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贸易
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简介12345

5、双重价格制(国内高价、国外低价)
1、设立“进口组合”,调动民间企业维护切身
利益的积极性
2、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配额制,严格管理非 原料、燃料商品进口
奖出限进的保护贸易政策
既使国内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得
到了迅速发展,又使对外贸易——特 别是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增长,为日
3、制定进口抵押金制度
4、建立外汇集中制,加强对外交易票据的管理 5、保护关税制——例如:进口汽车
5、日本贸易振兴会(1951)。
1945-1960 贸易保护时期
直到50年代,日本出口商品结构仍 然以轻纺织产品为主,在出口贸易 中,纤维制品48.7%,金属制品 19.4%,化工产品13.2%,机械8.6%
1、设立组织,积极引导,促进出பைடு நூலகம் 2、在金融方面给予优惠 3、税收方面优待 4、实行保险和补贴,给予出口保障
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961-1973 贸易自由化时期
国际背景 调整 政策转变
到五十年代后期,外
汇外贸自由化成为世界性
的潮流,国外要求日本实 行贸易和汇兑自由化的呼 声与日俱增。 日本是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55.6)的参与国。 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拳头商品打入国际市场。
1960年6月,日本内阁 正式通过了《贸易和汇兑自 由化计划大纲》,决定把当 时只有40%左右的进口自由 化比率三年内提高到90%左 右。
封锁体制的保护贸易政策
“开放”体制的自由贸易 政策
1945-1960 日本贸易政策概况
1、在美国占领军的旨意下,对进出口商品及外汇实行严格管制。 2、1946年6月建立贸易厅,1947 年4 月17 日颁布《贸易公团 法》,依此法设立粮食、矿产、纤维、原材料等贸易公团,确 立了统治式的国营贸易体制。 3、1949年成立了通商产业省,解散贸易公团,解除了对外贸的 全面统治。实施“道奇路线”、确立“单一汇率” (1美元=360 日元)。 4、1949年末,日本政府先后公布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 《出口管理法令》和《进口管理法令》,废除了具有国营贸易 色彩的国家统制式的“贸易等临时法令”,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日本贸易进入了民间贸易阶段。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ppt

关税
实行高关税措施
征税品种多,主要是对进口农、水产品征收高额关 税
从价关税与从量关税并用,关税计征复杂,抬高了 贸易门槛。
非关税贸易壁垒
通过立法禁止或限制进口、建立进口许可制度、数 量限制、价格限制和反倾销等措施。
日本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对他国农产品出口造成重 大影响的是食品卫生法、动植物检疫法、环保法等 制度。
具体分析
技术贸易壁垒 日本这种严格的食品的标准规定和认证制度以及对
食品复杂的检验程序,实际上为进口商品设置了贸 易技术壁垒。 进口手续的复杂繁琐、检验条件的苛刻 日本进口农产品标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质量标准, 另一类是安全卫生标准
(有机农产品)
在进口食品的选择上,日本有关政府部门和进口商 都首先在其国内进行充分的市场供求调查,在确认 了那种食品的市场需求后,才决定进口。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贸易政策背景介绍
二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确保合理进口,推动出口发展。 不断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是日本对外 贸易政策的支点,因此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只是 一般的商品进出口政策,而是把对外贸易政策与整 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扶植本国的产业, 提高国际竞争力,以振兴出口,使对外贸易的扩大 能动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WTO
日本将逐年取消此类产品的进口数量限 制
牛奶、大米、豆类(大豆以外)、花生、 海产鱼类和含奶制品的加工食品
Thanks
日本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概述

◦ 三、日本的外贸法律制度对我国外贸法修改的启示
1. 协调型的贸易管理模式
日本的贸易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协调性,政府的主要贸易管理职 能就是通过协调政府各部门、各种企业和产业团体、各种进出口协会之 间的关系,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同时指导企业的贸易决策。 ◦ 日本政府认为行政指导是贯彻贸易政策的有效工具。日本政府在制定和 颁布一项贸易政策或者法律的过程中,通常会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和更 方面人员的意见,以实现科学决策的目的。 ◦ 日本的进出口协会,名义上虽然是民间团体,但是在制定进出口政策, 防止进出口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和协助解决进出口贸易的纠纷方面都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也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对于某些对外贸易行为进 行管理。
日本政府内部各省厅的分工。根据日本宪法,
◦ 内阁有权缔结条约和协定,但是要经过国会的批准; ◦ 外务省建议和协调贸易政策,并且在与外国政府的协商中代表 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提出贸易政策建议,并负责其管辖权范 围内的与贸易相关的协定的实施。 ◦ 海关和关税的管辖权属于大藏省的海关和关税局。与 ◦ 服务业相关的问题在许多部门的管辖之下,包括大藏省, 经济 产业省, 邮电省, 运输省, 建设省, 厚生省和法务省。在大藏 省的改革之后,金融服务部门由1998年6月建立的金融监管委员 会负责管理。 ◦ 经产省和文部省主要管辖知识产权问题。经产省也负责制定很 多工业品和矿产品的标准,并且负责协调日本在ISO和IEC等国 际标准制定组织的工作。 ◦ 农林水产省在食物和农产品政策和实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 负责动植物的检疫。农林水产省和卫生福利厅也负责制定食品 和农产品的标准,以及协调日本在Codex Alimentarius等国际 标准制定组织中的工作。 ◦ 在政府采购上,各省厅各自负责自己和下属和相关部门的采购 政策和实践;外务省力图保证政府采购政策和实践符合日本参 加的WTO政府采购协议。负责有关工业部门的经济产业省、大藏 省和其他省厅同时也负责对于反倾销的调查。
[整理]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整理]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4c722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47.png)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简述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①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是日本经贸崛起的重要原因,而20世纪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刺激。
②长期被低估的汇率制度。
长达20年之久的被低估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促进日本战后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③ 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化。
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日本企业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强化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④政府的支持。
战后,日本政府为贯彻实施“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对本国的贸易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⑤贸易政策的选择。
战后,日本政府为恢复本国经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对进口贸易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⑥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加快技术进步。
日本赶上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更抓住了机遇,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
⑦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
2.简述区域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①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区域经济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地理因素是区域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区域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跨国公司是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②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经济全球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与相互融合。
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影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自然地理环境对其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将从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这些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是影响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在世界地图上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它靠近东南亚、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日本能够与许多经济大国进行贸易往来,方便了日本的出口和进口业务。
其次,气候也对日本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日本位于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日本有机会出口大量的农产品,如稻米、水果和蔬菜等。
由于日本气候变化明显,需要进口各种不同季节的食品,如水果和海鲜。
因此,气候条件对日本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自然资源也对日本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铁、煤、铅、铜等矿产资源。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日本成为一个依赖进口的国家。
它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金属矿石。
这对日本的贸易平衡造成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此外,日本也依靠对外贸易来获得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如木材和大豆。
最后,交通运输也是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海运业务非常发达。
海运是日本主要的贸易方式之一,大量的进出口商品通过海洋运输来往于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
日本拥有众多的港口,包括东京、横滨、大阪和神户等,这些港口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此外,日本还发展了高效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以方便国内货物运输和流通。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使得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气候条件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自然资源的丰富与有限性造成了日本的贸易平衡问题,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则促进了商品的进出口。
因此,了解和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日本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7章日本对外贸易史

培里舰队日本派遣的背景;
问题:为什么不是英国或者法国,而是美 国最先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呢?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安政条约》);
幕府末期贸易的影响(表)
共同探究
第7章日本对外贸易史
四、日本的工业化与贸易立国
1、明治初期的对外贸易大权
明治维新初期,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各种不平等条约。其中以《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为代表的“安政条约”规定日本的关税率为5%以 下。明治初年,日本由于国力衰微,无法奉行独立的关税政策,保护 国内市场。同时,刚刚摆脱封建专制的维新人士还没有认识到开拓国 际市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时和之后的10年里,日本的对外贸易大权 大半掌握在外商手中,这些外商享有“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特权。 这时的日本首先做的是把工厂制度引进国内。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选择棉纺织业与丝织业作为工业化第一 代主导产业部门。但是,棉纺织业的发展很快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障
碍。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纱价低落,销路堵塞,许多公司
倒闭。这时的政府才意识到贸易大权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通过国人 积极主动地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以后,日本迅速确立起贸易立国 原则。
第7章日本对外贸易史
20世纪20年代之前形成的全球贸易战略: 向北美和欧洲出口生丝,从美国进口机器; 向英国殖民地出口棉织品,输入煤炭生铁等工业 原料; 向中国输出各种轻重工业制成品,换回粮食和原 料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天主教驱除与朱印船制度(图)
“锁国”令与“锁国”时代
共同探究
第7章日本对外贸易史
朱印船
持有 “异国渡海朱印状”,被许可前往安南、暹罗、吕宋、
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的船只。庆长 9 年( 1604 年)以 后的 32 年间共有 356 船次,平均每年 11 艘。船主主要是西南大名、 幕府官员、内外豪商。
日本经济分析

日本经济分析日本经济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日本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以下是对日本经济的分析:1. 经济结构日本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制造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服务业占据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
农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农产品质量高,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2. 对外贸易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天然气、食品等。
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3. 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安倍经济学”,旨在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
4. 经济问题尽管日本经济具有较强的实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减少导致生产率下降。
其次,日本国内消费不足,限制了经济增长。
此外,日本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给财政状况带来压力。
5. 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日本经济仍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科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此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其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气候环境:地处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日本,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
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
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地形环境:日本作为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1%,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
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因为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动剧烈,因而国内的山大多数为火山,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而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水文环境:以季风气候为主的日本,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有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而且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冬季则少。
因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丘陵,河流短小而湍急,流域面积小。
因山地海拔较高(普遍1000-2000m),并且离海边较近,河流落差较大,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
且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二.自然资源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比 %
14.8 4.8 4.0 2.4 2.1 1.6 1.5 1.5 1.4 1.3
同比 %
12.2 12.3 8.0 794.9 5.3 -9.3 14.8 3.0 16.8 -26.5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十大进口商品类别 (2007年1-9月) HS编码 2709 2711 8542 2710 商品类别 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 的原油 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石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油 类及其制品;废油 煤;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 的类似固体燃料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等 铜矿砂及其精矿 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 有线载波通信设备 铁矿砂及其精矿,包括焙烧 黄铁矿 未锻轧铝 单位 公升 公吨 — 公升 数量 176,853,876 59,987,496 — 25,780,004
单位
— — 公斤 — 艘 件 件 — — —
数量
— — 2,038,605,476 — 565 31,566,296 171,009 — — —
金额
76,752.9 24,622.2 20,587.0 12,621.4 11,001.7 8,208.0 7,873.7 7,795.9 7,005.4 6,806.8
日本十大出口商品类别 (2007年1-9月)
金额单位: 百万美元
HS编 码
8703 8542 8708 8443 8901 8525 8429 8541 8704 8529
商品类别
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8701至8705所列机动车辆的零件、附件 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印刷用辅助机器 巡航船、游船、渡船、驳船等客运、货运船 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 推土机、筑路机、平地机、铲运机等工程机械 半导体器件等;已装配的压电晶体 货运机动车辆 专用或主要用于8525至8528装置或设备的零件
金额单位: 百万美元 金额 71,613.4 24,776.0 15,715.8 11,493.9 占比% 16.0 5.5 3.5 2.6 同比% -5.6 6.8 -3.2 -2.7
2701
8471 2603
公吨
件 公吨
138,014,026
82,627,889 3,801,886
10,738.1
9,641.9 7,591.1
2.4
2.2 1.7
2.3
-30.0 7.18517Fra bibliotek2601 7601
—
公吨 公斤
—
102,556,897 2,224,708,165
6,508.5
6,328.3 6,092.5
1.5
1.4 1.4
284.8
21.1 11.5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121,782.5
70,464.2 63,089.0 5,507.8 3,594.7
23.5
13.6 12.2 1.1 0.7
-0.6
9.7 12.1 31.2 25.9
安第斯共同体
2,697.8
0.5
25.9
澳大利亚
9,837.2
1.9
6.1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 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 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2007年1-9月) 国家和地区 总值 美国 中国 韩国 中国台湾省 金额 517,841.0 105,404.8 78,625.7 39,476.3 33,039.8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占比% 100.0 20.4 15.2 7.6 6.4 同比% 9.0 -1.6 17.8 6.3 0.3 俄罗斯 加拿大 墨西哥 亚太经合组织 7,735.9 7,611.7 7,416.7 385,039.9 1.5 1.5 1.4 74.4 52.6 1.1 11.2 7.1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2007年1-9月) 国家和地区 总值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金额 449,078.6 占比% 100.0 同比% 4.5 卡塔尔 伊朗 俄罗斯 加拿大 11,684.9 8,160.4 7,409.9 7,337.2 2.6 1.8 1.7 1.6 4.0 -3.1 66.5 3.2
中国香港
泰国 德国 新加坡 荷兰 英国 马来西亚
28,389.4
18,680.6 16,419.2 16,000.5 13,498.8 12,030.6 10,955.6
5.5
3.6 3.2 3.1 2.6 2.3 2.1
5.5
10.3 10.7 12.5 28.1 4.4 11.9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15国 东盟10国 中东欧自由贸易区 南方共同市场
· 日本对外贸易
LOGO
日本对外贸易的概况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
日本对外贸易的政策
日本对外贸易的制度
Company Logo
· 日本对外贸易的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6月,日本进出口贸易 额为629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6.6%。 其中,出口3362.6亿美元,增长8.8%;进口2934.2 亿美元,增长4.3%。实现贸易顺差428.3亿美元,增 长54.7%。同期,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仍然最多,为 342.9亿美元,但受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影响,日对美 贸易顺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0%。从各季度情况看,第 二季度日本出口额为1695.0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 1.6%;进口额为1486.1亿美元,环比增长2.6%。 截止到09年7月,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 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国
美国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 澳大利亚 韩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台湾省
92,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