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完整《卖油翁》教案

完整《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该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通过讲述卖油翁与陈尧咨射箭技艺的对比,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人物特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寓意。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对比手法等,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形象特点,体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章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
情景:一位熟练的裁缝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件精美的衣服,而一位新手却费时费力。
提问:为什么熟练的人能够做得又快又好?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描写,分析他们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手法。
以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对比为例,讲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找出文章中的其他对比,分析其作用。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练习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对比卖油翁:谦虚、低调、技艺高超陈尧咨:骄傲、自大、技艺一般2. 写作技巧:对比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熟能生巧”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发挥创意,完成作文。
2. 课后阅读:阅读《欧阳文忠公文集》中的其他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写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该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通过讲述卖油翁与陈尧咨射箭比赛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3. 领悟故事寓意,培养勤奋刻苦、熟能生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文言文句式的学习。
难点:课文寓意的领悟,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熟能生巧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并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人物形象:卖油翁、陈尧咨3. 重点句子: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 课文寓意: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熟能生巧的认识。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熟能生巧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交流。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将熟能生巧的道理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关键点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卖油翁》教案(通用

《卖油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理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翻译。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标注疑难问题。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文中描述分析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7. 体会寓意: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重点词语:酌、满、覆、徐、沥、颔、唯、手熟、尔3. 人物形象:卖油翁——谦虚、敬业;陈尧咨——傲慢、自大4. 文章寓意:熟能生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
(2)分析卖油翁与陈尧咨的人物形象。
(3)谈谈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 答案:(1)课文翻译见课后注释。
(2)卖油翁:谦虚、敬业;陈尧咨:傲慢、自大。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文章通过讲述卖油翁陈尧咨与教书先生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酌油技艺和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卖油翁的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品质,树立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卖油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技艺。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讨论卖油翁的技艺如何展现。
(2)讨论文章的主旨,理解卖油翁所传达的哲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如“熟能生巧”、“因地制宜”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卖油翁的故事。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2. 答案:(1)卖油翁陈尧咨,酌油技艺高超,令教书先生叹为观止。
(2)示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钢琴演奏已经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民间技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卖油翁形象特点的分析。
2. 文章主旨的理解。
3. 成语和句式的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中的《卖油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及写作特色分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四单元《寓言故事》——《卖油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解析句子,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明白熟能生巧、谦虚谨慎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句子解析,古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解析句子,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写作特色分析:分析课文写作特色,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油翁》2. 生字词:熟能生巧、谦虚谨慎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解析4. 主题思想:熟能生巧、谦虚谨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谈谈你对寓言故事中道理的理解。
2. 答案:(1)熟能生巧:指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某种技能。
谦虚谨慎:指不骄傲,对待事物持谨慎态度。
(2)句子解析技巧: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古文阅读技巧?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否讲透?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进一步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卖油翁》教案精选

《卖油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中的《卖油翁》。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寓言的寓意;掌握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理解寓言的寓意。
2.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情感,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油瓶倒油使油不沾瓶口,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 精讲课文:a. 分析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理解人物性格。
b.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主要内容:a. 人物:卖油翁、陈尧咨b. 情节:倒油、对话c. 寓意:熟能生巧3. 重点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场景。
b. 造句,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寓言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和理解。
2. 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信息全面性和逻辑性。
《卖油翁》教案5篇

《卖油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具体章节为《卖油翁》。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成分分析、文章结构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汇。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进而引出本课《卖油翁》。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找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4. 句子成分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成分,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
5. 文章结构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6.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熟能生巧”,并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这一道理的重要性。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油翁》2. 生字词:列出生字词,注明词性和释义。
3. 句子成分分析:示例句子,标注成分。
4. 文章结构:用流程图形式展示文章结构。
5. 主题思想: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答案:(1)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2)示例:他勤学苦练,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五篇教案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卖油翁》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并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能联系实际,学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故事情节。
2.难点: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学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明确: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接下来教师引导:“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
但有一个人不以为意,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播放PPT补充)明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2.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首先,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其次,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然后,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接下来,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最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
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
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4.引入课题《卖油翁》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
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
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
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圃pǔ矢shǐ忿fèn酌zhuó杓sháo遣qiǎn颔hàn睨nìPpt:把握节奏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
(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古:只是。
1.但: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今:善良。
古:夸耀3.矜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今: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5.徐今:姓氏一词多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动词,射箭)1.射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但手熟尔。
2.尔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而:1.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2.久而不去连词表修饰3.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4.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以:1.公亦以此自衿介词凭、靠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拿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之:1.睨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尽量不要看课。
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
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编课本剧板书设计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古:只是。
1.但:今:但是,连词,表转.善今:善良。
古:夸耀3.矜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今: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5.徐今:姓氏一词多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动词,射箭)1.射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2.尔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而:1.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2.久而不去连词表修饰3.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4.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以:1.公亦以此自衿介词凭、靠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拿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之:1.睨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教学反思亮点《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
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动作、神态)○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陈尧咨:骄傲、自负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点拨:年轻时候。
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
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好。
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
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圈点、批注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
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板书设计《卖油翁》欧阳修汝亦知射乎语言自负略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神态:忿然-----暴躁对比睨之人物神态稳重微颔之卖油翁语言:无他,但手熟尔。
-------谦虚详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教学反思亮点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磨刀不费砍柴工。
”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