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点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点
1.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那叫一个随性啊!就像咱平时跟朋友闲聊似的,比如在《雨天的书》里,他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讲述着生活琐事,毫无做作之感,这多亲切呀!
2.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别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哎呀,那简直就是把内心袒露得淋漓尽致嘛!像《乌篷船》里对水乡生活的细腻感受,不就像咱自己回忆美好经历时一样吗?
3. 它的文字质朴得很嘞!就如同一位老街坊在和你唠嗑,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照样吸引人。
你看看《故乡的野菜》,那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呐!
4.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还很有生活情趣哟!仿佛能看到他在琐碎日常中发现小确幸,就像咱在平常日子里找到那点小乐趣一样。
《喝茶》中对喝茶这件小事的书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5. 这里面的意境也营造得很妙呀!哎呀呀,就好像把你拉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像《苦雨》里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是不是让你也感同身受啦?
6.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还有一种隐隐的闲适在里面呢!可不就像咱没事时那悠哉的状态嘛。
《北京的茶食》就透露出这种感觉,你说是不是?
7. 还有啊,它常常会有些小幽默小调侃呢!就跟咱朋友间开玩笑似的。
你瞅瞅《苍蝇》里面,那调侃苍蝇的样子,多有意思呀!总之,周作人言志派散文就是这么有魅力,让人读着读着就陶醉其中啦!
我的观点结论:周作人言志派散文以其随性、注重个人感受、质朴、有生活情趣、意境妙、闲适以及幽默调侃等特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非常值得一读。
论周作人散文的语言风格

想只要淡淡的表示就好 ,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 中露出
一
种感情一一 自然,恋爱与死等可 以算是例外 ,无妨有较强
烈的表示,但也似乎 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
咬人的样子 ,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 ,反正与我没有关 地位 。
关键词 :周作人
语言风格 平淡朴素 简约含 蓄 幽默
风格 指 作家 、艺 术家 在 创 作 中表 现 出来 的创作 个 性 和 作
的地 方 ”, 结尾 说 到 突然 意外 地 听 到那 个 姑娘 死 于 霍乱 的噩
品 的总 体特 征 , 它是 作 家 的精 神 气质 、创 作个 性 在 作 品 中 的 耗: “ 我那时也觉得 不快 ,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 ,但 同时却 折 射 。0 学风 格是 作家 运用 语 言 的产物 ,语 言 是形 成文 学风 又似乎很是安静 ,仿佛心里有一块 大石头 已经放下了。” 文 格 的基 础 。文 学语 言 风 格是 文 学 风格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由于 周作 人 能 在文 章 里 如此 淡 化感 情 , 主要 根 于他 整 个 的人
国 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论 周 作 人 散 文 的 语 言 风 格
。郝 世 宁
摘 要:在周作人近六十年漫长艰 苦的艺术创作 实践 中,他 以平和 冲淡闲适的审美理 想为 自己追求 的艺术 目的, 成功地创造 了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 艺术的散文世界。他的散文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 ,在中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总是美的,周作人回 写日常事物 时,周作人还不断宣扬他理想的生活情趣 。他在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初稿)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摘要】:散文家周作人,性情较平和,除抗争小品文外,不少是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在二十年代中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周作人的散文“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
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
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
但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却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
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凌厉。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艺术特征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
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
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
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
并且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
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
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
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
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色,其作品展現了文學藝術的細膩性、審美性、表達性和感染力。
首先,周作人對自然的描繪非常情感化,他用簡單的詩抑或平靜的景物勾畫出了一段
段美好的心情,把生命中最純淨和真摯的情感們放在詩中,細細勾勒出生命中最純潔的美。
其次,周作人能夠用詩加入宗教色彩,他詩中的主題帶有一種審美的思維,非常的
精神和深遠。
同時,他的詩有著沉穩的風格,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靈性的清新,也深
深吸引到讀者。
再者,周作人的詩中常會包含對於古代的懷念,他的詩行裏常常有散發著浪漫而儒雅
的氣息,那股強烈的原生性風景似乎將現代與古代融為一體。
另外,他的文字中帶著一
種輕聲細語的氣息,柔美地傳達出一份深沉之情,讓人深深地著迷。
最後,周作人的文學藝術從他的藝表中也可以看到,他以淺靜的描述賦予文字以醇厚
的風味,他細膩微妙的詩行也展現出 he的細膩情感。
他把文字化為一種純淨的詩歌,讓讀者領略到一種全然的安定與愜意,實現真理的聯想與萬事萬物的集中,為人們帶來了
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為此,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不僅是近代文學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流派,更是人們山水
情思心血結晶,用純粹的詩意抒出一種優雅感受。
它簡潔大膽,堅定而柔和,將文字的魅
力與幽微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學和藝術。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如果要推选一名最杰出的文体家,大概非周作人莫属。
而他的文体,主要的特色是平淡。
有人曾将他创造平淡美的艺术造诣同古希腊“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之美相提并论,说:“我们景仰希腊艺术的不朽的美,可是它在时间空间上都离我们太远,只有周作人在我们的国土上,为我们创造出活生生的希腊式的美,其它任何人都没有做到这个”。
[①]一定文体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但都必须通过语言的因素(所谓“语言的指纹”),所以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章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也就是一种比较狭义的文体学分析。
一周作人文体的平淡魅力,首先表现为语言的简单本色。
他十分欣赏文潞公为一竹园题榜,“想了半天才丢开‘绿筠潇碧’等语,找到了一个平凡老实的‘竹轩’,”为作文提供了“极大的经验”。
他认为,文章的至难之境是“本色”,文章的最高标准是“简单”:“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须本来的质地形色站得住脚”,而“华绮便可以稍容易,只要用点脂粉工夫就行了”。
[②]语言的本色简单,实际上包含着很复杂的内容,是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造诣的表现。
且不论朱光潜说的“作者的心情很清淡闲散,所以文字也十分简洁”这一要“人格底子”做基础的方面,即只就语言形式本身而论,就至少包括语气、词藻、结构、修辞等项,我们试举最著名的“以极短之文达到极淡之美的典型”《雨天的书·自序一》予以分析: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
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
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
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象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
冬雨是不常有的,日后不晴也将变成雪霰了。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前言以往提到周作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政治上的偏离,直到上学期偶然借阅了钱理群所著《周作人》传,莫名的被这个追求平淡、孤独苦寞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所吸引。
于是开始借阅其作品。
觉得其散文也是别有味道。
尤其喜欢他在“闭户读书”时期的作品。
于是选择浅析其散文风格作为期末论文。
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散文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对一直将其散文风格形容为“平淡”稍有疑义。
文章概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研究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以往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评价往往都是“平淡冲和”,或者“平实冲淡”,但我本人对此并不是很赞同。
打算先了解前人对其散文风格的看法,找到自己与前人观点的异同。
通过分析周作人作品《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苍蝇》等所包含的丰富的意味及周作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希望能以此证明,用“平淡冲和”来形容周作人的散文是不准确的。
正文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研究1、以金燕《灰色天空下的温暖一评周作人散文的创作风格》,孙艳平《论局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和刘春香《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为代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作人散文中“平淡”、“冲淡”等艺术特征都给予充分言述。
2、吴仁援的《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则开篇便明确指出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认为“周作人散文中透溢弥漫出的是苦涩味、流氓态、人文性、平民化、浙东气,由此而形成的其散文的显著特征是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
3、阿英在《周作人小品序》中所提到的:“平淡冲和”这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田园诗人所必然采取而发展到高度的形式。
就现代的小品文成果上看,在“新小品”还没有成长,而“杂感文”不能算主要的小品文的时候,周作人的小品文,在史的发展上,我们是不能不予以重大的估价的。
我个人我比较赞同吴仁援在《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中所提出的观点: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
资料-“周氏兄弟”散文风格的比较

35.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提示:周作人的散文主要可分为杂文(议论性散文)和小品文两大类。
周作人的杂文,涉及思想、道德、文艺、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进步的政治倾向,在“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变革贡献了力量,是新文学散文成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周作人的小品文,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对浙江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描写,表现出文字朴素、平易、不重藻饰、不刻意求工.感情隐蔽、态度恬适淡泊的平和风格。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
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
他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
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如《坟》中的《看镜有感》、《说胡须》、《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xxx”》,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所谓“冷峻”,是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大憎表示大爱。
用鲁迅自己的话讲,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看问题的冷峻尖锐,源于他“多疑”、“尖刻”的现代智慧。
他在《两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的这一思维特点。
“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
他还在《我还不能“带往”》一文中指出:“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
周作人的散文观

周作人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平淡”的特色。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周作人的散文特色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
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
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
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然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
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
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
他用“中庸”这个中国哲学范畴来表达之。
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
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
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
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
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
上文所列出的周作人散文中种种艺术特色,各种意匠经营,全都可以统一在这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中庸之美的追求里面。
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中庸之美得以实现的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首先注明一个问题:标题的概说指的是大概的说一说,是看了名家点评之后的大概总结,以及自己在读过其散文后的一点见解,本人学识浅薄,总不敢以大家之口吻对其进行概说,只能是大概说说而已!此该说不同于文学理论教程的概说。
一、有关周作人
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1967年去世。
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有过文学艺术上的辉煌,在现代散文创作的园圃中,其散文独树一帜,留下了一段永恒的烙印。
周作人是周树人(鲁迅)的二弟,故乡的老宅和三味书屋有他童年的身影和回忆,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它丰富的人间阅历,给了他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其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在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散文流派,时至今日仍可见到其延续的影响。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两大类型。
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
每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这两种风格,通过周作人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从前曾经说过,平常喜欢和淡的文章思想,但有时亦嗜极辛辣的,有掐臂见血的痛感,……唯索解人殊不易得,昔日鲁迅在时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
(一)、浮躁凌厉
浮躁凌厉这种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
这类散文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
这也恰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许多评论家,往往是以满腔的热情,激愤的言辞,写出慷慨淋漓的话语,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
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字里行间充满着评判和感慨。
周作人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酣畅淋漓又亦庄亦谐。
在讽刺军阀暴政中,利用了“幽默与反讽”的写作方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
是一种极其含蓄却又极为辛辣的讽刺方法。
另外,他在针砭“病态社会”和愚昧国民性的时候,也在含蓄的“绅士”中又不缺尖酸泼辣的一面。
总之“浮躁凌厉”可以恰如其分的概括这种风格特点。
(二)、冲淡平和
“冲淡平和”这一大特点大多是体现在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之中。
有许多的代表作,如《自己的园地》和《故乡的野菜》等许多散文和小品文。
他的文笔不是像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一种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方式。
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给读者,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再来审视,这一类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了,甚至是以我个人见解是已经达到了中国现当代闲适散文的极致。
一种静心养性,平和冲淡的风格总是给人一种耳目清新,香甜酣畅的气息环绕周身,沁入心脾的感觉。
不知该如何言语,只禁不住的拍手称奇。
耐人寻味。
三、总结概说
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是我读过周作人的散文集《自己的园地》、《苦雨》、《谈虎集》等之后对其散文艺术风格的一点了解和理解。
两种不同的风格有时在同一篇文章之中也会同时出现,互相补充,互辅互成。
对于某一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时也不免会有相通之处。
以上就是本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的一点切身体会和理解。
才疏学浅,若有言之不尽或者言之有误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