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
新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一)

新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一)导读提示一、思辨类作文审题“六法”二、“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八种逻辑关系与写作示例三、思辨型议论文道理分析法的基本格式示例四、二元关系分析类思辨作文的五种结构模式示例五、三元关系型作文思辨性写作的四种构思方法一、思辨类作文审题“六法”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一)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二)找到“角度”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六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6、列提纲
第一步、读材料:高度概括材料的 主要内容。
第二步、找角度:看材料对象之 间是何关系。 1、并列关系 2、主次关系 3、整体关系
第三步、联实际。 方法: 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 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点:提出论点。 注意:论点要明确,旗帜要鲜明,文字 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联:联系事实举例。 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 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摆事实,讲道理。 最少举两例,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三四百字 。
析:深入分析
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亮点,也是最
纵横不过数载,祸患已有万端,白门楼上,英雄气 短,如今安在?方天画戟不知谁手,赤兔宝马另载 新主,能有谁顾忌百万军中,当年哪一骑当先?”
•
关羽沉吟不语,翼德面有愧色。“那大哥是重
智而轻勇了?”
•
“非也!”刘备哂之:“天塑雄才,有文士,
有武师,能文则潜心书海丰盈谋略;能武则醉于剑
舞精进射骑。天下英王,不过择文武而用,即可位
• 7、为梦,不露锋芒的力量
• 8、学无止境
标题,文章的眼睛
• 二、论题化
• 9、为青春而拼搏,为梦想而进发
• 10、行千里,不言弃
• 11、优胜劣汰
点题,
• 12、高考成就未来 • 13、终生(身)学习 • 14、论应试教育 • 15、志在远方,砥砺前行
从阐释 标题开
始
• 16、成功路上不拥挤
第六步:列提纲
点题, 从阐释 标题开
始
• 7、破茧成蝶
半命题作文“民俗里藏着_”写作指导(1)

观民俗风情,扬民族精神——“民俗里藏着”半命题作文押题导写命题范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
简单来说,民俗就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它最贴切人们的身心和生活——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传统节日、社会组织等领域中,民俗无处不在。
民俗是依附人们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其间藏着人们生活的智慧、美好的向往、真切的思念,以及中国心、华夏美、民族魂……你所在地的民俗中藏着什么呢?请将“民俗里藏着”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注意贴近生活,主题向上。
构思方案构思一:将题目补充为《民俗里藏着中国美》写一篇文章。
在兴趣课堂上,剪纸技艺不错的“我”很快剪出一个精致的“春”,之后又剪一个“牛”送给老师,祝福老师牛年越来越牛。
老师非常开心,讲起剪纸艺术里藏着许多“中国美”——民族信仰、装饰房间、祝福亲人……构思二:将题目补充为《民俗里藏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写一篇文章。
写过春节,“我”帮爷爷奶奶贴门神时,对门神上的人物十分好奇,并由此展开对话:门神上的人是谁、贴门神的由来等,点明过年贴门神是一种民俗,里面藏着人们对英雄精神的崇尚。
构思三:将题目补充为《民俗里藏着养生的智慧》写一篇文章。
写过端午节,人们插艾蒿、吃粽子,行文中借身为中医的爷爷之口,道出艾蒿和粽叶的养生功用:端午是一年中阳气至盛、天气烦闷的时段,艾蒿芳香清新,能祛毒气,除污浊;粽叶清热解暑,糯米益气生津。
这样即突出了“养生的智慧”。
构思四:将题目补充为《民俗里藏着对故乡的思念》写一篇文章。
舅舅在千里以外的城市工作,每年都会让姥姥给他寄去一些自家做的汤圆。
“我”有些不解:城里不是能买到汤圆吗?舅舅说城里的汤圆是“别人家”的,哪有家乡的味道啊!原来,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寄托着舅舅对故乡的思念……范例佳作民俗里藏着亲情的味道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陈杰今年重阳节恰逢周日,我和父亲终于可以回老屋看奶奶了。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
”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分角色梳理人物:吐痰男所做的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遭责后与乘客对骂,被踢一脚,安静、一言不发。
我的态度:恶其陋行,幸遇强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绝粗鄙;社会秩序,人人有责;人物:黑衣男所做的事:忍不住,拨开,踢,制止了对骂与吵闹。
我的态度:扬其勇气,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创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错治错,并非正义。
人物:乘客所做的事:少数指责黑衣男,多数认可,更多议论。
我的态度:赞少贬多我的看法:法制意识淡薄是不文明的根;当局者往往易迷;狭隘的英雄主义要不得。
1.选择角度,确定主旨如选定“吐痰男”,确定“可怕的不文明”为主旨。
2.依事设问,列好提纲提纲(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范文可怕的不文明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
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
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类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提炼主题,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捕捉灵感,选好角度,构思独特。
以下是一些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1. 审题准确: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方向。
对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要善于捕捉,深入挖掘。
2. 立意独特: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选好角度,避开大众化的思考,力求新颖独特。
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3. 构思巧妙:在立意独特的基础上,进行文章构思。
可以运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内容丰富:围绕主题,充分展开联想,运用各种手法进行描写、叙述、论证,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可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增强说服力。
5. 表达生动:注重语言的运用,力求表达生动、形象。
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和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式,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6. 善于抒发:在作文中,可以适当抒发自己的情感、观点、价值观等。
通过抒发,使文章更具个性,更好地表达主题。
7. 注意格式:遵循材料作文的格式要求,如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的要求。
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主题,开头要引出材料,结尾要总结全文,呼应材料。
8. 字数控制:在规定字数范围内写作,力求字字精炼,避免啰嗦、冗长。
9. 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不断调整、修改文章。
在完成后,可以通读全文,检查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10. 勤于练习:写作材料作文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通过多读、多写、多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写好材料作文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主题,发挥想象力,巧妙构思,运用各种手法进行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审题、立意、内容、表达、格式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不断练习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写作指导写材料作文,首先需要明确它的目的和特点。
材料作文是根据某些特定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写作的一种文体,通常用于考试、竞赛、论文等。
材料作文常见的题目形式有:图表作文、数据分析、议论文、说明文、总结报告、综合分析等。
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社会问题、科技成果、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作为写作的依据和支撑。
材料的选择、建构和使用是材料作文的重点之一,深入分析和掌握材料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成功写好一篇材料作文至关重要。
下面就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技巧、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解和讲解。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1. 阅读材料并理解题意在写作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材料意思,思考有哪些信息和数据可供使用,有哪些中心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然后在草稿上做好提纲和思路。
2. 确定写作意向和结构框架有了清晰的写作意向和结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顺思路、存放材料点,也更容易使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要遵循传达信息、论述事实、展开论证、概括总结的思路,写作的结构框架也应围绕主题或中心问题组织展开。
3. 填充内容并展开论述根据提纲和结构框架,逐一填充文章各部分所需的内容和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合理论证和说明。
注意要精确、准确地运用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以达到表述清晰、连贯、易懂、有说服力的作用。
4. 检查修改并润色写作完成后,需要反复检查修改,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高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美观度。
润色包括句式变化、补充句子之间的联系、添加传神的描写、修改拼写和语法错误、增强语言的新鲜度和得体性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深入。
二、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写材料作文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准则,以使文章质量得到提高。
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和应对策略:1. 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词汇写作需要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语法结构和词汇表达,包括单词、短语、句型和语言习惯等,在写作时,要灵活运用掌握的技巧,使文章表达更加自然、生动、准确。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指导4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1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
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
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
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阅读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辨析概念含义,区别于“包容”题目举例:人心贵宽容宽容,智慧的选择宽容宽容,人生中的阳光开头段例: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国马与骏马同行,骏马将国马的脖颈咬伤,结果国马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骏马。
故事虽小,却揭示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我们要学会宽容。
(简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论点)说理段例:例一:“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冒犯自己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
宽容如水的温柔,它使人们冷静下来,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
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解释概念,阐述宽容作用)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国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
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
由此可见,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
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用宽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论据使用;(事例概括略)试想,张英如果没有宽容旷达的胸襟,执意要夺回三尺地,定会激化两家矛盾,结下深仇大恨。
张英正是用宽容的力量使两家和好。
――分析论据分论点设置:宽容是人和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药宽容,是事业成功的加速器举例:光武帝刘秀大败王朗,攻入邯郸,在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朗,辱骂自己甚至企图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
可是,光武帝却视而不见,他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不顾群臣反对,全部销毁。
这把宽容的火,烧毁了嫌隙与猜疑,化敌为友,终于成就帝业。
高考语文写作指导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语言、文学味愈加浓郁 2.进一步注重学生为主体 3.关注人生、社会、自然 4.呈现情感、态度和价值 5.调动学生丰富文化积蓄 6.注重对思维品质旳检验
命题关注已然与未然: 2023年天津卷:“留给明天”
命题关注原因和成果: 2023年全国1卷:看图作文“出事了”……
6.注重对思维品质旳检验
(2)注重引导学生在对事物关系发掘中作辩证旳思索 窥一斑能知全豹。 另外,我们是否能够在下列逻辑关系上,有所预想: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共性与个性: 量变与质变: 主要与次要: 个体与集体: 实践与认识: 真理与谬误: 物质与精神:
二、部分作文训练设计与构思举隅
话题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旳文字,按要求作文。 “碰撞”是一种物理学上旳名词,指物体相碰或相撞。它 还有更丰富有意味,诸如文化旳碰撞、思想旳碰撞、观点旳 碰撞、心灵旳碰撞…… 请以“碰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二、部分作文训练设计与构思举隅
近年作文命题走向及特点分析 (三)局部命题旳创新与回归
2023年福建卷:“等待戈多/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空白”其中旳一种为话题 2023年,题目是“季节”,让人感觉似乎又回到稳妥、朴实中来。
近年作文命题走向及特点分析 (三)局部命题旳创新与回归
从形式上看,以2023全国1为例。选了看图作文旳形式,形 式上与早十几年前旳“给六指做手术”形式相同。这些,或许也 能给我们某些某些方面旳启示。
——直指“愿”
2023年上海卷:“我想握着你旳手” ——直指“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相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实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
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
近几年很多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水平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实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够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能够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
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
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
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
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使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
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能够记叙,也能够议论,文题自拟。
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
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
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能够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
老虎听从了。
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使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
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
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
不过,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
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
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
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
3.防。
就是防失误。
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仅仅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对应的充足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
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能够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能够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
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
),再围绕观点来阐述。
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
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能够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所以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来说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
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实行。
随堂练习:
材料: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不过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
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
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可编述故事,可发表见解,文体不限,字数很多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