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预警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要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要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要点
等级划分
分级要点
预警要点
一级预警(一般预警)
1.心理普查结果较差;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或适用困难等原因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3.由于身边认识的人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4.不良情绪持续时间满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2.已经确诊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学生;
3.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学生;
4.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1.学校层面应重点警戒,经评估以及与家长沟通后做出住院治疗、休学等决定;
2.上报县区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备案,寻求上级部门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系统的支持;
3.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
5.不良情绪反应可控,行为不失常,能基本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成绩有所下降;
6.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1.学校层面给予一般关注。
2.心理辅导中心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与辅导;
3.班主任给予积极关注,与心理教师共同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沟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生一案的针对性专业干预措施。
4.心理委员和其他同学提供同伴心理互助支持,与心理教师保持沟通,及时反应这类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
二级预警(重点预警)
1.心理普查结果差;
2.因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的,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体验着痛苦情绪;
3.不良情绪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4.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行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实施方案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实施方案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十三、监督与评价机制
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评价,包括干预效果、服务质量等。
3.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改进服务质量。
七、培训与宣传
1.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教职工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确保能够识别和应对各种心理危机情况。
2.利用校园广播、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心理应对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十三、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
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数据库,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销毁流程。
2.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体隐私,确保信息安全。
3.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十四、跨部门协同工作
1.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协同效率。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凸显。为预防并及时发现心理危机,降低心理危机造成的危害,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群体
1.全体在校师生;
2.企事业单位员工;
3.社会公众。
2.定期为危机应对团队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包括危机干预技巧、心理急救知识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的预警与干预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的预警与干预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的预警和干预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警标志和干预方法:预警标志:1. 情绪变化:突然出现持续的抑郁、焦虑、易怒或情绪波动等。

2. 社交退缩:远离朋友和家人,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逐渐变得孤僻。

3. 学业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4. 行为改变:出现自残行为、滥用药物、过度饮食或睡眠问题等不良行为。

5. 身体症状:经常出现头痛、胃痛、身体不适等身体症状,但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

6. 自我负面评价:频繁表达自我厌恶、无用感或自责等消极观念。

干预方法:1. 倾听和支持:青少年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耐心聆听他们的感受,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观察到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建议家长或教育者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支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3. 家庭支持和参与:家庭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提供积极的环境和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开放沟通是缓解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

4.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这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和提升心理健康。

5. 社会支持网络: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和兴趣小组。

倡导他们与同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分享经历和情感,以减轻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6. 教育关注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机制,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者可以组织讲座、工作坊或课程,向青少年传授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重要的是,预警和干预需要及早行动,不可忽视任何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迹象。

通过适当的预警和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危机,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示,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我校特制定《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实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治疗。

2. 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形成全校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 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心理辅导室、年级组、班主任等。

2. 各年级组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年级组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危机信息员,负责收集、上报班级心理危机信息。

四、预警机制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2.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关注学生家庭环境。

4. 通过日常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信号。

5. 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实施心理干预。

五、干预措施1. 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程序,由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组成干预小组。

2.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3. 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克服心理危机。

4. 加强与家长、教师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5.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跟踪干预,确保其心理状况稳定。

六、转介制度1. 对需要专业心理干预的学生,及时转介至专业心理机构。

2.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其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3. 加强与专业心理机构的合作,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干预。

3. 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

4. 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2. 班主任、心理老师、学校医务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成员。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危机预警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四、预警机制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2. 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心理和行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档案。

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心理状况,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4.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五、干预措施1.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2. 组织专业心理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

3.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跟踪观察,防止再次发生心理危机。

4. 对严重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六、宣传教育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

七、考核与评价1. 学校定期对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3. 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是目前许多企事业单位所采取的保障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机制的具体内容:一、预警级别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分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和四级预警,具体标准如下:一级预警:个体或小团体出现情绪波动,但对整个群体无明显影响。

这时,组织应及时调查原因,了解情况,引导个体或小团体自我调节。

二级预警:个体或小团体情绪波动开始扩散,但对整体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

这时,组织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心理辅导、情感沟通等。

三级预警:团队或整个部门出现情绪波动,影响已经扩大到一定范围。

这时,组织应紧急召开会议,采取更加深入的干预措施,如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等活动,以便快速缓解团队情绪。

四级预警:整个公司或组织出现大规模心理危机,致使各方面工作受到威胁。

这时,组织应尽快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通报制度,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二、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预警机制。

即组织明确各级别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反馈机制,确保各种心理危机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三、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心理危机,组织应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一级预警:加强个体或小团体的情感沟通,采取班组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员工及时排解情绪,解决问题。

二级预警:在一级预警的基础上,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组织针对性的团队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级预警:在二级预警的基础上,组织大型活动、共同学习等方式,加强全员心理疏导和解压。

四级预警:在三级预警的基础上,采取专业心理治疗,适时提供心理支持,同时积极联络社会各方,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四、落实机制建立好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机制,还需加强宣传和落实:1、组织全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心理危机的相关方法。

2、加强对心理卫生工作的关注,建立专家咨询和辅导机制。

3、建立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流程,一旦出现心理危机,能够快速出手救助。

4、加强员工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的反馈信息及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危机事件预警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稳定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类心理危机事件。

三、组织架构1.成立心理危机事件预警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处置工作。

四、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师生进行重点关注。

3.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危机识别能力。

4.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事件苗头。

五、处置流程1.发现心理危机事件苗头(1)师生、同学、朋友、家人等发现有人出现心理危机苗头,应立即向心理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小组报告。

(2)心理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2.初步判断(1)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判断心理危机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

(2)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心理危机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处置措施(1)对轻度心理危机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缓解心理压力。

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当事人心理素质。

③加强关爱,关注当事人生活状态。

(2)对中度心理危机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组织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干预。

②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信心。

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当事人心理状况。

(3)对重度心理危机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工作组。

②组织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进行心理干预。

③密切关注当事人病情,确保其生命安全。

4.善后处理(1)对已成功处置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预警处置机制。

(2)对未能成功处置的心理危机事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3)对当事人进行跟踪关怀,确保其身心健康。

六、职责分工1.心理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小组:(1)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调查、处置和善后处理。

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预防为主,教育引导,科学干预,构建和谐校园。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包括在校全日制学生、教职工、来访人员等。

四、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因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精神创伤或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状态失衡,出现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异常,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

五、组织机构1.成立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六、预警防范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评,全面了解师生心理状况。

2.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家庭困难、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群体。

3.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收集、报告、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心理危机信息。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七、处置流程1.发现心理危机迹象(1)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发现学生有心理危机迹象时,应及时报告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办公室。

(2)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2.初步干预(1)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办公室对初步核实的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程序。

(2)对有心理危机迹象的学生,由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初步干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紧急干预(1)对于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应立即启动紧急干预程序,由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领导小组进行会商。

(2)紧急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介入等。

4.跟踪干预(1)心理危机干预结束后,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办公室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2)对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跟踪干预,确保其心理状态稳定。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处理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生活压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危机事件也日益增多。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处理机制,对于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1 定义心理危机指个体在面对剧烈刺激或重大问题时产生严重的心理紧张和困扰,丧失正常应对能力的状态。

1.2 形成原因学业压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课程负荷过重等。

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严峻,职业选择困难等。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顺利、孤独感等。

家庭问题:家庭不和谐、经济拮据等。

社会环境:传媒影响、信息爆炸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信号了解和准确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信号是监测和帮助其及时得到支持与治疗的关键一步。

2.1 情绪变化情绪低落:长期沮丧、消极情绪重。

情绪激动:易怒、暴躁情绪增加。

焦虑恐惧:持续焦虑、害怕人群等。

2.2 行为改变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社交问题:经常躲避人群、退缩不前。

生活问题:饮食不规律、睡眠障碍。

2.3 身体反应疲倦无力:经常疲劳感、精神不振。

头痛胸闷:频繁头痛、胸闷气促。

消化问题:食欲异常、腹胀疼痛。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方法3.1 提供支持与倾听听取意见和感受:给予关注和尊重,积极倾听大学生的话语。

提供安慰与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并直接参与帮助其解决问题。

3.2 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情感支持与干预方式,获得合适建议。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借助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参与集体讨论或咨询活动。

3.3 调整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适当摄入各种营养成分并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注重锻炼: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或其他锻炼活动,释放压力并促进身体健康。

3.4 培养情绪管理技巧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应对方式,并进行有效整合调节。

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危机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危机,心理学界提出了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一、一级预警:心理压力增加一级预警是指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理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的繁重、生活的琐碎、人际关系的紧张等。

当人们感到压力增加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如焦虑、烦躁、失眠等。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压力。

二、二级预警:心理困扰加重二级预警是指在一级预警的基础上,心理困扰逐渐加重。

这种困扰可能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破裂、工作上的挫折、家庭问题的积累等。

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抑郁、情绪低落、自卑等。

此时,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三、三级预警:心理疾病风险增加三级预警是指在二级预警的基础上,心理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这种风险可能来自于长期的心理困扰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症状,如精神分裂、强迫症、恐惧症等。

此时,我们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干预,以防止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通过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心理疾病的发展。

但是,要想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适度的锻炼和饮食习惯。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危机干预五法宝
• 1.三规 • 三规是指陪同时,是提供起居作息与 衣食住行的照顾或陪伴。照顾者或陪伴者 必须做以下三事,并确实做到三规的要求

• 陪是指如影随形的陪同,上楼跟后面, 下楼挡前面,绝不让当事人离开自己的视 线。必须让当事人明白确认身边有个人。

• 听是指陪同的原则是只听不说,不说是 指不对当事人提问。陪同者自言自语、唱 歌……是可以的,目的是引起当事人注意 有你这个人。陪同者随时要准备好听当事 人说话,对方一有说话的徵兆,陪同者就 要在第一时间转头看对方并做倾听状。通 常当事人是不会说话,如果万一对方开口 说话,陪同者一定要记着“只能边听边点 头”示意“我听到了!我知道了!”,千 万不要边听边回嘴,问东问西,尤其是问 原因。
• 各位同学们,如果发现以上情况,最好的方法是, 告诉我们班的心理委员,或这是直接到心理办公 室找辅导老师,包你哭着进去,笑这出来,设备齐 全,富有人文关怀,呵呵!!!!!!!!!!
1)不要劝善:诉说人生有多美好 2)不要规过:要求别再做错事 3)不要哀求:责怪你让(害)我伤心哭泣、生病 4)不要责骂: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 5)不要抱怨:责怪你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 6)不要质问: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委来源
• (3)經濟發生巨大的改變 • 當個體把存款全部提領或亂借錢,把錢胡亂 花光或全部捐款給 • 慈善機構,或亂買東西送人,這種突然以各 種極端方式花光所 • 有財產的行為,也是自殺的危險徵兆。
• 4)語言發生巨大的改變 • • 當個體日常說話的內容,發生以下的改 變時,就是自殺的危機 • • 徵兆。語言(的徵兆非常容易辨識,但是 也非常容易被忽視,或引為笑談而不了了之。 • • (1)突然開始闊談或書寫「生命的意義」。 • • (2)突然開始闊談或書寫「死亡的價值儀軌 與花費」。 • •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你们的朋友亲人 什么时候需要你的帮助呢? 1六变 (1)性情發生巨大的改變 外向的人突然變成內向,內向的人突然變成外向; 少語的人突 然變得多語,反之。個體的個性、氣質與情緒行 為模式,突然 發生巨大改變時,都是自殺的危險徵兆。
(2)行為發生巨大的改變 當個體不按規律習慣作息,該幹嘛不幹嘛, 不該幹嘛卻去幹嘛。 或出現持久的反常動作與行為時,都是自殺 的危險徵兆。例如: 翹班翹課,請病假不上班不上課,開始酗酒 開始注射或服用毒 品,開始自傷自殘,一直打電話或一直不接 電話,一直纏著人 或突然消失無縱。
研究表明,每年中国有28.7万人自杀,250 万至5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中国15— 34岁最集中的人群。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l7— 25岁左右,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之一,近年来 自杀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大学的自杀心理原 因的分析,为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促进和谐社会.
二心理危险期的特征?(六变三托)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2三託 • 以下三種情況,都是自殺者的求助訊號, 都是「臨終安排」,所以危機更嚴重。三託的 現象,主要是動機性自殺者,尤其是目的性自 殺者。目的性自殺者採取這三種作為時,通常 已發生「(1)託人:突然向親友囑咐、要求或委託, 加強對某人的照顧。 (2)託事: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 委託代為執行或完成。 (3)託物:突然打包身邊重要文物、玩物或 寵物,要求或委託代為照顧或保管。
制作人:李豪 本情节相当危险,严禁模仿!!!!!
心理危机
•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 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 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 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 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 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 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 和行为障碍
一:为什么要进行心理预警
• (3)突然開始闊談或書寫「自殺的方式」。 • • (4)突然談論或書寫一些不在他現在生活 範疇的情事。 • (5)突然談論或書寫「家庭責任解組」、 「生存信念解組」、 「活不下去」、「死了 算了」、「我想自殺」、「我會自殺」…… 等語言。
• (5)身體發生巨大的改變 • 以下的徵兆,在自殺危機中扮演「撞針事 件」的角色,可能會直接 • 引發自殺行為,或激發病態行為而自殺致死。 • (1)突然得了不治之絕症。 • (2)突然遭逢變故,肢體或顏面或脊椎傷殘。 • (3)罹患精神疾病久治不癒,或近期剛治癒出 院。 • (4)罹患重病或慢性疾病不癒。 • (5)動機與情緒發生極端或異常的改變,陷入 深度焦慮、憂鬱失 • 眠、恐懼恐慌、強迫或狂躁之中。

• 如果当事人长时间(整天)不说话,陪同 者才可以对他说话。但不是提问,而是告 知家中每个人的事,来重建当事人和家庭 与实体生活现象的“连结”。
2.六禁
• 若陪同者有较长时间陪同或照顾当事人 时,陪同者会有机会和当事人互动和对话。 对话时,务必严守以下六项禁忌,否则会 更加强烈地激怒或伤害当事人。
• (6)環境發生巨大的改變 • 生活環境的異常變故,或成為重大創傷事件, 直接引爆死亡意念,或扮演極其敏感之重大 「撞針事件」的角色,極易引爆自殺行為。 • (1)天災人禍、家毀人亡。 • (2)妻離子散,家財散盡。 • (3)重大關鍵事務嚴重挫敗,如失戀、失婚、失 學、失業、大考失 • 敗、大業不成……等。 • (4)家庭或家人或重要他人,發生重大變故或死 亡創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