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第10周)断句(二)(含解析)

断句(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21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前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先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必将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受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害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A以为……”,所以“曰”后不能停顿。
“何预我事”不能断开,意思是“与我有何相干”。
由此可排除B、D两项。
“自苦奚为”中“为”的意思是“做”,整句话可译为“自找苦吃做什么”,中间不能断开,若断开,则后面的“一萌则庶务皆隳矣”无法理解。
2022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26练 文言断句(二)(含解析)

第26练文言断句(二)建议用时30分钟1.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
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
(节选自《宋书·江智渊传》)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唐震字景实,会稽人。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
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
(节选自《宋史》)3.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张耳,大梁人也。
陈余,亦大梁人,好儒术,数游赵苦陉。
余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
高祖为布衣时尝从耳游秦灭魏购求耳千金余五百金两人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
吏尝以过笞余,余欲起,耳蹑使受笞。
吏去,耳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余谢罪。
(节选自《汉书·张耳陈余传》)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
善骑射。
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
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
”帝壮其言。
(节选自《宋史》)5.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郭)解为人短小恭俭出未尝有骑不敢乘车入其县庭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令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此严重之,争为用。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汉书·郭解传》)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至洪武四年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
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断句(二)

山东师大附中2015学考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练习(二)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
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4、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与友人书》)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孟子论学问之道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治国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第3讲 文言文断句(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第3讲文言文断句(二)一、例题精讲1.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断句位置。
(1)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2)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4)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
(6)吾欲之南海何如?(7)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
(8)臣岂不欲吴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
(9)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二、针对练习1.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请用“/”在下面文段中标出断句位置。
(1)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注释】①咄唶[duō jiè]:叹息(选自《吕蒙传》)(2)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
【注释】①覆按:复审案件(选自《陈灌传》)(3)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狗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选自《画鬼最易》)三、真题练习【2019—2020学年度江汉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改编)】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延:邀请B.鸿鹄巢.于高林之上巢:鸟巢C.因.释耕于垄上因:于是D.因采药不反.反:同返,返回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3分)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文言文断句技巧教案(二)

文言文断句技巧(二)四、明语法,辨句式⒈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积累: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3: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分析: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二)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1.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3.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阿豺折箭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参考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3.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阿豺折箭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二

中考课外文言文断句精选练习(二)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五、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题 (2)

(2023年全国乙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 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君 遇 之 A 无 礼 B 彼 若 有 时 C 反 D 国 E 而 起 兵 F 即 恐 为 曹伤 G 君 H 不 如 杀 之 。
【2022年新高考Ⅰ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 语,所以G处断。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答解析】“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 “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
“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 “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
选C。
“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
开,排除B。
年份卷别 2所0有16全—考国2情0微卷22观及年 2020—2022年 所有新高考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二)山东师大附中2015学考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练习(二)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
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4、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与友人书》)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孟子论学问之道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治国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8、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治国犹栽树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徵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庄子宁可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处断句。
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文言文断句练习(二)答案1、答案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参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
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
(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
(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3、答案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参考译文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4、答案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与友人书》)参考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
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5、答案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
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6、答案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参考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
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7、答案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参考译文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
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
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
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8、答案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参考译文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9、答案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参考译文庄子在濮水旁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来表达心意,说:“(楚王)希望能麻烦您管理国内政事!”庄子手持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享有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在烂泥里(活着)。
”10、答案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