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
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
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
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很多学者都曾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过周作人,谈他的人生态度、文学造诣与历史功绩。
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
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一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
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一)浮躁凌厉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
这类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
这又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在当时的文艺界中,很多人以满腔热情、激愤之词,写出了慷慨激昂的话语,用尖锐之词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
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
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但却在字里行间、行文之处来评时政,发感慨。
我们且看他是如何展现的: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
在《祖先崇拜》这篇一千来字的短文里,周作人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于“在自然律上,明明是倒行逆施的封建伦理观念”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批判。
但他的批判、反抗又自与别人不同,于挑战、评判的态度中又见中庸与平和。
对于封建礼教宣扬的那一套虚伪的所谓“风纪教化”,周作人也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
如当时上海的湘沪警察厅明令禁止携带十岁上下的女孩进浴堂,理由是“有关风纪”。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
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
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
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
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
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
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
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
”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
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
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周作人的散文特点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凝练而深刻,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些特点:1.深入浅出:周作人的散文通俗易懂,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2.传达情感:周作人的散文常常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3.思辨哲理:周作人的散文常常以生活为素材,但他总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象,通过深入思辨揭示人生的真理。
4.寓教于乐:周作人的散文不仅欣赏性极高,还常常蕴含着强烈的教育意义。
他善于通过故事和寓言,传递他对人生、道德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5.自然主义:周作人的散文通常以自然为背景,他喜欢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
6.崇尚真实:周作人的散文注重真实与真诚,他喜欢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真实面貌,反对虚伪和伪装。
7.文学性和艺术性:周作人的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他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节奏的流畅,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安排。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以深入浅出、情感传达、思辨哲理、寓教于乐、自然主义、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等特点,将读者引领到一个思考和感悟的世界中。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也值得一提:8.反思现实:周作人的散文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他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深刻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9.注重生活细节:周作人的散文细致入微地描绘生活的细节,他善于捕捉人物的言行举止、环境的氛围和细枝末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而独特的生活场景。
10.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充满了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他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描绘。
11.倡导人文关怀:周作人的散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情感需求,他呼吁人们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倡导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博爱精神。
12.反思人生意义:周作人的散文常常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他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1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说起周作人,不得不先提一提他的兄弟鲁迅。
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是重点篇目还是考试时候必出的考题。
鲁迅在中国文坛上是以辛辣讽刺批判的风格著称的,而他的弟弟周作人恰恰与其相反。
可以讲兄弟二人都是文学改革浪涛中的先驱,但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比起鲁迅的凶狠周作人显得温和了许多。
我们暂且撇开其在政治上错误的选择,单单在散文创作这一领域,周作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他为中国散文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并且首次引入了美文这一概念。
本文,笔者就想围绕他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谈起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都会用上平和冲淡这四个字。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平淡的的确确是其最高的境界。
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
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
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
这就是为何人们说周作人散文中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平和冲淡”了。
周作人总是以平淡作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
这种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处都找的到的。
如〈喝茶〉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的尘梦。
”还有〈北京的茶食〉中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
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尖锐。
因此单纯的用“平和冲淡”来概括他散文的艺术特色也不是最为确切。
就连他自己也不太认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冲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他说“平淡,这是我所最缺少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实上绝没有能够做到一分毫,盖凡理想本来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初稿)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摘要】:散文家周作人,性情较平和,除抗争小品文外,不少是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在二十年代中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周作人的散文“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
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
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
但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却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
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凌厉。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艺术特征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
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
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
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
并且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
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
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
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
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色,其作品展現了文學藝術的細膩性、審美性、表達性和感染力。
首先,周作人對自然的描繪非常情感化,他用簡單的詩抑或平靜的景物勾畫出了一段
段美好的心情,把生命中最純淨和真摯的情感們放在詩中,細細勾勒出生命中最純潔的美。
其次,周作人能夠用詩加入宗教色彩,他詩中的主題帶有一種審美的思維,非常的
精神和深遠。
同時,他的詩有著沉穩的風格,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靈性的清新,也深
深吸引到讀者。
再者,周作人的詩中常會包含對於古代的懷念,他的詩行裏常常有散發著浪漫而儒雅
的氣息,那股強烈的原生性風景似乎將現代與古代融為一體。
另外,他的文字中帶著一
種輕聲細語的氣息,柔美地傳達出一份深沉之情,讓人深深地著迷。
最後,周作人的文學藝術從他的藝表中也可以看到,他以淺靜的描述賦予文字以醇厚
的風味,他細膩微妙的詩行也展現出 he的細膩情感。
他把文字化為一種純淨的詩歌,讓讀者領略到一種全然的安定與愜意,實現真理的聯想與萬事萬物的集中,為人們帶來了
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為此,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不僅是近代文學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流派,更是人們山水
情思心血結晶,用純粹的詩意抒出一種優雅感受。
它簡潔大膽,堅定而柔和,將文字的魅
力與幽微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學和藝術。
浅谈周作人散文艺术

浅谈周作人散文艺术摘要: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中国新文学的巨匠,是开创中国现代小品文的一代宗师,创作了许多经得起历史淘洗的散文,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有冲淡闲适和浮躁凌厉两种风格,本文认为冲淡闲适是他散文的基调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冲淡闲适的境界来调适与平衡自己的内心前期,他用冲淡闲适来慰藉“五四”落潮时的狂热、焦虑与烦躁的内心,冲淡闲适中浮躁凌厉的表现鲜明后期,他失足附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苦痛,又借助冲淡闲适来寻求内心的平衡,不过与前期相比,逐渐消隐冲淡闲适始终是他的艺术追求首先,文中论述了周作人散文中冲淡闲适的意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些正是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美学特点他的散文不做作,不矫饰,讲究思想感情的自发与真切的流露对于人生的现实,他保持着一种既积极又冷静的姿态,一种平静的心境,即使是有较为重大的或容易引发激烈的情思的主题,他也是力求用平和舒缓的语气来表达作品的语言朴素、精练,感情冲淡平和,读起来寻常平易,其实不失深厚隽永,经得起咀嚼与品味冲淡闲适的风格带给读者的正是滋润丰腴的心理感受他散文中的闲适并非纯粹的清闲与安逸,他赋予了闲适以新的美学内容他所说的“大闲适”是一种看彻生死的豁达,这中间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他的散文“虽有妍思,不掩萧瑟”文中的闲适是忧郁的,带给作者的是物有闲貌,情无闲意,心中之苦隐约而见的感受接下来,分析了周作人散文中冲淡闲适对浮躁凌厉的抑制冲淡闲适在抑制浮躁凌厉的过程中产生了二者的交融一是,在冲淡闲适中还存在着“叛徒”的声音如他曾经说过的“我希望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从他当年所标举的“寄沉痛于悠闲”这句话可以知道,他的闲适未曾忘却人间烟火色二是,表现在浮躁凌厉的文章中对感情的抑制周作人文章中“浮躁凌厉”的一面,因为受到冲淡闲适的抑制而大大弱化,已经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了,显得平和而舒缓最后,阐明了冲淡闲适所抒写的内容周作人在他那“拈花微笑”的闲适性的文字中抒写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与寂寞是孤立无援的现代人的痛苦不过,这些苦的成分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它们是隐藏在文本的深层,而不是凸显在文本的表面苦是作为淡淡的底色和背景而存在着因为是淡淡的,不太明显,不易被人注意到周作人的散文“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在苦味之外,冲淡闲适中还有乐的存在一种淡淡的乐,淡淡的喜悦之情文中的“苦”与“乐”构成了一对对应的关系这种淡淡的乐,淡淡的喜悦之情,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不停地跳荡着,给人以惊喜冲淡闲适是周作人文章的基调,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丰腴而滋润他在冲淡闲适的文章中写出了人生的苦与乐,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这些都是周作人散文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关键词: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展现出情感真挚的表达,同时又婉约而含蓄地表达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批评与赞美并重,而且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敬畏,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集批评与赞美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婉约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细腻,独特,人物心理,情感真挚,婉约,含蓄,批评,赞美,读者喜爱.1. 引言1.1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周作人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
周作人小品散文常常情感真挚,婉约而含蓄,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文字风格既批判又赞美,并且常常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尖锐观察,又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1.2 批评与赞美并重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批评与赞美并重。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对人和事物进行歌颂和褒奖,更重要的是对不足和缺陷进行批评和揭露。
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世界,既能够看到人物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短处。
这种批评与赞美并重的态度,使得周作人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更加有力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在小品散文中往往以平和、温和的语气对人和事进行评价,即使是批评也多是暗含在赞美之中,不刻意展现出刺耳的批评之词。
他善于用文字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常常令人深思。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情感真挚的表达,他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
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
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
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
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
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
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
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
”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
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
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
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
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
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些知识的同时,获得令人愉悦的生活情趣。
读这类文章,我们感到的不是引文的枯燥、繁冗,而是行文横生的妙趣。
在《苍蝇》一文中,作者用了如下文抄: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归庵》日本·小林一茶
蝇好交其前足,有绞蝇之象……亦好交其后足。
——《埤雅》
像乌豇豆格乌,像乌豇豆格粗,堂前当中央,坐得拉胡须。
——绍兴小儿谜语歌
本来令人厌恶的苍蝇,在文抄中被描绘得活灵活现,风趣十足。
读者在欣赏其“坐得拉胡须”的神姿时,也传达出不同的人对苍蝇的某些态度,充满了丰富的生活趣味。
其二,在“文抄公”的文体中体现出来的“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文”指文抄内容,“我”即作者)。
周作人在“文抄体”中,不论引文多寡,都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把引文和本文有机地融合起来。
对于周作人来讲,抄书并不比写书更为容易。
中外古籍浩如烟海,从中选用材料如同沙中淘金。
周作人就在这种淘金精神的支持下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发现古人。
这些被引用的文抄都是经过了他的精心选择与剪裁,倾注进了周作人的心血和精力。
有时周作人又常常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古文抄和现实经验联系起来,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以达到文我合一,物我交会的目的,周作人通过独特的发现,运用精妙的评点,点铁成金,激活了古人文字,使古文与今文融为一体。
所以说周作人散文中的“文抄”己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被周氏激活了的、己化为其鲜活生命的一部分。
正基于此,我们在读周作人这类“文抄体”时,才会时时感受到那种“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周作人“文抄体”所表现出的最高的艺术境界。
(二)、在“平和冲淡”中流泻出的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淡淡的苦味。
人们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散文取材广泛,举凡东洋西洋、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南北的点心、北京的茶食……都纳入其笔端。
选材的广泛性使周作人在写作时能随意自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从北京的茶食说到南
北的点心,由吃茶写到饮酒,从北平的春天写到故乡的野菜,还有金鱼、野草和狐仙鬼怪……行文中没有感情与笔墨的夸张,信马由缰,舒徐自在,让笔意自然地流泻,从而形成“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在周作人的笔下,他有意识让文字淡下去,当然并不是平淡无味,而是将感情冲淡,把感情有意识地隐藏起来,用质朴的文字平平道道出,没有做作,没有雕饰。
这恰好表现了其对文学的态度:“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
“平和冲淡”是周作人散文闲适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
但如果仅仅把周作人散文的闲适归结为“平和冲淡”是不全面的。
我们在读其散文时常常有一种迂回曲折、山回路转的感觉,这正反映了周作人散文闲适风格的另一特点:行文回旋往复、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
他在行文中没有刻意地选择所描写的事物,而是自然地叙事写物,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在看似漫不经心中让读者领略行文的婉曲纡余、摇曳多姿,体会其难以言传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
正是这种行文风格,形成了周作人散文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的笔墨趣味。
在周作人闲适散文中,那类追慕自然平淡的文章往往能让我们陶然忘我,融入境中。
而这类带有苦味的散文往往能让读者在平淡之余品尝出生活的真实滋味。
如上所述,冲和平淡的蕴致、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以及蕴含文中的苦涩味构成了其闲适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其小品散文的魅力所在。
(三)、身临其境的意境美和淡淡的情绪美。
中国古代诗歌靠意境取胜。
诗人善于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优美的意境,吸引读者徜徉于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留恋忘返。
散文创作如果也注意到意境美的开掘,不但可以增添文章诗意色彩,而且可以吸引读者走入文中,沉醉于所描绘地优美意境,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周作人散文创作恰恰发挥了这种意境美的长处。
与意境相适应的,是周作人散文中所蕴藏的那种淡淡的情绪——故乡情愫。
在周作人散文中,时时可以看见故乡的影子。
周作人曾经对民俗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故乡的风俗人情更成为周作人心中抹不掉、挥不去、无以了断的故乡情结。
在周作人的笔下,故乡的风土人情是写不完的、道不尽的。
然而周作人散文中的故乡情思并不是通过直抒胸臆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创设一种情绪氛围,在这种情绪氛围中来表现那种平淡而又久远的乡思。
所以我们在分析周作人散文时,不能不留意其弥漫于字里行间的那种真挚平淡而又回味无穷的故乡情愫。
(四)周作人散文语言精炼、质朴、平实而又富有幽默感。
周作人散文追慕的是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
与其闲适风格(平和冲淡)相适应的是周作人散文语言上的质朴平实,从而形成了一种谈话式的语言风格。
这种谈话并不是那种让人正襟危坐、诚惶诚恐聆听圣人六字真言的教师爷风格。
读其散文,让我们感到的是:绿荫下,清茶一杯,三五人围坐一旁,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摇着蒲扇,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感觉的产生正得力其散文语言的质朴、平实。
如在写自己故乡风物的文章中,无论是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石板路、石桥、酒店……都是平平道出,犹如白话。
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感情的波澜,只是把生活的原样呈现出来。
就是在一些写人的文章中,周作人也是尽量避免感情的强烈外露,以免使文章造成某些做作之感。
周作人的语言来源于民间口语,但却是从中提炼的纯净的语言。
他的语言丝毫看不到一点杂质,它是一种豪华落尽、洗净铅华的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语言。
有人或许会说,平实质朴的谈话式的语言往往会造成语言的拖沓、冗长和散漫,使语言缺少必要的精炼,特别是周作人的很多文章都存在琐碎的叙述。
但是我们在分析周作人语言时就会发现,周作人质朴的语言并不缺乏精炼和集中。
在品味周作人散文语言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其语言的幽默感。
周作人的幽默则没有刻意的变形夸张和矫揉造作,而是如同人在表达情感是通过眼光或微笑淡淡地表示出来。
周氏的幽默是在平实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其幽默冷静而又充满理性的智慧,就如同一个人讲笑话,周围的人己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始终不动声色。
同其文中的“苦涩味”一样,周作人文中的幽默也是淡淡的,丝毫让人感不到幽默的热烈火爆。
但从中我们却能感到一种会心的笑意,一种淡而有味的韵致。
透过周作人的幽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滑稽。
在笑过之后,我们往往会引起某些思考或某种启迪。
正是由于周作人小品散文独特的艺术光彩,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唤醒了小品散文沉寂的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开始瞩目于小品散文的创作,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小品散文创作的高潮。
今天如果我们要研究和反思小品散文的创作历史和发展现状,真正把握小品散文创作发展的脉搏,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小品散文的首倡者——周作人,就不能不对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质作深入地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