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2015年6月
注入物对储层的伤害分析

孔喉 小及粘土 矿物含量 高的特点 ,开展了注 入物 对储层伤 害因素 的实验 研究 。该项 研究 得 出以下结论 :储层在开发 中受到 的伤 害主 要是 注 入水 中 含 细 小 微 粒 、铁 化 合 物 及 细 菌 ,另一个伤 害源是不合理 的工作 制度导致 储层 反吐油 。为了保证注水 井增注 的有 效期
( )氢氧化铁 。油 田注水 系统的腐蚀 属 电化 学 3
腐 蚀 ,其过程 是在金属 与注入水 接触 的表 面上 阴极 和 阳极间 的电子流动 。注入水本 身是 电解 质 ,它 与 浸 泡在其 中的钢材构成 了一个完 整的 电路 。注入水
腐 蚀严重 ,一 方 面会 破 坏 注 水 系 统 中 的 管线 和设
中含油量增 加 ,堵 塞程 度增 加 ,渗透 率 下降 明 显 ; ② 同一 含油浓度 的盐水 ,随岩 心渗透率 的降低 ,物
1 储 层概 况
榆 树 林 油 田 扶 杨 油 层 储 层 平 均 孔 隙 度 为 1 . ,平均 空气渗透率 为 2 7 ×1 j 。孔 隙 2 3, 9 6 .1 0 a m。 半 径较小 ,主力 油层 的孔 隙半 径 为 1 0 1 5j . ~ . m。 a 油层岩石 为极细砂 和粗粉砂 岩 ,泥质胶结 为主 ,泥 质含量 为 5, 9 5,,平均 1 . ,石英含量为 ~1 . 9 6 9 6 23 2 ~3 ,长 石 含 量 为 2 ~ 3 ,岩 屑含 量 5, O , 9 6 9 6 8 4, 9 6
4 5
按 比 例 曲 径 回 收 老 化 程公司工程一处)
任 艳 杰 李华 王 丽 莉 黄 勇智 ( 庆油田 一 大 采油 厂)
摘要 :对 于老化 油影晌脱水 的问题一 直
油藏注入水对储层损害的研究

油藏注入水对储层损害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某油藏在注水开发时存在一定的速敏损害问题,分析了油藏的孔渗特征、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及粘土成分,在此基础上,对地层水及注入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速敏对储层的影响。
结果表明某油藏泥质含量较少,蒙脱石成分较低,伊利石、高岭石较多,且孔喉细小;地层水与注入水水型不同,且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临界矿化度,部分混合产生轻微结垢;注水开发易导致微粒严重运移,渗透率下降大。
【关键词】油藏注入水速敏损害油藏注入水对储层有明显的伤害,但目前对储层伤害因素研究的程度较低。
针对某油藏进行注入水对储层速敏损害的研究,避免损害,制定合理的注入水质标准及注水速度,对指导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某油藏储层特征分析1.1 孔渗特征分析通过对某油藏孔渗特性进行分析,储层孔隙度介于9.3%~23.86%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6.69%,绝大多数样品渗透率在0.53~76.2×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21.69×10-3μm2,个别样品渗透率在101~300×10-3μm2之间,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1.2 岩石学分析某油藏储层以极细、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碎屑物中石英含量27.3%,钾长石含量17.2%,斜长石含量7.8%,岩浆岩为13.9%,火山碎屑岩31.3%。
碎屑颗粒次圆-次棱状,分选性中-好,颗粒主要以细砂、粉砂为主,粒径在0.06~0.25mm之间,颗粒接触方式为点接触为主,少许点-线接触,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面孔率平均为5%。
岩石胶结以钙质为主,孔隙式胶结,胶结成分中含铁粘土占2.25%,方解石、硬石膏各占4.3%,方沸石占1.5%。
方解石、方沸石、硬石膏充填孔隙,含铁粘土呈薄膜状分布,部分岩样有裂缝,被硬石膏充填。
储层岩石较疏松,颗粒普遍遭溶蚀,颗粒轮廓清晰,粒径细小,粒径分选好,磨圆度次棱至次圆。
粒间孔发育较好,孔隙连通性较好,微孔发育较好,可见颗粒内溶蚀微孔、碎裂缝。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内因研究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内因研究摘要注水开发是一种能够明显提高采油效率的开发方式。
采用注水井向地层注水是保持地层压力的重要手段,是生产井能够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可采储量的大小。
但在注水过程中或注水后,由于种种原因油层常会受到伤害,主要从内因方面研究。
关键词注水开发方式;地层伤害;敏感性;润湿性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因素分析:储层伤害机理就是储层损害的产生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储层损害是指储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
储层潜在损害的内因主要与其储渗空间特性、敏感性矿物、岩石表面性质和储层流体性质有关,下面就讨论这些因素对储层损害的影响。
1储层的储渗空间1)储层的孔喉类型。
不同的颗粒接触类型和胶结类型决定着孔喉类型,一般将储层的孔喉类型分为五类:缩颈喉道、点状喉道、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
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参数。
常用的孔喉结构参数有孔喉的大小与分布、孔喉弯曲程度和孔隙连通程度。
它们与储层损害的关系为:①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孔喉越大,不匹配的固相颗粒侵入的深度就越深,造成的固相损害程度可能就越大;②孔喉弯曲程度越大,外来固相颗粒侵入越困难,侵入深度小,而地层微粒易在喉道中阻卡,微粒分散或运移的损害潜力增加,喉道越易受到损害;③孔隙连通性越差,储层越易受到损害。
3)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储集空间多少及储集能力大小的参数,渗透率是衡量储层岩石渗流能力的参数。
其中与储层损害关系比较密切的是渗透率,因为它是孔喉的大小、均匀性和连通性三者的共同体现。
2储层的敏感性矿物1)敏感性矿物的定义和特点。
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自生矿物数量虽少,但易与工作液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储层渗透性显著降低,这部分矿物为储层敏感性矿物。
它们的特点是粒径很小,比表面大,且多数位于孔喉处。
因此它们必然优先与外界流体接触,进行充分作用,引起储层敏感性损害。
2)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及评价方法。
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决定着其引起储层损害的类型。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的外因研究

应 用科 学
2 第期 科年2 0 2 箍 霸 l O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 的外 因研 究
1 外 界流体 进入储 层 引起 的损 害
菌络 可堵塞孔道 ; ②腐生 菌和铁 细菌都能产生粘液 ,这些粘液易堵 塞
1流 中相 粒 塞 层成 损 . 体 固颗 堵 储 造 的害 1
右 圭
。
’
譬
冀 的0 H、 0等 _ 起e C0 c、 、 ~ 口 F、 C, z H ,『 a3 引
嘉 井 篁全 豢 冀 霆 星 物 窖 L 需 嚣 4 影油分造的害 响水 布 成损 蠢 譬箜 藿慧 堂力 麓 霪黧起 液罂 譬 翌 霎 ;策篓 藉 ’ 箍 原的合 , 油饱度增 成层 害影响固相颗粒对油气层 的损害程度和侵入深度的因素有 : 加 ?衾 H侈 。 发 陴脲 州 崖 储损 喜 川“Ⅲ 阻 ’开拟侧 去 阡 。 小 ’ 训 ’ 油 善
,
。
。
13 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造成 的损害 . 当外来流体的化学组分与地层流体 的化学组分不相匹配时 , 将会在 储层 巾引起沉积、乳化,或促进细菌繁殖等 ,最终影响储层渗透性。 1 结垢 。①无机垢 ?由于外来液体 与储层 流体 不配伍 ,可形成 ) c C , a0 、等_ 机垢沉淀 ,堵塞储 层的孑 道导致储层渗透率的降 a O 、C S 尢 L 低; ②有机沉淀。外来流体与储层原油不配伍 ,可生成有机沉淀。有机 沉淀主要指石蜡 、沥青质及胶质在井眼附近的储层转化沉淀 ,这样不仅 可以堵塞储层的孔道 ,『 还可能使储层的润湿性发生反转 , 刚 从而导致 储层 渗 透率 下 降 2 )乳化堵塞 。外来 流体常含有许多化学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进入 储层后 ,可能改变油水界面 能 ,使外来油与地层水或外来水与储层中 的油相混合 ,形成油和水的乳化液 。这样的乳化液造成的储层损害有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 比孔喉尺寸大的乳化液滴堵塞孔喉,另 一方 面是 提高 流体 的粘度 ,增加流动阻力。 3)细 菌堵塞 。储层 原有 的细菌 或者随着外来 流体一起侵 入的细
油田注入水引起储层伤害的试验评价

象很 相 似 ,即 都表 现 为现 场 注 水 困难 ,但 所 引起 储 层 伤害 的机 理 是 不 同 的 ,而且 不 同 的注入 水这 两 种 因 素 引起 的储 层 伤害 可 能不 一 样 。那 么 谁是 其 主 导性 因 素呢 ? 为此 ,笔者 设 计 了一 系列 分 析 试验 方法 ,对
[ 稿 日 期 ] 2 0 —1 —0 收 01 2 6
[ 作者简介]胡雪滨 ( 9 4一 ,女 ,1 8 16 ) 9 7年江汉石油 学院毕业 ,高 级工程 师 ,现从 事提高 原油 采收率 、储层保 护 、油 田注水 以及原 油流 变 性 和 低 渗 透 油 藏 渗 流 特 性 等 方 面 的 实 验 研 究 工 作 。
生在 注 水井 的 井 筒附 近 ,从 而 造 成储 层 渗透 率 下 降 。另 一方 面 ,当注 入水 矿 化 度 不合 要求 一 ,注人 水 时 与储 层 岩石 间 的物 化 作用 会 引 起膨 胀 性 粘 土矿 物 的膨 胀 ,从 而在 储 层 内部 引起 堵 塞 并 造 成 渗 透 率 下 降 。
油 田 注 入 水 引 起 储 层 伤 害 的 试 验 评 价
胡 雪 滨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湖北 武汉 407) 300
徐 永 高 ( 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00) 200
[பைடு நூலகம்要 ] 油 田 注 入 水 与 储 层 不 配 伍 时会 导 致 储 层 伤 害。 注 入 水 引起 储 层 伤 害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既 有 水 质 摘
S油 田 目前 的注 水状 况 进 行 了综 合 评价 。 试验 水样 有 4种 :① 油 田现 场 注入 水 清水 ( 淡水 ) ;② 污水 ( 井 产 出水 ) 油 ,或 者 是 清污 混注 ;③模 拟 地层 水 ( 自配地 层 水 ) 即 ;④模 拟 注入 水 ( 自配 注入 水 ) 即 。试验 岩 心 均 为天 然 岩心 。
注水对中低渗透储层伤害研究

而随着渗透 率的增 大 和减 小 , 透率 下 降率 都呈 现 渗
减 小 的趋 势 。
的孔 隙半径 分布没 明 显变 化 , 喉道 半径 分 布变 化 而
2 水 驱前 后 岩样 孔 喉 结构 特 征分 析
对两块 不 同渗 透 率 的 岩心 ( 4#岩 心 渗 透 率 为
l 9 5×l f , 1. 0 m。 5#岩 心 渗 透 率 为 4 . 5 8×1 I 03
储 集 能 力 和 油 气 开 采 的主 要 因 素 l 。前 人 已 对 高 渗 1
深/ 度 m
Ⅲ吼吼 ⅢⅢ
8 5 O O 3 4 2 4
孔度 隙,
2 . 8 0 3 0 2 . 9 0 0 7
21 3 .1 1
鬻
4. 5 5 71
透 率 在 1 0 0 f 左 右 时 , 透 率 下 降 率 最 大 , 2 X1 m。 渗
4#岩 心最大喉 道 由水 驱 前 的 1 m 变 为 水驱 1
后 的 9, 平 均 喉 道 半 径 由水 驱 前 的 6 5 f 变 为 a m, .5 m 水 驱 后 的 5 5 m ; 岩 心 最 大 喉 道 由 水 驱 前 的 . 71 5# a 7 r 变 为 水 驱 后 的 6f 平 均 喉 道 半 径 由水 驱 前 的 i f e m, 4 1 m 变 为 水 驱 后 的 3 7 m。 水 驱 前 后 , 样 . 21 a . 6f 岩
长期注水 冲刷作用 对渗透率 的影 响取决于 注水对岩
石 孔 隙结 构 的改 变 , 要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是 地 层 主 一
微粒被水从孔道 中冲出来 , 使孔喉半径 增大从 而渗透 率增加 , 二是 由于粘 土矿物 膨胀 、 粒运 移及 结垢 等 颗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的外因研究

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的外因研究摘要注水作为继一次采油枯竭的第二种开发方式,是一种能够明显提高采油效率的开发方式。
采用注水井向地层注水是保持地层压力的重要手段,是生产井能够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可采储量的大小。
但在注水过程中或注水后,由于种种原因油层常会受到伤害,主要从其外因方面研究储层损害的原因。
关键词注水开发方式;地层伤害;敏感性;润湿性储层损害的内因是在外因作用下诱发产生的,其自身不可能造成储层损害。
因此储层损害机理的关键是研究外因如何诱发内因起作用而造成储层损害。
1 外界流体进入储层引起的损害1.1 流体中固相颗粒堵塞储层造成的损害随入井流体进入储层的岩屑和混入的杂质及固相污染物质,它们是有害固体。
当井眼中流体的液柱压力大于储层孔隙压力时,固相颗粒就会随液相一起被压入储层中,从而缩小储层孔隙半径,甚至堵死孔喉造成储层损害。
影响固相颗粒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和侵入深度的因素有:①固相颗粒粒径与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②固相颗粒的浓度;③施工作用参数和压差、剪切速率和作业时间。
1.2 外来流体与岩石不配伍造成的损害1)水敏性损害。
若进入储层的外来液体与储层中的水敏矿物不配伍时,将会引起这类矿物水化膨胀、分散或脱落,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
储层水敏性损害的规律有:①当储层物性相似时,储层中水敏性矿物含量越多,水敏性损害程度越大;②当储层中水敏性矿物含量及存在状态均相似时,高渗储层的水敏性损害比低渗储层的水敏性损害要低些;③外来液体的矿化度越低,引起储层的水敏性损害越强;④在外来液矿化度相同的情况下,外来液中含高价阳离子的成分越多,引起储层水敏性损害的程度越弱。
2)碱敏性损害。
高pH值的外来液体侵入储层时,与其中的碱敏性矿物发生反应造成分散、脱落、新的硅酸盐沉淀和硅凝胶体生成,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
储层产出碱敏损害的原因为:①粘土矿物的铝氧八面体在碱性溶液作用下,使粘土表面的负电荷增多,导致晶层间斥力增加,促进水化分散;②隐晶质石英和蛋白质等较易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不可溶性硅酸盐,这种硅酸盐可在适当的pH值范围内形成硅凝胶而堵塞孔道。
储层保护

油田注水开发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己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然而,注水过程中所引起的油层原有平衡被破坏,从而造成的多种油层问题也接踵而至,导致油井产量迅速递减,给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被动局面。
因此,油气层保护技术在油气田的注水开发过程显得尤为的重要。
一、注水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注水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伴随着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
而注入水引起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水与储层性质不配伍或配伍性不好、水质处理及注水工艺不当。
注入水引起储层损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的储层损害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的储层损害主要是结垢。
①注入水与地层水直接生成碳酸钙、硫酸钙和硫酸钡等沉淀;②水中硫化氢引起硫化亚铁沉淀;③注入水中溶解氧对金属腐蚀,使不溶解的铁氧化物发生沉淀;④水中二氧化碳引起Ca+,Fe2+,Ba2+,Sa+生成相应的碳酸盐沉淀。
(2)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对地层的伤害①注入水矿化度过低引起储层中水敏性矿物的膨胀、分散与运移;②pH值变化引起的微粒脱落、分散和沉淀;③注入水与岩石润湿反转。
(3)注入条件变化产生的储层损害①流速的影响;低注入速度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垢的形成;高注入速度将加剧腐蚀反应;高渗流速度加剧微粒的脱落、运移;②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注水过程中,随着地层温度下降,流体粘度上升、渗流阻力增加,岩石水润湿性减小,油润湿性上升,吸水能力下降;温度变化导致沉淀生成,温度上升有利于吸热沉淀生成,温度下降有利于放热沉淀生成;温度变化导致储层孔喉变温应力敏感,且温度的降低将导致蜡的析出,从而引起储层堵塞。
③压力变化的影响。
压力变化会导致储层岩石应力敏感和储层结构损害及沉淀的析出。
(4)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①注入水中外来的机械杂质即悬浮物堵塞地层,机械杂质堵塞地层常表现为以下形式;射孔孔眼变窄;固相颗粒侵入地层在井壁形成泥饼;井底位置相对升高;射孔孔眼堵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水敏、 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中等水敏、 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2015/6/25
5
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
2015/6/25
6
铝氧八面体(处于中心的铝原子与两层堆叠的六个氧或氢氧原子相连构成八面体,
每个八面体两面的氧或氧氧与相邻的八面体共同构成八面体晶片)
硅氧四面体(处于中心的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或氬氧原子等距离相连构成四面体,
毛细压力与多孔介质直径成反比。因低渗透储层的平均孔隙直径远小于中高渗透储层, 所以水锁伤害比中高渗透油气藏严重。
储层渗透率越小,孔喉半径越小,边界层厚度与孔喉半径的比值越大,储层水敏性越强,
则越易发生贾敏效应。
13
2015/6/25
微生物损害
细菌进入地层后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损害。虽然细菌损害常见于注水过程中,但任何水基液 体进入地层后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损害。大多数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温度在 90℃以下,长期 大量的注水使井底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适合微生物生长繁衍的温度时,就有可能引起 微生物损害。 堵塞——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在粘性多糖聚合物中,他们能够吸附在岩石表面造成储 层堵塞。 腐蚀——某些微生物发生氧还原反应造成井底油管和设备表面氧键断裂形成点蚀。
有毒反应——某些厌氧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够消耗地层水与注入水中的硫酸盐
形成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2015/6/25
14
热力损害
矿物转化——当温度超过180℃时,惰性粘土被催化形成易水化的活性产物,通过膨 胀降低渗透率,该反应可在250℃以上进行。 溶解——随着温度的升高,矿物的溶解度逐渐增大。矿物的长期溶解可导致颗粒释放, 当高温流体进一步进入储层或流向生产井并冷却后可形成二次沉淀。 润湿性改变——通常,当温度升高后,储层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亲水性。然而,当向地 层注入过热的蒸汽时,储层将表现出亲油性。 绝对渗透率的下降——由于高温使颗粒膨胀堵塞喉道,因此在极端高温下储层渗透率 将降低。在某些研究中发现,高温会导致热应力龟裂和颗粒运移。
(3)聚集效应。原油中成胶物质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吸附在有机微粒表面的成胶剂不能完全 覆盖有机颗粒表面,从而导致了有机微粒的聚结和絮凝。 (4)油井的增产措施,如酸化、表面活性剂处理、井筒加热等,或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时,都有可
能导致pH值降低、原油粘度降低,从而诱发胶质、沥青质在井底处絮凝沉淀。
2015/6/25
速 敏
2015/6/25
22
储层敏感性评价
测定时,首先用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测得岩心的渗透率Kf; 然后用次地层水(将地层水与蒸馏水按1∶1的比例相混合而得到) 测得岩心的渗透率Ksf;
水 敏
最后用蒸馏水测出岩心的渗透率Kw,通常用Kw和Kf的比值来判断水
敏程度。
Kw Kf 水敏程度
2015/6/25
19
岩心分析
扫描电镜照片
分 析 内 容 全貌,样品疏松,粒间孔隙50-100μm 钠长石溶蚀,溶孔中片状伊利石 粒间片丝状伊利石 粒间片状、书页状高岭石和丝状伊利石
2015/6/25
放大倍 数 100 2110 7400 4420
20
储层敏感性评价
储层敏感性评价是指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油气层的速敏、
2015/6/25
素,但影响规律的观点众说纷纭。
10
无机垢(沉淀)
2015/6/25
11
结垢造成的地层损害 有机垢(沉淀)
通常,当组分或外部环境不改变时,原油体系是处于动力学稳定状态的。若其组分或储层 的温度、压力、pH值等条件发生变化,则会导致胶质、浙青质聚结、沉积; 石蜡沉积堵塞机理——在井底处,由于气体急剧膨胀,流体温度骤然下降,从而导致石蜡 在井底处大量沉积。同时,随着液流上行,由于井筒热交换使油流温度进一步降低,油管
热力损害; 注水水质造成的地层损害。
2015/6/25 4
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
砂岩储层中常见的粘土矿物主要是四类:高岭石、伊利石、蒙 脱石、绿泥石,除此外还有混层矿物。
序号 类型
1 2 3 4 5 6 高岭石 蒙脱石 伊利石 绿泥石 伊/蒙 混层 绿/蒙 混层
产状
充填 充填 衬垫 搭桥充填衬 垫
12
水锁及贾敏效应造成的地层损害
外来流体侵入储层后,导致油层液体的含水饱和度增加、原油饱和度的降低,从而使油流
阻力增大,水相对渗透率增加,油相对渗透率降低。 毛管阻力根据其产生方式分为贾敏伤害、水锁伤害。由于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形成的毛管 阻力为水锁伤害;由于非润湿相液滴对润湿相流体流动产生的附加阻力是贾敏损害。
2015/6/25
16
岩心分析
全岩矿物分析
岩心分析可以全面 认识油藏岩石的物 理性质及岩石中敏 感性矿物的类型、 产状、含量及分布 特点,确定油气层 潜在损害的类型、 程度及原因。
X射线衍射 (XRD) 分析
粘土矿物分析
薄片分析
骨架颗粒、基质和胶 结物的组成和分布, 描述孔隙的类型、性 质及成因
产状
充填 充填 衬垫 搭桥充填衬 垫
扫描电镜下形态
敏感性
潜在影 响
单晶为六角板状, 集合体常呈书页 中等速敏、中等酸敏 微粒运移 状、蠕虫状 呈片状、蜂巢状、棉絮状 呈弯曲片状、丝状 强水敏、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中等速敏、低速敏、 微粒运移 低酸敏 强酸敏、低速敏 氢氧化铁 沉淀
栉壳环边充 单晶为针叶状、叶片状,集合体常 填衬垫 呈绒球及玫瑰花朵状 衬垫 衬垫 呈片状、丝状、似蜂巢状 呈片状、针丝状、似蜂巢状
热降解——当温度大于200℃时,原油和岩石之间会发生硫化反应、碳酸盐反应等一 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具有腐蚀性和有毒性的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硫醇。
2015/6/25
15
储层保护基本研究思路
1、岩心分析
(1)X-射线衍射 (2)薄片分析 (3)扫描电镜
2、储层敏感性评价
(1)水敏
(2)速敏 (3)盐敏 (4)酸敏 (5)碱敏
0.3 强
0.3 0.7 中等
0.7 弱
23
储层敏感性评价
盐
敏
测定当注入流体的矿化度逐渐降低时岩石渗透率的变化,从而确定 导致渗透率明显下降时的临界矿化度(Cc)。 首先用模拟地层水测定岩样的盐水渗透率,然后依次降低地层水的 矿化度,再分别测定盐水渗透率,直至找出Cc值为止。 确定临界pH值以及由碱敏引起油气层损害的程度 。
7.2
(b)粘土矿物
粘 土 矿 物 相 对 含 量 (%) S 2 2015/6/25 I/S 68 I 7 K 9 C 16 C/S 混层比(%S) I/S 50 18 C/S
岩心编号
岩心分析
铸体薄片照片
组 构 特 征 粒径 (mm) 分选 石英加 大 差 / 0.125-2.8 磨圆度 波状消光 火成岩 碎 屑 组 分 % / 石 英 长石 火 山 岩 1 2 花 岗 岩 石 英 岩 次棱-次圆 √ 溶蚀 变质岩 石 千 英 枚 片 岩 岩 胶结类型 风化程度 / 沉积岩 碳 泥 砂 酸 岩 岩 盐 岩 碎裂 其他 绿 云 泥 母 石 孔隙-弱胶结 弱 / 岩 屑 总 量 %
镜 下 特 征
/
/
/
/
/
/
/
基 质 填 隙 物 %
2 0
32
6
/
/
/
30
颗 粒 总 量 % 80
/
/
/
/
/
/
/
/
/
48
胶结物 铁 白 云 石 /
含 铁 白 泥 / 方 云 质 解 石 石 2 / / /
填 隙 物 石 重 黄 总 英 晶 铁 量 加 石 矿 % 大 / / / 2
孔隙类型 粒 粒 粒 间 内 间 溶 溶 孔 孔 孔 16 / 颗 粒 溶 孔 2
扫描电镜下形态
敏感性
潜在影 响
单晶为六角板状, 集合体常呈书页 中等速敏、中等酸敏 微粒运移 状、蠕虫状 呈片状、蜂巢状、棉絮状 呈弯曲片状、丝状 强水敏、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中等速敏、低速敏、 微粒运移 低酸敏 强酸敏、低速敏 氢氧化铁 沉淀
栉壳环边充 单晶为针叶状、叶片状,集合体常 填衬垫 呈绒球及玫瑰花朵状 衬垫 衬垫 呈片状、丝状、似蜂巢状 呈片状、针丝状、似蜂巢状
中等水敏、 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中等水敏、 中等速敏、 膨胀分散 弱酸敏
2015/6/25
3
粘土膨胀造成的地层损害; 微粒运移造成的地层损害; 粘土膨胀与微粒运移的协同作用造成的地层损害; 结垢(无机和有机沉淀)造成的地层损害; 水锁和贾敏效应造成的地层伤害;
微生物(腐蚀和结垢)损害;
裂缝类型 面 孔 率 %
泥 铸 超 构 贴 质 模 大 造 粒 微 孔 孔 缝 缝 孔 / / /
/ /
/
/
18
特征 描述
孔隙发育,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少量颗粒溶孔,由于胶结弱,孔隙之间多呈连通状。 填隙物单一为泥质。颗粒分选差,大小混杂,颗粒之间点接触或漂浮状分布。
岩石定名
不等粒长石岩屑砂岩
2015/6/25
2015/6/25
8
粘土膨胀造成的地层损害
蒙脱石由一层铝氧八面体晶片夹在两层硅氧四面体晶片中间构成单位晶胞,由单位晶 胞重叠构成粘土颗粒; 存在晶格取代:低价阳离子被高价阳离子取代;Al3+—Si4+、Mg2+—A13+; 上下晶层皆为氧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上下晶层连接起来,连接力较弱,蒙脱石一 旦与水接触,水分子便会进入各个晶格层面间,吸附在粘上微粒表面和晶格层面内部 的可交换阳离子(如Na+、K+和Ca2+等)便会解离并向水中扩散,出现扩散双电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