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零切开

合集下载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无移位的骨折可置患肢于屈肘90°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的骨折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1. 手法复位患儿仰卧位,在适当麻醉下,一助手握患儿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儿前臂,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若患肢骨折远端有旋前畸形,在助手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端,右手握住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直至使旋转和侧方移位矫正后,术者蹲下,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的同时,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但应注意勿将骨折远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脱广泛,影响骨折稳定性。

尺偏型骨折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防止肘内翻发生。

2. 固定方法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3周。

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嵌有铝钉,使用柳木夹板时,最下一条布带能斜跨肘关节缚扎而不致滑脱,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时,最下一条布带不能斜跨肘关节,而在肘下仅扎内考试,大网站收集外侧夹板。

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嘴后方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内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

夹缚后用颈腕吊带悬吊。

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位2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1周~2周。

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5°位进行观察。

观察2小时后,如症状没有改善,作切开处理。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第1周应复查2次,以观察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情况,1周后再移位的可能性变小,术后3周解除外固定。

3. 练功活动固定期间多作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粉碎骨折应于伤后一周在牵引固定下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其他类型骨折应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地锻炼肘关节伸屈活动,严禁暴力被动活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都在这里!严亚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到10岁儿童,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5%。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80%为肱骨髁上骨折。

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遇到的骨折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如此常见的骨折,对于每个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都是一种考验,也是每个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骨折类型。

1肱骨远端的解剖和髁上骨折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骨折。

此类骨折为AO分类中的A 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

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

临床上,依据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方向,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则出现伸直型骨折;若处于屈曲位,则出现屈曲性骨折。

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98%,此次主要讨论伸直型骨折。

图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远端分为外侧柱和内侧柱,中间由前方的冠状突窝和后方的鹰嘴窝连接,这个区域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柱的部位,骨质相对薄弱,是应力上的弱点,因而骨折风险高(图1)。

图2.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如果肘关节过伸,鹰嘴抵在鹰嘴窝上作为支点,而前方关节囊向后牵拉肱骨远端,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后内、外侧移位临床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肱骨髁上区域正在重建且骨皮质薄,肱骨下端无明显前倾角而不存在应力遮挡,肘部韧带比较松弛)。

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且坚韧,在儿童骨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骨膜的作用。

在伸直型骨折中,肱骨远端前方的骨膜可能被撕裂。

而后方骨膜可能完整,可以作为手法复位的铰链。

骨折块的移位方向有时候可以提示内外侧骨膜是否完整:如果骨折块向后内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完整。

肘关节屈曲旋前可以使内后侧的骨膜紧张,可以纠正内翻和有助于复位。

如果骨折块向后外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撕裂。

肘关节屈曲旋后有助于复位。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之体会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之体会
林 少 勇①
( 东 省 潮州 市 中医医 院 潮 州 5 1 0 ) 广 2 0 0
摘要: 目的 : 讨 儿童 伸 直型 肱 骨 髁上 骨 折 的正 骨 疗 法。方 法 : 用 传 统 手 法整 复 加 夹板 外 固定 治疗 儿 童 伸 直 型肱 骨 髁 上 骨 探 运
折 10 的疗 效 。结 果 : 0例 采用 中医传 统 手 法整 复及 夹板 外 固定 , 可避 免 手术 内固定 时 骨膜 及 软 组 织创 伤 , 上 中药 内服 , 加 外敷 接 骨 药物 , 能锻 炼等 一 系例 方 法 , 得 对 位好 愈 合 快 , 功 取 遗后 症 少 的优 良效 果 。 关 键词 : 儿童 伸 直 型肱 骨 髁 上骨 折 手法 整 复
Li nSha yo o ng
AbtatObet e Di u s st ec i Ou b n h u r ss pao d li o efa tr o eet gt ea y Meh d : d src : jci : s se h hl t n e dt eh meu u rc n yodb n rcueb n sti h rp . to s Ad s v c d n
fa t r 0 x m p ec r tvee fc s fx dl.Re u t U s sou sdet r c u e1 0 e a l u ai fe t ie y s l : e t i he Chie em e ii r diin tc i e r d t nd t lm — n s d cne ta to e hnqu e uc i a he ca on pig pa i d,m a v d i h u ge y i i e whe h e i se n lnk fxe y a oi n t e s r r sfx d n t e p ro tum n he s tts u a d t of is e wou d,i ddton t r diina n n a ii het a to lChi — ne e me ii e it r lm e cn s dc n n e na dii e,e t r lya le esabr ke net em e iie,t e f nci xe cs ndS n o e i h x m — x e nal pp iss t o nbo h dcn h u tone r iea O o n St ee a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出版社 . 4 1 1 9 3 9 D
是必 需的 胸 内淋 巴结肿 大的特 点有 五多,即单侧多、右侧多 、 在症状及 x 表现的不典型 ,结素试验有时难以鉴别 自然感染 线 虽然痰 中找 到结核菌即能确诊 ,但 由于支气 管淋 巴结结 态 观 察 。
核 本身很少排 菌,因而难于获得细菌学 的诊断依据 。
() 1提高医生和家长们对 儿童支气管淋 巴结结核的警惕性 。 4 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 主编 新编结核 病学. 中国医药科技 在任何时候看到 一个瘦弱儿童 或以下几种情况要想到结核病 的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鬃启明
三水市 中医院
曾文 磊
广 东三水 5 8 2 10 0
对于儿童支气管淋 巴结结核 的诊 断来说,胸部 x 检查 线
肺 门淋 巴结 多 、单 组 多、 肿块 型 多 。
() 3 充分 认识结素试验在 儿童 结核病诊断 中的重要价值 。 () 4 必要 的试验 治疗及动态 现察。 由于 支气 管肺 门淋 巴结
和人工感染,对一 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应作必要的试验治疗及动 参考文献
量、规 律、 全程的 原则 。常 用 的药 物有 I H、RF N P、Pz A、
慎用 S M和 E B M。
王英年, 肖成志, 编. 主 新编蛄核病学. 中国医药科技 儿童 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淋 巴结结核 的治疗亦应遵循早 期、联用、适 l彭卫生, 主编. 实用结楮 病 学. 北京: 学技 术文献 出版社, 科 S M和 £ 等,应用 时要注 重剂 量和药物的毒副 作用 。婴 幼儿 2 何 家荣 , 粕
间最短 1 小时,最长 3 。年龄 3 1 天 ~ 0岁 2 治疗 方法
结合体于骨折远端,大小适宜 后侧 加梯 形垫一个,远高近低 , 外侧加塔形垫一个于骨折近端 .桡偏型则反之 。用 四块杉树固

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非手术治疗浅议

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非手术治疗浅议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 良研究进展
殷东升 李 学 麟
( 福建 中医药大学 , 福建
福州 ,5 1 8福建 中医药大学附属人 民医院 , 30 0 ; 福建
福 州 .5 04 30 0 )
功能性 消化不 良( nt nl yppi F ) 指具 有餐 f coa dses , O是 u i a 后饱胀不适 、 早饱 、 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 , 胃镜等相关检 经 查排 除引起这些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 的一组 临床 综合 征 , 根 据 最新 F D的罗马 I 标 准将 其分为餐后 不适综合 征和上 I I 腹疼痛综合征 在 中医独有 的整体观念 和辩证论治的引导 I 。 下, 中医药在 治疗 F D具有临床独特 的优越性。近些年来积 累了丰富 的治疗经验 , 从各种文献资料及临床报道来看 , 中 医药已在功能性 胃肠病领域成为最为关 注的热点。现就本 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综述 如下: 1 中医学对 F D病因、 病机的认识 中医虽无 F D之病名 ,但 根据其 临床特点 ,可归属 于 “ 胃脘痛 ”“ 、痞满证” “ 、纳呆 ”“ 、嘈杂” “ 胃” 、反 等范畴。 伤寒 《 论》 但 满而不痛者 , 日“ 此为痞” 《 氏尊生书 ・ 。沈 胃痛》 : 胃 说 “ 痛, 邪干胃脘病也” 。 明代《 岳全书》 :胃脘痛证 , 景 谓 “ 多有因食 、 、 因寒 因气 不顺者 , 然因食 因寒 , 亦无不关于气 , 盖食则气满 , 留则气 寒 凝, ……” “ 胃者 , 。脾 仓廪之官 , 五味出焉” 素 问- ( 《 灵兰秘典 论篇》。 1 现代 医家 程氏隅 为该病因离不开 内因 、 因 、 内外 认 外 不 因三种 。内因为体质 因素 , 以先天禀赋为主 , 天及疾病 受后 的影 响; 外因是指气候 、 、 环境 病原微生物等外 界因素 ; 内 不 外因则是饮食起居失宜 、 情志过度 、 劳逸失 调等社会因素。 其病 机是肝胆疏泄功能失常 , 胃运化功能失常。 脾 曹氏口 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下加快 , 人们竞争激烈 , 加之工作 压力大 , 容易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中, 日久致肝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约占四肢骨折中的5%,占肘部骨折中的60%左右,而且以伸直型骨折为主[1]。

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就是肘内翻,尺偏型骨折儿童肘内翻的概率达到50%[2]。

最近几年,国内外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来说,在强调应用最佳疗法让骨折断端能解剖复位的同时,还要关注固定位置、固定方法。

现在研究热点集中在整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3]。

在骨折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和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缺血挛缩、肘内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可划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而伸直型又可分为桡偏型与尺偏型,9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伸直型。

若得不到恰当治疗会引起肘内翻、神经血管受损、Wolkmann 缺血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4]。

1.1 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是该类骨折的最基本疗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骨折儿童。

复位要求需获得断端完善对线、彻底纠正骨折断端旋转畸形及前后或侧向倾斜,尤其是尺偏移位骨折,多数主张矫枉过正,将桡侧嵌插,稍分离尺侧,有助于预防肘内翻[5]。

①夹板固定方案:这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夹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国内有研究者在84例伸直型闭合骨折治疗实验中应用小夹板固定患肢在屈肘900位置,并加垫使得骨折远端呈桡侧倾斜和桡偏位、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结果发现82例患者治疗良好,仅2例出现肘内翻[6]。

还有人研究选择超肘关节固定屈肘在1100左右、前臂旋前或中立位,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7]。

②石膏固定: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前臂旋转及屈肘角度。

在前臂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压迫肱骨,内侧尺骨拉动肱骨,这种力学结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8]。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

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 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

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

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

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

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

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医学教育|网。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
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牵引前臂逐渐将 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 拉近端向后, 推远端向前, 其复位。 其复位。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牵引前臂逐渐将 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 拉远端向后, 推近端向前, 其复位。 其复位。
5、肘外翻畸形。(少见) 肘外翻畸形。(少见) 。(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 迟发性尺神经炎。 7、关节功能障碍 8、骨化性肌炎
五、治疗
(一)无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 屈肘90 屈肘90°,超肘关节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 90° 超肘关节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 图(9) (二)有移位骨折: 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 旋转移位。 纠正侧方移位和
预防肘内翻畸形
①闭合复位后肢体应固定于有利骨折稳定位置, 伸展尺偏型骨折应固定在前臂充分旋前和锐角屈 肘位; ②通过手法过度复位骨折使内侧骨膜断裂,消除 不利复位因素; ③骨折复位7 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 ③骨折复位7-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 伸肘,同时手法矫正远段内倾; ④不稳定骨折或肢肿严重不容许锐角屈肘固定 者.骨折复位后应经皮穿针固定,否则牵引治疗; ⑤切开复位务必使复骨折正常对线,携物角宁可 过矫,莫取不足。内固定要稳固可靠。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局部严重肿胀时,原则上暂不施行手法 局部严重肿胀时,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3-7天肿消后再整复。 天肿消后再整复。 (2)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解除断端 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 对血管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 对血管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严密观 察,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 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Flynn标准评定
结果 优 良 可 差
例数 31 3 0 0
功能丧失(度) 提携角丢失(度)
0-5 6-10 11-15 >15
0-5 6-10 11-15 >15
Flynn JC, Matth~ JG, Bcm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 .Sixteen years experience:with long-term follow-up.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263-272.
分型
桡偏型:肘内翻少 尺偏型:肘内翻多 取决于暴力方向
GartlandⅠ型:骨折无移位
Gartland Ⅱ型;骨折有移位,后侧骨皮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端相连
Gartland Ⅲ型;骨折完全移位
病例资料
时间:2011年7月~2012年9月; 男性23例,女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年龄3~9岁,平均6.5岁; 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 1例术后发现尺神经损伤; 投照次数约10次,均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手术时间30分钟以内.
术后3周
赵**,男,4岁 Gartland Ⅲ型
术后当日
术后3周
谢**,男,4岁 Gartland Ⅲ型
罗**,女,5岁 Gartland Ⅲ型
黄**,女,5岁 Gartland Ⅲ型
手术过程演示
术前评估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管型石膏固定
44
术前评估
患儿一般情况 患肢肿胀情况,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是否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 影像学; 争取在24小时内急诊手术;
治疗
I型骨折:肘关节屈90-100°位管型石膏制动3周;肘关节活动功能可 自然恢复;
Ⅱ型骨折:可按I型骨折处理,屈肘位制动。如发现骨质嵌插,内翻 大于5°或外翻大于10°,应在麻醉下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强烈建议对所有Ⅱ型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Ⅲ型:采用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术:推荐内侧1枚+外侧2枚克氏针;
稳定时常出现维持复位困难; 当患肢肿胀严重时容易引起医源性神经损伤; 探查神经、血管损伤?
Lyons JP, Ashley E, Hoffer MM. Ulnar never palsies after percutaneons cross- pinning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in children’s elbows.J Pcdiatr Orthop,1998,18:43-45.
骨骺的中轴线与肱骨干的中轴线形成一向前 约30~50°前倾角;
前臂完全旋后,形成10~20°外翻,即提携角; 内上髁极其突出; 屈戌关节;
儿童肘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标志
Elbow Fractures in Children:Radiograph Anatomy/Landmarks
30°
讨论
推荐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以增加稳定性; 如果因严重肿胀而不能摸清骨性标志,抑或非常担心内侧穿
针损伤尺神经,也可选择仅在外侧穿针固定; 或切开暴露尺神经再行穿针固定:可杜绝尺神经医源性损伤.
2019/12/10
75
讨论
可疑血管、神经损伤是切开复位的指征吗?
血管、神经损伤极其罕见; 术前桡动脉搏动消失,除非出现搏动性血肿,否则绝不是切开探查的
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如何做到“零”切开
李旭
广州华新骨科医院 儿童骨科
谢**,女,6岁 Gartland Ⅲ型
概述
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肘关节损伤 的50~60%;
血管神经损伤和肘内翻畸形是常见并发症; 多见于3~10岁儿童; 男童多见;
解剖
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 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质;
疑降低了手术的疗效; 切开复位,骨膜剥离后难以维持复位,实际上大大增加手术难度!!
不要让怕吃射线成为切开复位唯一理由!!!
结论
没有不能闭合解剖复位的新鲜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探查血管、神经≠开放复位!!! 所有的肘内翻、Volkmann缺血性挛缩、肘关节僵硬……
都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55
术后X片
克氏针交叉最佳位置为鹰嘴窝顶上方
56
Post-OP CT
57
术后3周,拆除石膏
讨论
解剖形态变化大:由圆柱状骨体转变为扁平状骨体;骨质由厚变薄,易 在此处发生骨折
解剖结构复杂,骨折断面骨质少,复位困难,复位后容易移位 ------解剖学特点决定其“易骨折、易移位、易肘内翻、难复位”
5
解剖 Baumann’s angle
Baumann角:肱骨轴线与肱骨小头骨骺之间的 夹角,正常范围为64° ~81°(如图B标识)
——from ‘Practice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6
Baumann角5 °的改变相当于2 ° 提携角改变,正常72度。小于81 °不会发生肘内翻。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手术示范
樊*,女,4岁
46
术前准备


牵纠
引正 肱

骨正
旋侧
转方

当 屈 肘 活 动 恢 复 正








48
正 侧 位 片 上 均 必 需 解 剖 复 位
49
50
51
53
活动度 穿针完成后,必需保证屈伸活动度达到正常100%!
石膏外固定外观
屈伸肘关节观察外观及提携角,满意后,屈肘旋转中立位管型石膏固定
柯*,男,8岁 Gartland Ⅱ型
克氏针拔除后
谢**,女,6岁
谢**,女,6岁 Gartland Ⅲ型
术后3周
蒋**,男,4岁 Gartland Ⅲ型
王**,女,3岁 Gartland Ⅲ型
术后
术后半年
术后半年 皮肤外观
朱**,男,7岁 Gartland Ⅲ型
术后当日
Pre–op CT Date:2012-08-28
69
杨**,男,6岁,右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
Post–op CRIF
70
讨论
维持复位困难?
掌握闭合复位穿针技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闭合复位穿针技巧
第1枚克氏针一定要先固定肱骨远端尺侧 (内侧柱);
患肢的位置一定要维持在前臂旋前(尺偏 型,拇指指向尺侧)或旋后(桡偏型,拇 指指向桡侧),极度屈肘,上臂极度旋后 位,下压前臂使上臂贴近台面。
指征,闭合复位完成后通常可恢复动脉搏动; 我们的复位不会加重可能存在的血管、神经损伤;
---复位时间短,反向牵引,单人复位,力量轻柔;
探查血管、神经≠骨折开放复位!!
结论
对小儿肱骨远端解剖的认识加深; 良好的手术技巧; 术中C臂机X线透视使我们成功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成为可能; 切开复位手术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的剥离以达到复位的目的,这无
讨论
骨折无法复位?
我们经验表明:
没有不能闭合解剖复位的新鲜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甚至单人即可完成;
1 复位只需 分钟;
廖**,男,5岁,Gartland Ⅲ型
杨**,男,6岁,右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
Pre–op Date:2012-08-28
68
杨**,男,6岁,右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
手术需纠正骨折远端的旋转、侧方、分离移位,需恢复其正常的前倾角、 Baumann角(提携角) ------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
但这些都不是切开复位的指征和借口!!!
邵* *,男,6岁
讨论
所谓的切开复位的理由:
对于软组织嵌插所致的移位往往无法复位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成为近来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技术要求高,当骨折不
新鲜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必须做到零切开!!
闭合复位穿针技巧
通过前臂旋转防止复位后再次侧方移位;
尺偏型,拇指指向尺侧;
屈肌总腱松弛,伸肌总腱锁紧,防止骨折远端向尺侧再移位 桡偏型,拇指指向桡侧;
伸肌总腱松弛,屈肌总腱锁紧,防止骨折远端向桡侧再移位;
通过屈肘、肱骨旋后、先打内侧针,防止复位后穿针时发生旋转移位;
肱骨旋前位穿针,存在更大的自由度,骨折断端不稳定,极易发生近端旋 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