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变换
[语体,语言学,变异]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析虚拟世界中的语体变异
![[语体,语言学,变异]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析虚拟世界中的语体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2aea5a6af121dd36a22d82a1.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析虚拟世界中的语体变异语言虽然有其独立的体系,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语言是由各种变体组成的,包括方言、语域、语体等等。
而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一个人会根据环境、地点和说话对象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就像俗语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因环境和场合所产生的变化叫做语体。
在不同的言语交际情境中使用不同的语体,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得体、更准确。
语体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袁晖,李宗熙,2005)。
而当下对语体的研究主要是在现实世界中,从口头和书面方面分析语体及其变异现象。
而我们所知,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我们多了一个虚拟世界,并以此为依托开始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语言因为其运用形式的特别,即它是介于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中间语体,其交际手段、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言语交际行为则呈现出新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虚拟世界中的语体变异现象。
一、理论基础⒈虚拟世界一个新的言语社区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指的是由许多人形成的、使用一种共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团体(王宗炎,1988)。
Labov强调言语社区共同体的首要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社会规范。
因此,同一种语言或方言区域内,可以根据交际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有无而分成不同的言语社区,或者只要有交际活动行为,即便操着不同的语言(比如双语制地区的人们),也一概视为同一个言语社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种与自然语言交流所不同的新兴交流方式悄然出现。
互联网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一种自然成体系的语言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使用(于根元,2001)。
在虚拟世界中,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因为一个共同的交际目的进行交际活动,并赋予了自然语言一种新的特色,因此,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区(virtual speech community)慢慢形成。
语体的变换

解题方略
• 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于准确 而全面地甄选需要转换语体的词句,按照 题目要求,结合语体特点,做出恰当而合 理的转换。
解题方略
•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关键。 • 即“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 字的画线部分”中的“少儿听众”是关键点,适 合“少儿听众”的内容必须具有口语色彩。 • 第二步:找出画线句中书面语色彩较浓、不适合 少儿听众的词语。如“潺潺流过”“清晰可 见”“长髯老者”“清瘦”“炯炯有神”等。 • 第三步:把找出的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语转化为 口语色彩的适于少儿听众的语句。如“潺潺流过” 改为“哗哗啦啦地流着”,“长髯老者”改为 “老爷爷,胡子长长的”等。
质朴平实与生动形象语言之间的转换方法
• 质朴的语言变为生动的语言,关键在于词 语、修辞和句式的运用,恰当运用了修饰 词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 偶、反问、设问等)或表达效果更佳的句式 (如整散句、长短句和变式句等),语言就生 动形象起来;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关键要 把握语段中的手法,结合语境理解其实质 含意。
语体的变换
语体的变换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 变换。口语和书面语因为使用的范畴 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高考考查重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 2014年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都没有考查 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从前几年的新课 标全国卷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 几乎每年必考;变换句式在2011年考查过。 仿写时一般涉及比喻、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等修辞手法,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比喻、 排比、拟人等;句式变换重点是长短句互 换。
• (2015· 石家庄一模)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 面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4分) • “有一天我待在酒店房间里,突然一只小鸟 飞到面前,这是一种在我的家乡经常见到的 鸟,看到它,我仿佛觉得它是来告诉我,该 是回家的时候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 夫被迫辞职时的讲话) •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
第09讲 句式变换(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地关 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 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
出来的”。
考点四 语体转换
语体转换主要将不同风格的语言进行互换。语体转换主要包括:口语与书面语转换、生动语与平实语 转换。语体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于准确而全面地甄选出需要转换语体的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体特 点,作出恰当而合理的转换。
1.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分析原句,把握句式特点、分句间关系、句子结构等,再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 3.检验重组后的句子,看是否通畅,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
1.请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不超过 80 个字。(4 分)
第三步:整合答案。将上述提取后的成分进行整合,并依照事理或逻辑顺序,或充当定语,或充当 状语,与主干恰当组合,得出准确答案。
考点二 整散句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的特点是节奏鲜 明、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散句的特点是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面广。整散句 变换的基本方法是: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式变换

二、短句变长句 方法指津: 1、明确几个短句的内在联系,及它们 所表达的共同话题,从中选取(或提炼 或组合)出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
2、将其他几个短句中分别与主干句中 心语搭配的成分变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 按照一定的语法和语意关系合理地嵌入 主干句相应的位置。
3、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为一 个单句,信息有无遗漏,语意 有无改变。为使语句通畅,互 换时适当增删衔接、过度、呼 应等词(或短语)。
③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 费”。
【答案】
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 台一套直播的主题是“携手共 治、畅享消费”的“3•15”晚 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渴望了 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 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 待。
【题型二】 语体互换
语体互换
一、口语、书面语句式特点
•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 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 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 者的象征。
• 拆分:
• 流畅自如的水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 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 而被看成智者。
• 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 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 而被看成仁者的象征。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
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 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 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 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 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 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参考答案】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
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树可是要生病的”说明树 的生长环境堪忧;“要听得懂草木的 叹息”说明人类并不理解自然。完成 此类题目要理解关键句的言外之意。 老园艺师的意思是人们的活动要懂得 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 自然。
2023师说-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复习第二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教案考点三修辞运用,变换、仿用句式

考点三修辞运用,变换、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变换、仿用句式属于语言的应用,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答案不唯一性。
一、修辞的运用——关注具体语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修辞必备知识学习1.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几种特殊形式:本体与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与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2.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语体转换 ppt课件

ppt课件
12
3、将下面这段话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表
达出来
•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 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 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 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 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 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妙的桥梁, 走过它,你的行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 你也长大了,变得美丽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课件
6
答案 (示例)
• 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 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 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
汇; • ②句式上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
语用得较多,显得严谨、周密。
• 无论是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还是把书面语 转换为口语,转换后的语言必须符合各自 语体要求。
ppt课件
3
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 材料的内容。
• 材料:
• 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 教授。系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尤以考 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 《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 优秀教育图书奖)
• (要点正确即可)
ppt课件
5
• 2、(2011·山东)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 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 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 原意。不超过80个字。
•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 炯炯有神。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变换句式课件28张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 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 有神。
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法律语体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
体等。
23
题型四:语体的变换
(二)解题方略 1.三注意: ①注意保持语意的一致性,口语和书面语,生动语言和平实 语言转化之后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相同的; ②注意符合各自的语体色彩,如书面语要典雅,口语要通俗 ,生动语言要形象,平实语言要科学准确; ③注意面对的对象,对象不同,采用的语体也就不同。
13
题型二:整散句的变换
例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
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 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 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 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变换句式
“句式的变换”是指为了增强和优化语句的表达效果, 把给定的语句变换成另一种表达句式。变换句式有两个原 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 它考查的类型较多,
。综观历年高考经常考查的有长短句互换、整散句变换、 句子重组、语体的变换等4大题型
1
变换句式
题型一:长短句的互换
(一)概念及特点
答案:由中国小说学会主,由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以庆祝改革 开放四十周年和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为目的的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活动 于9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举行。
英语交际过程中的语体类型及其转换

英语交际过程中的语体类型及其转换孔勇【摘要】Being a focus of the study of language variation, style is a speaker’s awareness of what he says. Matin Joos, the American linguist, divides language styles into 5 types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By using symbolic resources, style-shifting is actually the identifying process of who the speaker i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nglish language styles and some examples of style-shifting in real communication and aims at proving the ration-ality of Matin Joo’s theory.%语体是语言变异研究的核心构念。
语体是说话人对自己说话所留意的程度。
语体转换是说话人的身份认同行为,是一种策略,是说话人利用符号资源进行角色定位的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根据社会交际场景的特点将语体分为五种类型。
本文依据马丁裘斯的理论观点分析了英语语体及转换实例,从而为证明该理论的合理性提供一些证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英语语体;语体转换;英语交际【作者】孔勇【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一、引言语体学是一门脱胎于传统修辞学和风格学而吸收了现代语言学成果的新兴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课一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谨痒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3)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6)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答案:(1)申之以孝悌之义(2)剑阁峥嵘而崔嵬(3)川泽纡其骇瞩(4)庄周晓梦迷蝴蝶(5)夙兴夜寐(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语体变换
学习目标:
1.了解语体变换的题型特点。
2.掌握语体变换的基本方法。
题型阐释:
不同的语体有着不同的言语风格,词语的运用是形成不同语体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体变换属于“语言得体”考点的常规题型,有人称“语用考查”是语文考试试题改变的试验田,很多就是体现在“语体变换”这种题型,其主要考查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变换等。
试题展示:
(2011·高考山东卷)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答:
答案(1)小溪潺潺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老头,面容清瘦,眼睛炯炯有神。
答案(2)河水哗哗地流淌,水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河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大爷,面容清瘦,但双眼炯炯有神。
答案(3)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了。
课堂训练:
1.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2013年江苏卷)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答: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
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
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
“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
二者结合是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
当然,在答题中,可以会出现“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而不要好高骛远”之类的答案,也应该视为正确答案。
【评价】这类语言表达题,我向来是看好的,因为它的确是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当然要赞一个!
2.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参考答案: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
(“好的翻译”、“转换语言”、“保持原作”、“神韵”各1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所谓“用平实的语言”,其实就是使用本义而不用比喻。
原句中的“投胎转世”,句中解释为“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其中的“精神姿致”即指“原作”的“神韵”,而“躯壳”则指所用的语言。
把这个意思用到翻译上,就是: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
3.把下面的句子改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不超过40字。
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中间要像猪肚,结尾要像豹尾。
答:
参考答案: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美丽精彩,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4.把下面的句子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不超过40字。
守旧的习惯会顽固地束缚人的思想,使人渐渐失去创新能力。
答:
参考答案:守旧的习惯如同盘丝洞中的蛛丝那样死死缠绕着人的思想,将人的创新能力一点点侵蚀光。
5.李建明同学的爷爷没上过学,患冠心病心绞痛,下面是一种抗心绞痛药品的部分说明。
假若你是李建明,请告诉爷爷如何服用本药。
(不超过50字)(4分)
答:
答案:爷爷,这个药吃半片到一片;吃时一定要坐着吃;要放在舌头下含着,不要直接咽下去。
6.根据要求改写下面这段话,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1)结构上先分后总;(2)语体色彩上平白如话,通俗易懂;(3)语句通顺流畅。
学生的成长要有跃动的节拍和流畅的旋律,教育要合着这种节拍。
老师对学生教育,有时,不能等一下:等一下,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美景;等一下,会浇灭学生满怀的期待。
有时,老师对学生教育却又要等一下:等一下,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欣赏文本;等一下,会让孩子更细心地体味生活。
答:
答案示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则很容易丧失教育良机,严重挫伤学生的期待;当然,教师教学生时,也要有充分耐心,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心地学习知识,体会生活。
总之,科学的教育要善于顺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认知的规律。
(2013年湖北卷)7.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甲句)
周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
”(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4分)【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
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
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示例二:乙句更好。
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
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解析】本题要求列出两条理由,要仔细比较两句话在文字、句式、修辞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再进行表述。
其实还可以增补。
如例一:口语化,符合父子对话的情景,也利于舞台表演。
例二:连用两个“敢”字,口气严厉,表现出周朴园对周萍强烈的不满。
同时也加深了周萍对“一件事”的误解,强化了戏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