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北京的春节》精品优秀导学案

(完整word版)《北京的春节》精品优秀导学案

6。

北京地春节主备人:苏月梅审稿人:曹勇珍黄碧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地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北京春节地习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地气氛.3。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写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地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地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

课前搜集、查阅、了解各地方过春节地习俗。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按“学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b5E2RGbCAP【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老北京春节地风俗习惯,感受春节地热闹、喜庆。

二、学习“单元导读"1。

请快速默读课本第23页地单元导语:(1)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

(2)本单元地学习要求、学法要点是什么,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2。

翻到目录,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安排了哪些课文?三、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地呢?2.老北京地孩子又是怎样过春节地呢?(投影《教学用书》第59页第3点—北京春节童谣.说说你地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地有关老舍地资料.(课件出示导学案一、1)四、检查先学,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词,师生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导学案一、3)2.检查生字书写情况(投影导学案地生字书写题,课前先写3个留两个空格),师生点评、范写“醋”和“逛”,生再各练写2遍。

p1EanqFDPw3.小组合作按自然段轮读课文,难读地句段重点练习.4。

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地是什么?(交流导学案一、5)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地第二大题)默读课文,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地?给你印象最深地是什么?自读课文,DXDiTa9E3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顺序写北京地春节地.2。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一课时主题:《北京的春节》进修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春联挂起和家人团聚等;2.理解春节在北京的重要性以及北京特色年货;3.培育同砚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认识。

进修重点:1.精通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2.进修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了解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历史渊源。

进修过程:一、导入请同砚观看一段介绍北京春节传统文化的视频,并结合图片引发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爱好。

二、进修活动1.讲解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渊源,引导同砚了解传统文化。

2.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如春联挂起、贴福字、看春晚等。

3.分组谈论北京春节和自己家乡春节的异同的地方,培育同砚的比较能力。

4.展示北京特色年货,如糖葫芦、北京烤鸭等,激发同砚的好奇心。

5.与同砚一起制作春节手工作品,如剪纸、书法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1.组织同砚在班级举办北京春节文化展,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文化沟通。

2.组织观看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录像或直播,让同砚们近距离感受节日的氛围。

3.鼓舞同砚写作关于北京春节的作文或演讲,呈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忱。

四、典型案例李华同砚家住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家里都会挂上大红灯笼,贴满春联,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李华说:“春节是我们家最重要的节日,我特殊喜爱和家人一起吃团聚饭,感受到家庭的温温顺幸福。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期望同砚能够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珍惜家庭和亲情,共同感受节日的喜庆和幸福。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北京的春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熟识和理解。

一、课前预习1. 你知道什么是春节吗?春节在中国有哪些习俗?2. 你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吗?北京的春节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二、教室进修1. 阅读《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和习俗。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篇1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二、我会填腊七腊八,。

灯庙七八万象不同三、我知道1.文章按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就开始了,到才结束的民风民俗。

2.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中“,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静思,整体把握《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教师可以画在黑板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黑板板书)时间风俗习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三、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民风民俗的认识。

四、积累提高: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或者诗词,请写在下面:五、布置作业: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北京的春节》板书设计时间风俗习惯热闹隆重祥和注: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在教师授课时,检查小组探究中适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北京的春节》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xún cùjiǎo biānzhenɡ初 ( ) 酿 ( ) ( ) ( ) 子 ( ) 炮风 ( )bànɡuànɡsuàn mài杂儿庙会腊八芽糖二、回顾课文,回答问题:1、春节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3、品味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技巧。

2、难点(1)感受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韵味,体会其表达效果。

(2)对比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深入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北京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春节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和习俗?五、课堂探究1、时间顺序梳理(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习俗|||||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六| ||正月初七|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表格内容。

2、重点习俗分析(1)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习俗,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对比不同日子习俗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3、“京味儿”语言品味(1)找出文中具有“京味儿”特色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语言特点。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目的本导学案的目的是帮助六年级学生了解北京地区的春节文化和特色。

教学内容本导学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1.传统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末国时期就形成了春节的概念。

当时人们用战钟、虎鼓等打击乐器唤醒天地万物,祈求一个丰收的年景。

2.相传,在古代北京,春节的时候,皇帝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参加庙会的百姓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和游园赏花。

在庙会上,人们还会放鞭炮,烟火燃放、祭祀先祖等。

这些活动是北京春节独特的文化特色。

3.如今的北京,春节依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陪伴家人,或者外出旅游,庆祝新年,体验春节的氛围和文化。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有以下一些: 1. 春联: 春联是指贴在门上对联,内容与新年有关。

北方人会在年末时将自己的房子用倒映在水中的那口井作为参考,贴上红色的门神与春联,以寓意辟邪、福禄。

2. 爆竹: 在北京的春节,人们会放鞭炮来庆祝。

炸炮会带来响声和烟雾,据说这个习俗可以赶走邪祟。

但是,在现代都市化的大城市里,这个传统已经被逐渐地淡化了。

3. 贺年片: 北京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写贺年片或者打电话祝福亲友。

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更加重视过年时和亲友之间互相问候、祝福和交流。

4.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京春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银元,所以吃饺子在民俗中也代表着赚钱。

同时,吃饺子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5. 贴春贴: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贴春贴。

春贴上写着祝福和吉祥话语、寓意等,贴到房间里或是家门上,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以下为几种较为典型的食品: 1. 饺子: 通常是在新年除夕夜吃的。

数量一般为一个人吃一口,有的地方则吃八口饺子,或是一家子人数多时煮数十斤饺子,边煮边吃,煮好一锅就又开始煮下一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主要目标要求】: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

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一)1.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

2. 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1.齐读童谣。

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

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祭灶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

《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

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
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
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
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
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 “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 4 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五、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0~11 课时,精读课文 2 课时,略读课文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 课时,“回顾•拓展”1~2 课时。

主题丛书阅读汇报交流课 1 课时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关于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 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测
一、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
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写的,从写到
,重点写了、、的事,让我们感受
到了北京春节的.
三、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出来和同学讨论。

四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出示探究内容:
(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
2. 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
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3. 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
交流
4. 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北京春节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
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A 读一读你喜欢的日子,画出时间和风俗。

B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说说怎么写出热闹的C
反复读一读,读出热闹。

D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用
切块拼接的方法训练,解决问题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讨论、归纳(8-10)
B 切块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 分钟)
C 拼接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

(3 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

(2、3 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后测: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外作业: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内容如下:
1. 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 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 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 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后测) 我能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guàng jiē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 )
2.我会比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傲()栗()醋()拌( )
熬()粟()错()绊()
3.课内阅读
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叮叮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1.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意思相近的词:
这样写得好处:
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
3. 短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4 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用切块拼接的方法进行汇报解决问题(后测)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讨论、归纳(8-10)
B 切块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 分钟)
C 拼接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

(3 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

(2、3 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补充后测丛书阅读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一部分《欢乐节日》,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节日风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
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看谁积累得多。

课后作业: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
是怎样过春节的,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年前忙碌
过年热闹喜庆、欢乐
年后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