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文献综述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文献综述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文献综述

题目:φ600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

一、前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离心机是一种利用转鼓带动物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强化分离过程的分离设备[1]。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对液—固、液—液—固、液—液等非均相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其过程分为离心过滤、离心分离和离心沉降三种形式,与之相应的离心机也分为过滤离心机、离心分离机和沉降离心机三大类。分离的目的不外是:回收有价值的固相;回收有价值的液相;固相和液相都回收;固液两相都排掉[2]。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主要用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固液分离,从而实现污水的无害排放、重新回收和再利用。此外,该设备也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轻工等行业的物料分离。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的主要优点:能自动、连续操作,无滤网和滤布,能长期运转,维修方便;应用范围广,可进行固相脱水、液相澄清、液—液—固分离、粒度分级及分离固相重度比液相轻的悬浮液;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大,能分离的固相粒度范围广,并且在颗粒大小不均匀的条件下,能照常分离得很好;结构紧凑、易于密封,某些机型能在加压和低温条件下操作;单机生产能力大,分离质量高,操作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3]。(2)研究现状

国内技术现状及主要差距[4-13]

1、国内技术现状

最初的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是由两对开式齿轮传动获得转鼓与螺旋之间的转速差,以输送沉渣的并被用于淀粉工业上。真正具有现代实用价值的第一台螺旋离心机是1954年制造的,该机首次使用了二级行星齿轮差速器。螺旋离心机出现之后,由于它具有突出的优点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在离心领域内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

我国螺旋离心机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我国已能生产的卧螺离心机有WL-200、350、380、450、600、1000等规格。

我国离心分离行业尚属正在发展中,总体水平不高。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环保、能源以及装备对品质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国外技术交流和合作以及成套项目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促进了我国离心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1)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科研、设计和制造的体系。

2)成立了分离领域的学术组织。

3)在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4)目前已能生产三足、上悬、活塞、螺旋、离心力卸料,振动、进动卸料、刮刀及虹吸刮刀、翻袋及旁滤等离心机;分离机则有碟式、室式及管式。上述产品不仅遍及全国且远销国外,且技术特性有所提高。

5)为满足特殊工艺要求(防污染、密闭、防爆等),一些新型离心机亦先后问世。内旋转子过滤离心机的研制,立式密闭螺旋机及复合机等已投产。

6)自控技术与CAD技术的应用。

7)各种相关标准的制订。

8)同国外著名离心机厂商的技术合作。

2、主要差距

尽管我国的离心分离设备有了很大进展,但从整体而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

1)规格、品种少,系列化程度差。特别缺少集几种结构形式、集几种推动力于一体的复合式离心机。

2)技术参数低。国外离心分离机械产品的参数普遍高于我国,并继续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以卧螺离心机为例,最近研制的机型为国内最大的,其转鼓直径亦仅720 mm。长径比最大为L/d=4,分离因数亦较低。而国外转鼓最大直径已达2.1 m,长径比L/d=6,处理能力大于200 m3/h,可用于二相或三相分离。还发展了双向挤压型、沉降、过滤复合机型。目前,较先进的机型都采用计算机控制,会随着物料特性和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其相应的工况。

3)产品进展缓慢。而国外,由于采用模块化的组合结构,特别是采用了大规模定制设计的新手段,故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甚至还储备所谓“冷冻产品”,以随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其它方面。在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自控技术、加工工艺、新材料的使用、配套产品的品质,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差距。

2.国外离心分离技术的进展[14-26]

受新技术推动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离心分离技术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理论研究,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瑞典Alfa-laval公司,在碟片流道研究中发现,碟片间隙横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取决于一个无量纲数“λ”,而工业离心机的“λ”通常在5~28之间。随着“λ”值的增加,碟片的转速增加,薄层减少,可提高雷诺数并缓和涡流。通过对碟片间隔件和分布孔的巧妙设计,进料量可增加20%。此外,还对相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为选择最佳方案,采用流场分离法、有限元模拟法、大梯度密度梯级法、反模态分析法等,对离心机的工作性能和关键零件进行研究,为设计优良性能的离心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带内洗涤的卧螺离心机中堰池深度以及卧螺离心机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最佳化研究。

2、技术参数的提高和新机型的问世

为提高产品的纯度,及满足能源和环保的要求,高参数已成为国外机型的发展特点。由于生物工程需要分离极细的颗粒,如细菌、酶及胰岛素等,故最新碟式机已可处理0.1μm微粒,且分离因数可达5000。如德国Westfalia公司的CSA160机型和瑞典Alfa-laval 公司的BTAX510机型均属此例。随着工艺要求的提高,新机型不断问世。美国Dorr-Oliver 公司的BH-46型碟式机,转鼓内径已达1.2 m,转鼓重量为4.5 t,用2个功率为220 kW 的电机驱动,最大生产能力为450 m3/h,当量沉降面积已达250,000 m2,为碟式机之

最。

瑞典Alfa-laval公司用于生物技术的BTUX510型碟式机,具有自动调节的涡流喷嘴。利用喷嘴进料黏度和浓度的关系,可提供恒定的固相浓度,与进料速度和固体含量的变化无关。

而具有10000分离因数的卧螺离心机,可从某种程度上弥补管式分离机的不足。BTNX3560-A机型的特点是先进的旋转动态设计:主轴承改为弹性安装,可延长寿命,降低机器噪音与振动。德国Krauss-Maffei公司最新研制的SZ型活塞机,尺寸虽小,却更能有效进行固相分离。还有德国Flottweg公司用于处理难分离物料的双锥体卧螺离心机等。

3、新材料的应用

为了提高分离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一批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如,工程塑料、硬质合金以及性能优良的耐磨耐蚀不锈钢材料。

法国曾研制一种用硬质陶瓷制成的转子,英国也曾研制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子。

但在碟式机中,由于需要高强度和一定的耐腐性能,双相组织的不锈钢广泛采用。最近,俄国研制成功一种双相钢04X25H5M2(即04Cr25Ni5Mo2),有足够的强度和塑性。德国的Wischnouskii等研制的分离机转鼓新材料,具有强度高、塑性和耐腐蚀性好的特点。为弥补耐蚀和强度之间的矛盾,一些先进的制造商普遍采用了转鼓的自增强技术。(3)发展趋势

1)强化动态监测和自动化。随着自动控制和传感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自控手段被引入,并对离心机运行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流量、速度、振幅和噪音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并通过传感器将收集信息输入计算机,经系统处理后,可及时了解各种参数的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出现了无人操作的碟式分离机。

2)各种组合机和专用机的开发。ALFA-LA V AL公司在碟式分离机上组合螺旋输送器,Krauss-Maffei公司的活塞推料机上组合锥形转鼓等。此外为提高离心机的分离性能和寻求最佳操作工况,Westfalia公司的碟式分离机品种之多已是世界之最。设计方面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 技术与模块化设计已普遍使用。目前,全球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制造业面临着提高客户价值的巨大挑战。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大规模定制”在制造业逐步兴起。即“以近似于大批量生产的效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由于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DFMC)已成为设计方面的新动向[28]。

世界离心机行业正在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相信国内将会向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努力。2.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目的:

完成φ600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设计。

设计的内容:

1)总体结构设计;

2)主轴及螺旋轴的传动设计等;

3)功率计算;

4)转鼓强度计算;

5)转轴强度设计。

关键问题:

1)设计方案的选择;

2)转轴转鼓的设计和计算;

3)旋流叶片磨损与腐蚀问题的处理;

4)总体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1.方案的原理、特点与选择依据[27]

卧式螺旋沉降式离心机是采用离心沉降法来分离悬浮液的机器,它是将含细小颗粒(粒径d≥5μm)的悬浮液,经过固液分离,使悬浮液变为相对干净的液体,由于无滤布和滤网、单位产量的耗电量较少,单机生产能力大,适合工厂大型化与自动集中控制的要求,没有操作周期,连续运行,连续进出料,操作简便,母液含固量少,澄清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和易于密闭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环保、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和轻工等领域,卧式螺旋沉降式离心机主要部件有转鼓、螺旋输送器、差速器、过载保护装置和卸渣装置。

其工作原理为:在机壳内,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由两个同心轴承相连接,主电动机通过V带轮带动转鼓旋转,转鼓通过左轴承处的空心轴与行星差速器的外壳相连接,行星差速器的输出轴带动螺旋输送器与转鼓作同向转动,但转速不一样。悬浮液从右端的中心进料管连续送入转鼓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鼓内形成一环形液池,重相固体粒子离心沉降到转鼓内表面而形成沉渣,由于螺旋叶片与转鼓的相对运动,沉渣被螺旋叶片推送到转鼓的小端的干燥区,送出液面并从排渣孔甩出。在转鼓的大端盖上开设有若干溢流孔,液相便从此处流出,从而完成固液分离。

2.设计步骤

1、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

2、阅读和翻译与课题内容有关的外文资料;

3、撰写文献综述,确定设计方案;

4、工艺计算;结构和强度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计算机程序软件等;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含中外文摘要);

6、绘制图纸(总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

三、阶段性设计计划、设计目标与应用价值

阶段性设计计划和设计目标:

周次工作内容检查方式

1~3 文献查阅、翻译(英文>2.5万印

刷字符),写出文献综述

交文献综述报告、翻译

4~5 方案构思、比较、分析汇报所定方案

6~7 调研交调研报告

8~11 设计、计算汇报计算过程,每周至少一次

12~14 绘图(徒手及CAD)检查图纸

15~16 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汇报说明书撰写思路、内容

17 设计资料整理、装订、准备答辩所有资料检查

18 总结毕业设计、迎接答辩答辩

应用价值:

能自动、连续操作,无滤网和滤布,能长期运转,维修方便;应用范围广,可进行固相脱水、液相澄清、液—液—固分离、粒度分级及分离固相重度比液相轻的悬浮液;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大,能分离的固相粒度范围广,并且在颗粒大小不均匀的条件下,能照常分离得很好;结构紧凑、易于密封,某些机型能在加压和低温条件下操作;单机生产能力大,分离质量高,操作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

四、参考文献

[1]袁惠新.分离过程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孙启才.分离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3]孙启才,金鼎五.离心机原理结构与设计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设,1978.

[4]姜培正.过程流体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俞如友.离心分离设备的进展及无基础离心机[J] .医药工程设计,1993,14(3):1-5.

[6]于惠.卧式螺旋离心机相关技术改进浅析[J] .装备制造技术,2010,(11):7-10.

[7]孙新.纳滤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4,25(1):8-12.

[8]褚良银.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强化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4,14(1):1-4.

[9]贺世正.卧式悬臂离心机转鼓的整机动平衡[J].化工装备技术,2001,22(2):4-6.

[10]高根树.内旋转子过滤离心机[J].过滤与分离,2004,14(1):45-46.

[11]俞如友.螺旋沉降离心机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化学世界,1989,30(11):514-518.

[12]汤慧华,杨德武,汪洋,等.螺旋卸料过滤离心机的理论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4(4):14-16.

[13]俞雷霖,俞如友.CN:2243343[P].1996-12-25.

[14]Axelsson H.Filtra&Separa[J],2000,37(4):20-23.

[15]Peeters B,Weis S.Filtra&Separa[J],2004,41(6):36-40.

[16]俞雷霖,俞如友.GMP离心机和离心分离技术的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

36(12):776-779.

[17]Rose P.Filtration&Separation[J],2003,40(5):20-22.

[18]Tania Garcia,Jose Villar,Mercedes Gonzalez.Filtra &Separa[J],2005,42(8):36-37.

[19]Filtra&Separa[J],2003,40(10):9.

[20]俞如友.离心分离设备的进展及无基础离心机[J].医药工程设计,1993(3):1-5.

[21]Wischnawskii F,Kuhn A.Filtra & Separa[J],2002,39(9):36-38.

[22]Day N.Filtra&Separa[J],2005,42(6):22-24.

[23]Atkinson D.Filtra&Separa[J],2005,42(6):27-29.

[24]Peeters B,Callaerts G.Filtra&Separa[J],2005,42(6):30-33.

[25]Kilsun Kin,Dilip Chhajed.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J],2000,125:

602-621.

[26]Day N.Filtrat&Separa[J],2004,41(2):20-23.

[27] 胡万明.卧螺沉降式离心机选型分析[J],通用机械,2008,14.

[28] 俞雷霖,奚立峰,俞如友.离心分离技术的国内现状及大规模定制计划[J],化学世

界,2006,11.

五、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忽略此处..

双齿辊破碎机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双齿辊破碎机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型双齿辊破碎机是国外近年出现的一种破碎设备,同其他类型的破碎机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生产率高,出粒粒度均匀等诸多优点,特别适用用与露天矿的破碎站很公路建设碎石,目前国内对该设备需求量很大,由于引进价格昂贵,因为对其进行技术消化吸收便成为当前的迫切责任。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区国产辊式破碎机在我国综合机械化煤矿、冶金、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对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辊式破碎机出现于1806年,它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破碎设备。但是,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紧凑轻便、易于制造、工作可靠,特别是它的产品过粉碎少,因此,至今仍在选煤、冶金烧结、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部门,以及小型选矿厂中使用,而且有新的改进与发展。辊式破碎机被广泛用于破碎软质和中等硬度的物料,对破碎湿料和黏性物料和坚硬物料,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国外辊式破碎机发展的得很快,种类也很齐全。按辊子的数目,辊式破碎几可以分为单辊、双辊、三辊、和四辊四种;按辊面形

状,可以分为光辊、齿辊、槽辊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等等 就其结构而言,大多采用自动移动辊机结构,液压调整,油—液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新结构。但各制造厂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和控制系统各有不同,独具特色。如美国Pettibone公司生产的双辊破碎机,应用橡胶轮胎传动,液压调整机构,采用自动定位滚子轴承,运转平稳,使用寿命较长。还有美国Portec公司生产的三辊破碎机,由一个固定辊和两个移动辊组成。移动辊由弹簧保持压力及固定工作位置。固定辊由齿轮驱动,移动辊由橡胶轮胎传动,可进行单向给料破碎和双向给料破碎。三辊破碎机由单辊破碎机和双辊破碎机组合而成。而四辊破碎机由两个双辊破碎机组合而成,这种破碎机能完成粗碎和终碎两道工序,破碎效率很高。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对辊式破碎机进行分析,探究双齿辊破碎机设计的可行性。完成对辊式破碎机的分析并对双齿辊破碎机进行结构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其强度校核,并对破碎部分进行优化,主要是齿辊与破碎砧部分。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初步确定破碎机参数 2、确定原动机 3、选择传动机构 4、带传动设计 5、齿轮传动设计

冷凝器文献综述_共3页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热(冷)量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 现工艺物料间的热量传递,人们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换热器,它是化工、炼油、 动力、食品、冶金、制药等诸多行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对于迅速 发展的化工、石油化工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 约占总投资的15%。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换热 器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运转的可靠性和热量回收的经济性等,将直接影响 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 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规定的指标,以 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 的有效装置。 换热器是实现不同介质之间能量交换的通用设备,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重视,是传热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按换热设备的用途 可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再沸器、冷却器、 冷凝器。其中冷凝器用于冷凝饱和蒸汽,使之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 二、常用的冷凝器 (1)盘管冷凝器盘管冷凝器是直接火滴水祛松脂加工厂经常用的一种冷凝冷 却设备,一般用紫铜管弯成,其特点是制造简单,容易检修,管外水垢容易清 洗,但总传热系数较低,换热量小,只适用于产量不大的工厂。 (2)列管式冷凝器常用的有三种形式,一为浮头补偿冷凝器,另一种形式为“U”形冷却器。这两种冷凝器一般都是用直径20-25毫米的紫铜管用胀管法固定 在花板上,外壳用普通钢板制造。考虑到紫铜管的热胀冷缩较钢材大,因此采 用浮头式或“U”形管结构,使列管能自由收缩尸避免因材质不同而胀裂。浮头补 偿冷凝器一般用于松节油和水蒸汽的冷凝,"U"形冷却器则多用于冷凝液的冷却。 这种列管式冷凝器,水在管间走,流速慢,很易结垢,有时甚至被泥沙充满, 清洗困难,影响传热效果。三是固定管板式冷凝器,它是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 管束两端通过焊接或胀接固定在两块管板上,管板与筒体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 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①在同样壳体直径内,布管最多。使其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费用低; ②两端管板固定,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为 了吸收热膨胀差,需要在换热器上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以 降低温差应力; ③壳程设置法兰盘,适用于耐泄漏的场合; ④由于管束不能拉出,壳程、管程清洗不方便,管间不能机械清洗。 固定管板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要清洗或壳程虽 有污垢,但能进行溶液清洗,以及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 压力不高的场合。

机械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吉林化工学院 文献综述 300X200X120°物料机械手的设计 300X200X120°Material mechanical arm design 性质: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机电工程学院 教学 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系 别: 11410209 学生学 号: 吉国光 学生姓 名: 专业班 机自1102 级: 王集思 指导教 师: 实验师 职 称: 起止日 2015.3.1~2015.3.28 期: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摘要: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工业机械手被广泛应用。工业机械手可以用于机床间传送工件;各类有自动夹紧、进刀、退刀和松开的功能半自动车床,上下料操作;还可以用于对人体有害的工作环境。它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持久耐劳、动作准确、通用性好、灵活性好等优点。而工业机械手技术的高低更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工业机械手的设计能较鲜明地体现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构思。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程技术吸收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等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集成技术。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更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设计对程控通用机械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分手部、手腕、手臂、液压驱动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五部分,每部分都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根据要求及相关标准进行了部件材料和器件的选择。 关键词:机械手;手部;手腕;手臂 引言: 在当前的物料搬运设备中,可分为对大型物件和对小型物件。这两者的搬运设备选择主要针对搬运设备能提起的重量。对于小型物件而言,又可分为不易损坏和易损坏两个类型。在之前的生产搬运过程中,传统的搬运设备往往不能满足易损坏物品的要求。因为易损坏的物品对搬运设备的力度、精度、轨迹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企业往往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人工搬运虽然可以满足易损坏物件的安全,但是这种搬运方式往往效率低,费用高。这阻碍企业实现自动化和提高自身竞争力。但随着20世纪50年代一种类似于人手的机械手的兴起,给这种易损坏物品在搬运方式上带来全新的改变。机械手的灵活多变,精确度高深受企业的喜爱。机械手现在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在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有着十分出彩的变现。应该说,机械手正改变着传统的搬运方式。机械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其中物料抓取机械手就是较为典型的一种机械手。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抓取东西,最简单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套类似手指、腕、臂、关节等部分组成的抓取和移动机构—执行机构。在物流快递搬运过程中,由于货物尺寸变化较大,需要机械手能够适应不同物体的抓取需要,调整机械手的抓取运动幅度,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多自由度机械手,满足不同货物的抓取需要。 1.机械手的研究现状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五、差动螺旋传动

理论课授课教案

、差动螺旋传动原理 分别与活动螺母2和机架3组成两个螺旋副,机架上为固定螺母(不,活动螺母不能回转而只能沿机架的导向槽移动。设机架 ,当如图示方向回转螺杆时,螺杆相对机架向左移动,而 移动,这样活动螺母相对机架实现差动移动,螺杆每转 螺母实际移动距离为两段螺纹导程之差。如果机架上螺母螺纹旋向仍为右旋,活动螺母的螺纹旋向为左旋,则如图示方向回转螺杆时,螺杆相对机架向左移动,而活动螺母相对螺杆也向左移动,螺杆每转1转,活动螺母实际移动距离为两段 、差动螺旋传动的移动距离和方向的确定

所示为一种差动螺旋微调机构。手轮4和螺杆 的内螺纹组成一螺旋副,导程P h1 ,螺杆以内螺纹与移动螺杆 ,移动螺杆在机架内只能沿导向键左右移动而不能转动。设两螺h2 ,则如图示方向回转手轮时,螺杆右移,移动螺杆相对 螺杆左移,移动螺杆的实际移动量:L=N(P h1-P h2 )(右移) rad)时的移动螺杆的实际位移可按下式计算:)/2π

6 三、差动螺旋传动 定义:由两个螺旋副组成的使活动的螺母与螺杆产生差动(即不一致)的螺旋传动称为差动螺旋传动。 1、差动螺旋传动原理 、差动螺旋传动的移动距离和方向的确定 ⑴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同时,活动螺母移动距离减小 ⑵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反时,活动螺母移动距离增大。活动螺母的移动方向与螺杆移动方向相同 ⑶在差动螺旋传动中活动螺母的移动方向时,应先确定螺杆的移动方向。 差动螺旋传动中活动螺母的移动距离和方向,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L=N (P h1±P h2) 式中:L ——活动螺母的实际移动距离,mm N ——螺杆的回转圈数 P h1——机架上固定螺母的导程,mm P h2——活动螺母的导程,mm 3、例题:在图2-21中,固定螺母的导程P h1=1.5mm ,活动螺母的导程P h2=2mm ,螺纹均为左旋。问当螺杆回转0.5转时,活动螺母的移动距离是多少?移动方向如何? 解:螺纹均为左旋,用左手判定螺杆向右移动。 因为两螺纹旋向相同,活动螺母移动距离: L=N (P h1-P h2)=0.5(1.5-2)=-0.25mm 计算结果为负值,活动螺母实际移动方向与螺杆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移动了0.25mm 。 板 书 设 计 §2.2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双齿辊破碎机设计说明书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引言 (1) 1.2发展历史 (2) 1.3应用效果 (3) 2 双齿辊破碎机总体设计方案 (4) 2.1辊式破碎机的类型 (4) 2.2双齿辊破碎机的工作原理 (4) 2.3双齿辊破碎机的基本构造 (5) 3 力能参数计算 (6) 3.1双齿辊破碎机的生产能力 (6) 3.2电动机的选择 (7) 3.2.1电动机型号的选择7 3.2.2电动机的功率选择7 3.3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8) 3.3.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8 3.3.2联轴器的安全校核8 4 减速器的基本设计 (10) 4.1总体设计方案 (10) 4.2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 (10) 4.3齿轮的设计 (12) 4.3.1高速级传动齿轮的设计12 4.3.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12 4.3.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12 4.3.4各级齿轮传动12

5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校核 (19) 5.1主轴的材料 (19) 5.2轴的结构设计 (19) 5.2.1主轴的功率P、转速n和转矩T19 5.2.2轴的最小直径的确定19 5.2.3轴的结构设计20 5.3主轴受力分析与计算 (21) 5.3.1主轴的受力分析22 5.3.2主轴力的计算22 5.3.3主轴弯矩、扭矩的计算24 5.4主轴的安全校核 (26) 5.4.1主轴的强度校核26 5.4.2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27 5.5轴承的安全校核 (27) 5.6齿轮的校核 (29) 5.6.1齿面接触强度校核29 5.6.2齿根弯曲强度校核30 6 系统润滑 (32) 6.1电动机的校核 (32) 6.2润滑方法 (33) 6.3润滑剂的种类 (33) 6.4破碎机润滑剂的选择特点 (34) 6.5润滑方式的选择 (34) 6.5.1减速器的润滑34 6.5.2万向联轴器的润滑34 6.5.3其余零部件的润滑35 7 设备的经济技术分析 (36) 7.1设备的环保措施 (36)

普通螺旋传动教案

《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一、教材分析 本校所用《机械基础》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第四版所出书。 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而第二章螺旋传动更是后续的蜗杆传动和齿轮传动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本节(第四节)中间要求掌握的螺旋传动的旋向的判定,更是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后面多种传动方向判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螺旋传动的分类; 2、掌握普通螺旋传动的分类及旋进方向的判定; 3、理解普通螺旋传动移动距离的计算; 4、了解螺旋传动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掌握普通螺旋传动的分类及旋进方向的判定。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交流和倾听别人意见的合作精神

2、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尝试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培养 自信心 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弱,发散思维灵敏,喜好新鲜事物 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观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原则。 具体采用:任务教学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采用带着问题去学习——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构建新知——总结应用 具体采用: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大自然中螺旋现象有哪些? 新课: 螺旋传动:通过螺旋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轴向直线运动,同时传递能量和力。§普通螺旋传动

换热器开题报告

丙烯冷凝器(E-301)设计 ———— 摘要: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并附带介绍了换热器的重要作用及其型式的发展过程。然后结合课题设计方向,由于本次设计方向为丙烯冷凝器(E-301)的设计,该冷凝器属于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种;在介绍浮头式换热器常见通用结构过程中,讲述一些用于该丙烯冷凝器的元件结构。最后,简单讲述了本次设计所用的技术路线,大致介绍了冷凝器设计的相关步骤和方法。 关键字: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 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工业、医药、冶金、制冷等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工艺设备,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使热量由高温流体传送给低温流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工艺的要求,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一般换热器需要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安全可靠;利于安装、操作、维修;经济合理[1]。 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能源价格的逐渐上升,循环回收再利用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工厂中废热回收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换热器的使用,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提高工厂的效率以减少国家的能源需求,节省资源,对于国家长久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高各类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而造成的更多的能源浪费,也是设计换热器的重中之重。

机械手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4自由度气动机械手设计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卢锋学号:07403010309 指导教师:杨超珍 2010年12 月24 日

机械手的发展及应用 前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生产水平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然而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单靠人力将这些不连续的生产工序接起来,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同时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有时还会出现失误及伤害。显然,这严重影响制约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机械手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情况,它不存在重复的偶然失误,也能有效的避免了人身事故。 1.机械手的组成 1.1 执行机构 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组成及相互关系如下图: (1)手部 手部安装在手臂的前端。手臂的内孔装有转动轴,可把动作传给手腕,以转动、伸屈手腕,开闭手指。 机械手手部的机构系模仿人的手指,分为无关节,固定关节和自由关节三种。手指的数量又可以分为二指、三指和四指等,其中以二指用的最多。可以根据夹持对象的形状和大小配备多种形状和尺寸的夹头,以适应操作需要。

(2)手臂 手臂有无关节和有关节手臂之分本课所做的机械手的手臂采用无关节臂手臂的作用是引导手指准确的抓住工件,并运送到所需要的位置上。为了使机械手能够正确的工作,手臂的三个自由度都需要精确的定位。 总括机械手的运动离不开直线移动和转动二种,因此,它采用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直线油缸、摆动油缸、电液脉冲马达、伺服油马达、直流伺服马达和步进马达等。 躯干是安装手臂、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支架。 1.2 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主要有四种: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气驱动和机械驱动。其中以液压气动用的最多,占90%以上,电动、机械驱动用的较少。 液压驱动主要是通过油缸、阀、油泵和油箱等实现传动。它利用油缸、马达加上齿轮、齿条实现直线运动;利用摆动油缸、马达与减速器、油缸与齿条、齿轮或链条、链轮等实现回转运动。液压驱动的优点是压力高、体积小、出力大、运动平缓,可无级变速,自锁方便,并能在中间位置停止。缺点是需要配备压力源,系统复杂成本较高。 气压驱动所采用的元件为气压缸、气压马达、气阀等。一般采用4-6 个大气压,个别的达到 8-10 个大气压。它的优点是气源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出力小,体积大。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大,很难实现中间位置的停止,只能用于点位控制,而且润滑性较差,气压系统容易生锈。 电气驱动采用的不多。现在都用三相感应电动机作为动力,用大减速比减速器来驱动执行机构;直线运动则用电动机带动丝杠螺母机构;有的采用直线电动机。通用机械手则考虑用步进电机、直流或交流的伺服电机、变速箱等。电气驱动的优点是动力源简单,维护,使用方便。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统一形式的动力,出力比较大;缺点是控制响应速度比较慢。机械驱动只用于固定的场合。一般用凸轮连杆机构实现规定的动作。它的优点是动作确实可靠,速度高,成本低;缺点是不易调整。 1.3 控制系统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要素,包括工作顺序、到达位置、动作时间和加速度等。 控制系统可根据动作的要求,设计采用数字顺序控制。它首先要编制程序加以存储,然后再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手也越来越多的地被应用。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学院:化工装备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 学生: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2011年10 月18 日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换热器的基建投资在一般化工、石化企业中约占设备总投资的20%,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约占换热器的7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封头压盖等部件组成。 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根据换热器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本课题所设计的冷却器属于固定管板换热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区,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国外现状发展及趋势 2.1 国外情况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的。其基本原理为: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定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每个折流板与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使壳程流体做螺旋运动能减少管板与壳体之间易结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气一水换热的情况下传递相同热量时该换热器可减少30%-40%的传热面积节省材料20%-30%。相对于弓形折

分选机械手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LC的物料分选机械手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xxx 作者所在专业xxx 作者所在班级xxx 作者姓名xxx 作者学号xxx 指导教师姓名xxx 指导教师职称xxx 完成时间2012 年02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 摘要 本文在纵观了近年来机械手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机械手方面的设计,对机械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用电磁吸盘和PLC控制的设计方案。对物料分拣机械手的整体结构、执行结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其驱动系统中采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选择PLC的控制单元来完成系统功能的初始化、机械手的移动、故障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机械手PLC 物料分拣。 The Design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Sorting Materials Manipulator Based on PLC Abstract In this paper,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the manipulator in recent years, combining the design of manipulator and systematic analyzing technology of the manipulator, We proposed the design scheme that the manipulator was driven the system was controlled by PLC. We analyzed and design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driving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manipulator. We used electric-driven in the driving system, PLC control unit in the control system to complete initialization of the system, manipulator's moving, failure alarm and so on. Key words: manipulator PLC sorting materials

机械手设计英文参考文献原文翻译

机械手设计英文参考文 献原文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翻译人:王墨墨山东科技大学 文献题目:Automated Calibration of Robot Coordinates for Reconfigurable Assembly Systems 翻译正文如下: 针对可重构装配系统的机器人协调性的自动校准 T.艾利,Y.米达,H.菊地,M.雪松 日本东京大学,机械研究院,精密工程部 摘要 为了实现流水工作线更高的可重构性,以必要设备如机器人的快速插入插出为研究目的。当一种新的设备被装配到流水工作线时,应使其具备校准系统。该研究使用两台电荷耦合摄像机,基于直接线性变换法,致力于研究一种相对位置/相对方位的自动化校准系统。摄像机被随机放置,然后对每一个机械手执行一组动作。通过摄像机检测机械手动作,就能捕捉到两台机器人的相对位置。最佳的结果精度为均方根值毫米。 关键词: 装配,校准,机器人 1 介绍 21世纪新的制造系统需要具备新的生产能力,如可重用性,可拓展性,敏捷性以及可重构性 [1]。系统配置的低成本转变,能够使系统应对可预见的以及不可预见的市场波动。关于组装系统,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分散的方法来实现可重构性[2][3]。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主体的系统,主体逐一协同以建立一种新的

配置。然而,协同只是目的的一部分。在现实生产系统中,例如工作空间这类物理问题应当被有效解决。 为了实现更高的可重构性,一些研究人员不顾昂贵的造价,开发出了特殊的均匀单元[4][5][6]。作者为装配单元提出了一种自律分散型机器人系统,包含多样化的传统设备[7][8]。该系统可以从一个系统添加/删除装配设备,亦或是添加/删除装配设备到另一个系统;它通过协同作用,合理地解决了工作空间的冲突问题。我们可以把该功能称为“插入与生产”。 表1:合作所需的调节和量度 在重构过程中,校准的装配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需要用它们来测量相关主体的特征,以便在物理主体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一调整必须要达到表1中所列到的多种标准要求。受力单元和方向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以便使良好的协同控制得以实现。从几何标准上看,位置校准是最基本的部分。一般来说,校准被理解为“绝对”,即,关于特定的领域框架;或者“相对”,即,关于另一个机器人的基本框架。后者被称为“机器人之间的校准”。 个体机器人的校准已被广泛研究过了。例如,运动参数的识别就非常受欢迎。然而,很少有对机器人之间校准的研究。玉木等人是用一种基于标记的方法,在一个可重构的装配单元内,校准机器人桌子和移动机械手之间的相互位置/方向联系。波尼兹和夏发表了一种校准方法。该方法通过两个机械手的机械接触来实现,实验非常耗时,并要求特别小心地操作。

PG型双齿辊破碎机设计说明书资料

分类号TH12 密级公开 宁波大红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PG型双齿辊破碎机设计 所在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2机自3班 姓名叶盈波 学号1221080342 指导老师刘玉 2016年 3 月31 日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PG型双齿辊破碎机设计》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在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快速发展,在矿山、冶金、化工、煤矿等很多行业中破碎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PG型辊式破碎机具有噪声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生产率高等优点,节省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这促进了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是针对PG型双齿辊辊式破碎机进行研究和设计。本论文首先说明了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破碎机的作用,介绍了破碎机的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在对方案进行论证选出合理的方案;在确定方案后,对其重要参数进行计算,然后设计对减速器的轴进行设计,再对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和校核;然后,对设计的参数进行整理和分析,看看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最后,进行破碎机各个结构的设计,并对本课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破碎机,双齿辊破碎机,结构设计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mining,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coal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many crucial crushing machine.The PG type roller crusher has low noise,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high efficiency, save the many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 intensity of workers, which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PG type double toothed roll crusher. This paper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and crusher, crusher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overall scheme design, to demonstrate the program to choose reasonable scheme; after confirming the scheme, on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calculated, and design of the deceleration device of shaft design,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 the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design parameters, see wheth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on. Finally, crushing machine and various structural design and on the subject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rusher, double toothed roll crusher, structure design

差动螺旋传动的教学浅见

差动螺旋传动的教学浅见 发表时间:2017-05-24T10:52:55.7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0期作者:闻立 [导读] 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中,差动螺旋传动部分是难点内容,解决不好,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对学习专业课产生负影响。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吉林白山134300 摘要:差动螺旋传动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手则的不会运用,从理解概念入手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差动螺旋传动分运动复合运动手则 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中,差动螺旋传动部分是难点内容,解决不好,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对学习专业课产生负影响。近年来,应用差动螺旋传动较多的数控、汽车、新能源等专业“热门”,处理这一难题进一步引起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根本,理解概念 1.普通螺旋传动是基础。 普通螺旋传动有四种应用形式,其中,螺母固定、螺杆即转动又移动和螺杆转动、螺母移动是差动螺旋传动的两个分运动。只有掌握了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才能进一步学习上述两种分运动的复合运动——差动螺旋传动。另外,普通螺旋传动中移动件运动方向的判断规则,是确定差动螺旋传动中螺杆和螺母移动方向的步骤之一,从而才能最终知道差动螺旋传动的结果。因此,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及其左、右手定则是学习差动螺旋传动的基础,在讲授普通螺旋传动中就要心中有数,予以铺垫,为学习差动螺旋传动做必要的准备。 2.位移“不一致”是关键。 有的教材中讲:“两处螺旋方向相同的螺旋传动称为差动螺旋传动”。可以产生极其微小的位移。“两处螺旋方向不同的螺旋传动称为复合螺旋传动”。可以产生很大的位移。还有的教材中讲:“由两个螺旋副组成的,使活动螺母与螺杆产生差动(即不一致)”的螺旋传动称为差动螺旋传动。无论哪种讲法,活动螺母和螺杆的移动量不同,才是这两构件移“动”有“差”别、运“动”的“不一致”。这是“差动”的实质含义,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差动螺旋传动。讲解时,把固定螺母和螺杆组成的运动副,看成是普通螺旋传动中螺母固定、螺杆即转动又移动的应用形式,来确定螺杆的移动量;把螺杆和活动螺母组成的运动副,看成是普通螺旋传动中螺杆转动、螺母移动的应用形式,来确定活动螺母的移动量。学生很清楚地就理解了螺杆和活动螺母运动的“不一致”、二者的运动差别。避免了学生对“差动”、“不一致”的不理解,只要清楚了这一关键,“差动”、“不一致”就成了这种传动形式的约定说法,后面的问题才可以继续进行。 3.复合运动是本质。 上述“不一致”中,只强调了两个分运动的位移不是一个,没有考虑活动螺母的最终位置,它相对于固定螺母(机架)的位置,才是机械实现的最终运动——微调或快速移动。所以,还要讲清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差动螺旋传动中,三个构件(固定螺母、活动螺母和螺杆)组成两个运动副,其中,固定螺母和活动螺母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螺杆移动是主运动,活动螺母相对于螺杆移动是子运动,活动螺母相对机架的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复合运动。“产生微小位移”还是“快速运动”均为主、子运动的叠加结果。实际教学中,告诉学生这个复合运动相当于人乘车时在车厢中前行或后退,这样类比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学生容易理解分运动的合成结果是两个构件移动距离的和或差。从根本上理解了差动螺旋传动的基本概念后,才可以进一步确定活动螺母相对于机架的位置。因此说,普通螺旋传动是学习差动螺旋传动的基础。 二、用手则,确定结果 1.由螺旋方向决定伸手。 教材中确定螺纹的螺旋方向通常是用右手定则,其实,就告诉学生无论螺纹处于什么安放位置,都假设将其垂直于水平放置,然后,看可见侧螺纹的倾斜情况,哪侧位置高,就是哪侧的螺旋方向。这样判断螺旋方向,简单、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种讲法,学生没有不会确定螺纹螺旋方向的,它可以推广到所有需要学生判定螺旋方向的问题上。还可以防止于后面的左右手定则相混淆。判定差动螺旋传动中螺杆和活动螺母移动方向时,左螺纹伸左手,右螺纹伸右手,正确确定螺纹螺旋方向后,学生就可以知道用左手还是右手定则了,解决了学生“无从下手”的难题。 2. 由旋转方向决定握拳。 螺纹旋向和件的旋转方向学生容易混,需要强调。教学实践证明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来说明旋向,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按顺(逆)时针旋向握空拳大拇指竖直伸开,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反方向)。解决了以往学生只知道手则内容、用手则不“顺手“的难题。 3.由移动方向决定加减。 用手则判定出螺杆和活动螺母的移动方向后,同向叠加结果就是两位移量相加——和,方向不言而喻,机械实现快速运动;反向叠加结果就是两位移量相减——差,方向与移动量大者相同,机械实现微量调节。这样活动螺母相对于固定螺母的位置就计算出来了。这样教授差动螺旋传动,学生口算就能解决练习题,避免了死记硬背套公式、手则不会用等难题。 总之,从建立概念入手,巧妙运用手则,分步骤进行,对解决差动螺旋传动这一教学难点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