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学生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论课考试分数高低为标准,这样做是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
[摘 要]目前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 平,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目的要求。
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实
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 、 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这个问题受到普通重视,许多专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特殊 建议,例如:教师应学习和引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注意实验教学方
作用 例如原苏联要求高校培养 “博学专家”,日本要求培养 “世 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设计实验方案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一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 使学生们提高学 习兴趣 ,在实验 中更加认真操作 ,仔细观 察,实验 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如学生通过实验课学习多方面的实 成功率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际知识技能,在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这些知识和技能与所学到的 理论知识一样重要,有的则比理论知识更早、更快地发挥作用;通
i S surelY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the pratti ce and innovation 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abi l i tios of the students.
2.更新观念 ,改变属性
Keywords: insti rutiOIlS of higher learni ng: abi1ity: laboratory
维普资讯
2006年
Hale Waihona Puke 《和 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受到了广大老师的重视。

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创新科技的竞争,而创新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人才,因此,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而需在实践中培养。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手段,它是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物理有着明显的学科优势。

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觉地探索问题。

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有时甚至需要异想天开。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能不用外力将饮料瓶弄瘪吗?学生左想右思,找不到方法。

这时候可以演示给学生看:先将热水灌入饮料瓶里,然后将热水倒掉并立即将饮料瓶的盖子拧紧,一会儿,就会看到饮料瓶向内瘪了。

学生看了以后觉得十分有趣,感觉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看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瓜葛,其实,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没有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思维只跟着老师转,唯一能说的话就是老师讲慢点,我来不及记录。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笔者主要阐述如何用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就必须改革化学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只有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独立人格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得以实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课堂中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内部唤醒状态,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首先要满足学生基本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等基本需要。

教学中应注意以学生的差异发展为起点,无论哪所学校、哪个班级都有数量不等的后进生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

课堂的探究问题,课堂的达标练习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

对于这个问题,课堂上我总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去探究、适合自己的题目去完成,不论是探究性的问题,还是巩固性的练习,在设计知识点时总是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学生总是感觉不到问题很难,这样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学习,当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能解决其中的一步或一个问题时,总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我还会说:“你的答案或思维已经接近了我们探究的最难问题的答案了。

”因此使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只有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课堂中以重视实验教学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浅谈《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①

浅谈《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①

浅谈《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①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合称为药剂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药物制剂。

药剂学主要讲述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谈《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①一、从教学手段上看:充分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内容传统的板书法虽然利于学生学习公式推导和记忆公式,能够使大多数学生跟得上讲课思路。

但是传递知识量少,不够直观,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大量的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联系。

同时配合大量表格、图片,甚至短片、录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接受新知识,同时能生动、直观、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展示生产设备及其原理,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将复杂的生产工艺具体化,让学生一看就懂,学习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同比一个学时接受信息量是板书法2-3倍。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配合传统教学方法,适当应用PBL教学法以PBL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PBL(problembasedlearning)又称作"问题式教学方法"。

PBL对药学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专题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均有促进作用。

其经典的实施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

这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药剂学的大多数问题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曾接触过部分常见的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颗粒剂、贴剂等,在使用时可能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如片剂服用后怎样释放药物,胶囊与片剂有何不同,注射液和口服液有何不同,为什么注射液可注射而口服液不能,等等,基于这些问题的学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化学实验教学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巩固知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培养动手能力:化学实验需要学生亲自操作,需要进行瓶瓶罐罐的操作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创新意识: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4.培养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1.设计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化学实验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涵盖不同的化学知识领域,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不同的化学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过程的引导: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探索发现的乐趣。

3.倡导团队合作: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后,应该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这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复习、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5.安全教育不可忽视: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在实验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扣牢实验这一基石,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仍是教师传播化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加强科学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1、注重化学史教学。

化学发展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化学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发展史,而且能够使学生从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典型事迹中受到鼓舞,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

还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中取得的成就。

通过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2、突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对“炼铁、防止铁制品生锈、改良酸性土壤、防治酸雨和温室效应、防治白色污染”等化学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3、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比如,在介绍燃烧和灭火中的有关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大胆打破以往的老套实验,由过去在铜片上做的实验改为放入密闭试管中进行。

这样不仅现象明显更能体现环保理念,这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划线等操作 步骤的繁琐 , 一些药 品散 发 出难 闻的气 味 , 再加上最 后的实验 结果 不易成 功 , 容 易使学 生产 生厌 烦心理 。因此 , 教师应 随时从实验 方法 、 实验技 巧等方
面引导学 生掌握 操作要 点 , 告诉 学生研 磨动作 要快 ; 研 磨后为 了能得到一 定量 的滤液 , 可再 向研钵 中加 少许 的丙酮再过滤 ; 每 次用 吸管划线 时吸取 的滤液要 少 ; 划
象, 此时 教师应 就疑解答 , 指点 迷津 , 化难 为易 , 使学生 产生顿悟 , 以获取 成功 的喜悦。如遇 到 “ 显微 镜使 用 ” 录装置排空 时间。记 录这个 值为 “ 菌膜 形成 后 的排空
用时” 。
的验也可 由教师组装仪器 , 做好前期准备后 , 改为课堂演示实验来进行 。 ( 本 文第一 、 二作 者是 2 0 1 2级 生物课 程与 教 学论
生 物学 教 学 2 0 1 3 年( 第3 8 卷) 第9 期

4 3・
重 视 生物 学 实验 教 学 培 养 学 生 生物 科 学素 养
蒋建平 ( 江 苏 省 溧 水 高 级 中 学2 1 1 2 0 0 )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 培养学 生生物科学索养的途径和方法 。 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 素养 关键词
1 重视生物学实验课 中“ 导” 的把握
中的物像寻找的 困难 , “ 临时玻 片标本制 作” 中气 泡 的 产生原 因, “ 观察唾液淀 粉酶 的消化作 用” 中水浴 温度
的控制等难点 时 , 教 师应 着力 做好 “ 疏导 ” 工作, 帮助
1 . 1 指导
当学生对生物学实验 出现 厌倦时 , 应 着手
T e a c h e r , 7 1 ( 1 ) : 2 0—2 6

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应紧紧依靠这一学科基石,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高素质学生,我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对演示实验实施“三尝试”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上一节课末,以思考题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了下一课时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学生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三自”。

1.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才能看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方案效果特别好。

例如取两根电阻不同的电阻丝,在每段电阻丝上用凡士林粘上若干根火柴梗,通电后电阻丝上的火柴梗依次掉下来;再如让烧瓶中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红水柱移动;还有使木条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这样变限制性的演示实验为开放性研究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尝试自主选制实验器材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可以向实验室借一些仪器,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器材。

如,一些同学把废电炉丝作电阻丝,把废干电池中的碳棒取出作电极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废物,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3.尝试自觉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同学们把实验设计出来,都想主动地把实验演示给大家,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学生实验采取“三不”措施“测导体的电阻”是一重要的分组实验。

如果仅仅用伏安法测电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通过几年教学实践,采取了“三不”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1.不限定实验方法上课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至于实验方法由各个小组讨论决定,并要求同学们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结果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极端法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学生培养
发表时间:2017-05-12T09:35:58.3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作者:孙娜马立杰
[导读] 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且实验操作也正式纳入了中考的范畴,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化学教师不断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潍水学校261300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

因此,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还可以使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

并且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方面,化学实验更是举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中考试题中正逐步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且实验操作也正式纳入了中考的范畴,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化学教师不断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

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

1.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

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

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

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二、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1.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等,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

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展示一瓶饮料向学生质疑:你怎能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学生顿时兴趣高涨,讨论设计方案并动手实验证明。

接着我又发问:由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析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这时我又问:为什么一些饮料商标上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很自然地激起了又一轮探究高潮。

2.选择探究内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保证探究的时间,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选择探究重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否则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因学生缺乏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和查阅溶解性表的能力,如果设计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直接探究为何不用碳酸钙和浓硫酸的原因,不但浪费宝贵的时间,且意义不大。

而教师设计对制取装置选择的探究中,如果教师拿出多套不同装置的仪器,让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这样,学生既要掌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等仪器代替试管连接简易装置,又让学生学会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探究容量和难度太大,学生会探究盲目或无所适从,没有效率。

教师应将探究内容分散,一环套一环,且适当引导。

3.精心设计,有效指导,确保实验探究有序进行。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而应更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由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

否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使探究流于形式;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些都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和设计。

4.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整合、拓展或完善,深一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是按书本“照方抓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有时我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对实验提出新要求或实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设计实验完善方案;不仅使学生更易掌握化学知识,且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如在学习“溶解度”一节时,我提出:为了探究NaCl在一定量水中最大溶解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对书本上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案吗?学生经过讨论后,选出设计好的四人小组上台实验。

其中增加对试管底部还有固体的饱和NaCl溶液加热,观察底部固体是否溶解,再冷却的变化。

小小的改动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了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且直接感受到:不同物质(如NaCl、KNO3)在一定量水中随温度变化溶解最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对后面学习溶解度做了很好的铺垫。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加强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初中学生的好朋友。

在教学中化学实验一定不能省,而且我们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中获得无限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