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专题:土壤盐渍化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盐碱化课件(共59张PPT)

3.地形
观察两图,分别说出两图发生盐碱化的地形部位。
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 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地下水排水不畅),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
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盐分 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
在农田中,也存在盐分从沟地向埂地运移的现象。
(二)人为原因
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
1、不合理灌溉
1、如何理解灌溉不合理? 2、根据左下图所示的原理,描述次生盐碱 化的形成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 ①只灌不排,给水过多;②导致地 下水位上升;③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经 水分蒸发带到地表;④地表积盐。
(二)人为原因
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
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 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分析思考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地势低洼,径流缓慢; ③地下水位埋藏浅。 (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 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蒸发
降水
春季、 秋季
夏季
盐随水上 返盐
盐随水下 淋盐
水盐运动
华北平原盐碱运动规律:华北平原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较稳定。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水盐运动 返盐 淋盐 返盐
盐分稳定
气候及其成因
蒸发强烈,土壤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 升地表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 使土壤表层脱盐
土壤盐渍化

三、
半干旱和干旱草原盐碱化区: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高平原,包括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内 蒙古草原东部地区。
四、
半干旱、半湿润苏打盐渍化区:
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区内的盐渍化土壤为苏打土,可分为松辽平原半湿润草甸碱化 -苏打斑状盐渍土和三江平原半湿润草甸沼泽零星苏打盐渍化 土。
五、
国内土壤盐碱化遥感监测发展状况 •
国内开展土壤盐碱化遥感监测研究比国外大约晚10年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判读是达到盐碱土定性、定 量和动态分析的重要手段,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早期的盐 碱土监测研究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我国盐碱土遥感监测研究现状,主要受我国各大盐碱土分 布区所拥有的遥感数据所限,当然盐碱土研究工作者数字 图像处理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也对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受 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制约,立足于影像光谱 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而实现自动识别分类的方法,应 用于盐碱地信息提取,其精度较低,难于满足生产要求。 尽管如此,广大盐碱土研究工作者仍然认为计算机自动分 类方法来提取盐碱地信息是有很大潜力可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5、
利用咸水灌溉
6、
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 0.5cm的不透水层
7、
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 种和草木(绿肥)植物
“3S”技术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 • 与我们自己的专业有关(测绘工程) • “3S”可以说已成为万能应用法宝 • 目前RS(遥感)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半湿润季风气候盐渍-苏打碱化区:
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 湿润的华北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和陕西泾、渭河流域。可分为 黄淮河草甸盐渍土亚区和汾渭河谷半干旱氯化物-硫酸斑状盐 渍土亚区。
微专题——土地盐碱化

微专题——土地盐碱化【微专题】土地盐碱化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
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盐碱地的分类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超过了正常值。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天然形成的盐碱地滨海地区:含盐主要以氯化钠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地下水形成的盐碱地内陆地区:含盐主要以硫酸钠为主。
•苏打盐碱地:含盐主要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
•人为造成的盐碱地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
二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当前,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
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自然条件盐随水动,土壤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土壤水分的运动对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可见,地下水深浅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碱化。
0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
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3题。
1.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 高寒地区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 耕地分布区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冬季、夏季C. 秋季、夏季D. 冬季、秋季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 气温高B. 降水丰富C. 地下水贫乏D. 植被茂盛【答案】1. D 2. A 3. B【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1.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
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
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2.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
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
B对。
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
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4~5题。
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5.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4. C 5. A【解析】4. 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
土壤盐碱化

五、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在长时间尺度上,环境的盐分输入大于土壤包气带向环境的盐分
输出,致使土壤积盐作用强于脱盐作用。
因此,土壤盐渍化防治的基本原则是: 切断或削减环境向包气带的盐分输入,或增强包气带向环境的盐
分输出,使得土壤盐分处于收支均衡状态或以脱盐作用为主。除人 为控制盐分的输入、输出外,调整包气带岩性结构也是进行土壤盐 渍化防治的重要手段。
2、盐渍土的分级
按土壤全盐量及作物产量因盐渍化而降低的程度,前苏联学者对盐土进
行了分级 (按土壤盐分的总含量及类型拟定的适用于作物的土壤盐渍化分级)
作物生长 抑制情况
盐化 程度
苏打型
氯化物 -苏打型
苏打- 氯化物型
硫酸盐 -苏打型
苏打- 硫酸盐型
盐分聚积层(0~60cm)中 盐分总量或残渣量(%)
中度,产量 降
25%~50%
中度
0.20~0.30 0.25~0.40 0.30~0.50 0.30~0.50 0.30~0.60 0.40~0.70 0.60~1.00
严重,产量 降
50%~80%
强度
0.30~0.50 0.40~0.60 0.50~0.70 0.50~0.80 0.60~1.00 0.70~1.20 1.00~2.00
三、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四、土壤盐渍化的分级
1、盐渍土的分类
盐化土
盐化主要是指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的盐渍土。因土壤中粘粒 组成份多,当形成吸附复合体后(吸附复合体由所有小于0.001mm的 土壤胶体粘粒组成),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交替吸附功能,它通常能吸附 Ca2+、Mg2+、Na+、H+等。
土壤盐渍化ppt课件

一般情况下,单一盐类的危害程度大于复合盐类,即当多
种盐类同时存在时,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6
五大土壤问题之一
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 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
首先,盐渍土分布 广泛,其范围遍及 除南极洲以外的六 大洲其总面积约达 9.5×l08ha,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7.26 %。
半湿润季风气候盐渍-苏打碱化区:
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 湿润的华北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和陕西泾、渭河流域。可分为 黄淮河草甸盐渍土亚区和汾渭河谷半干旱氯化物-硫酸斑状盐 渍土亚区。
半湿润和湿润季风气候滨海盐渍化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滨海低平原和各大河三角洲。由于长 期受海水侵袭,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很高。
半漠境及漠境 区
< 0.2
0.2~0 .3(0.
4)
0.3(0.4)~0 .5(0.6)
0.5(0.6)~1 .0(2.0)
>1.0(2 .0)
SO42-, Cl-SO42-, SO42--
Cl-
土壤盐分的组成不同,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可将盐分大致按下列顺序排列:Na2CO3 > NaHCO3 > NaCl > CaCl2 > MgSO4 > Na2SO4。
土壤盐渍化与治理:学习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和治理方法

土壤盐渍化治理将更加精细化和信息化
土壤盐渍化治理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监
• 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综合措施,
测土壤盐渍化状况
减少化学改良剂的使用
•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土
• 注重生态保护,提高土壤盐渍化治理
壤盐渍化治理方案
的生态效益
土壤盐渍化治理的技术创新
新型改良剂的研发和应用
• 盐分积累过多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性
• 土壤盐渍化影响生态系统稳定,降低
质
生物多样性
• 根据盐分类型和含量,土壤盐渍化可
• 土壤盐渍化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如
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和重度盐
高血压、肾脏疾病等
渍化
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
• 高盐分土壤中,植物吸水困难,导致生长受限
• 盐分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生理活动
• 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经济效益
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 盐渍化土壤改良困难,长期耕作可能导致土壤退化
• 土壤盐渍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
• 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稳定,降低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影响水资源和土壤环境
02
土壤盐渍化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导致土壤盐渍化
气候因素
地形和地貌因素
土壤母质和地质因素
•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地下
• 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导致地下水
• 土壤母质中盐分含量高,容易导
水中的盐分上升至土壤表面
中的盐分上升
致土壤盐渍化
• 气候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快,盐
高考地理微专题:盐碱化

微专题---------土壤盐碱化从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既可满足作物需水,又能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起了竖井排水排盐的作用。
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著。
(3)农田覆盖,抑制蒸发返盐——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抑制蒸发返盐。
(4)适时耙地,抑制蒸发返盐——耙地可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5)科学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有灌有排;采用喷灌、滴灌——合理灌溉,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6)深耕深翻(深耕翻土)——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下层,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层土壤脱盐;而且,翻耕能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思考: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表层土壤盐分高,深层土壤盐分低;秋季耕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
(8)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
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10)合理施用化肥(中性和酸性肥料)——化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耐盐力;化肥可改变土壤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问题反思】1.总结盐碱化形成的条件。
2.请用水盐运动的原理解释华北地区盐碱化程度的季节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因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 的平原灌区,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 渍化的主要原因。
1.灌排 系统不 配套
4.平原 蓄水不 当
2.大水 漫灌、 串灌
土壤次生 盐渍化
5.利用矿化 度较大的地 面水或地下 水进行灌溉
3.渠道 渗漏
6.不合 理的耕 种方式
大水漫灌
地理微专题
地理高考备考系列
BY xiao huai qiang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景观
土壤盐碱化分析思路
成因
措施
基本 概念
危害
分布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 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 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恶化生态环境
盐碱化的危害
腐蚀建筑材料 破坏工程设施
影响农牧业生产 毁坏道路路基
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 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 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 也叫返盐。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 层脱盐。又叫淋盐。
我国盐碱土地的分布
青新极端干 旱漠境
东北地区 半漠境内陆
黄淮海平原
东部滨海 盐碱地 海水倒灌增 加盐度
按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过程和盐分组成,可将我 国盐渍土划分为7个类型区:
一、 二、
极端干旱荒漠盐渍土区: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
1、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和宁夏的大部分地 区。区内除现代积盐的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 土外,还有部分残余盐渍土。 2、甘、蒙、新干旱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和新疆天山以 北地区,分布土壤含盐量很高的内陆盐渍土。
次生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 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 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土地盐碱化问题分析思路
土地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 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 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 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合作讨论: 1.从概念看土壤盐碱化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土壤盐碱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尝试列举实例。 2.推测土壤盐碱化分布特点及在我国、世界哪些地区? 3.土壤盐碱化的危害? 4.根据土壤盐碱化的成因,讨论防治土壤盐碱化的对 策? 4.
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
盐土 碱土 脱碱土
研究表明
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干土重的0.3-1%时,即相当于弱盐 渍土或中等盐渍土时,农作物的产量仅为正常产量的 1/10-1/30。 由于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所以,土壤盐 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类型。
农作物减产
改变土壤结构 恶化生态环境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 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盐渍土填筑路基时,会使基床强度降低、 膨胀松软、翻浆冒泥。有的地方还会因盐渍土被溶蚀,形成地下空洞, 导致地基下沉。盐渍土还可侵蚀桥梁、房屋等建筑物基础,引起基础开 裂或破坏。
三、
半干旱和干旱草原盐碱化区: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高平原,包括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内 蒙古草原东部地区。
四、
半干旱、半湿润苏打盐渍化区:
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区内的盐渍化土壤为苏打土,可分为松辽平原半湿润草甸碱化 -苏打斑状盐渍土和三江平原半湿润草甸沼泽零星苏打盐渍化 土。
五、
低地更易发生盐碱化
地形地貌是盐分累积分异的重要条件
地形地貌引起水盐的分配和运动,所以盐碱土总是分布于特 定的地形地貌部位上。陆地上盐分移动和集聚的基本趋势是盐 分地面和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积盐状况由高处到低处 逐渐加重。 因此,就大地形而言,盐碱土多分布在地形低平的内陆盆地 、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地面水和地下水汇 集,地下水经常维持较高水位,容易形成盐碱土。地势较高的 地区和坡地不会形成盐碱土。 从小地形来看,在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由于蒸发快, 水和盐分由低处向高处聚积,有时往往相距几十米或几米,高 差仅为十几厘米的地方,高处的盐分含量可比低平处高出几倍 。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
• 气候干旱或者一年中的旱季; • 地下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 位); •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人为原因) • 修建蓄水工程或者海水倒灌等。
•
中国科学院程维新专家解释盐碱地的成因 言简意赅: 高、大、有
•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 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 集; •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 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 •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最终达到一定浓度, 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形
主要指昆仑山以南、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该高原的众 多短而分散的内流河汇成许多孤立的湖泊,湖水含盐蒸发形成。
分布
• 中低纬,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全 年少雨或季雨型气候);滨海低地、三角 洲;灌溉农业区。 •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东北 平原西部,东部滨海。 • 世界: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西 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非洲尼罗 河流域、北非尼日尔河、乍的胡;美国西 部;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阿根廷南部。
五大土壤问题之一
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 另四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
首先,盐渍土分布 广泛,其范围遍及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
布广泛的国家,编 制中国盐渍土分布
除南极洲以外的六
大洲其总面积约达 9.5×l08ha,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7.26 %。
图时粗略计算,我
国的盐渍土面积约 为l.0x108ha
半湿润季风气候盐渍-苏打碱化区:
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 湿润的华北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和陕西泾、渭河流域。可分为 黄淮河草甸盐渍土亚区和汾渭河谷半干旱氯化物-硫酸斑状盐 渍土亚区。
六、
半湿润和湿润季风气候滨海盐渍化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滨海低平原和各大河三角洲。由于长 期受海水侵袭,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