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的策略方法
古诗词复习策略

古诗词复习策略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习古诗词,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可能是一项挑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古诗词复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
1. 精选重点诗词学习古诗词时,了解哪些古诗词是重要的是至关重要的。
在复习古诗词之前,学生们可以向老师、书籍或互联网上的资源寻求建议,了解哪些古诗词是最经典、最重要的。
选择重点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和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 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意义古诗词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他们可以逐句分析古诗词的结构,了解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时也需要理解每个词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古诗词的结构和意义,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
3. 背诵古诗词背诵是复习古诗词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复背诵古诗词,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用朗读的方式背诵,或者将古诗词写在纸上进行默写。
尽量保持每天坚持背诵古诗词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 听古诗词音乐古诗词常常与音乐结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寻找古诗词的音乐作品进行辅助学习。
通过听古诗词音乐,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音乐往往可以帮助记忆,通过学唱古诗词的音乐,可以更快地记住古诗词的内容。
5. 创作古诗词创作古诗词是一个锻炼古诗词能力的好方法。
学生们可以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古诗词,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创作古诗词,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6. 练习答题和解析复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练习答题和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学生们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练习,测试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解析,了解正确答案的原因,巩固对古诗词的掌握。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
在中考语文中,古诗文默写是必考题型之一,想要在此题型中获得满分,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1. 熟记古诗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对古诗文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才能准确地进行默写。
2. 理解古诗文:在记忆的基础上,需要对古诗文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含义和意境。
3. 练习默写: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默写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默写练习,对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易混淆的字进行纠正和区分。
4. 注意格式:在默写时,需要注意诗文的格式和书写规范。
比如,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避免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5. 细心检查:在完成默写后,一定要细心检查,查看是否有错别字、漏字、多字等情况。
如果有错误,需要及时纠正。
总的来说,想要在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中获得满分,需要多记忆、多理解、多练习、注意格式和细心检查。
同时,还需要注意平时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有效策略

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有效策略语文学习中,古诗文默写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古诗文默写却是一个难题,常常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情况。
那么,如何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和效率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理解诗文含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古诗文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记忆和默写。
在学习古诗文时,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要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文的意思,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这几个字,很容易写错“忽”“梨”等字。
但如果理解了这句诗是用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来比喻冬天的雪景,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就能更准确地记住诗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涵。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
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记得牢、写得对。
二、多读多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多背是提高古诗文默写能力的基本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可以增强语感,加深对诗文的印象。
在朗读和背诵时,要注意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语调抑扬顿挫,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更好地体会诗文的韵味和意境。
可以制定一个背诵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背诵古诗文。
可以利用早晨、课间、晚上等零碎时间,反复朗读和背诵。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如个人背诵、小组背诵、互相提问等,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将古诗文录制下来,在闲暇时间听一听,加强记忆。
三、书写练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背诵的基础上,要加强书写练习。
可以将古诗文默写在本子上,对照原文检查自己是否写对了。
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多写几遍,加深印象。
在书写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字迹清晰、工整,避免出现错别字和潦草的字迹。
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复习方案(优选

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复习方案(优选.)一、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
2.理解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意思。
3.学会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要有计划,不能盲目。
建议同学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梳理知识点;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模拟考试。
2.梳理知识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掌握诗句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强化训练(1)做课后习题。
(2)找一些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训练。
4.模拟考试(1)做历年中考真题。
(2)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
三、复习重点1.背诵背诵是复习古诗文的基础。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早读、晚读等时间,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背诵。
2.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同学们在背诵的同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3.分析分析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同学们要学会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4.欣赏欣赏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古诗文中的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复习方法1.制作复习卡片同学们可以将古诗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制作成复习卡片,方便随时查阅。
2.互动学习同学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辅导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4.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希望这份复习方案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七年级的古诗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哦!注意事项一:避免死记硬背解决办法:在背诵古诗文时,不要只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试着先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再对照原文去记忆,这样能帮助记忆更深刻。
注意事项二:不要忽视诗句的文化背景解决办法:每篇古诗文都有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独特经历,了解这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文。
古诗复习方法

古诗复习方法在复习古诗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古诗涵盖的内容广泛,语言古老,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理解和记忆。
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复习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轻松应对古诗复习。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复习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善于利用朗读来复习古诗。
古诗的语言优美,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模仿古人的语调和情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也有助于我们记忆古诗的内容。
其次,要注重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古诗往往与古代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古诗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另外,要多加练习写作和赏析。
通过多写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记忆古诗的内容。
此外,多进行古诗的赏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复习内容。
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复习笔记。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重要的古诗内容、作者背景、赏析要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复习笔记。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古诗的内容,也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古诗题目。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信大家在古诗复习的过程中会有所收获。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深入的复习,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古诗复习中取得好成绩,加油!。
复习古诗方案

复习古诗方案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复习古诗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古诗复习的方案。
1. 复习内容分类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题材和作者将复习内容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文学体裁,以及李白、杜甫、苏轼等不同的古代文人。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些分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古诗进行复习。
2. 逐篇分析其次,我们可以选择几篇经典的古诗进行逐篇分析。
例如,《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及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
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3. 仿写练习除了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学生还可以通过仿写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名家名篇进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技巧。
例如,可以选取李白的《静夜思》进行仿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能力,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 韵律朗读古诗的韵律和音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所在。
在复习的过程中,韵律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安排学生采用合适的朗读方式,配合古诗的韵律进行朗诵。
通过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深入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5. 互动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古诗互动比赛。
比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古诗背诵和解读的比拼,通过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6. 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在复习中更好地理解古诗,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和故事,使学生能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观赏山水画或游览古建筑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复习方案,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欣赏和表达古诗,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的复习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策略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策略一、夯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进的过程,夯实基础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 掌握基础知识•诗歌常识:诗歌定义、分类、体裁、格律、意象、手法等,要做到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文文基础: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熟悉重作家、作品、流派,并能进行简单的文学史分析。
2. 构建知识体系•诗歌分类:将古诗词按照时代、体裁、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诗歌意象:整理常见的诗歌意象,并将其与诗歌内容、作者情感、时代背景等联系起来。
•诗歌手法:整理常见的诗歌手法,并将其与诗歌的表达效果、作者意图联系起来。
•诗歌鉴赏:将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鉴赏思路。
3. 练习题型•选择题:针对诗歌常识、文言文翻译、文学常识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针对诗歌内容、作者、年代、体裁、手法等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对诗歌信息的提取能力。
•简答题:针对诗歌的主题、情感、意、手法等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鉴赏题:针对诗歌的语言、结构、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古诗词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核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才能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理解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才能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的载体,要分诗歌的意象,才能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是诗歌的骨架,要了解诗歌的结构,才能理解诗歌的逻辑关系。
•分诗歌的段落:诗歌的段落是诗歌的组成部分,要分析诗歌的段落,才能理解诗歌的层次结构。
•把握诗歌的过渡:诗歌的过渡是诗歌的连接点,要把握诗歌的渡,才能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
语文教案复习古诗文

作为学生的我们,每到期末考试前,总是会遭受重重的复习压力。
而在各学科中,语文的复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而复习古诗文则成为了汲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复习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在复习中事半功倍。
第一、阅读古诗文的演练阅读古诗文是复习的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想掌握古诗文,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和思考,例如文学史的角度、文化历史的角度、艺术风格的角度等等。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精髓所在。
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背诵和朗读。
通过背诵,不但可以熟悉语音语调和语言结构,还可以深入地了解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
而通过朗读,既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好地体味诗词文采和韵律之美。
第二、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古诗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是其独特之处,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特点才能够使我们感受到其中的美妙所在。
古诗文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例如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等,每种结构都各有千秋,有自身的特点和韵味。
而在语言特点方面,古诗文强调意境和形式的兼顾,注意运用修饰成分和修辞手法,精练、唯美、含蓄深刻。
因此,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古诗文的风采和韵味。
第三、了解古代诗人和历史文化背景古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精品,也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复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诗人和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诗文所传递的意蕴和情感。
第四、笔记整理和复习总结复习古诗文不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还需要进行笔记整理和复习总结。
对于每一篇诗文,都可以拟定一份复习笔记,记录下其结构、主题、意境、语言特点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笔记进行反复阅读和总结,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弥补知识漏洞,提高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情况)
2017年评卷“古诗文默写“作答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1)同音和近音替代而写别字的现象最为严重。如“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到” 写成“稻”和“道”;“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话”写成“画”与“化”,“山” 写成“桑”,“雨”写成“语”;“逝者如斯夫”的“夫”写成“乎”。
Leabharlann (2)形似字替代出现错误。如“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赢”写成“羸”;“断 肠人在天涯”的“涯”写成“崖”。
(四)表达技巧分析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题型示例]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 [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 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
题型:直接默写(1/2/3)+理解性默写(4)+运用型默写(5) 内容:古诗词(2/3/4/5)+文言文(1)
(三)2017年福建省考卷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题型:直接默写(1-5) 内容:古诗词(2/3/4/5)+文言文(1)
(二)2017年浙江杭州中考:
5.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来赞 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 了;“ ”,方言中一些精妙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 新活跃在人们交往的语言中。(请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写)
“考必得分,得必满分”。
第二版块
古诗词的赏析、品鉴
考试范围: 课标40首古诗(词) 分值设定: 5分
一.读懂“课标”和“指导意见” :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 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 在2017年福建省发布的初中语文学业指导意见中, 对古诗词是这样要求的: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 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 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三.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和命题要点:
1、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 、命题形式多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
四. 古诗词赏析——简答题之题型归纳:
(一)词语理解揣摩
(二)名句品味赏析
[题目形式](1)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2)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型示例] (1)脍炙人口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涵了怎样的 哲理? [参考答案] 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 去之际,江山已呈露春意。②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题型示例]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 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 近。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 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答题技巧] ①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②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③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 境),或表达的情感。
二. 试题回放:
(一)(2017 广州中考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披情 · 入理
—中考古诗文复习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省考背景下的古诗文考查总况分析:
1、古诗文版块分值所占比例高。 2、古诗词赏析越发受到重视。 3、文言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4、古诗文逐渐向考查能力方向发展。
古诗文版块考点分布情况:
第一版块:古诗文的过关、默写
第二版块:古诗词的赏析、品鉴 第三版块:课内外文言文的迁移、对比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8)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0)《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 _。”
(3)其他书写错误或颠倒。“赢得生前身后名”或前后两个都写成“生”或 “身”;“生前身后”颠倒写成“身前生后”。 (4)记的不扎实。“人有悲欢离合”的“悲欢离合”写成“悲欢离和”。
四. “古诗文默写题”复习策略:
(1)集备有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背诵任务,对一些记 诵难度较大的篇目,要间隔性加强巩固,以加强记忆。做到 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请赏析。
[题型示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用得好不好?为什 么?
[参考答案]用得好。 1、“聚”是聚拢的意思,这里是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 是发怒的意思,这里是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 的险要。 2、“聚”“怒”二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 气势描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动态感。 [答题技巧] 1.①释义,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①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 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2017年福建省考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5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参考答案: 4.(3分)C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题型:直接默写(1-9)+理解性默写(10) 内容:古诗词(1--8)+文言文(9/10);
特别提示: (唐诗(2/3/4/5)+宋词(6/7)+元曲(8)+《诗经》(1)+《论语》(9)+文言文(10))
二.题型归纳: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循规蹈矩——理解性默写: (1)《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17年福建省考卷) (2)《桃花源记》中能充分表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 , 。(2017年杭州卷) 3.移花接木——运用型默写 : ( 1) “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了 “ ”,方言中一些精妙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新活跃在人们 交往的语言中。(请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写)( 2017 杭州卷) (2)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 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2017年成都卷)
参考答案:(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 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 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2016年成都)
(四)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 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2分) (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 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 什么?(2分) [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被贬后的愤懑不平 (2)其中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了展起来,社会在进 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