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原理详解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

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的手段,称为灰色平衡。它是衡量 分色制版和彩色印刷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从四色制版来看, 主要是采取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制版方法,如果三原 色稍微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偏色、跳色等弊病。所以,要做到 画面上的绝大部分层次、色调能用三原色表现出来,就要紧紧 掌握住灰色平衡,并贯穿于整个制版、印刷过程的始终。 所谓底色去除,就是在四色复制中,用三原色还原灰色和黑色 时,降低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艺。
颜色信号的强弱变化就对应着原稿上该颜色含量的多少,这 就是颜色分解的过程。彩色扫描仪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彩 色图像采集到计算机里,建立了RGB颜色空间,若将这三种 颜色对应的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就得到了三张分色片, 这三张分色片记录的信息就对应着印刷时青、品红、黄三种 彩色油墨的墨量。按照这样的分解方法,原稿上的不同颜色 可以分解成不同比例的红、绿、蓝颜色,对应着以不同比例 的光量通过三种滤色片。在计算机里,用数字量表示三种颜 色的比例大小,根据三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印刷在纸上的网 点百分比,记录在胶片和印版上,通过印刷就可以还原出原 稿的颜色来。 从理论上看,可以用这种颜色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将原稿上的 颜色信息准确复制。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给这个复制过程总会带来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 偏差,这就需要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进行颜色的修正和参数 的严格控制。
定义T的倒数为物体对光的阻光比,密度D定义为物体阻光 比的对数:
D=lg(1/T)
密度的单位用字母D表示,根据密度的定义,物体对入射光 吸收90%,密度为1.0D,吸收99%,密度为2.0D,以此类推。
用密度表示单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很方便,因此,密度在制版, 印刷过程中经常应用。实际上,用密度表示彩色物体的颜色较 为困难,必须指定在特定滤色片下的密度值,但这个密度值与 人眼的颜色感觉也不一致,通常在印刷中使用彩色密度计进行 测量原色油墨的“补色密度”,以此控制印刷时的油墨颜色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胶印印刷是目前主流的印刷方式之一,采用胶印印刷机进行印刷,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工作。
下面将介绍胶印印刷机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内容。
一、胶印印刷机的原理1.油墨传输:胶印印刷机上设有墨斗,将油墨注入墨斗中,再由墨斗中的凸轮带动刮墨刀刮掉多余的油墨,使墨斗中的油墨保持恒定的厚度。
当印刷时,墨盘通过摆动或旋转的方式与胶印版接触,使油墨从墨盘上经过刮墨刀平整地传输到胶印版上。
2.图像转移:胶印版通过胶印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与传输来的油墨接触,将油墨从胶印版上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胶印版上的图像部分凸出,称为图像区域;胶印版上的非图像部分凹下,称为非图像区域。
当印版和印刷材料接触时,油墨只沾附在图像区域上,然后通过印刷压力的作用被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胶印版利用了油墨和水的相互排斥特性,使油墨只附着在图像部分,非图像部分保持湿润。
3.湿润系统:在胶印印刷过程中,为了保持胶印版的湿润,需要使用湿润水系统。
湿润水系统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墨斗中,和油墨一起传输到胶印版上。
湿润水通过油墨传输过程中的过程消耗,同时也通过胶印版上的非图像区域排出,以保持胶印版的湿润状态。
二、胶印印刷机的组成部分1.版面拼版系统:包括版框、版材和固定装置,用于将版材固定在版框上,形成胶印版,保证版面的质量。
2.转印系统:包括胶印版、胶印滚筒、印刷材料等,用于实现图像的转印功能。
3.墨盘系统:包括墨斗和刮墨刀,用于在转印过程中将油墨从墨盘上传输到胶印版上,保持恒定的油墨厚度。
4.湿润系统:包括湿润水箱、水辊和湿润材料,用于保持胶印版的湿润状态,并排出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湿润水。
5.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凸轮和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墨盘、胶印版和湿润系统的运行,并保持印刷过程中的同步性。
6.控制系统:包括操作面板、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印刷机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实现印刷的自动化和精确性。
三、胶印印刷机的特点1.高质量:胶印印刷机能够实现较高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印刷出的图像清晰、色彩鲜艳,适用于高要求的印刷品制作。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l 油水不相溶原理;l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l 网点成色原理;l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l 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l 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l 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l 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l 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原理详解

➢ 高能表面: 1.010-1J/m2——空白部分
磷酸锌=9.0 10-1J/m2 氧化铝=7.0 10-1J/m2 ➢ 低能表面: 1.010-1J/m2——图文部分
腊克、重氮感光树脂=3.0 10-2J~4.0 10-2J/m2 (2)平版表面对水、墨的选择吸附
图文部分 空白部分
吸附
水 =7.2 10-2dyne/cm 油墨=3.0~3.6 10-2dyne /cm
2、浸湿
固体浸没在液体中,S-G界面
S-L界面
2、浸湿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W i= W = -G = SG - SL
W i ——浸湿功。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的能力。 或,A——粘附张力。在铺展作用中,它是对抗液体收缩
表面的能力(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铺展的力。
2、比表面(过剩自由)能
➢ 物理意义:
dG T,P= dA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表面所引起 的体系自由能的增量,也就是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 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过剩的自由能。
➢ 量纲:[力/长度]
➢ 单位: J/m2;尔格/cm2(erg/ cm2 )
➢ 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具有相同的量纲和数值,不同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R´=
cos ´ cos 1
cos ´ cos
当 90 °时, ´ ,润湿性
当 90 °时, ´ ,润湿性
印版表面应形成砂目。
2、润湿性的保护——平版空白部分润湿性的保护
➢ 原因: 新金属表面(比表面能高) 吸附 旧金属表面(比表面能低)
设: SG ——新金属表面比表面能 SG ´ ——旧金属表面比表面能 SG - SG ´ =p ° 0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其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具体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版
需要将设计好的图案制成印刷版。
印刷版通常由铝板或者聚合物材料制成,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使得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不同。
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低,而非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高。
2. 上墨
接下来,需要将油墨涂在印刷版的表面。
油墨通常由颜料、树脂、溶剂等组成,其颜色和质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涂油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油墨的厚度和均匀度,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3. 湿润
在上墨之后,需要将印刷版的表面湿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得印刷版上的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图案的印刷。
湿润通常使用水或者特殊的湿润剂进行。
4. 印刷
将印刷版放置在印刷机上,通过压力和摩擦力,将印刷版上的图案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印刷材料可以是纸张、塑料薄膜、金属板等。
在印刷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印刷机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总的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胶印具有印刷速度快、印刷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胶印制版是一种常用的印刷制版技术,适用于大面积、高精度的印刷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胶印制版的原理和工艺。
胶印制版的原理是利用油墨不濕潤水,只濕潤印版上被图像所覆盖的部分,实现图像的传输。
1.印刷机结构:胶印机主要由印刷机构、供墨系统、供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印刷时,印版从供水装置进水,保持墨水与水的分离。
印刷过程中,供墨系统向印版提供墨水,墨水只能附着在印版上的图像部分,而对于其他区域,水会阻止墨水的进入。
2.印版结构:胶印印版通常由铝板、胶层和负荷层组成。
铝板是印版的基材,胶层用于吸墨并转移到印刷纸上,负荷层用于吸收剩余的水分。
胶层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水,保持印版的湿润性。
3.印版制作过程:(1)预处理:清洗印版表面,去除印版的油污和污垢。
(2)曝光:将设计好的底片与涂有感光胶的印版正面贴合,通过紫外线曝光使感光胶固化,形成图像。
(3)洗涤:将印版放入洗涤液中,将未曝光的胶层去除,暴露出印版表面的铝板。
(4)干燥:将洗涤后的印版放入干燥机中,使铝版表面完全干燥。
(5)上腊:在印版表面涂上一层腊,保护印版的湿润性。
(6)调墨:在印刷前,对墨水进行调配,确保墨水的质量和色彩准确。
(7)印刷:将调好的墨水均匀地涂在印版上,然后卷入印刷机,实现图像传输。
(8)清洗:印刷结束后,清洗印版上的墨水和水分,准备下次印刷使用。
胶印制版工艺:1.定位:将印版装入印刷机正确的位置,确保图像的准确传输。
2.墨水选择: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设计稿的颜色,选择合适的墨水,如四色(黄、品红、青、黑)或专色墨水。
3.调色:根据设计稿调配墨水的色彩和浓度,确保印刷的颜色与设计一致。
4.调墨:调墨是为了保持墨水的一致性和合适的粘度,也可以根据实际印刷需求对墨水的颜色和浓度进行微调。
5.开机试印:在正式印刷前,进行试印,调整印刷机的参数和色彩,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准确度。
6.开始印刷:调整好印刷机之后,正式开始印刷,将墨水均匀地涂在印版上,然后通过印刷机的压力使墨水传输到纸张上。
印刷基本原理和工艺

印刷基本原理和工艺印刷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等信息以复制方式置于纸张、织物、金属等材料表面的过程。
印刷起源于古代的刻刀雕版,经过人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代印刷已经成为一个多样化、高效率的产业。
印刷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图文信息制版、版面设计、墨水传递和印刷压力的加工。
根据具体的印刷工艺和需求,印刷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包括胶印、凹版、丝网印刷、柔性版印刷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印刷工艺。
1. 胶印(Offset Printing):胶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印刷工艺,它的原理是通过图文制版,墨水在涂有水的平面版上,只附着于图文部分,再将墨水传递到胶印机的橡皮布上,再由橡皮布传递到纸张上。
胶印具有印刷精度高、色彩饱满、适用于大批量印刷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材料上的印刷。
2. 凹版(Gravure Printing):凹版印刷是一种利用图文凹陷部分来储存和传递墨水的工艺,它的原理是通过制作凹版,然后将墨水填充到凹陷的图文部分,再将墨水传递到印刷材料上。
凹版印刷适用于大批量的高精度印刷,如包装盒、纸币和艺术画册等。
3. 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丝网印刷是一种利用细孔网纱来传递墨水的工艺,它的原理是通过图文制版,再将墨水刮过网纱,只保留图文部分的墨水,然后将墨水传递到印刷材料上。
丝网印刷适用于印刷光滑和非光滑的表面,并且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墨水和颜料,如纸张、布料、陶瓷等。
4. 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ic Printing):印刷工艺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印刷材料的特性、印刷精度要求、印刷数量和印刷成本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印刷工艺,如数字印刷、喷墨印刷和3D印刷等,它们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适用于小批量和个性化印刷。
总之,印刷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工艺,通过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多样化、高效率的印刷需求。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未来印刷行业将继续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胶带印刷工艺

胶带印刷工艺胶带印刷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它可以将图案、文字等印刷在胶带上,以达到标识、装饰等目的。
胶带印刷工艺的优点是印刷速度快、成本低、印刷效果好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胶带印刷工艺。
一、胶带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胶带印刷工艺是一种凸版印刷工艺,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凸版印刷的特点,通过印刷机将油墨印刷在胶带上。
胶带印刷工艺的凸版是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它可以将图案、文字等凸起的部分印刷在胶带上,形成印刷效果。
二、胶带印刷工艺的印刷流程胶带印刷工艺的印刷流程包括版面制作、印刷准备、印刷、烘干等步骤。
首先,需要将设计好的图案、文字等制作成凸版,然后将凸版固定在印刷机上,调整好印刷机的印刷压力、速度等参数,进行印刷。
印刷完成后,需要将胶带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油墨干燥固定在胶带上。
三、胶带印刷工艺的应用范围胶带印刷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电子、汽车、建筑、医疗等。
在电子行业中,胶带印刷工艺可以将电子产品的标识、序列号等印刷在胶带上,以便于产品的追溯和管理。
在汽车行业中,胶带印刷工艺可以将汽车零部件的标识、型号等印刷在胶带上,以便于生产和维修。
在建筑行业中,胶带印刷工艺可以将建筑材料的标识、规格等印刷在胶带上,以便于施工和管理。
在医疗行业中,胶带印刷工艺可以将医疗器械的标识、批号等印刷在胶带上,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胶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胶带印刷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胶带印刷工艺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调整等功能,提高印刷效率和质量。
同时,胶带印刷工艺也将更加环保、节能,采用更加环保的油墨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胶带印刷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印刷工艺,它可以将图案、文字等印刷在胶带上,以达到标识、装饰等目的。
胶带印刷工艺的应用范围广泛,未来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印刷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质成分 ➢ 温度:温度 表面张力 ➢ 大气压:大气压 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系数)
➢ 常温、常压下:
水 =7.2 10-2N/m 油墨=3.0~3.6 10-2N /m
测定油墨表面张力时,一般选择两种稀释剂(一种表面张力 高于纯油墨,另一种则低于纯油墨)分别稀释油墨,测定不同浓 度下的表面张力。
➢ 印刷中的铺展现象:平印中,润湿液对印版空白部分 的润湿。要求S > 0。
小结:
➢ 三个过程都是界面现象,是一种界面取代另一种界面过程, 因而界面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界面能量变化。
➢ 恒温恒压下,三种润湿过程发生的条件是:
沾湿 W a= SG - SL + LG 0
➢ 浸湿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恒温恒压下:
G = SL - SG 0或 W i= SG - SL 0或A= SG - SL 0
➢ 印刷中的浸湿现象:凹印中,油墨对印版的润湿;柔 印中,油墨对网纹辊的润湿。要求W i >0。
3、铺展
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
S-G界面
S-L界面,同时L-G界面扩大。
➢ 1950 ~1960年 主要研究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的问 题 动态 195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印刷实验室 I.Olsson L.Pill 油墨转移系数 1955年:美国W.C.Walker J.M.Fetsko 研究出油 墨转移方程基本形式,建立了数学模型。
➢ 1960至今 建立了印刷的基本理论将新学科知识,如 流变学、高分子物理学、表面物理化学应用于印刷。
3、铺展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LG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S= W = -G = SG - LG - SL
=A- LG
S ——铺展系数。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能力。 ➢ 铺展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恒温恒压下:
G = SL + LG - SG 0 或 S= SG - LG - SL 0或A LG
2、比表面(过剩自由)能
➢ 物理意义:
dG T,P= dA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表面所引起 的体系自由能的增量,也就是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 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过剩的自由能。
➢ 量纲:[力/长度]
➢ 单位: J/m2;尔格/cm2(erg/ cm2 )
➢ 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具有相同的量纲和数值,不同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第一章 印刷过程中的润湿
第一节 润湿的基本原理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二、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 三、接触角和润湿方程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描述物体表面状态的物理量。
1、表面张力(系数)
F = 2l
➢ 物理意义: 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
缩表面的力。
1、表面张力(系数)
1、沾湿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 LG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W a= W = -G = SG + LG - SL
W a ——粘附功。液体和固体粘附时,体系对外界所作的 最大功。
➢ 沾湿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恒温恒压:G = SL - LG - SG 0 或 W a= SG + LG - SL 0
➢ 讨论
➢ G减少地愈大或W a愈大,“液-固”界面结合得愈牢。 ➢ 若两个相同液体液面接触,则: W c= W a = 2 LG
W c——内聚功。表征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W c 愈大,液体本身结合愈牢
印刷中的沾湿现象:平印中,润湿液对印版图文部分 的润湿;油墨对印版空白部分的润湿。要求W a 0。
2、浸湿
固体浸没在液体中,S-G界面
S-L界面
2、浸湿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W i= W = -G = SG - SL
W i ——浸湿功。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的能力。 或,A——粘附张力。在铺展作用中,它是对抗液体收缩
表面的能力(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铺展的力。
3、印刷适性的研究
➢ 印刷适性研究的国际机构
➢ 英国 纸张油墨和包装技术研究所 PIRA 1930年 伦敦 ➢ 美国 印刷技术基金会 GATF 1924年 匹兹堡
印刷油墨研究所 NPIRI ➢ 荷兰 印刷技术研究所 IGT 1939年 ➢ 德国 印刷技术研究所 FORGRA 1951年 慕尼黑 ➢ 日本 大藏省印刷局研究所 1909年 东京 ➢ 瑞典 印刷研究所 GFL
刷
版
印刷器材
的
(墨辊、橡皮布……)
印刷过程
对 (印压、印速……)
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作业环境
(温、湿度、照明……)
油墨 版
润湿液
印压、印速
橡
印
压
品
作业环境 纸
通俗地说,印刷适性就是研究参加印刷的对象 互相之间的匹配问题。
2、印刷适性的要素
➢ 质量要素
参加印刷的对象,达到印刷品使用目的所要求具 备的条件。如包装印刷油墨抗摩擦性能好;彩色印刷 纸张白度高……
➢ 工作要素
参加印刷的对象,保证印刷品顺利进行所要求具 备的条件。如油墨粘度、触变性等性能应一定;纸张 应抗掉粉、掉毛……
提高参加印刷的对象的工作要素,必须在不牺牲 它们的质量要素前提下进行的。
3、印刷适性的研究
➢ 进展情况
➢ 1930~1950年 研究纸张、油墨对印刷的影响 1935年:德国 Bekk 纸张平滑测试仪 1938年:Reed发明了粘着度测试仪
➢ 固-液或液-液相接触的比表面自由能SL 或LL物理意义:
单位面积相界面上的两相物质的分子,各自比相 同数量的本相内部分子过剩自由能的加和值。
当SL 或LL取N/m为单位时,通常称为界面张力。
二、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
1、沾湿 2、浸湿 3、铺展
1、沾湿
液体与固体相接触,L-G、S-G界面
S-L界面
印刷原理及工艺
二、印刷适性
1、印刷适性的定义
采用一定的印刷方式,以一定的印刷速度,在完 成一定数量的优质印刷品复制时,纸张、油墨、印版、 印刷器材、印刷过程、作业环境等必须具备的适合印 刷的相关性质或条件。
参
纸 张
印刷适性就是研究参加印刷的 各个对象。
加
油
印刷适性好,意味着在较好的
印
墨 印
条件下,印出优质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