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式

合集下载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贡献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贡献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贡献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艺术贡献的几个方面:
1. 思想深度的展现:周作人散文的内容不仅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文化历史等方面,还常常深入探讨人性、情感、自我等哲学问题,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2. 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周作人散文采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还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 散文形式的多样化:周作人散文形式的多样性,如新闻报道、笔记、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使作品更具多样化和创新性。

4. 散文风格的个性化:周作人散文风格的个性化,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个性和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启示。

周作人散文的贡献在于,不仅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内涵和文学形式,还展现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个性化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周作人的散文特点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凝练而深刻,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些特点:1.深入浅出:周作人的散文通俗易懂,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2.传达情感:周作人的散文常常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3.思辨哲理:周作人的散文常常以生活为素材,但他总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象,通过深入思辨揭示人生的真理。

4.寓教于乐:周作人的散文不仅欣赏性极高,还常常蕴含着强烈的教育意义。

他善于通过故事和寓言,传递他对人生、道德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5.自然主义:周作人的散文通常以自然为背景,他喜欢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

6.崇尚真实:周作人的散文注重真实与真诚,他喜欢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真实面貌,反对虚伪和伪装。

7.文学性和艺术性:周作人的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他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节奏的流畅,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安排。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以深入浅出、情感传达、思辨哲理、寓教于乐、自然主义、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等特点,将读者引领到一个思考和感悟的世界中。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也值得一提:8.反思现实:周作人的散文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他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深刻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9.注重生活细节:周作人的散文细致入微地描绘生活的细节,他善于捕捉人物的言行举止、环境的氛围和细枝末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而独特的生活场景。

10.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充满了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他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描绘。

11.倡导人文关怀:周作人的散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情感需求,他呼吁人们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倡导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博爱精神。

12.反思人生意义:周作人的散文常常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他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分类,及其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分类,及其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分类,及其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

周作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白话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周作人的散文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诗性散文,文言散文和清新诗文。

诗性散文是周作人富有感性的表达形式,他把诗的思想内容与散文的结构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把他的思想情感流露出来。

周作人的诗性散文写得生动有趣,也有一定的理论性,能够表达出作者的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文言散文是周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成果之一,他运用文言文对社会和人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使文言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此外,他利用文言文表达出的理论观点,也为现代白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清新诗文是周作人的另一重大贡献,他注重诗歌的形式结构,把诗歌以清新的语言丰富起来,使得诗歌更加饱满,更具有哲理性。

此外,他把自然和人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动人的意境,为后世白话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白话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渗入着他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文学语言的含义,为现代白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散文风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

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他的散文中,有着很多关于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非常深刻而独到的。

他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用简短而又富有内涵的语句,展示了他丰富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非常清新自然,他总是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出复杂的意思。

他的语言朴素而又含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圣而又温馨的氛围。

总之,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独特而又充满艺术性的,他的文字带有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能够让人沉醉其中。

他的文章中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和哲学的思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初稿)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初稿)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摘要】:散文家周作人,性情较平和,除抗争小品文外,不少是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在二十年代中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周作人的散文“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

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

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

但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却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

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凌厉。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艺术特征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

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

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

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

并且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

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

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

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

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展现出情感真挚的表达,同时又婉约而含蓄地表达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批评与赞美并重,而且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敬畏,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集批评与赞美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婉约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细腻,独特,人物心理,情感真挚,婉约,含蓄,批评,赞美,读者喜爱.1. 引言1.1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周作人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

周作人小品散文常常情感真挚,婉约而含蓄,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文字风格既批判又赞美,并且常常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尖锐观察,又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1.2 批评与赞美并重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批评与赞美并重。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对人和事物进行歌颂和褒奖,更重要的是对不足和缺陷进行批评和揭露。

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世界,既能够看到人物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短处。

这种批评与赞美并重的态度,使得周作人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更加有力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在小品散文中往往以平和、温和的语气对人和事进行评价,即使是批评也多是暗含在赞美之中,不刻意展现出刺耳的批评之词。

他善于用文字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常常令人深思。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情感真挚的表达,他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鲁迅称之为中国现代"最好的散文家"中的第一名。

周作人称自己的文章是"流氓鬼"和"绅士鬼"的文章。

"流氓鬼"是针砭现实,文风激昂凌厉,如《死法》等;"绅士鬼"是指叙事抒情的小品散文,如《故乡的野菜》等,相应地形成了周作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

不过,纵观周作人的散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在文学史上影响也最大的还是以冲淡为特色的小品散文。

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孑然独立、独树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其艺术风格表现为:1,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文章的笔势是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作者的性格特征在艺术上最自然最成熟的表现。

周作人的散文,不同于鲁迅的洞彻犀利,也不同于冰心的委婉清丽,他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不会因为构思、结构而拘谨,不会因为文短而板滞,读起来,就像是一番闲聊,而往往在这种闲聊中能够触到某种道理,仔细体会,却又深藏在我们的脑海中,如周作人早期的《碰伤》一文中,作者意在抨击反动暴警任意殴杀各校在新华门前索薪的教职员一事,作者没有拘泥于枯燥的说理,也没有大肆的指斥,而是持一种随意闲谈地说:"我从前曾有一种计划,想做一身钢甲,甲上都是尖刺,刺的长短依照猛兽最长的牙更加长二寸。

穿了这甲,便可以到深山大泽里自在游行,不怕野兽的侵害。

"我想如果对于鲁迅而言,写起来肯定会用尖锐泼辣,透彻犀利的笔势来指斥这件事,而这也正是周作人和他的区别。

继而作者又谈到了佛经里说蛇的几种毒种最厉害的"见毒",谈到《唐代丛书》之一《剑侠传》所写的剑侠的飞剑可以"取人头于百步之外"等等,之后,作者才引出了"近日报上说有教职员学生在新华门外碰伤"的事情,进行了委婉的抨击,文章读起来不会浮躁,没有让人觉得特别尖锐的言辞,然而文章的激愤之情,作者的批判态度都淹没于这种飘放洒脱的笔势中,使自己的散文有一种慑人的魅力,这是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及的,也是后市作家所不能及的,它不仅给人一种艺术上美得愉悦,也陶冶了人的情操。

从周作人作品看文抄公体散文文体特征-最新资料

从周作人作品看文抄公体散文文体特征-最新资料

从周作人作品看文抄公体散文文体特征周作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由于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过日伪职务,使得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分歧,褒贬不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他是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周作人所写作的散文类型“文抄公体散文,即笔记体散文的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

” [1]78 针对这一散文类型,历来毁誉不一,有人认为他专抄古书,失去了自我,亦有人认为它独具特色。

下面就针对文抄公体这一特别的散文来谈谈,看看这类散文的特性,到底有何内涵,为什么它让人们一直争论不已。

一、文抄公体散文文体特征(一)文抄公体散文体裁分类文抄公体散文,总体而言,篇目较多,题材也涉及较广。

“有人说,他能于不重要的题材之中写出重要的事物来。

在他很是近情的园地之中蔬菜比玫瑰花还要红艳可爱。

我们读了他的文章便会自然而然的觉得有时苍蝇会比天地命运那类大题目为有趣。

” [2] 周作人关注身边小事,注重物理人情,而文抄公体散文也不例外。

熟读了周作人的文抄公体散文之后,发现它所包括的题材还是能比较明确的划分出来的。

这一类散文,以抄录古书籍为主,把很多不同的篇目混合为一体,题材多为一些风俗、历史人物、传说、读书心得、动植物等,总的来说,这些题材都是周作人用自己的眼光去考究历史,从古书籍中发现一些什么,得到一些结论,文抄公体散文通过一些片段的摘录,呈现给读者一个整体的脉络。

(二)文抄公体散文文体特征文抄公之抄的绝妙(1)内容上,文学与科学的结合“他的创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写了大量赋得草木虫鸟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风格愈加走向闲适。

”[3]8 周作人写的内容大多是华美的或苦涩的古文,富于文学性、美感,另一方面,他又有考据癖,在抄录那些美妙而又具有文学性的文字的同时也注意背后的实际考据,又富含科学性,他摘抄的内容大多是文学与科学相结合,让人既品尝文字的美味,又增加理性的认识,读起来有种闲适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形成周氏散文风格有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影响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二是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三是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及其对散文艺术的独特理解。

核心是他的隐士性格,这是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散文叛徒隐士中庸趣味周作人曾说:“戈尔特堡批评蔼里斯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与一个隐士。

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蔼里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

”[①]其所言叛徒与隐士正是先生夫子自道,他把它们比作盘踞于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和“绅士鬼”,它们在那里指挥他的一切言行,有时流氓占了优势,便跟它们去彷徨,但是他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升天堂”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位,若即带位![②]由此可见,叛徒与隐士,流氓鬼与绅士鬼杂糅交融正是他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叛徒性格使他的散文在早期能积极入世,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张扬思想启蒙的大旗,致使早期散文呈现出“浮躁凌历”的不平淡之气,而他的隐士性格又使他的“生活态度时时有变动,安能保持十三四年之久乎?”[③]1928年以后,随着他的生活态度的变化,他的“思想益销沉耳”,他的散文更加崇尚平淡、朴实的闲适的风格。

而二者的相互消长,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文风格由“浮躁凌厉”向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变化,尤其是隐士性格的影响贯穿了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即使是早期的“浮躁凌厉”之作也只是“论之旨,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较之于鲁迅锋利泼辣的文风,要显得平淡朴实而舒缓,因此,隐士性格是直接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关键。

一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农工,不再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留住他。

”[④]我们从周作人这段话中可以明白,隐逸思想大多出现在胸怀社会或政治理想的人身上,而这种人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对社会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后才消极遁世,这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西方自救灵魂的隐逸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周作人的身上就具体表现为“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矛盾。

这种胸怀社会或政治思想而不得志的被迫隐者,一旦遇到足以展其志的客观条件时,他可以振奋起来,起一定的进步作用。

早期的周作人怀着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的社会理想,“逃异地,走异路”,到南京求学,而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为了富国强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贸易盛,工业兴“而精神萎缩”,仍不免有“坐致摧残”的危险。

因此,他十分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注目于思想启蒙运动,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决心用文艺唤醒愚弱国民的觉醒,积极响应胡适、陈独秀所倡导的文学革命,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思想革命》等论文,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确定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基石”。

[⑤]他是五四时期为数不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隐士虽可以乘潮而起,但隐士终究是脆弱的,它不是弄潮儿,潮流一过,又故态复萌,依然故我。

当五四落潮之后,周作人的思想也日渐消沉,1927年,当他在北京听到国民党骇人听闻的“清党”事件时,他想起了后期太平军在一段时间内的烧杀淫掠,他觉得中国有一种幽灵般的不知道尊重生命的“嗜杀狂”,当他进一步往前引证野史中记载的历代残杀和吃人的材料,往后引证的近百年来以至国民党“清党”等无数事件时,他“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他再造民族精神的社会理想,并引用易卜生《群鬼》中的台词,悲愤地呼叫“鬼!鬼!”[⑥]于是,1928年以后,他不再写那些自称带有凌厉浮躁之气的得罪人、得罪社会的文章,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平平实实的文章,它们象朋友一样闲谈”。

[⑦]他躲进苦雨斋,宣布闭户读书,提倡生活艺术,苟全性命于乱世,这时,他潜意识的隐逸思想终于占了优势,在他的后期散文创作中独领风骚,为他“平和冲谈”的散文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绅士意识,因为他们从绅士阶级走来;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因为时代潮流激荡所致。

面对自己思想性格中的矛盾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鲁迅是以“荷戟独彷徨”进入韧性的、沉实的战斗。

而周作人则自甘躲进苦雨斋去写另一种风格的散文,虽然这些散文仍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但周作人自己却逐步沉沦下去。

二除了性格矛盾以外,促成周作人散文风格转变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基本哲学思想。

周作人作为学贯中西的传统士大夫文人,他的学问和根底是儒家的。

[⑧]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他更接近传统,他“以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了中庸之外便是对隐者的同情”,[⑨]他认为“《论语》二十篇,所说多是做人处世的道理”,“这里有好思想,也是属于持身接物的,可以供后人的取法。

”[⑩]他在儒家众多经典中最感兴趣的便是《论语》,而《论语》中最让他铭心刻骨、身体力行的便是持身接物的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正是周作人隐士性格中不可缺少的内涵,也是他的基本哲学思想。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他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他早期是一个怀抱强国富民的社会理想的仁人志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叛徒,而后期却返归传统,日渐消沉,甘当隐士。

社会现实的极度失望是他思想转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脑子里装着的人道主义与中庸调和的思想常常出来绊住他的手脚。

他面对来自东西南北的各种新旧思潮,他公然宣称:“托尔斯泰无我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实行的大路”,[(11)]对于这些扑面而来的各种对立存在的主义,他企图采用中庸调和方式加以统一起来,致使他常常处于矛盾痛苦之中。

由于他十分迷恋中庸之道,所以,当他看了《资本论》之后,他只字不译,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暴力革命主张毫无兴趣。

当他面对英国著名性心理学家蔼里斯“以为性欲的满足有些无论怎样异常以至可厌恶,都无责难或干涉的必要,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一是关系医学,一是关系法律”[(12)]的观点时,他说:“这意见我觉得极有道理,既不保守,也不算太激烈,据我看来还是很中庸的罢。

”[(13)]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已经成为周作人判断是非的标准。

他常常以学者的姿态,冷色的基调,时而浮躁凌厉,时而混沌被动。

他非常推崇“在道德的世界上,我们自己是那光明的使者,那宇宙的历程即实现在我们身上,在一个短时间内,如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用了光明去照我们路程的周围的黑暗……不久就要有人从后面来,追上我们,我们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样的将那光明固定的炬火递在他的手内,那时我们自己就隐没到黑暗里去。

”[(13)]我们由此可以找到他散文风格变化的内在原因。

在情感与理智的对立中,他常常以理节情奉行中庸之道,在“流氓鬼”与“绅士鬼”之间有分寸地活着,他认为“人是一种生物,故其根本的生活实在与禽是一样的,所不同者,他于生活上略加一点调节……人之异于禽者就因为有理智,”他十分重视情理的调和,蔼里斯说:“在两性关系上那些科学或是美学的冰冷的抽象的看法是全不适合的,假如没有调和的人情”[(16)]他对此十分赞同。

这种思想致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的平淡之气,随着现实斗争不断发展,他的中庸之道越强烈地拖住他作为叛徒、狂士的呐喊,一头扎进“耶佛孔老”的怀抱,独善其身,隐居起来。

由此可见,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他隐士性格的核心,也是他“平和冲谈”的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三如果我们对于周作人的隐士性格进行深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另一重要思想——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这是影响他后期散文风格不可忽视的思想因素。

早在南京求学时期,他在日记中就说人生在世不过是“轻尘栖弱草”,世人“皆可怜儿”“天下无真是非”,并把他这时的人生态度称为“乐生主义”[(18)]因此,他主张及时行乐,无限追慕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情调,企望“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这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19)]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尽量避免谈及尖锐的社会斗争问题,而以“欠激烈”的态度,谈些“欠激烈”的事物,甚而躲进“十字街头”的塔中装聋作哑,喝茶谈酒,描写“草木虫鱼”,抒发自己对绅士阶级闲适、淡泊生活的神往之情,祈祷自己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20)]他在散文创作中特别注重趣味。

他说:“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而没有趣味,乃是一件坏事,这所谓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反是者,都是没趣味”。

[(21)]他在《日本的衣食住》一文中谈及他对日本的衣食住特别偏爱的原因时,就明显地体现了他这种趣味观。

当他谈到日本式的房屋时,他说:“我喜欢的还是那房子的适用,特别便于简易生活。

”[(22)]日本的房屋“土木功毕,铺席糊窗,即可居住,别无一点不足,而且还觉得清疏有致。

”[(23)]“以前在日本旅行,在吉松高锅等山村住宿,坐在旅馆的朴素的室内凭窗看山,或着浴衣躺在席上,要一壶茶来吃,这比向来经过的好些洋式中国式的旅舍都觉得舒服,简单而省费。

”从上面关于日本房屋的介绍、议论中我们不难明白,周先生的追求不在豪华气派、而在拙朴、雅致、简便、清朗。

关于雅他认为:“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是装出乡绅的样子。

”[(25)]在散文创作方面,他认为,在造出雅致的俗语文,必须“以口语为基本,再加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26)]可见,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中所追求的雅致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统制的内容与自然大方的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

当他介绍到日本的和服时,他叙述道:“去年夏间,我往东京去,特地到大震灾时没有毁坏的日本乡去寄寓,晚上穿了和服,木屐,曳杖,往帝国大学面前一带去散步,看看旧书店和地摊,很是自在,一点也没有穿着洋服的拘束感。

”[(27)]我们从作者对和服感受中明白,他追求的不是庄重、严肃,而是自在,随和。

当他介绍日本人的饮食时,说:“平常鸟兽的肉只是猪牛与鸡,羊肉简直没处买,鹅鸭也极不常见,平民的下饭的菜到现在仍旧还是蔬菜以及鱼介,中国学生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饭菜那么清淡、枯槁、没有油水……但人自己却不以为苦,还觉得这别有一种风趣。

”[(28)]这“风趣”大约就是我们上边所说的“涩”吧,而这“苦涩”正是周氏散文追求的一种“趣味”,为此,周作人在《燕知草·序》中提出新散文“必然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

”作者对于日本人更佩服的是他们善于“别择”,他说:“中日同是黄色的蒙古人种,日本文化古来又取资中土,然而其结果乃或同或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