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敏感试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过敏试验法 ppt课件

19
过敏性休克
特点 反应迅速、强烈、消失快。 可发生于用药后5-20分钟 甚至在用药数秒内发生 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 多发生于初次注射时(皮试阴性) 也可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
20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 呼吸道阻塞症状 ● 循环衰竭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 ● 其它过敏反应
支气管痉挛, 由于周围血管扩 张导致有效循环 渗出。 因喉头 荨麻疹 因脑组织缺氧所 血量不足 水肿、肺水肿 致 表现为 恶心 所引起 表现为 面色苍白、冷汗、 呕吐 表现为 头晕眼花、面及 紫绀、 脉细弱、 胸闷、气促、 四肢麻木、意识 腹痛 血压下降、烦躁 丧失、抽搐或大 哮喘与呼吸困 不安 腹泻 小便失禁等 难 发热
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 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 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10
青霉素皮内试验液
● 皮内试验药液 100-500u/1ml ● 注入剂量 10-50u/0.1ml
11
皮内试验液配制方法
80万u青霉素+生理盐水4ml,稀释后含青霉素 20万u /1ml ● 取0.1ml+NS至1ml, 含PC2万u/ 1ml ● 取0.1ml+NS至1ml, 含PC2000u /1ml ● 取0.1ml/0.25mlNS至1ml,含PC200u/1ml ● 500u/1ml ●
40
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 是高效、低毒 、广谱,广泛应用的抗菌素。因可致 过敏用反应,用药前需做皮肤过敏性 试验。
41
过敏反应的原因
● 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相似 ● 主要由于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 ●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 ,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药敏试验

判定标准
清晰无细菌生长的试管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药
的MIC;
以MIC前2支试管液体涂培养基
培养 菌落少于5个的试管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 药的MBC。
试 材
试管、移液管、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
方 法
(1)制备药液、菌液、培养基; (2)向第1支试管中加入0.9mL营养肉汤、其 余各试管中加入0.5mL; (3)向第1支试管中加0.1mL药液 取0.5mL 加到第2支试管中……至13支试管,取0.5mL涂 平板 向1-14试管中各加0.5mL菌液 培养。
耐药:直径<10mm液、牛津杯、钢管放置器、陶瓦盖 步 骤 (1)制备菌液:106-7 (2)制备药液:1280μg/mL (3)制备培养基 (4)涂菌液 (5)放置牛津杯 (6)加菌液 (7)盖陶瓦盖 (8)培养 (9)量直径
三、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
药敏实验
一、药敏纸片法
试 材
培养皿、培养基、菌种(病料)、药敏片、 培养箱
方 法
(1)制备药敏片 (2)制备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 (3)涂菌:菌液105 CFU (4)贴药敏片 (5)培养:37℃ 24小时 (6)量直径:
判定标准
敏感:直径>15mm
中度敏感: 10~15mm
《解读药敏报告》课件

药敏报告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致病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信息,有助于医生选择 合适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敏报告,医生可以选择对致病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控制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报告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男性,因尿路感染住院 治疗。
病原体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药敏报告
显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治疗过程
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同时根据药 敏报告调整剂量和疗程。
THANKS
告并合理选用敏感药物。
加强与实验室的沟通合作
03
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反馈和解决药敏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05
实际案例分享
案例一:耐药菌感染治疗失败
01
患者情况
一位70岁女性,因
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02
。
耐药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对 多种抗生素耐药。
04
结果
患者死亡,诊断为
03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02
药敏报告解读步骤
确定病菌种类
01
确定病菌种类是解读药敏报告的第一步,因为 不同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02
通过查看报告中的细菌名称或编号,可以确定 感染的病菌类型。
03
了解病菌种类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判断是否耐药
耐药性是指病菌对某些药物产 生抵抗力,导致药物无法有效 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
04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及未来展 望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
01
培养基的局限性
药敏试验简介ppt课件

– 使用CLSI 方法记录 – 采用其他方法时使用CLSI做参照方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微生物实验七药物敏感试验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埃希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抗菌药物纸片: 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土霉素、链霉 素等。 4.其他 无菌棉拭子、镊子、毫米尺、接 种环。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菌液制备 菌浓合适,一般为106 2.接种 细菌悬液制备后15min内接种至倒好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中,接种量0.10.2mL。涂布均匀。
抗生素 青霉素 链霉素 土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抑菌圈大小(单位,mm)
量取不同药物的各抑菌圈大小,记录
六、思考题
1.圆纸片药敏试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2. 试述药敏试验的意义
全部实验完毕
(一) 操 作 方 法
期末考试安排 革兰氏混合染色(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实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药敏纸片)贴在已 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特定部位。药物借其 分子的扩散力向周围琼脂中扩散,形成了随着离 纸片距离加大,琼脂中的药物浓度逐渐减少的梯 度浓度。其纸片周围一定区域琼脂内的药物浓度 高于抑制待检菌所需浓度时,则该区域内细胞不 能生长,形成透明抑制圈。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 映待检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愈大,说 明该菌对此药物越敏感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3.贴药敏纸片 涂布后的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用纸片 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并轻压, 使纸片与琼脂表面完成接触。各纸片中心相距 应大于24mm,纸片贴上后就不能再移动位置。 4.培养 将平板倒置放入37℃培养箱培养,16~18h读取 结果。
五、实验结果
22了解药敏试验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药敏试验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药敏纸片贴在已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药敏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特定部位
4.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肠球菌属:青霉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啶/磺胺异
噁唑 、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氨苄西林
不动杆菌属: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头孢曲松 、环丙沙 星、米诺环素; 洋葱伯克霍德菌:头孢他啶 、米诺环素、甲氧苄啶/磺 胺异噁唑 、美罗培南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左氧氟沙 星、米诺环素 ;
嗜血杆菌属: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头孢
他啶、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洛;
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青霉素、大观霉素、
四环素 ;
肺炎链球菌:红霉素 、苯唑西林 、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 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 ; 除肺炎链球菌外的其他链球菌:红霉素、青霉素、克 林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
5.盖上平板的盖子,放置培养箱内孵育,放置3~10分钟 后贴上标准抗生素纸片。
6.根据选择的菌株挑选相应的抗菌纸片。
肠杆菌科: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亚胺培 南、氨曲南、庆大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 葡萄球菌属: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 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 ;
操作方法:1.抗菌药物的稀释和融解
2.抗菌药物母液的稀释
3.在微量聚乙烯微板孔中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抗生素
100μ l,从低浓度往高浓度加样,不需要更换吸管。
4.挑选18~24小时的菌落置M-H肉汤增菌4~6小时。
5.制备0.5麦氏比浊管,然后1:200稀释,使之最终 浓度105 CFU/ml。
6.孵育后形成一椭圆形抑菌圈,抑菌圈和试条的相交
药物过敏反应PPT课件

• ⑤临床征群表现明显,均有血压降低的表现,而 后相继出现一系列诸如微循环障碍、意识减弱、 呼吸困难等症状,用以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 ⑥死亡率高,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第14页/共32页
DAS的特点
• ⑧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乙酞水杨酸及磺胺类为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在人体内迅速水解为青霉烯酞 等约10种代谢产物,乙酞水杨酸中常有杂质乙酞水 杨酸醉,它们均易与蛋白质分子形成不可逆共价结 合成为复合抗原。磺胺类的苯胺核有较强的化学活 性,易致敏。另外有些药物间有交叉过敏性,对某 一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就存在对化学结构相 似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如 磺胺类药物之间、某些氨基糖甙类之间、磺胺类与 普鲁卡因、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等均有交叉过敏 性。
• 其过敏性休克反应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
第5页/共32页
药物过敏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 • 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如一些对胃肠道粘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
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均为药物不良反应不是过敏反应。
第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2页
药物过敏性休克-概念 •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 ,DAS)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 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第7页/共32页
内容提要
※概念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与护理
第1页/共32页
药 物过 敏 “过敏”(Allergy)这个词源于希腊,原意是“不正常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了过敏。统计显 示,生活中有1/3的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过敏,过敏己经成了一个很普及的话题。
• ⑥死亡率高,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第14页/共32页
DAS的特点
• ⑧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乙酞水杨酸及磺胺类为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在人体内迅速水解为青霉烯酞 等约10种代谢产物,乙酞水杨酸中常有杂质乙酞水 杨酸醉,它们均易与蛋白质分子形成不可逆共价结 合成为复合抗原。磺胺类的苯胺核有较强的化学活 性,易致敏。另外有些药物间有交叉过敏性,对某 一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就存在对化学结构相 似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如 磺胺类药物之间、某些氨基糖甙类之间、磺胺类与 普鲁卡因、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等均有交叉过敏 性。
• 其过敏性休克反应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
第5页/共32页
药物过敏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 • 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如一些对胃肠道粘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
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均为药物不良反应不是过敏反应。
第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2页
药物过敏性休克-概念 •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 ,DAS)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 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第7页/共32页
内容提要
※概念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与护理
第1页/共32页
药 物过 敏 “过敏”(Allergy)这个词源于希腊,原意是“不正常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了过敏。统计显 示,生活中有1/3的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过敏,过敏己经成了一个很普及的话题。
抗微生物药物和敏感性试验-精品医学课件

物体表面,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来回 涂抹10次,然后在平板上进行涂布接种。 计算公式为:
菌落数(CFU)/ cm2 = 菌落数/ 采样面积
2.压印法
用直径5cm的特制平皿(Rodac平皿),倾注于16.5ml琼 脂后可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将平皿上的琼 脂直接压贴于物体表面10~20s,接触面积为19.63平方厘米。
2.对居住环境、特殊病房、实验室、无菌车间等场所空气质量 的细菌学评价。
实验目的
掌握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监测方法
目的与要求
器材与试剂
器材与试剂
普通琼脂平板(直径90mm及60mm)、无菌生理盐水、无菌 棉拭子等。
步骤与方法
一、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1.检测对象: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 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等空气污染的检测,应成为医院感染 管理中特别关注的重点。
2.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 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 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3. 平板置室温下3-5分种后,用纸片分离器或无菌镊 将含药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 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纸片选 择参照实验书p39)
药敏实验与医院感染的检测
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琼脂扩散法
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目前各国临床微生物学实验 室广泛采用的标准纸片扩散法是由Kirby和Bauer 所建立的纸片琼脂法,即Kirby-Bauer法(K-B法纸 片琼脂扩散法)
实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 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 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 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 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菌落数(CFU)/ cm2 = 菌落数/ 采样面积
2.压印法
用直径5cm的特制平皿(Rodac平皿),倾注于16.5ml琼 脂后可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将平皿上的琼 脂直接压贴于物体表面10~20s,接触面积为19.63平方厘米。
2.对居住环境、特殊病房、实验室、无菌车间等场所空气质量 的细菌学评价。
实验目的
掌握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监测方法
目的与要求
器材与试剂
器材与试剂
普通琼脂平板(直径90mm及60mm)、无菌生理盐水、无菌 棉拭子等。
步骤与方法
一、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1.检测对象: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 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等空气污染的检测,应成为医院感染 管理中特别关注的重点。
2.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 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 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3. 平板置室温下3-5分种后,用纸片分离器或无菌镊 将含药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 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纸片选 择参照实验书p39)
药敏实验与医院感染的检测
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琼脂扩散法
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目前各国临床微生物学实验 室广泛采用的标准纸片扩散法是由Kirby和Bauer 所建立的纸片琼脂法,即Kirby-Bauer法(K-B法纸 片琼脂扩散法)
实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 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 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 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 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耐药概念
多重耐药(MDR): 指细菌同时对三种以上结构
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耐药,如头孢菌 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泛耐药(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
药; 超级细菌: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分MDR,
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MRSA/VRSA; VRE; MDR-PA,PDR-AB; ESBL(+)+AmpC(+) 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产KPC酶、包括产NDM-1细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KPC酶: 产碳青霉稀酶的一种KPC型 NDM-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 没有做?
3、某些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则不需要做药敏试验。
4、试验的药物代表一类药,而不是一 种药。
解读注意事项
5、对葡萄球菌一代比三代头孢治疗效 果好。
6、有些药物不适用于单独使用,仅用 于联合用药,如利福平。
7、因为是体外药敏试验,有些药体外 试验敏感,可能临床治疗无效。
8、同一菌株可能出现亚种,导致连续 药敏结果不吻合。
12.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
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 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我们没有鉴定 血清。
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
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小结
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着困物种类上 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治疗);可以 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0、一般培养不是三天出结果吗, 今天第四天了怎么还没出来?
一般培养经48小时后,即第三天出报 告,若需分离致病菌的则第四天出报 告。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1、今天的培养结果怎么与前天的 不一样?
取材是否规范。 痰标本,有时选优势菌做,就可能导
致两次不一样。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忽略20%或更低生长的薄菌苔,测量抑菌圈 直径较为明显的细菌生长界限
下列细菌均注意:肠杆科、不动、伯克、 葡萄、嗜血、肺链、弧菌属、脑膜炎奈瑟 菌
应注意变形杆菌属的阅读
生长呈迁移性 在一些抗菌药物抑菌环可见雾霾样迁徙生
长的菌苔 雾霾样生长忽略不计 忽略迁移性
应注意溶血性细菌的结果阅读
重要
• 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器官功能支持,纠正酸碱平衡,
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6、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 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 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 敏感≠治疗有效。 • 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 • 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 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 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 药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室 李巍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定义、目的、方法 培养基、接种菌量、培养条件 结果阅读 判断标准
什么是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 长的效力,称为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试 验,或称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为什么要做药敏试验?
供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的参考 细菌耐药性检测和耐药性变迁 评价新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征 对细菌耐药谱分析和分型有助于某些菌种
临界浓度 根据MIC,结合常用剂量时该药所能达到的
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 或耐药的界限
如何制备菌悬液?
如何取菌落? 为什么至少取3个菌落?
可能丢失耐药细菌(携带有耐药质粒的 耐药菌株)
扩散法:K-B
操作: -制备0.5麦氏度菌液 -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在管壁将多余菌液旋转
挤去,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3次,最后沿着 平板内缘涂抹一周 -室温或35度干燥5—10分钟 -将纸片紧贴于表面 -纸片间距20厘米,离平板内缘15厘米
临床实验室检验有自身的局限性 各科室间交流非常重要!!!
谢谢大家的 聆听!
的鉴定 作为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之一
如何进行药敏试验
方法学 1. 稀释法
--试管稀释法 --平板稀释法
2. 扩散法(纸片法) 3. E-TEST 4.自动化仪器
几个重要的指标
MIC(最低抑菌浓度) 在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最低杀菌浓度) 在体外能够使细菌的总数减少或杀灭99.9% 以上的最低药物浓度
• 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
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
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 准和解释标准)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4、在药敏试验报告中MIC越小的 抗菌药物效果越好吗?如何根据 MIC联合用药?
• 感染菌对同一种药物的MIC越小,效果越
好
• 不同种抗菌药物之间MIC无可比性 • 目前很多仪器报告的是检测折点,而不
是真正的MIC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5、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 物治疗吗?
• 不是的 • 培养阳性感染,可能为污染(血培养),可能为
定植(痰培养)
• 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很重要) • 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换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加
链球菌 --β-溶血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肺链 应忽略溶血区,读取生长完全被抑制处
注意产色素细菌的结果阅读
有些细菌在生长的过程中产生色素 --铜绿 --黄杆菌 --沙雷菌
应忽略色素分泌圈,读取生长完全被抑制处
解读注意事项
1、药敏试验是参照美国的CLSI推荐的 标准制定的。
2、细菌全自动分析仪的药敏组合是固 定的。
如何阅读结果(纸片法)
工具:游标卡尺、尺子 光源:反射光、透射光 阅读:背衬不反光的黑色背景用肉眼观察,
也可用BIOMIC机器阅读
纸片法结果的正确阅读
反射光 不反光的黑色背景 完全抑制的抑菌圈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 抑菌圈的界限应该是以肉眼观察没有明显
的可见细菌生长区域 在抑菌圈边缘微弱生长的、仅能在放大镜
• 可能是天然耐药 • 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
报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2.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 有 的仅报告几种药物?
• 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
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物 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药敏 较少
CLSI药敏建议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3、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他药物联合用药
• 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7、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而培养 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
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基上才 能生长。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8、取的明显就是脓液标本,为何 鉴定报告为无菌生长?
我们做的是有氧培养,脓液可能为厌 氧菌感染。
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菌落应忽略
应注意葡萄球菌、肠球菌的阅读
苯唑西林、利奈唑胺和万古对葡萄球菌的 抑制圈
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抑制圈 任何有可见的菌落生长均视作对上述抗菌
药物耐药 需在透视光下阅读,遇不敏感的结果需用
稀释法测MIC确证
应注意磺胺类药物的结果阅读
培养基可能含有拮抗物如胸腺嘧啶、核苷 类物质,允许有轻微生长的薄菌苔
可能细菌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9、鉴定结果明明写着四联球菌、革兰 氏阳性杆菌,为何没有药敏结果?
四联球菌为微球菌,一般不引起人体致病,为非 致病菌,故考虑污染可能。
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目前革兰氏阳性菌没有 参照标准,故暂不能做药敏试验,若需治疗可参 照阳性球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