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原理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在中国宪法文本中,“法律”一词在有效宪法文本 中出现 82 次。“法律”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含 义,共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以法律的形式”、“法律效力” (in Legal Form, Legal Authority) 宪法《序言》第13段:“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 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这里的“法律”实际上是从法的一般特征的角度来使用 的。实际上就是确认了宪法是一种法律,具有法律的一 般特征。
(律令格式,与一般法律概念无异)
由日本传入的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概念
(根本律例、朝纲、国家法、宪章、国宪等)
宪法
宪法性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二)宪法的内涵
• 宪法是确认一国民主制度,通过规范控制国家 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 本法。 • 四要素:民主 控制 保障 根本法
• 宪法的存在形式:
什么是根本性内容?
• 不同宪政理念、历史传统和时代背景 下对根本性内容的理解很不相同。 • 我国宪法有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规定, 还有大量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
宪法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 宪法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 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 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 本章主要内容: 宪法的基本概念与范畴,要了解法、法律与宪法 的联系与区别,宪法学的基础概念。
• 一、基本概念
1.宪法 2.国家 3.社会 4.法律 5.宪政
本节关键概念、问题和学习方法
• 二、重要问题
• 1.宪法的特性:宪法与国家,宪法与社会,宪法 与法律 • 2.宪法的性质
本节关键概念、问题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概念: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全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内容)(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修改:a.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b.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c.对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3)宪法最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主要功能是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a.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b.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3、本质:(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的基本形式(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a.阶级斗争的产物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1、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其他分类⏹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1884年英国宪法学家蒲莱斯)成文宪法:是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1787年美国宪法)不成文宪法: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1901年英国宪法家詹姆斯·布莱斯)刚性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制定宪法的主体⏹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现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标志是1918年作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代表的苏俄宪法和1919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代表德国魏玛宪法⏹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宪法适用的时间⏹战时宪法会中止宪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适用,适用其他的特殊规范。

马工程教材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知识框架

马工程教材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知识框架

其一,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 其二,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三)宪法修改的限制
⑵国家的领土完整
⑶政体
(四)宪法修改的方式
1.全面修改 2.部分修改
1.提案
2.先决投票
(五)宪法修改的程序
3.公告
4.决议
5.公布
第四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一、宪法的效力 二、宪法的作用
2.合宪解释、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3.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 释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一)宪法修改的含义
(二)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第三,宪法是一切国家权力机关、 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
2.宪法规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一、宪法的分类 二、宪法的渊源
(一)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
制宪主体
全体人民 ⑴ 设立制宪机关
制宪程序
⑵提出宪法草案 ⑶通过宪法草案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⑷公布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解释机关解释制
(二)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
2.普通法院解释制

宪法学原理

宪法学原理
罚,只能制定法律。
结论:《收容遣送办法》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无权作出限制
人身自由的规定,否则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该予以改变或撤销。
“孙志刚案”的结局
孙志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事人的命运
• 12名加害人中,1人被判死刑立即执行;1人被判死刑缓
期执行;1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他人被判3到15年不等有 期徒刑。孙志刚家属:获国家赔偿 • 6名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判玩忽职守罪,分别获刑2至3 年。 • 法制的命运 • 2003年8月10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被废止
• • •

• 三、法治原则 • 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 •

• •
理的一种方式,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 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 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洛克:政府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 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潘恩:在专制政府 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不仅宣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 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国家的立法权属于最 高的人民代表机关。这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宪法和法律具有广泛深 厚的民主基础,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从而使社会主 义的法治原则有了真正实现的前提条件。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 公民权利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 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中国宪法制度

中国宪法制度

中国宪法制度一.宪法基本问题(一).宪法基本原理1.宪法的概念近代意义的宪法概括起来有四层意思:第一、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第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2)、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3)、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第三、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1)、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载体和表现形式(3)、宪法是保障和推动民主制度发展的最重要形式第四、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首先是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阶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要在宪法中得到表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宪法的内容(3)、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的变化2.宪法的结构(1)、什么是宪法的结构所谓宪法的结构是指宪法内容的具体组织和排列形式。

(2)、宪法结构的内容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3.宪法的作用第一、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一是建立和确认作用二是保护和促进作用第二、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一是确认国家权利的归属二是组织和规范政权运行的作用三是规定了国家的民主制度第三、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一是日常立法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作用二是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活动的规范作用三是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律体系统一的作用4.宪法的监督(1)、概念: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和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2)、宪法监督意义一是保障宪法秩序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3)、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4)、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5.宪法与宪政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国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什么是政体正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

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基本原理:
1. 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2. 基本人权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3. 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 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主要内容:我国的宪法除序言和附则外,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形式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内容。

宪法学原理

宪法学原理

宪法学原理
宪法学原理是宪法学的基本理论。

它是指宪法学研究中的原则、规则和基本概念,是宪法学研究的基础。

宪法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主权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是国家行使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

宪法主权原则强调宪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 宪政原则:宪政原则是宪法学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责任义务。

3. 宪法权利原则:宪法权利原则是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人权和自由。

4. 宪法权力分立原则:宪法权力分立原则是指国家权力应当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并相互制约,互相平衡的原则。

5. 宪法法治原则:宪法法治原则是指国家权力行使应当以法律为依据,依法行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6. 宪法解释原则:宪法解释原则是指对宪法的解释应当遵循宪法本身的原则和宪法精神,确保宪法的准确适用和有效实施。

宪法学原理是宪法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和适用宪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宪法实践的指导原则。

四川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宪法基本原理概念详解

四川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宪法基本原理概念详解

四川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宪法基本原理概念详解四川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之宪法基本原理概念详解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准则和原则。

宪法基本原理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制度和基本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和掌握宪法基本原理对于参加考研法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四川省考研法学复习资料中宪法基本原理的概念进行详细解析。

一、宪法基本原理之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指宪法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统一的。

宪法的各项规定和原则都是相互联系和互为依存的,不能把其中的某一项独立看待,必须从整体上来理解和运用宪法。

宪法的统一性原则体现了宪法的一贯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二、宪法基本原理之保障人权原则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宪法规定的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保障人权是宪法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

三、宪法基本原理之民主原则民主是宪法的灵魂和核心原则,宪法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表决权和被选举权等,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机构,保障了人民在国家事务中的参与和决策权。

民主原则是宪法保障人民权力和权益的基础。

四、宪法基本原理之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宪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宪法要适应国情和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宪法的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宪法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宪法的实施和发展。

五、宪法基本原理之保持稳定原则保持稳定原则是宪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宪法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随个别人或个别政党的意愿而改变。

宪法的保持稳定原则保证了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宪法基本原理之权利平等原则权利平等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原则,保护了公民的平等权利。

宪法规定的权利平等原则是对个人和集体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平等对待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宪法的形式特征
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程序上: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

(二) 宪法的实质特征
保障公民权利
列宁: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规范国家(政府)权力的运作宪法就是限权之法
(一) 宪法的政治实质
产生上: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制定的;
内容上:反映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利益; 发展上:随各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 宪法的精神实质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从四次修宪理解宪法实质
1988修宪: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

1993修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99修宪: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修宪: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资本主义类型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