血友病、 紫癜、白血病等。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 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
•2.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 •3.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 •4.中风偏瘫等。
3. 拔 罐 原 理
负压作用 温热作用
调节作用
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 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 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 恢复机能的目的。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 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 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 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 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 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
(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 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 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 (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不合 作者均不宜拔罐。 (10)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 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 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 之处均不宜拔罐。
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 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如:血友病、 紫癜、白血病等。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 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病人皮肤。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药视病人皮肤情况而定,避免造 成病人皮肤过度的摩擦。
• (5)冬天拔火罐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拔玩火罐后 要嘱病人多喝温开水。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6)拔火罐宜选择病人被堵肌肉比较多的地方。 • (7)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病情,做各种手法时
•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暴露拔罐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 3、遵医嘱选择拔罐的部位及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
选取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4、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顺序:一个从上 到下,一个从下到上。
• 5、将甘油稍加温涂于背部,接着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 罐3个来回,推罐火力适中,顺序:先中、后两边,以皮 肤起红晕为度。
禁忌症
• 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 2、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 • 3、高血压病发展期。
平衡火罐的物品准备
•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甘油、大毛巾、止血钳、
打火机、玻璃罐、灭火瓶内放清水、纱块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1、核对患者的姓名、诊断,告知患者拔火罐的目的、作 用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
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通过神经末梢、毛细血管、
细胞、皮肤等综合传递渠道,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
经系统反馈信息,使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发挥大脑中枢对交
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机体相应修复
到平衡状态。
平衡火罐的适应症
•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 • 感冒患者 •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 失眠患者 •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 肥胖症患者 •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11、情节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物,遮盖力床单位及 用物,火罐清洁消毒后晾干备用。
• 12、告知患者皮肤青紫为正常现象,避免用力揉搓。 • 13、记录治疗的情况并签名。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1)草书前检查罐口是否平滑,有无裂痕,注意遮挡患 者,保护患者隐私。
• (2)避开有水疱、疤痕和伤口的位置拔火罐。 • ( 3 )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药拧干,一方脱落烫
• 6、用干毛巾擦干净背部甘油。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7、根据不同病种在大椎穴及背部坐罐5分钟,取穴:心俞、 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8、将着火的棉球稳妥的投入装有水的治疗碗。 • 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为度,疼痛、
过紧应及时起罐。 • 10、起罐时,按压局部皮肤,时空气进入罐内,切不可强
要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耐受度而定。
感谢聆听!
中医护理技术平衡火罐 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平衡火罐的定义
•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 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 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 法。
平衡火罐的作用原理
• -有效激发经气 • -主治脏腑病 • -调理肝脾肾
平衡火罐的目的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药视病人皮肤情况而定,避免造 成病人皮肤过度的摩擦。
• (5)冬天拔火罐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拔玩火罐后 要嘱病人多喝温开水。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6)拔火罐宜选择病人被堵肌肉比较多的地方。 • (7)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病情,做各种手法时
•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暴露拔罐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 3、遵医嘱选择拔罐的部位及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
选取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4、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顺序:一个从上 到下,一个从下到上。
• 5、将甘油稍加温涂于背部,接着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 罐3个来回,推罐火力适中,顺序:先中、后两边,以皮 肤起红晕为度。
禁忌症
• 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 2、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 • 3、高血压病发展期。
平衡火罐的物品准备
•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甘油、大毛巾、止血钳、
打火机、玻璃罐、灭火瓶内放清水、纱块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1、核对患者的姓名、诊断,告知患者拔火罐的目的、作 用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
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通过神经末梢、毛细血管、
细胞、皮肤等综合传递渠道,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
经系统反馈信息,使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发挥大脑中枢对交
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机体相应修复
到平衡状态。
平衡火罐的适应症
•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 • 感冒患者 •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 失眠患者 •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 肥胖症患者 •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11、情节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物,遮盖力床单位及 用物,火罐清洁消毒后晾干备用。
• 12、告知患者皮肤青紫为正常现象,避免用力揉搓。 • 13、记录治疗的情况并签名。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1)草书前检查罐口是否平滑,有无裂痕,注意遮挡患 者,保护患者隐私。
• (2)避开有水疱、疤痕和伤口的位置拔火罐。 • ( 3 )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药拧干,一方脱落烫
• 6、用干毛巾擦干净背部甘油。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7、根据不同病种在大椎穴及背部坐罐5分钟,取穴:心俞、 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8、将着火的棉球稳妥的投入装有水的治疗碗。 • 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为度,疼痛、
过紧应及时起罐。 • 10、起罐时,按压局部皮肤,时空气进入罐内,切不可强
要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耐受度而定。
感谢聆听!
中医护理技术平衡火罐 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平衡火罐的定义
•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 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 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 法。
平衡火罐的作用原理
• -有效激发经气 • -主治脏腑病 • -调理肝脾肾
平衡火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