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黑木耳稳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稳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稳产栽培技术木耳属中高温品种,主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春、秋)栽培两季。

为了更好的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力发展木耳生产,我们利用半地上塑料大棚,进行了黑木耳低温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

此技术可使木耳栽培季节延长,提高了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栽培场地和季节:栽培场地为长10米、宽6米、深1.2米,地上部分高0.8米的半地下棚,这样的棚冬季保温性能好。

栽培季节,在河北省廊坊及周边地区,应安排在9月底―10月初入棚进行吊袋出耳,制种发菌阶段可依次推前。

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参照进行。

2菌筒制作:培养料配方:棉子皮93%,麸皮6%,糖0.5%,石膏0.5%,含水量65%。

塑料袋采用17厘米×30厘米×0.06厘米,每袋装干料300克,套环、加棉塞,常压灭菌8小时(100℃),无菌操作接种(杂交木耳Gu-1号),接种量为每袋栽培种接30―40只栽培袋。

接种后置干净,室温22―26℃发菌,一般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

3出耳前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再经4―5天即可吊袋出耳,每袋开8条口为宜,每条口宽0.2―0.3厘米。

具体要求:吊袋时间一般安排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或2―3月份;开口长度应至袋顶和袋底各留1厘米;开口工具用两个刀片中间夹一层0.2厘米厚纸片做成;开口前,先把所有的袋都吊在棚中,然后喷大水1次,冲涮袋表的杂菌,开口结束再喷1次大水,使料表面吸足水分。

停水1―2天,再进行常规管理,造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以促进耳基的形成。

4出耳期管理:①低温出耳:因为是在晚秋、早春,温度15℃左右,在此温度下形成的耳片肉厚(最厚约0.4厘米)、直径大,但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木耳将停止生长,如果温度低于10℃,应采取增温措施,如加双层膜、火墙等,这样,20―25天后就可采收第一期耳。

②强制性通风:采用排风扇通风(100平方米大棚有1台65W排风扇即可),每天通风3次,每次15分钟,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黑木耳高产的种植技巧

黑木耳高产的种植技巧

黑木耳高产的种植技巧一、木耳菌种1、看菌瓶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

2、菌丝洁白纯度高,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

3、瓶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

4、如果瓶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

5、木屑菌种表面均长有菌丝,已看不到木屑,挖出时以成块而不松散为佳。

如果菌块已干涸收缩则不可用。

6、拔去棉塞,闻到菌种清香味,则为合格品;若发出酒酸、霉臭等异味,则是变质菌种,不可用。

二、季节安排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属于中高温型菇类,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5℃,最佳为22~28℃;菌袋的生产,可根据计划出耳的时间进行倒算,一般向前推进45—60天即可,但应根据基料、配方、培养温度、装料的多少以及木耳品种的特性等条件具体测算,掌握一个原则:“宁早勿晚”。

三、培养采用碎木屑65%,棉籽壳20%,麦麸10%,蔗糖、过磷酸钙、石膏粉等5%。

黑木耳栽培用袋与其他品种相比较小,一般用宽12厘米、长30厘米左右的封底塑袋为好,每袋装干料1斤到1.2斤左右。

选择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等原料,按配方计量后,加少量水拌匀,根据原料的质地及当时的气温等条件,建堆焖料2~4天,使之充分吸水、软化,避免木屑尖刺扎破塑料袋。

焖料结束后,摊开料堆,一边降温,一边加水进行调配。

先将再调基料含水率在63%左右(一般100斤干料兑水130斤左右),调好后即可装袋。

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以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30—40天为宜,同时看瓶壁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

四、装袋在地面铺麻袋或塑料薄膜,或直接在水泥地上进行操作。

用封好底的袋子,先将袋子两个角窝回,然后边装料边压实,做到上下一致,虚实适中。

装袋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装袋时轻拿轻放,认真操作,虚实适中,二是边装袋,边翻动料堆,防止料堆内水分下渗,造成上下含水量不一致;三是装好的袋要平卧堆放,以防水分蒸发;四是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和灭菌,避免培养料酸败,滋生杂菌。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并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一些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1.基质选择:黑木耳栽培的基质可以选择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其中最适合的是大豆秸秆。

基质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2.基质配比:黑木耳的适宜基质配比是大豆秸秆60%、花生壳20%、栾柏木屑10%和菜籽渣10%。

配比好后要进行混合均匀,以保持基质中的水分均匀分布。

3.需要湿度:黑木耳适宜生长的湿度在75%-85%之间。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可以通过定期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

4.适宜温度:黑木耳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控制好温度。

5.充足光照:黑木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菌种,但适宜的光照有助于其生长和发育。

可以选择透明的塑料薄膜或玻璃布进行覆盖,以提供足够的光照。

6.适宜pH值:黑木耳的适宜pH值在5.5-6.5之间。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质的pH值,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环境。

7.每日通风:黑木耳需要充足的氧气供给,因此需要每日进行通风。

通过开启窗户或设置通风装置,保证菌体的正常呼吸。

8.及时喷水:黑木耳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供给,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的时候。

喷水可以增加湿度和水分,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

9.控制灌水量:灌水过多容易导致基质过湿,影响黑木耳的生长。

因此,需要适时控制灌水量,不过度浇水。

10.病害防治:黑木耳易受到真菌病和虫害的干扰,因此需要进行病害防治。

可以使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选择天然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寄生菌进行控制。

总之,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基质选择、配比、湿度控制、温度调节、光照、pH值、通风、水分供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因素。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

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黑木耳是我国利用和栽培最早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多糖、三萜、黄酮等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优质食品。

黑木耳现代规模化代料栽培技术在东北形成并推广至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新格局。

黑龙江省是中国黑木耳主产区,也是黑木耳良种良法的输出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方地区正值黑木耳春耳菌种、菌包生产,南方地区处于黑木耳出耳管理阶段,对黑木耳产业的影响极大。

现归纳总结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供行业同仁参考。

一、栽培季节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季节因各地环境条件而差异明显,北方产区黑木耳生产2季,春耳和秋耳。

春耳一般在11-12月份制作原种,待1-2月份原种长好后,后熟15-20天,2月中旬-3月初进行春耳菌袋生产,4月中旬长满袋,经过后熟,根据当地当年气候条件于4月末至5月初露地摆袋、开口催芽。

秋耳一般3-4月制作原种,6月中旬生产秋耳菌袋,8月初下地开口催芽。

在南方产区黑木耳生产1季,一般6-7月制种,8月上旬-9月下旬接种制袋,10月中旬-11月中旬排场,12月到翌年4月进行出耳。

如果采用设施立体栽培模式,生产时间提前约1-2个月。

二、栽培模式北方产区以“小孔短棒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为主,南方产区以“小孔长棒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为主。

三、品种和菌种选择(一)品种选择根据黑木耳品种特性结合当地环境条件,不同的栽培季节,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选择国家或省级以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或登记(备案)的品种,或者应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进行高效栽培。

(二)菌种选择选用菌丝洁白健壮、适龄、无污染的优质菌种,菌种生产必须按照颁布的食用菌菌种标准(GB19169-2003黑木耳菌种、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NY/T1731-2009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的规定执行。

菌种生产单位应取得《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优质菌种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研发出了许多高效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黑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提高收益和生产效益。

一、嫁接栽培技术嫁接技术是目前黑木耳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低产或者野生的黑木耳菌种与高产的栽培菌种进行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嫁接时要选用适宜的嫁接接种时间和接种条件,确保接种成功率。

此外,注意保持栽培环境的湿度和适宜温度,以促进黑木耳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二、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黑木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可以提供黑木耳所需的养分,并且对其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常,黑木耳的培养基以玉米粉、大豆粉、蔗糖等为基础,再经过一系列的配方调整和处理,可使其更加适合黑木耳的生长需求。

要注意保持培养基的湿度和适宜的PH值,确保培养基对黑木耳的营养供给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精细管理技术在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精细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黑木耳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管理。

首先要确保栽培环境的卫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其次,要定期检查并调整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保持黑木耳的优良生长状态。

还要注意及时除去病虫害和病死的黑木耳,以免对整个栽培环境造成污染。

四、科学的采收和贮藏黑木耳的采收和贮藏对保证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生长期为30-40天左右,当其菌盖展开,颜色鲜艳,发丝状菌褶丰满时即可采摘。

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黑木耳的菌盖,以免影响品质。

采摘后,黑木耳要放置在清洁、通风的地方,不要受到阳光直射,并且要适时进行干燥处理,以提高贮藏期限和保持黑木耳的口感和外观。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高效栽培技术是种植者提高收益和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黑木耳秋季生产管理技术

黑木耳秋季生产管理技术

黑木耳秋季生产管理技术
1.发菌管理
黑木耳秋季管理包括:发菌、排场、出菇、采收等环节。

要注意培养室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避光,室温保持24℃左右,每天通风2次左右。

2.菌袋划口、催耳
用打孔机把菌袋打成“一”字型或“人”字型口,一般打孔180个/袋左右。

根据天气情况,如能保证5-7天不下雨,可直接排场催耳,阴雨天气需在室内催耳。

3.摆袋排场
对收割好的水稻田或其他地块,撒石灰消毒处理,有条件铺上稻草。

交叉摆放,袋间距125px左右,一般8000袋/亩。

4.出耳管理
耳芽形成并封面后雾状喷水30分钟/次,使耳芽保持湿润,根据气温和空气湿度,适当增减喷水次数,一般一天两次,维持7天-15天左右,至黑木耳逐渐成熟。

5.适时采收
耳片即将展平、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成熟时采收,此时耳片品质最好。

采摘下来的黑木耳及时烘干贮藏。

注意:采收前1-2天停止浇水,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连续晴天、阳光充足时抓紧抢收。

要采大留小,不留根。

6.采后管理
采收后经过10天左右菌丝恢复期(期间最好有避雨设
施,不沾水),让菌丝重新积累营养,恢复生长活力,耳芽长出后再开始喷水,继续采收。

7.病虫害防治
加强制种、发菌和出耳管理,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

随时排杂,清理场地,防止病虫害发生。

新疆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新疆黑木耳是一种独特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研究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新疆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内容。

1.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黑木耳种子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选择外形完整、无病虫害和霉变的种子。

2. 培养基配方:新疆黑木耳的适宜培养基是由玉米粉、豆粉、蔗糖和水混合而成。

适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对促进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温度控制:黑木耳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5摄氏度。

低于10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都会对黑木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光照控制:新疆黑木耳喜欢阴暗的环境,长期处于光照条件下会影响黑木耳的生成。

5. 湿度控制:黑木耳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是75%-85%。

在生长期间要保持湿度稳定,并注意避免积水。

6. 通风控制:通风对黑木耳的生长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养分吸收和排出废气。

7. 病害防治:对黑木耳的病害要进行及时的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黑斑病、霜霉病和紫斑病等。

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8. 原料前处理:种植前要对原料进行一些处理,如煮沸、浸泡等,以去除杂质和杀灭细菌,保证黑木耳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9. 收获和保存:黑木耳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的膨大期,当菌体呈现球状时为最佳收获时间。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干燥,防止腐烂和霉变。

通过对新疆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

这对于推动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黑木耳又称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种类,是优质的营养食品和保键食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黑木耳保键作用的新发现,黑木耳作为具有特殊保键功能的黑色食品在市场销售量的增长迅速。

黑木耳生产已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谈一谈黑木耳的生产关键技术。

一、黑木耳的生产季节是如何安排的?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以18—25℃最好,季节安排时,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一般在河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时在2—3月制栽培袋,4月中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栽培时,6—7月制栽培袋,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耳,综合气候及生产条件来看目前主要是以春季栽培为主。

二、黑木耳的栽培场所的选择栽培黑木耳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栽培常见的方式有畦式栽培、挂袋栽培、层架栽培等。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室外畦式栽培。

室外栽培的优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晴天晚上有露水可湿润菌袋,白天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感染,不利因素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室外栽培可选择通风良好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

要求邻近水源,地面潮湿、土地为沙壤土,场地选好后,建宽1.5米,高25~30厘米,长度不限的阳畦,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棚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并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支架,覆盖塑料膜,为了遮光需加盖草帘或遮阳网。

三、如何获得黑木耳菌种?农民朋友可根据生产时间、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选择购买母种、原种或栽培种。

购买木耳菌种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去购买。

如果农民朋友有生产能力可选择购买母种或原种,一支试管母种可扩接30支试管母种,一支扩接后的试管母种可接5~6瓶原种,1瓶原种可扩接40~50瓶栽培种,建议大家原种和栽培种均使用输液瓶为好,栽培种也可使17×35厘米的优质高温塑料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又称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种类,是优质的营养食品和保键食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黑木耳保键作用的新发现,黑木耳作为具有特殊保键功能的黑色食品在市场销售量的增长迅速。

黑木耳生产已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谈一谈黑木耳的生产关键技术。

一、黑木耳的生产季节是如何安排的?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以18—25℃最好,季节安排时,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一般在河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时在2—3月制栽培袋,4月中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栽培时,6—7月制栽培袋,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耳,综合气候及生产条件来看目前主要是以春季栽培为主。

二、黑木耳的栽培场所的选择
栽培黑木耳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栽培常见的方式有畦式栽培、挂袋栽培、层架栽培等。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室外畦式栽培。

室外栽培的优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晴天晚上有露水可湿润菌袋,白天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感染,不利因素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室外栽培可选择通风良好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

要求邻近水源,地面潮湿、土地为沙壤土,场地选好后,建宽1.5米,高25~30厘米,长度不限的阳畦,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棚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并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支架,覆盖塑料膜,为了遮光需加盖草帘或遮阳网。

三、如何获得黑木耳菌种?
农民朋友可根据生产时间、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选择购买母种、原种或栽培种。

购买木耳菌种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去购买。

如果农民朋友有生产能力可选择购买母种或原种,一支试管母种可扩接30支试管母种,一支扩接后的试管母种可接5~6瓶原种,1瓶原种可扩接40~50瓶栽培种,建议大家原种和栽培种均使用输液瓶为好,栽培种也可使17×35厘米的优质高温塑料袋。

由于黑木耳菌种制作期,正赶上冬季低温期或夏季高温期,建议农民朋友们直接购买栽培种,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我们河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具备较完善的科研和生产能力,是华北地区最具实力的供种单位,我们经常性进行菌种的仿野生环境提纯复壮,经示范推广表现出了抗污染、发菌快、耳片大,色深肉厚的优良特性,欢迎广大农民朋友选用。

四、黑木耳常用培养料有哪些?是如何配比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基质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可供黑木耳栽培主原料一般有木屑、棉籽壳或玉米芯等,辅助原料有麦麸、米糠、食糖、石膏粉、碳酸钙及微量元素等。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配方供参考:1、棉籽壳93%,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2、玉米芯73%、棉籽壳20%、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3、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

注意事项:1、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木屑要选用阔叶树种,玉米芯要爆晒并用粉碎机碎成黄豆至玉米粒大小,不要碎成糠状,以免影响透气性。

2、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1:1.1~1:1.3即60%左右。

3、培养料中PH要适当,使其达到6.5左右。

五、请介绍黑木耳的生产流程?
1、装袋灭菌;
2、接种;
3、发菌培养;
4、出耳管理;
5、采收
1、装袋灭菌:培养料严格按比例配制,拌料时力求均匀,把握住含水量,拌好的料至少堆闷一夜,让其吃透水分后再装袋。

若采用堆制发酵法时,需要将料温升至60℃,每天至少翻堆一次,连续2~3天,以促进料腐熟和杂菌萌发再进行灭菌效果更好。

料拌好后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一般采取17厘米宽,35厘米长的耐高温优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袋内所装的料要保持密度一致,表面光滑,料面与袋贴得紧,袋口用塑料套环或加棉塞后用细绳扎紧,每袋可装干料0.7斤左右,湿重1.5斤左右。

袋子装好后装锅灭菌,常压灭菌15小时。

不管是采用自砌土蒸锅还是蒸汽锅炉灭菌,均力争确保火旺汽足且受热均匀。

装出锅时,防止料袋损伤。

2、接种将灭菌的料袋冷却后,放入的接种箱内,同时把菌种、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接种箱空间消毒,现在一般采取烟雾剂消毒法,消毒完成后可进行接种,接种量每袋5~10克左右,要求操作敏捷、准确。

3、发菌培养接种完成以后就进入发菌管理期,发菌培养室要选择清洁干燥的房间或菇棚进行,经清扫消毒后使用,要求发菌室避光通风。

木耳春季栽培时,发菌时气温偏低,需要采取升温措施,加温要均匀,同时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秋季栽培时,发菌期温度较高,一定要注意降温。

保持菌丝的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

经过45~50天菌丝长满菌袋,这时不要急于催耳,可以继续培养10~15天,这样可以使菌丝充分吃料,集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

发菌完成后可移入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

六、如何进行出耳管理?
1、菌袋处理:出耳前将袋口套环或棉塞去掉折回拧紧,然后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的割6条宽0.2厘米、长5厘米的条形孔或“V”型孔,以满足黑木耳相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促进耳芽的形成。

实践证明出耳孔宜窄,不易宽,开孔过宽易散失料内的水分,而且喷水后不易保持湿度,影响原基的形成,
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开口过宽原基分化过多,出耳密度大,耳片分化慢,出耳大小不齐,影响产量和质量,开口窄不仅能保持住湿度而且可以在条形孔中间形成一行小耳,出耳密度适宜,耳片分化快,当耳片逐渐展开向外伸延时,正好把条形孔的两面塑料边压住,袋料之间不会积水,可防止出耳期间污染和烂耳发生,增加出耳量。

2、子实体形成期管理:菌袋划好后,把菌袋直立排放在阳畦内,菌袋间隔8~10厘米,,浇灌一遍透水,覆盖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75~90%,每天定期喷水,无风的早晨或晚间通风,不能直接往袋上喷水,要喷雾状水,使料袋和地面均匀受潮,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耳芽快速形成,一定不要把水浇洒在出耳孔内,如阳光强烈可覆盖草帘和遮阳网,此阶段要避免开穴处积水,保持良好的通风。

一般经过7~10天,在划口处就形成耳芽了。

3、子实体生长期间管理:在这个阶段里子实体生长迅速,需要从培养料以及外界吸收大量的营养、水分和氧气,应适当加大通风量和喷水量易采用大通风、大湿度的管理办法并结合干湿交替促进耳片迅速生长,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傍晚掀开草帘大通风一次,并且确保子实体有充足的光照。

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采收了。

七、如何采收?
当耳片颜色由深褐色变为浅褐色,并充分展开,边缘有明显的起皱且变软,部分耳片腹面见到白色孢子粉时即可采收。

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可掀起草帘,让耳片稍干,选择晴天上午采收,以利于晒耳。

由于耳片所处位置不同,成熟时间有早有晚,应采大留小,分批采收。

采收时用手握住耳片基部轻轻拉下或用利刀沿袋壁削下,不留耳根和残片,采收后应及时晒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