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片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在医院中比较常见,许多时候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来分析身体的状况。
在医院各种检验中,虽然血常规检验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在检验中每个步骤的操作也需要足够的重视,控制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才能保障检验得出的数据更加的准确。
血常规的检验流程,从医生对患者开具检验单据到得出检验结果为止,也就是说血常规检验包含了登记数据到发出检验报告单这整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开展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就对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做好质量控制,才能更好的保障血常规检验的质量,使其结果更加准确。
下面我们就如何在血常规检验中做好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具体如下: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分析前,需要先申请检验单,其中检验单中包括了患者的具体资料,比如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结果以及病案号等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提供参考数据,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数值,则具体分析原因或者重新检测。
分析前,患者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患者要避免由于生理原因对采血的数据造成影响,如果不是急诊病人,需要患者固定某一个最佳时间进行采血,另外患者使用的一些药物也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患者使用了抗肿瘤药物、肝素或者糖皮质激素等。
因此,在临床上检验的医生需要考虑药物使用的种类、使用的剂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是否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并在检验前做好相应的提示标识,使检验结果更加的准确。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在分析前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流程控制也非常的重要,在标本采集前,要核对好被采集者的身份,避免人员身份信息不一致导致数据采集出错。
在采集时通过真空管静脉采集,速度及准确性要有保证,在针刺回血之后,将穿刺针通过采血管胶塞的中央插入,在采集中要避免血液外滴,并且采血室穿刺针上的乳胶管不能取下,待采血完成后,先拔采血针,等软管内的血液完全流进采血管内再去除穿刺针。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情况。
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
以下是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的详细描述。
1. 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和制备为了进行质量控制,需要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
质控样本应具有与临床样本相似的特性,并且能够覆盖检测范围内的各个水平。
可以使用商业质控品或者自行制备质控样本。
制备质控样本时,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进行合理的稀释或者浓缩。
2. 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在每次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需要对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测试。
质控样本应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测试,以摹拟实际操作条件。
测试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样本的标识、准备和处理等步骤。
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应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3.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测试完成后,需要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比较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与预期值的差异。
预期值可以根据质控样本的制备方法和历史数据确定。
然后,计算质控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平均值反映了实验室的系统误差,标准差反映了实验室的随机误差。
4. 质量控制数据的评估根据质控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操纵情况。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西格玛值和质控图。
西格玛值是标准差与目标值之比,用于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
质控图是将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按时间顺序绘制在图表上,用于评估实验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超出了预期范围,需要进行异常结果的处理。
首先,应检查实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程序。
如果操作无误,可以考虑是否存在试剂或者仪器的问题。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暂停使用该批试剂或者仪器,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6. 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为了追溯和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操纵情况,需要保存质量控制记录。
记录应包括质控样本的标识信息、测试结果、分析数据和评估结果等。
记录可以以纸质形式或者电子形式保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归档和备份。
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片

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片血常规质控及复片是临床化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生物学研究的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血常规质控及复片的一些建议。
一、血常规质控:1.标准品质控:定期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和质控,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内部质控:每次操作前都要进行内部质控,检查仪器的日常运行情况,例如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3.外部质控:定期参与外部质控活动,比对自己实验室的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的结果,以确认自己的实验室操作是否准确可靠。
4.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5.数据分析:将质控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证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二、血常规复片:1.选择合适的血样:血常规复片应选择代表性好的血样进行,避免血质量差导致复片结果不准确。
2.保证血片质量:制片前要清洁材料,血片制作时要注意血液稀释倍数的合适选择,防止过度稀释或过度浓缩。
3.良好的聚焦技巧:聚焦技巧是制作好复片的关键,要保证在镜头下明确看到血细胞的形态和细节,以及确保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大小比例。
4.规范复片操作:复片操作时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遵循制片的步骤和原则,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和误操作。
5.细心观察和分析:复片制作后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胞的形态和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注意与其它临床表现相结合,得出合理的结论。
6.及时记录和报告:对复片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报告,确保复片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自我学习:1.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血常规和血常规复片的基本原理,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以便在复片过程中更好地判断和分析。
2.学习案例:阅读临床案例和学术论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血常规分析能力。
3.持续改进:定期参加培训课程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总之,血常规质控及复片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采集、仪器校准、质控品的使用、操作规范和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1. 标本采集1.1 采集方法:正确的采集方法是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基础。
包括适当选择采集部位、采用无菌技术、避免血液污染等。
1.2 采集时间: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应该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采集血液样本,以减少时间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1.3 标本保存:正确的标本保存方法可以防止血液样本的变质和污染,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校准2.1 仪器校准的重要性:血常规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对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可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校准方法: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整。
这包括校准仪器的各项参数、清洁仪器等步骤。
2.3 校准记录:每次校准后,应该及时记录校准结果,以备后续的质量评估和分析。
3. 质控品的使用3.1 质控品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对于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质控品应该与实际检测样本具有相似的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质控品的使用频率: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要求,合理安排质控品的使用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质控品的检测,以监控仪器和操作的准确性。
3.3 质控结果的分析:对质控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操作规范4.1 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血常规检验的操作技术和规范。
4.2 操作流程:建立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4.3 操作记录:对每次血常规检验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集时间、操作人员、仪器使用情况等,以备后续的质量评估和分析。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分析等环节,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样本采集前,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进行血常规检验前,患者需要了解采集血样的目的和过程,并遵守医生或护士的指示。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行为;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抗生素等,或在医生指导下停药;避免采集前过度紧张或焦虑,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样本采集时,应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采集前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或消毒后的采血器进行采集。
同时,应避免采集过程中的震动或振荡,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样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到检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本失效。
在送样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避免震动或振荡,以免影响血液成分。
并且在送样单上注明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式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2.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包括对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调整,如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维护包括对仪器的清洁、消毒、保养等,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校准和维护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
在使用血常规检验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和误差。
操作规程包括仪器的启动、样本的加入、参数的设置、结果的读取等步骤,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注意仪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等,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还包括以下方面:(1)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记录应及时、完整、准确,以便进行质量评估和问题排查;(2)仪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避免影响检验结果;(3)仪器的更新和升级应根据需要进行,以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质控标本的选择、质控品的使用、质控数据的分析和质控结果的判定。
二、质控标本的选择1. 标本类型:质控标本应选择与临床样本相似的类型,如全血、血清或者血浆。
2. 标本来源:质控标本的来源应具备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可选择商业质控品或者自行制备的稳定样本。
3. 标本储存:质控标本应按照要求储存,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避免反复冻融。
三、质控品的使用1. 质控品的选择:根据实验室需求和仪器要求,选择适合的质控品,包括低、中、高三个水平的质控品。
2. 质控品的配制:按照质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配制,确保质控品的浓度和稳定性。
3. 质控品的存储:质控品应储存在规定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四、质控数据的分析1. 数据采集:每日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记录相应的检测结果。
2. 数据分析:将质控数据录入质控图表或者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
3. 质控图的绘制:根据质控数据绘制西尔斯-埃布多夫图或者雷德利图,用于监控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质控结果的判定1. 质控结果的评估:根据质控图的分析结果,判断质控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2. 质控结果的判定:根据质控图中的质控限制规定,判断质控结果是合格、可疑还是不合格。
3.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浮现不合格的质控结果,应及时排除故障、重新检测或者更换试剂,直到质控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六、质控记录和报告1. 质控记录:每次进行质控检测时,应记录质控样本的检测结果、仪器使用情况和质控品的批号等信息。
2. 质控报告:定期制作质控报告,包括质控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异常结果的处理情况,供实验室管理人员参考。
七、质控流程的监督和改进1. 监督机制:建立质控流程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审,确保质控流程的有效实施。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是指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和临床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准确的血常规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质量控制是确保血常规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二、质控方法1. 内部质控内部质控是实验室自身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比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控应该每天进行,以确保每批样本的准确性。
2. 外部质控外部质控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血常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外部质控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质控组织组织,实验室可以定期参与外部质控活动,比较自己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三、质控指标1. 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重复检测同一样本,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CV),CV越小表示精密度越高。
2.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过与参考方法或参考材料进行比对,计算结果的偏差(bias),偏差越小表示准确度越高。
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检测结果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检测,计算结果的变异程度,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四、质控记录与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系统,记录每天的质控结果和分析数据。
对于超出质控范围的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西格玛规则、西格玛质控图等,帮助实验室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质控文件与培训实验室应编制相关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控操作规程、质控记录表、质控分析报告等。
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片

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片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评价人体血液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而血常规的质控和复片是确保该检验项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对血常规质控及复片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血常规质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内外质控的设置:内质控是将已知参数的样本纳入每日实验中作为内部标准来评价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值和范围来判断结果的合格性。
而外质控是将鉴定机构准备好的样本列为参考,通过比对分析结果来评判实验室的分析水平。
内外质控的设置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分析误差并进行纠正。
2.质控样本的合理选择:质控样本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室所需检测项目的临床常见范围和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
质控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覆盖常见的检测结果变化。
3.质控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质控样本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测。
在样本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
4.质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质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
通过分析质控数据,可以了解实验室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发现分析误差。
二、血常规复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血常规复片的制备:从已采集的血样中取适量的血液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第二张载玻片作推片,将两张载玻片摩擦相互推滑,使血液在两片玻片之间均匀分布,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片。
2. 血常规复片的染色:可采用Wright染色和Giems染色等方法进行染色。
染色后的血片可以更好地显示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和结构。
3.血常规复片的观察和分析:观察复片要求使用高倍镜进行,在草莓状、补血片和病理片上逐一查看。
对于每一张复片,要注意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胞质颜色、核形态、染色质分布和细胞比例等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4.血常规复片的质量控制:复片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与临床结果的对照来评估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结果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质控项目:认可的所有检测项目均应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
(d)质控频度:根据检验样品定期实施, 检测当天至少1次。
精品课件
我们所使用的是SYSMEX配套的血常规质控 物,并包含低值和中值两个浓度水平;室 内质控项目涵盖参加全国及全疆室间质评 的所有项目;每天做标本的同时做1次室内 质控。
RCV 血常规用6个月的加权平均CV(图)
精品课件
我室的加权平均CV为(图)
精品课件
注意:CV必须在质量目标范围内
且RCV<2倍的OCV
OCVX2<国家标准
我室的SD=加权平均的CVX均值除以100(图) 即作为血常规质控的均值,SD.
质控规则:常用1-2S,1-3S,2-2S,R-4S
精品课件
质控设计 血常规均值即靶值的建立:用OCV(图
精品课件
每天对每个水平质控物 检测3-4次,连续3天共 测定10个数据,计算每 个测量值的均值,如有 超出1-3SD的值除去,所 计算出的值作为新批号 质控物的靶值,并将每 个水平计算的均值与厂 家说明书中规定的范围 进行比较。(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上机检测
质控分析
若质控在控进行正常工作
若质控失控,从人,机,
料,法,环,这五个方面去分析和处理失控。
质控总结
每个月进行总结
1均值的偏倚 是否都在允许范围内,有无趋势性 变化
2CV的变化
3人员对仪器的保养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4有无失控
精品课件
血常规检查的复片规则,已通过验 证,假阴性率小于5%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让我们用心做好血常规的质控及复片工 作
感谢大家的聆听!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控检测: 将质控物从冰箱取出后,在室温条件下静置30分
钟,放置过程中勿摇动。 混匀方法如下:(1)将质控物管口朝上,置于操作
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30秒,动作要连贯; (2)颠倒试管,使管口朝下,将质控物置于操作者 的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30秒,(3)重复1和2的 步骤,共计两分钟;(4) 轻轻颠倒混匀1分钟左右 (5)管口朝下,确认管底无沉积物则说明已充分 混匀。
如何做好血常规质控及复 片
精品课件
1质控设置 2质控检测 3质控总结 4复片规则及复片
精品课件
1质控物 CNAS-CL43 5.6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5.6.2.2质控物 (a)质控物的选择:宜使用配套质控物,
使用非配套质控物时应评价其质量和适用 性。 (b)质控物的浓度水平:至少使用2个浓 度水平(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