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合集下载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的主要特点:a.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b.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c.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d.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e.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195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a.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c.中等教育改革d.高等教育改革e.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a.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b.调整职业教育结构c.改革办学体制d.改革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制度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a.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b.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历次课程改革

历次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课件准备:第三组
曹明英,刘重秀,余海燕,程莹,杨元强,李海洋,龙仲坤
主要内容 •二、课程改革取得的突出进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课程改革
(一)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49—1952)
•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同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等学校暂行校历》。
你能回答吗?
• 1、把音乐课改为唱歌课的是第()次改革。
• A一
B二
• C三
D四
• 2、首次提出分科性选修,分为侧重于文科,理科的两类教学计划,高 二分流的文件是()。
• A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 B《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 C《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
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的进展:
• 1、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 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
• 2、初步改变了只有“学科课”“、必修课”的模式,增加 了“选修课”、“活动课”等;
• 3、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 步推动教材的多样化;
• 4、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 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的教育观念,激活 了教育实践的改革。
• 195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实行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 9月22日颁发《实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初小四 年、高小二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4年开始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1956
• 1955年教育部根据1953年9月颁发《小学(四二制)教学计 划(草案)》两年来实行的结果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同年9月 2日颁发同时发出《关于执行<小学教学计划>的指示》。

学制改革

学制改革

一、新学制的建立解放后,人民政府针对国民党政府时学制存在的种种弊病,决定建立新的学校系统,并于1951年10月1日,以政务院命令正式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正式在全国施行的第四个学制。

这个学制包含着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从纵的方面看,分四段六级:第一阶段为幼儿教育四年;第二阶段为初等教育五年,第三阶段为中等教育六年,分初、高中各三年,均得单独设立;第四阶段为高等教育二到五年,在大学和专门学院设研究部,修业年限为二年以上。

从横方面看与小学平行的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系统等教育有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与中学平行的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及业余初、高级中学等。

此外,还有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以及各级各类的补习学校,函授学校与特殊学校等。

这个学制与国民党时代的学制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首先是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新学制不仅把工农和干部教育及各类业余教育在学制中获得了正式地位,而且把教育工农干部和工农群众的学校,按其程度,分别列入正规的学校系统之内,并使其相互衔接,同时对入学年龄,都不作统一规定,以便于他们受到各级各类的教育。

2.技术教育受到重视。

在取消原有职业教育系统的同时,大力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并明确规定技术学校、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和专修班的适当地位和制度,以适应培养新中国急切需要的大量国家建设人才,首先是技术人才的需要;明确规定把高等学校分为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规定了专科学校和专修科的地位与制度,这样就给了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药等高等专业教育以极有利条件。

3.特立了一项“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和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使在整个教育系统上保证了各级工作人员,包括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原知识分子,都有受到政治和业务的再教育的机会。

4.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改四、二分段制为五年一贯制。

历次课程改革

历次课程改革

(二)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53—1957)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 提出抽调大量干部编写教材,幵成立语文和历史两个 教学问题委员会,分别研究语文、历史教学和教材的 编写方针和原则。 • 195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实行中小学教学大纲 (草案)》,9月22日颁发《实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 (草案)》(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4年开始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 1956年,新教材终于出炉幵于秋季在12年制的中小学 中使用。1957年又对这套教材内容进行了精简。 •
曹明英,刘重秀,余海燕,程莹,杨元强,李海洋,龙仲坤
我们将要了解:
•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课程 改革的时间、相关文件、及其 主要内容
• 二、课程改革取得的突出进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课程改革

(一)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49—1952)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 案)》,同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等学校暂行校 历》。 1951年8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觃定中小学学制,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中学修业年 限为六年,取消初高两阶段分段制。 195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 学计划》。
你能回答吗?
• 1、把音乐课改为唱歌课的是第()次改革。 • A一 B二 • C三 D四 • 2、首次提出分科性选修,分为侧重于文科, 理科的两类教学计划,高二分流的文件是 ()。
• • • •
A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B《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C《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 D 《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四)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63—1965)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初期学制的建立(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重建。

1949年至1952年期间,我国学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级教育体系,并且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将初中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中。

二、教育普及与扩大(1952-1976年)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扩大。

这一学制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平等地分配,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农村人才。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977-1999年)1977年,我国高考恢复,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我国相继实行了学制改革,推行了四年制本科教育,并逐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此外,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我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此时期,我国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外,我国还出现了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了更多的专门人才。

总结起来,我国的学制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的建立、教育普及与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升与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

从学制建立到现在,我国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未来,我国还需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化、优质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
建国后学制的演变过程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在国家建设中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学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951年,中国开始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规定初中为6年制,高中为4年制。

之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学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1958年,中国开始实行“大跃进”,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了初中为5年制,高中为3年制。

这样的学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的普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再次被改革。

196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五、三年制中等教育的决定》,规定初中为5年制,高中为3年制。

这样的学制改革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初期,直到中国逐渐走向改革开放,学制再次进行了调整。

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新课程”,同时也对学制进行了调整,初中为3年制,高中为3年制。

1996年,国家又出台了《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初中为3年制,高中为3年制。

此后,学制的改革也逐渐走向了稳定。

总之,建国后中国学制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现如今,中国的学制已经很稳定,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 -。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1.学校制度的确立(1902-1911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废除旧有的科举制度,引进西方的学校教育体系。

1902年,清政府正式确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现代学校制度。

1905年,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年限等。

2.学制改革(1912-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沿用清代学制,并于1922年进行了第一次学制改革。

193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中学由7年改为6年。

3.全面推行新学制(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新学制。

1958年,又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小学、职业中学、职业大学"两条教育渠道。

4.学制调整(1977年至今)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

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
制度。

此后,学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现行的"3+"(3年学前教育+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学制经历了由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1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8
1964春节座谈会上,“学制可以缩短”,“现在课程 多,害死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 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1965年底,毛泽东更是把对 教育的抨击扩大到整个教育制度: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 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见 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这样做工,看不见 农民这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这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 真是害死人。” 这一时期的课改出现了新的动向:首次提出设置选修 课;实行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重视地 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但政治挂帅,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沦为为阶级斗争服务。
2
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 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 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模仿 前苏联的痕迹明显。
7
了建国初期确立的单一的、整齐划一的、所有课程均为必 修的课程结构模式。其四,在课程政策方面,“教育革命” 其四, 其四 时期通过下放课程管理权力,给了地方一定的课程权限, 有助于照顾不同地方的差异和提高地方参与课程改革的热 情。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在新中国首度提出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结合的教科 书制度。这些改革无疑是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第一,过多的生产劳动和浅薄的强调教 育与实际的结合,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 身心健康,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二,课程改革受到领袖人物个人意志的直接影响, 使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极差。
6
1963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重 新确立了各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强调 “双基”的掌握和训练,再次复归统一的教学大纲。 1964年前后,“教育革命”的宣传与实践波澜再起。 这次课改的成绩:首先,它正视1954年在初中取消外 首先, 首先 语课程的不足,在初中重新开设外语课程,使中小学的课 程体系复归完整;其次,在经历了“教育革命”的冲击之 其次, 其次 后,重新确立了建国以来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掌握的传统,强调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课程的学习和 教学要求的提高,以适应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在 课程内容方面致力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其三,在课程结 其三, 其三 构和制度方面,它首次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置选修课,打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新学制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该决定指出,学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4.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两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点”(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的改革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简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办学体制。

(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做出了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6.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教育工作的“两基““两重”。

(2)调整教育结构。

(3)构建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

(4)分组管理。

(5)怎种力最办学。

(6)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7)加大教育投入。

7.2001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部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
(1)教育优先发展。

(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3)改革招生选拔和考试评价制度。

(4)改革办学体制。

8.2004年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年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继续推进“三教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科教”结合。

(2)努力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9.2006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制的规定
2006年再次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五四制(小学五年,中学四年),以及不划分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

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

真题再现
【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 “六三制”
B “五四制”
C 九年一贯制
D 多种形式并存
【答案】D。

解析: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以及不划分为两个阶成的“九年一贯制”,总体来看,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