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土壤盐渍化
盐碱化土壤改良施肥方法

盐碱化土壤改良施肥方法阿克苏地区农田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集中在地形低洼、没有排水出路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冲洪积中、下部。
大部分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养分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作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因土壤PH值高而形成沉淀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农作物营养缺乏。
现将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和施肥方法阐述如下:一、盐碱土分级方法根据《新疆土壤》标准确定土壤盐碱化分级方法,按0-30cm土层分层取样或混合土样的总盐量含量的测定值为主要分级指标如下:硫酸盐-氯化物盐分类型:非盐渍化小于7g/kg,轻度盐渍化7-9g/kg、中度盐渍化9-13g/kg、重度盐渍化13-16g/kg、盐土大于16g/kg)。
氯化物-硫酸盐盐分类型:非盐渍化小于8g/kg,轻度盐渍化8-10g/kg、中度盐渍化10-15g/kg、重度盐渍化15-20g/kg、盐土大于20g/kg。
苏打碱化土盐化分级指标:非盐渍化小于3.5g/kg、pH小于8.5,轻度盐渍化3.5-5g/kg、pH8.5-9,中度盐渍化5-6g/kg、pH9-9.5,重度盐渍化6-8.5g/kg、pH9.5-10,盐土大于8.5g/kg、pH大于10。
二、土壤盐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程度轻度盐渍化农田一般作物缺苗面积1/10-1/3、作物生长稍受抑制、作物减产10%-20%;中度盐渍化农田作物缺苗面积1/2-1/3、作物生长中度抑制、作物减产20%-50%;重度盐渍化农田作物缺苗面积1/2以上、作物生长严重抑制、作物减产50%-80%;盐土植株个别成活,多数死亡、作物减产100%;三、盐碱土的农业改良措施(一)新垦荒地盐碱土改良方法新垦荒地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
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第一,深耕。
先将地块进行深耕,深度大约三十至四十公分,要求土壤细碎,无明显大块土壤,最好采取纵横多次耕种,目的是能让盐分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便于后期治理。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内蒙古河套地区题组二

内蒙古河套地区2一、单项选择题河套灌区(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河套灌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 月底开始到11 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示甲、乙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A.海拔差异B.热量差异C.土质差异D.降水差异2.河套灌区中修建的水闸,其作用是()A.发电B.防洪C.灌溉D.水产养殖3.河套灌区进行秋浇,其目的是()①秋后淋盐①冬季保温①春季保墒(土壤湿度)①秋播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有两千多年的引黄灌溉历史,入选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为河套灌区景观图和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河套灌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5.关于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A.继续扩大灌区规模,提升经济效益B.退耕还牧,不断缩减灌溉面积C.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兴修水利,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处河套平原,其葵花籽出油率高于其他地区。
近年来,巴彦淖尔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16年巴彦淖尔市葵花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但该年有“中国葵花之乡”美誉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葵花籽利润下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含油率高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夏半年降水多,有利于向日葵生长B.积温低,向日葵的生长期较长C.冬季气温低虫害少D.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年温差较大7.2016年有“中国葵花之乡”美誉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葵花籽利润下降,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变化B.气候变化C.市场竞争加剧D.政策变化河套地区居民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形成了富甲一方的“塞上粮仓”。
下图河套灌区分布图和为河套灌区月平均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示意图。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超过了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范围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自然因素
1. 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会导致土壤中水分蒸发,盐碱物质残留在表层,逐渐浓缩,增加了土壤的盐碱度。
2.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分向表层迁移,使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渐增加。
原因二:人为因素
1. 过度灌溉
长期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浓度逐渐升高,促进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2. 不合理施肥
不合理施用化肥,尤其是氯化物和硫酸盐肥料的过量使用,会使土壤中的盐分积累过多,导致土壤盐碱化。
3. 土地过度开垦
过度开垦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暴露在表面,加速了土壤盐碱化的过程。
原因三:长期蓄积
1. 土地长期受盐渍胁迫
土地长期受盐渍胁迫,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进行修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渐加重。
2. 土地浸渍
土地长时间处于浸渍状态,导致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无法有效排出,也是土壤盐
碱化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土壤盐碱化是由气候干旱、地下水位升高、过度灌溉、不合理施肥、土地过度开垦、长期蓄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盐碱化的发生,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99-107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h l j n y k x.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2767.2024.01.0099刘庚炜,高雅琪,邵泽璇,等.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99-107.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刘庚炜,高雅琪,邵泽璇,戴长雷(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区水文与水利工程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土壤盐渍化不但会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㊂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治理及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耕后备耕地的储备量等㊂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盐渍土改良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得出(1)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主要研究方向是优化灌溉模式与完善灌溉技术,阻止地下水位升高,减少土壤返盐;(2)水利工程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完善排水设施来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减少土壤中盐分含量,改良盐渍土;(3)物理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研究方向是改善土壤结构㊁打破犁地层㊁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4)化学改良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将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施入盐渍土中,并测定其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目前生物改良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选择㊁培育和种植耐盐碱作物以及筛选耐盐碱促生菌,运用耐盐碱植物与耐盐碱促生菌相配合的方式改良盐渍土㊂目前对于盐渍土多选择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技术的选择还需要依据盐渍区的具体情况而综合选定㊂关键词:盐渍化;改良技术;进展;土壤改良剂;耐盐碱作物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盐渍土的总面积为9.5438亿h m2[1],盐渍化土地的治理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㊂中国是一个盐渍土分布广㊁治理困难的国家之一,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为1亿h m2,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渍土总面积近666.67万h m2[2],在内收稿日期:2023-05-25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4B A D12-B01-03)㊂第一作者:刘庚炜(2000-),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冻土水文地质与雪冰工程研究㊂E-m a i l:h s s_l i u g e n g w e i@126.c o m㊂通信作者:戴长雷(1978-),男,博士,教授,从事寒区地下水及国际河流研究㊂E-m a i l:d a i c h a n g l e i@126.c o m㊂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s p e c t o f R i c eD i r e c t S e e d i n g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W A N G S o n g1,2,S U N H a o f e n g3,S H A N G Q u a n y u1,2,L I U A n j i n1,2,B E N Z i y u e1,2,L A I Y o n g c a i4, L I U K a i4,F A N X i a o b i n g2(1.H e i h e B r a n c h,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e i h e164300,C h i n a;2.S a n y a N a t i o n a lC e n t e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f o r S a l i n e-A l k a l i T o l e r a n t R i c e,S a n y a57200,C h i n a;3.C o l l e g e o f A g r o n o m y,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S h e n y a n g110000,C h i n a;4.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r t h e a s t B r a n c h o f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f o r S a l i n e-A l k a l i T o l e r a n t R i c e,H a r b i n15008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i s 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c o mm o d i t y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b a s e i n o u r c o u n t r y.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h i g h y i e l d a n d h a r v e s t i n s u c c e s s i v e y e a r s,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r e f o r m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u p p l y s i d e,i t h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s t r a t e g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h i g h c o s t a n d l o w y i e l d o f r i c e p l a n t i n g t h r o u g h l i g h t a n d s i m p l i f i e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r i c e l i v e s t r e a m i n g.B a s e d o n t h e t y p e s o f d i r e c t s e e d i n g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g r o w t h p r o c e s s o f r i c e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t h i s p a p e r p u t f o r w a r d s o m e s o l u t i o n s,s u c h a s b r e e d i n g e a r l y m a t u r i n g v a r i e t i e s w i t h h i g h q u a l i t y,i m 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a n d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y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f i e l d m a n a g e m e n t t e c h n i q u e s,a i m i n g a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r i c e d i r e c t s e e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a l s o p r o s p e c t e d.K e y w o r d s:r i c e;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d i r e c t s e e d i n g9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期陆区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宁夏㊁新疆及松嫩平原等地区,盐渍土的大面积分布对作物生长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耕地面积短缺的状况下,盐渍土的大面积分布更是限制我国内陆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㊂盐渍土的治理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业经济㊁社会和生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我国盐渍土多为盐化与碱化伴生的复合型结构,且不同地区的盐渍土成分各异,程度也各异,针对于盐渍土的成因及利用问题现阶段已取得了一些十分显著的成果㊂盐渍土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自然因素,首先是土壤母质含盐量过高,例如我国的滨海盐渍区,泥沙在河流入海口所形成的陆地,由于海水长时间的浸渍导致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累积,最终形成盐渍土;其次是气候问题,在我国甘新青盐渍区,年降水量低于年蒸发量,从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土壤中最终形成盐渍土;最后是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引起地下水位过高,最终导致盐渍土的形成,例如我国东北盐渍区㊁河流的闭流区以及我国西北内流的盆地㊂对于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例如灌溉排水设施退化,以及采用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长期使用含盐漫灌的方式灌溉作物而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高等㊂近年来随着对盐渍土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的改良方法被提出㊂本文通过梳理近几年盐渍土的改良技术及研究成果,从盐渍土的农艺㊁水利㊁物理㊁化学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的角度出发,整理出盐渍土的主要改良方法,为构建盐渍土资源合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以及促进盐渍土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㊂1 土壤盐渍化危害盐渍土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例如土壤板结化㊁较高的含盐量,以及土壤通透性差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破坏[3]㊂首先,过量的可交换钠离子进入植物体内会使得营养离子吸收减少甚至是吸收不上[4],扰乱了正常的离子平衡,从而引起植物的离子毒害;其次,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中活性氧的过度累积,使植物受到氧化性损伤[5];再次,土壤盐渍化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出现恶化,在盐渍化土壤中,超量的盐将加快土壤磷素失活以及氮素损失,降低土壤肥力;最后,由于土壤团聚体成分以有机质为主,盐渍土中有机质的含量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土壤中团聚体数量减少,从而破坏土壤结构㊂2 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进展本文将以农艺措施改良㊁水利工程改良㊁物理手段改良㊁化学手段改良和生物手段改良5个方面来分别介绍土壤盐渍化技术修复进展㊂2.1 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农业措施是指用过各种农业技术包括覆膜滴灌㊁喷灌洗盐,以及优化灌溉制度等方式来减少土壤的含盐量,目前通过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主要有以下3种㊂2.1.1 喷灌洗盐技术 喷灌洗盐技术是治理盐渍化土壤的传统技术,喷灌洗盐的方式仅用于大棚或部分田地灌溉使用,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向土壤中喷水,运用水流使土体耕层中的盐分与碱分从土壤孔隙㊁裂缝向底层土体运移,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盐分降低㊂但这种技术耗费淡水量较大,排灌工程量大,建设成本㊁运行㊁管理和维护费用高,且排出的高矿化度水容易对研究区造成二次污染[6]㊂2.1.2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将滴灌技术与成本低廉㊁应用效果较好的覆膜技术二者有效结合的农业技术,盐渍土膜下滴灌后,土壤中的盐分会随水分向下渗透,并向更深层的土壤移动,覆盖地膜既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又可以防止地底返盐,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地膜作为一种人工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或降解,因容易老化以及田间活动而破损残留在土壤中,此外如果地膜残留在植物根部还会阻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地膜污染对于生态环境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㊂目前对膜下滴灌蒸发蒸腾的研究以模型和理论研究为主,实施膜下滴灌植物的施肥㊁浇水工序不需要单独进行,植株水肥需求可以一次性得到满足,工作量会显著降低㊂居雯雯等[7]通过覆膜地面灌溉及覆膜滴灌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得出灌溉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影响,提高了植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㊂D u 等[8]通过M e t a 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得出了膜下滴灌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但是膜下滴灌也会引发环境问题,如地膜的残留会破坏土壤环境,且不同的植物品种也应依据实验结果制定不同的灌溉制度,目前玉米㊁棉花及花生的膜下灌溉制度已十分完备㊂W a n g 等[9]研究使用微咸地下水进行覆膜滴灌(M u l c h e d D r i p I r r i ga t i o n ,0011期 刘庚炜等: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M D I)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得出了膜下微咸水滴灌会使土壤水分和盐分降低㊂2.1.3 合理灌溉技术 合理的灌溉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根本性措施,依据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灌溉模式也应该做出相应改变㊂F e n g 等[10]通过微咸水滴灌的方式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的研究,得出了滨海盐渍土的灌溉治理方案,即在灌溉时增加灌溉定额,以加强对土壤中盐分的淋洗,L i 等[11]通过对季节性冻融干旱区不同盐渍化程度棉田冬季适宜灌水量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季节性冻融干旱区的灌溉制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灌水量也会削弱土壤的脱盐效果㊂2.2 水利工程改良盐渍土进展盐随水来,盐随水去 是水盐运动的基本规律,土壤含盐量增多㊁理化性质恶化以及结构被破坏都与地下水的水位有关,目前利用水利措施来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㊂2.2.1 咸水结冰灌溉融水技术 咸水结冰灌溉融水的主要方法是在冬天通过从盐渍土区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然后用冻土覆盖的方式来减少地下水的蒸发,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水水位过高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到了春季由于土壤表面有一层冰层,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㊂G u o 等[12]在中国河套灌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冻结盐水灌溉下重盐渍土的水分及盐碱度变化规律,得出了在冻结盐水灌溉的条件下土壤盐分显著降低㊁团聚体中颗粒较大的组分有所增加,增强了团聚体的稳定性㊂但在国内咸水结冰灌溉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多在N a C l 型盐渍土的分布区展开试验,例如中国的滨海区,而对于苏打型盐渍土,例如松嫩平原咸水灌溉结冰技术研究比较少[13]㊂2.2.2 竖井排灌技术 竖井排灌是一种能兼顾灌溉与排盐的水利措施,其方法是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㊂抽取地下水会促进土壤水盐垂直往下运移,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土壤中的盐分就不会因为潜水的蒸发而逐渐积聚到地表㊂闫少锋等[14]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竖井排灌试验,得出了竖井排灌能够有效减缓地表返盐,减缓了土壤的盐渍化,但竖井排灌的脱盐范围还需要依据具体试验确定,且竖井排灌土壤盐分的排泄通路单一,容易滞留在包气带中下层,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质恶化现象㊂目前竖井排灌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为明管㊁暗管以及竖井排灌的有机结合㊂2.2.3 排水技术 排水工程的任务是依据盐渍土特殊的 盐随水来,盐随水走 的水盐动态规律通过排降地下水位到临界返盐深度以下,使得在排水井周围形成一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毛管水就不易上升到地面,盐分不会在地表积累,从而降低土壤中对植物有害的盐分,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供养条件㊂J i a 等[15]指出,不适当排水管理的灌溉方式引发盐的过度积累,是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㊂明沟排水是在田中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挖取一定深度的沟渠来起到排除土壤盐分的作用㊂任晓磊等[16]通过室内砂槽试验得出了明沟排水及暗管排水积水消退的规律㊂耿其明等[17]分析了黄骅市盐渍土开发工程前㊁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出明沟排水相较于暗管排水,排水速度快㊁排水效果好,对土体中氮㊁磷㊁钾及其他有机质含量影响也优于暗管排水工程,但是明沟排水的工程量很大,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沟坡易坍塌,对施工区域交通以及农业都有很大的影响㊂暗管排是通过迅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到临界值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次生盐渍化的目的,排出大量的矿化水,加速地下水的淡化,降低硝酸盐和磷的损失,增加土壤孔隙率㊂T a k e s h i m a等[18]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暗管排盐能够减少过量水分或涝渍胁迫对水田改旱田荞麦产量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作物稳产高产㊂胡玲玲等[19]指出暗管的滤层结构及外包材料会对暗管排盐的效率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㊂近年来我国也公布了多部与暗管排盐相关的规范[20-21],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指导㊂暗管排盐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如造成土壤中的氮及磷的流失,排出盐水的处理也是一个重难点问题,此外暗管的铺设也需要配套的㊁一体的机械设备㊂丁新军等[22]通过V O S v i w e r 对国内外暗管排水研究文献进行了科学叠加与可视化分析,得出了我国的暗管排水研究领域正处于引进吸收与发展的状态,目前排水设施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多元化因素的排水管理㊂在工程技术上,田间排水源头可采用建立反硝化除氮生物反应池改善排水水质;农艺措施上,非耕作期进行覆盖作物种植研究,气候变化与暗管排水研究耦合也将成为研究热点㊂10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期2.3 物理手段改良盐渍土技术由于连续多年浅层翻耕或旋耕等传统的耕作方式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及肥力的流失,甚至引起土壤盐渍化,运用物理手段来改良盐渍土的原理大多都是疏松土壤㊁改良土壤结构㊁打破犁底层,目前利用物理来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㊂2.3.1 振动深松技术 振动深松技术是指把土层深处已经板结化的土壤进行人为松动,它的特征是只松动土,不翻动土层,保持土壤原来的结构和层次,是一种局部松动耕层和耕层之下土壤的耕作技术㊂郝新宇等[23]采用振动深松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土进行了改良,得出了振动深松可以疏松土壤㊁打破犁地层㊁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㊁改善耕层结构和降低土壤p H ㊂高盼等[24]通过振动深松的对比试验,得出了振动深松对于增强土壤蓄水保熵能力㊁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以及抗旱排涝能力有很大的作用㊂滕云等[25]通过对黑龙江省常见的5种土壤进行振动深松试验,得出了振动深松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提高较多的为苏打盐渍㊁黑土和黑钙土㊂目前对于振动深松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以降低深松阻力为目的的工程装备的研制[26],以及配合化学改良剂的方式研究[27-28]㊂2.3.2 垄沟耕作技术 垄沟耕作是一种特殊的耕作方式,通过深挖成沟,筑土为垄,加大了土壤的暴露面积,提高土壤入渗并减少蒸发[29]㊂垄沟耕作还可以加厚熟土层,加快土壤的熟化,选择深挖的方式还可以深施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㊂张光君[30]利用坡耕地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得出了垄沟耕作能够减少植物氮的流失,确定了滦河上游坡耕地的最优垄沟布局,选用垄和沟的耕作方式也可以灵活地进行排水及储水㊂张绪成等[31]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全膜双垄播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得出了垄沟具有极佳的集水效果可有效利用降水,减少土壤返盐㊂目前对于垄沟耕作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与覆膜技术结合使用的情况下对植物产量㊁肥料流失的影响[32],以及对耕作布局的优化等㊂2.3.3 客土改盐技术 客土改盐 是用质地优良的土质(通常是沙壤土)或者人工培植的土质替代原有土质,以改善盐渍土,客土改盐是改良盐渍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客土改盐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原生土的理化性质㊁增强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减轻由于土壤盐分的移动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33]㊂王成宝等[34]采用塑料地膜㊁细沙㊁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㊁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得出了全覆地膜是改良盐渍土最有效的措施,而麦草和沙子是农村常见且比较经济的材料㊂2.4 化学手段改良盐渍土技术化学改良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土壤盐分主要由C l -㊁H C O -3㊁C O 2-3㊁S O 2-4㊁N a +㊁K +㊁C a 2+和M g 2+等组成,当这些离子浓度达到足以危害到植物正常生长时,就造成了土壤的盐渍化,在我国滨海及黄淮海的盐渍区,盐渍土的盐分主要以氯离子及硫酸根为主,在我国东北以及甘新青盐渍区盐渍土的盐分主要以碳酸根及碳酸氢根为主,目前常用的土壤改良剂主要有含钙物质㊁酸性物质以及有机类改良剂㊂2.4.1 运用含钙物质改良盐渍土 含钙物质如石膏㊁磷石膏等,其主要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㊂运用含钙物质中的C a 2+去置换土壤中的N a +,置换出的N a +会随着水流转移,从而使土壤脱盐,改善土壤性状㊂目前常见的含钙物质改良剂共有两种:脱硫石膏和磷石膏㊂图1 石膏改良盐渍土机理示意图[35]脱硫石膏由于其价格低廉且改良效果好,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土壤改良剂之一㊂脱硫石膏主要成分是C a S O 4㊃2H 2O ,其有效成分含量大约为93%㊂根据施用的脱硫石膏的量,土壤总碱度㊁碱度和p H 的降低值有所差异,但过量施加脱硫石膏会抑制作物的出苗和生长,脱硫石膏的施用量可依据公式(1)~(4)进行计算㊂W a n g 等[36]通过对中国2568个脱硫石膏在盐渍土应用效果的数据分析,得出了脱硫石膏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盐碱性及p H ,提高作物产量㊂W =[86.07ˑC E C ˑ(E S P -5%)+86.04ˑ2011期 刘庚炜等: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Z E P -28.22]ˑH ˑD /(R ˑη)(1)W '=0.5n E x -N a ++n E x -M g 2++M g (H C O 3)2+N a 2C O 3+0.5N a H C O 3(2)W =1.11ˑ86.1ˑH ˑD ˑ(n E x -N a +-k ˑn E x -N a +)(3)W =(0.08728ˑE S P +0.4412)ˑH ˑD /(ηˑ10)(4)式中,W 与W '为脱硫石膏的使用量(单位分别为k g ㊃h m -2和m m o l ㊃k g -1);C E C 是阳离子的交换量(c m o l ㊃k g -1);E S P 为碱化度,用占原有土壤的百分比来表示;Z E P 为总碱度(c m o l ㊃k g -1);H 为土层深度(c m );D 为土壤的容重(g㊃c m -3);n E x -为土壤中阳离子种类的交换量(m m o l ㊃k g -1);R 为脱硫石膏的利用率;η为Ca S O 4㊃2H 2O 中石膏的含量㊂磷石膏指的是在磷酸生产过程中,用磷酸处理磷矿时产生的固体废渣,它的主要成分除了C a S O 4㊃2H 2O 之外,还含有有机磷㊁硫氟类化合物,磷石膏可以提高土壤渗透性以及保水性,降低土壤的p H ㊂Z h a o 等[37]通过测定土壤施用石膏后17年的交换性钠及氮的含量,得出了石膏还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效磷及氮的输出,但磷石膏的用量还需要依靠实验测定[38]㊂目前含钙物质经常与有机肥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以提高改良效果[39],如Z h a o 等[40]利用密集秸秆层配以适量的脱硫石膏,显著改善了盐渍土的盐性及碱性㊂H u a n g 等[41]利用磷石膏和农家肥混用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及有机质含量㊂2.4.2 运用酸性物质改良盐渍土 向盐渍土中施用酸性物质可以显著降低盐渍土的p H ,从而促进钙质土中的钙㊁镁的溶解,并增加土壤中有效钙㊁镁的含量,为替代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钠创造条件[42],但需要注意的是,土壤酸化后会引发土壤重金属离子的活化及其在作物中的富集作用㊂目前改良盐渍土的酸性物质只有两种:磷酸脲和硫酸铝㊂磷酸脲又称尿素磷酸盐,主要成分是[C O (N H 2)2㊃H 3P O 4],磷酸脲进入土壤后就分解为尿素和磷酸,还会释放出少量的C O 2及NH 3等不稳定复合物[43]㊂刘翔毓等[44]通过不同梯度试验得出了磷酸脲不仅可以降低土壤p H ,提高钙㊁镁等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的溶解率,还能使土壤胶体中吸附的钠离子进入土壤溶液中再通过降雨等方式淋洗掉㊂硫酸铝为白色斜方晶系结晶粉末,马玉涛等[45]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铝田间试验得出了硫酸铝进入土壤后会对盐渍土胶体有凝聚作用,随着硫酸铝用量的增加,水土界面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是快速改良和培肥苏打盐渍土的有效方式㊂除此之外,L u o 等[46]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无机聚合物改良盐渍土的效果,得出了硫酸铝能显著降低土壤p H ,使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还能使土壤水分渗透速率增大㊁透水性增强㊂2.4.3 运用有机类改良剂改良盐渍土 有机类改良剂指的是各种有机物,包括肥料㊁草炭等传统的腐殖质类,还包括了工业合成改良剂和工业废弃物等,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的影响机制也各不相同㊂盐渍化土壤由于有机质含量较低致使其保水以及保肥能力较弱,在盐渍土中增加有机质能够黏结土壤细颗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㊂有机类改良剂主要分为有机废弃物㊁腐殖酸类改良剂㊁合成土壤改良剂以及生物炭等,有机废弃物一般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秸秆㊁粪便等),关于农业废弃物的使用目前一般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秸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大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是将秸秆直接还田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在农田的应用效果见表1㊂葛选良等[47]通过田间试验得出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玉米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的特征㊂王秋月等[48]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减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出了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以促进植物增产㊁改善土壤理化性质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可以提高土壤细菌及真菌多样性㊁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㊂秸秆间接还田是将秸秆碾碎或是深埋㊂F e i 等[49]通过设计4种对比试验,得出了秸秆间接还田与施用生物炭相比,秸秆更有效地增加了一些贮磷细菌的丰度,为作物提供了氮㊁磷㊁钾等养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肥的消耗,其效果比直接还田更为显著,但其劳动强度大且耗时长㊁成本高㊂腐殖酸如泥炭㊁风化碳等,是指动植物的残骸经过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而积累的有机物质㊂腐殖酸的主要成分包括了碳㊁氢㊁氧㊁氮㊁硫㊁磷等营养元素,将腐殖酸施到盐渍土中,首先腐殖酸会与其他辅助剂中的钙㊁铁离子相结合,促进20~30c m 的细颗粒土壤中的大颗粒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轻盐渍化程度[50];其次腐殖酸类具有弱酸性,可以降低土壤pH ,提高土壤缓冲性;最后腐殖酸会促进团聚体30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期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结构,减小土壤重金属污染㊂合成土壤改良剂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㊂Y u a n 等[51]通过研究聚乙烯(P E )和聚丙烯(P P )两种常用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粒径和剂量下对盐渍土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得出了高分子材料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活性㊂生物炭是近几年来土壤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生物炭指的是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热裂解而形成的富碳产物[52],常见的生物炭有木炭㊁竹炭㊁秸秆碳和稻壳炭等㊂邓旭[53]通过室内填装土柱的微咸水淋洗试验,得出了生物炭对于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明显作用㊂Z h a n g 等[54]通过球磨和红磷负载制备了一种新型生物炭,能够提高滨海盐渍土有机碳含量㊁阳离子交换能力㊁土壤养分(如N ㊁P ㊁K )以及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质量和肥力㊂生物炭不仅能使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倍增[55],还能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56]㊁降低土壤p H ㊁提高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活性[57]㊂表1 我国典型区域盐渍土治理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技术[58]典型区域秸秆还田方式配套技术内蒙古引黄灌区㊁河套灌区盐渍土秸秆翻耕或覆盖还田灌排结合(膜下滴灌㊁暗管排盐)+耐盐碱性植物种植东北苏打盐渍土(松嫩平原西部)秸秆深翻还田化学调理剂+灌溉排水工程+生物措施滨海盐渍区秸秆覆盖还田起高垄+压沙+节水灌溉+耐盐植物培育与种植2.5 生物手段改良盐渍土技术进展2.5.1 运用耐盐碱植物改良盐渍土 运用耐盐碱植物来改良盐渍土,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耐盐碱植物的生长发育,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清除环境污染物㊂首先,耐盐碱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盐离子来保证渗透压平衡[59],根系将土壤中的盐分吸收至地上部再通过人类收获或动物进食等方式来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其次,耐盐碱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根部的伸展作用能够改善土壤板结化,增加土壤的通透性[60];再次,植物根部及土壤中的微生物会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 O 2,C O 2会与土壤中的水分结合形成H 2C O 3进而降低土壤pH [61];最后,根系植物能够通过分泌相关分泌物或酶来促进和激发微生物和真菌,微生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 O 2不仅能够与土壤中水分结合生成H 2C O 3降低土壤p H ,还能够促进土壤中碳酸盐的分解,这其中碳酸钙分解产生的钙离子会置换中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钠减少钠离子对土壤的毒害作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能够明显增强土壤的修复效果[62]㊂2.5.2 运用耐盐碱促生菌改良盐渍土 将耐盐碱促生菌种植在盐渍土中,首先耐盐碱促生菌会分泌胞外聚合物(E P S ),这种物质能够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与土壤颗粒形成土壤团聚体,从而增加土壤的透气性[63];其次耐盐碱促生菌还能够植物生长激素来缓解植物的盐胁迫[64];最后耐盐碱促生菌能够释放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65]㊂目前生物改良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选择㊁培育和驯化耐盐植物以及筛选耐盐碱促生菌,如Z h a n g 等[66]利用镰刀菌-黑麦草复合处理修复盐渍土,王杰等[67]对盐渍地区观赏性植物进行了总结,P a n k a j 等[68]利用从盐渍土中筛选出的促生菌配合本地耐盐植物来改良盐渍土,大幅度降低了土壤中的含盐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㊂对于苏打盐渍土的生物改良技术一般为种稻压盐,例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所选育的寒地耐盐碱水稻[69],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㊁农业增效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㊂目前常用地面覆盖物或微生物+种植耐盐碱植物的方式来改良土壤盐渍化[70]㊂3 结语土壤盐渍化改良技术目前可分为五大类:农艺㊁水利㊁物理㊁化学以及生物㊂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主要是通过淋洗直接降低土壤含盐量,以及通过节水灌溉来阻止地下水位继续升高减少土壤返盐㊂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优化灌溉模式与完善灌溉制度,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㊂水利工程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临界返盐深度以下,进而减少土壤中盐分的含量㊂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完善排水设施的方式来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减少土壤返盐㊂这种技术虽可以缓解供401。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有哪些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分累积过多,超过了作物对盐分的耐受范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生长受限的一种土壤问题。
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具有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1.改良灌溉水质:选择水质优良、盐分含量低的灌溉水,避免使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源。
可以通过淡化处理、蒸馏、净化等方法来改善灌溉水质。
2.调整灌溉方式:采用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避免使用喷淋灌溉等方式,防止盐分随着水分蒸发沉积在土壤表层。
3.合理施肥: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土壤盐分累积。
选择低盐肥料,并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提高作物对盐分的抵抗力。
4.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深翻、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气性,有利于盐分排泄和水分循环。
5.增加有机质含量: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团粒结构,减少盐分对作物根系的危害。
6.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布局,改善土壤的养分结构,减少盐分的积累。
7.选用耐盐作物品种:选择适应盐碱地的耐盐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对盐分的抵抗力。
8.合理排水:根据土壤盐分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排除多余的盐分。
9.植被恢复:通过植物修复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如种植盐生植物、耐盐植被等。
10.土壤淋洗:通过大量的清水冲洗和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掉。
11.土壤改良剂: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
12.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土壤肥力,合理轮作、施肥和喂养作物,调整灌溉措施等,以减少盐分积累。
总之,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水质、灌溉、施肥、土壤结构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问题。
不同土壤盐渍化程度和地区的特点,也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盐碱化发生的过程

盐碱化发生的过程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使土壤失去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能力。
这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盐碱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盐分的积累。
当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时,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浓缩,形成盐渍层。
盐渍层中的盐分含量高,超过了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接下来是碱性物质的累积。
在土地上施用过多的碱性肥料或者受到来自地下水的碱性物质污染,会导致土壤碱化。
碱性物质的累积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平衡,使土壤变得碱性过高,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盐碱化的过程还包括土壤结构的破坏。
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使土壤变得紧实,缺乏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根系的缺氧和干旱问题,使植物更难以在盐碱化土壤中生存。
由于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盐碱化土地。
首先是水分调控。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控制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减少盐分的积累。
其次是土壤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石灰等改良剂,可以中和土壤的酸碱度,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选择适应盐碱化土壤的植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些盐碱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以在盐碱化土壤中生存和繁衍。
通过引种和培育这些植物,可以恢复盐碱化土地的生态功能。
盐碱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持续不断的治理工作,才能减轻盐碱化带来的影响,保护好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而奋斗!。
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防治以瓜州县为例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盐渍化土地的整治与优化利用,防止耕作土壤产生新的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灌溉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关系着干旱灌溉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瓜州县多年面平均降水量45.7mm ,多年面平均蒸发量3140.6mm ,属极端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农耕区虽降水稀少,但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加上冰川、积雪溶水,通过内陆河向耕区输送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孕育了星罗棋布的沙漠和戈壁绿洲。
然灌溉方式相对比较落后,自有农业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和串灌方式,到现在为止仍有90%的农田采用这种方式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产生。
瓜州县农业开发初期开垦的耕地,因次生盐渍化大量耕地弃耕,良田损失严重。
调查发现:瓜州县由于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弃耕地占总弃耕地的24%。
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锁阳城镇、三道沟镇等地。
该处地形平坦,田块齐整,干、支渠等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规模,但田间排水设施系统不完善,导致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质量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耕地不得不弃耕,造成土地裸露,加速了沙化、荒漠化进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成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治理改在势在必行。
一、不合理耕作方式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瓜州县农灌水主要是利用本县境内疏勒河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水体中矿物质含量较低,符合灌溉水源标准。
耕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主要与灌溉、施肥和生产方式有关。
1.多次数和灌水不均匀造成局部地方形成盐斑调查发现,瓜州县耕地田块较大。
一年进行5~7次大水漫灌、串灌。
灌溉水进入农田后,不能均匀分布,局部高起的地方淹水浅,低洼的地方淹水深,在淹水浅的地方,停灌后地面首先露出,在强力的蒸发作用下,周围土壤通过侧向毛细管作用,使盐分随水带到高处,形成盐斑。
反之,在淹水深的地方,灌溉水中溶解的盐分也随水向洼地集中,蒸发后盐分便聚集在洼地,同样也形成盐斑。
土壤盐渍化的生态效应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长期监测与数据整合
深化机制研究与模型改进
未来研究应加强土壤盐渍化的长期监测, 整合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数据,提高研 究的时空覆盖面和准确性。
针对土壤盐渍化形成和演变的机制,开展 深入研究,改进和优化预测模型,提高模 拟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拓展应用领域与实践
中国京津冀地区的土壤盐渍化防治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如推广节水灌溉、实施土地 改良和加强管理等,有效控制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和蔓延,提高了区域内的农业产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这一成功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限制
数据来源有限
我国在土壤盐渍化防治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 施土地改良和土地复垦等。这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功案例分析
以色列滴灌技术
以色列通过发展滴灌技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问题,实现了农业的高产和高效。这 一成功案例为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02
土壤盐渍化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 高、灌溉水含盐量高、过度施肥 和土地利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土壤盐渍化的分布与影响
土壤盐渍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使得土 壤中的盐分容易积累。
土壤盐渍化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盐浓度会导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 物死亡。此外,盐渍化还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质量。同时,盐渍化还会导致土地退 化和荒漠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化土
又称苏打土,主要指含有较多Na2CO3(苏打)、NaHCO3(小苏打) 的盐渍土。若土壤中含有大量的Na2CO3、NaHCO3遇水时会水解,形成强 碱NaOH对作物根部起腐蚀作用。
广泛分布于 我国内蒙古、 去盐结皮的办法,将盐碱地 改造成可垦植的土地。
盐分单向输入的土壤积盐模式
这种盐渍土形成模式大多发生在毛细上升高度接近或高
于植物根系主功能区的地下水浅埋藏地段。
干旱半干旱地 区,农田、平 原水库周边、 渠道两侧和地 形局部低洼处
外部条件——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大部分盐渍土分 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滨海地区,其分布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分布相 一致 (1)降雨与蒸发
(2)风的作用
风在盐渍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内陆盐矿体、盐沼泽、盐池或盐漠附近,盐分呈固体粉 末被风力侵蚀、搬运,在沉降区聚集形成盐渍土,或者在滨海地区或内 陆盐湖附近,海水或咸水随风飘洒,降落在地表促进土壤的盐渍化; 二是风力作用可增强土壤蒸发强度,促进土壤的积盐过程。
地形条件
盐渍土的分布往往与地形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盐渍土和潜在
的盐渍化地区都集中在各种大小的低地和洼地。大者如山间盆地(柴达 木盆地)、山前平原(河北平原、松嫩平原)、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
――三角洲地区、滨海、滨湖平原低地以及干旱的大型的风蚀洼地等地
区。
外部条件——地形条件
①地势低洼处多是地下水的排泄区。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 径流过程中,随蒸发浓缩和水岩相互作用,盐分不断积聚,矿化度不
盐渍土17.33万km2(含盐量较高具备形成条件)。
• 我国盐渍土面积3470万公顷,其中盐土1600万公 顷,碱土86.66万公顷,各类型盐化、碱化土壤 1800万公顷,尚有1733万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 • 我国次生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 北平原西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东 部沿海地区也有小面积分布。
北纬33°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是内蒙古,其次是山 东,再次是新疆,第 四位是河北。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滨 海 盐
土 景 观
按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过程和盐分组成,可将我国盐渍土划分 为7个类型区:
土壤盐渍化
第六小组 吴博宇 陈智 王志敏
2011级地理科学班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土壤 盐渍化
二、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特点 三、土壤盐渍化的机理
四、土壤盐渍化的分级
五、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一、概念
土壤盐渍化又称土壤盐碱化,是指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土壤
表层盐分含量不断增加,以至超过某一限度的地质过程和现象。
内部条件
影响土壤积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地下水和介质条件两
个方面。
地下水条件:主要指潜水的埋藏深度和矿化度; 介质条件:指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潜水含水层的透水 性。 这四个要素通过影响水分和盐分在地下水-包气带中 的迁移转化过程,从而影响土壤的积盐和脱盐过程。
内部条件——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输入和排泄主要受土壤与其环境间水分传输规 律的控制。
外部环境向包气带补给的水分有两类:①降水、灌溉水、地表水 (如河水、湖水)等下渗形成的水分;②潜水提供的向上运移的毛细水。
土壤水向外部环境的排泄方式也可分为两种:①通过蒸发和蒸腾 作用,由下向上排入大气;②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向下排入潜水含水 层或侧向地表水体。
2、盐渍土的分级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该分类主要按 地区和盐分类型大体归纳为两种含盐量系列
我国的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盐分系列 及适用地区 滨海,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区 半漠境及漠境区 土壤含盐量(%) 非盐 化 < 0.1 盐分类型 HCO3-+CO32-, Cl-, Cl--SO42-, SO42--ClSO42-, Cl-- SO42-, SO42--Cl-
断增高,为土壤盐渍化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盐分来源;
②低地和洼地通常也是地表水的汇区,地表径流将盐分从周边地 势较高处携带到此,也为土壤的盐渍化提供了盐分来源; ③低地或洼地处的潜水埋藏深度相对较浅,水分蒸发散失在大气 中,而盐分则留在土壤中,不断在地表积累。此外,微地形的变化也 会引起土壤盐分的再分配。
三、土壤盐渍化的机理
在50年代,苏联学者认为,潜水积极参加土壤的成壤过程 乃是土壤盐渍化最普遍和最根本的原因。 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例: ① 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罗布泊、河西走廊。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汉平原。
所以,有必要从盐渍土的形成条件和土壤中盐分的运移机理两方面 来讨论。
1、形成条件
外部条件
(一)极端干旱荒漠盐渍土区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二)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 1、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区内 除现代积盐的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外,还有部分残 余盐渍土。 2、甘、蒙、新干旱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分布土壤含盐量很高的内陆盐渍土。 (三)半干旱和干旱草原盐碱化区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高平原,包括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内蒙古草原 东部地区。
原生盐渍化
二、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特点
发展速度快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因山地、丘陵、高原占全国面积的69%, 适宜耕作的土地数量不多。根据统计资料,1950年我国人均耕地为2.7 亩,20世纪90年代降至1.5亩,2006年降至1.4亩。 在耕地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为满足人口急剧增长对植物食品的需求, 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规模,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土壤盐渍化问题日 益突出,盐渍化土地的面积以每年近700km2的速度扩大。除基本建设和 住宅建设平均每年占用耕地2000万亩外,土壤盐渍化的快速发展是可耕 地不断减少的原因之一。
土壤盐渍化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因
而土壤盐渍化被视作一种环境地质问题。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 研究表明,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干土重的0.3-1%时,即相当于 弱盐渍土或中等盐渍土时,农作物的产量仅为正常产量的1/101/30。
成因分类:
由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质、地貌、水 文和土壤条件等)变化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引起 次生盐渍化 的区域水盐失调,所导致的土壤表层不断 积盐的过程。
盐分双向输入的土壤积盐模式
这种条件下,土壤包气带的盐分输入来自两个方向:
一是大气中飘浮的盐粉的沉降以及降水和灌溉水携带的盐分随入 渗水进入土壤,构成自地表向土壤层的盐分输入过程;
二是地下潜水或上层滞水通过毛细管吸水,自下而上地向土壤包
气带输入盐分。
四、土壤盐渍化的分级
1、盐渍土的分类
盐化土
3、盐渍土形成的基本模式
根据上述包气带与外部环境间的盐分交换关系,可以将盐渍土的成 因归纳为两种模式。
(一)盐分单向输入的土壤盐渍化模式 (二)盐分双向输入的土壤盐渍化模式
在潜水埋藏深度较大,毛细上升高度远低于植物根系主功能区的地
段,潜水既不能为土壤层和植物供给水分,也不会供给盐分。土壤盐分 主要来自地表,由风尘、大气降水、灌溉水或暂时性地表径流所携带的 盐分提供,形成由上而下的盐分输入方式。
外部条件——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影响,即通过河流泛滥或灌溉将盐分直接带 入土壤中,使土壤含盐量升高,发生土壤盐渍化; 二是间接作用,即由于河流和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作 用,使得地下水位提高甚至上升至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将 盐分带入土壤中。
外部条件——土壤冻融
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土壤在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冻 结期,土壤水盐运动与土壤的冻融有密切关系。 春季时土壤表层温度高,水分在表层汽化较多,溶解在 水分中的盐分也随之向地表运动,形成春季积盐期。 秋季气温高,土壤冻土层全部解冻,土壤水分以上行为 主,成为秋季积盐期。 冻结期冻土层和地下水埋深仍存在着一定的水力学关系, 上层土壤冻结后,冻土层与其下部的土层存在着一定的温度 差,此时土壤水分会从下部较温暖湿润的土层中向冻土层运 动,并将溶解在水分中的盐分带入冻土层,形成一种隐蔽性 积盐过程。
外部条件——人为活动
土壤次生盐渍化 (1)将盐份带入,如灌溉、施肥、喷洒农药和废物排 放。 (2)改变区域水文循环模式或地下水的神流程。如水 力工程建设或采排地下水。 引水蓄水工程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将深部高矿化水带 到地表,或使地下水潜水位增高,使潜水或土壤水的蒸发水 量变大,加速了土壤的积盐过程。
轻度
区域分布广泛
盐渍化在我国分布很广,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盐渍土外,大部分分布
在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一线以北,即北纬33度以北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据现有资料,全国18个省区分布有盐渍土,总面积约 81.8万km2,占全国面积的8.5%,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45%(36.93万
km2),残余(历史上形成的)盐渍土约44.87万km2,另外,还有潜在的
(四)半干旱、半湿润苏打盐渍化区 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区内的盐渍化 土壤为苏打土,可分为松辽平原半湿润草甸碱化-苏打斑状盐渍土和三 江平原半湿润草甸沼泽零星苏打盐渍化土。 (五)半湿润季风气候盐渍-苏打碱化区 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 的华北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和陕西泾、渭河流域。可分为黄淮河草甸盐 渍土亚区和汾渭河谷半干旱氯化物-硫酸斑状盐渍土亚区。 (六)半湿润和湿润季风气候滨海盐渍化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滨海低平原和各大河三角洲。由于长期受海水 侵袭,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很高。 (七)高寒荒漠-湖盆盐渍土区 主要指昆仑山以南、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该高原的众多短而分 散的内流河汇成许多孤立的湖泊,湖水含盐蒸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