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云南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夕卡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云南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夕卡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 9 8 4 ; 彭程 电, 1 9 8 5 ; 赵一 鸣等 , 1 9 8 7 ; Z h a o e t a 1 . ,
个矿 田组成 , 从北 至南 依次 为马拉 格 、 松树 脚 、 高松、
老厂 和卡 房矿 田 ( 图1 ) 。滇东 南 地 区沉 积 岩广 泛 发 育, 约 占区内面 积的 8 0 以上 。地层 除 白垩 系缺 失 外 , 前 寒 武 系 到 第 四 系 均有 出露 。 上 三 叠 世 以前 的
贾 润幸 , 方 维萱 。 , 胡 瑞 息 ¨, 马 振飞 。
1 )中国科 学 院地球化 学 研究所 矿 床地球 化学 重点 研究 实验室 ,贵 阳 , 5 5 0 0 0 2 ; 2 )北 京东南 亚 资源科 技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8 9 ; 3 )云南锡 业 股份有 限公 司采 选分 公 司 ,云南个 旧,6 6 1 0 0 0
内容提要 : 从地质产状 、 矿 物 组 合 和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等 方 面 探 讨 了个 旧 塘 子 凹接 触 带 不 同类 型 夕 卡 岩 的特 征 。 该 夕 卡 岩 带 从 内 侧 到 外 侧 常 具 有 辉 石 夕 卡 岩 带 和 石 榴 子 石 夕 卡 岩 带 交 替 出现 的 现 象 , 其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也 相 应 地 发 生 韵律 变化 , 表现为在辉石夕卡岩带 中 S i O 和 Mg O含量较 高 , 而在石 榴子石 夕卡岩带 中 C a O、 T F e 和 Al 。 O 。含 量 较
子石 带与 辉石带 交替 出现 的现象 未作 进一 步研究 。 本 文 着重从 成矿 岩石 、 矿物组 构 、 地球 化学 等方
面对个 旧锡 矿一 条典 型地 质剖 面 中的夕卡 岩进 行 了 研究 , 重点 探讨 了接 触 带 夕 卡 岩 中石 榴 子 石夕 卡 岩 带与透 辉石 夕卡 岩 带交 替 出现 的 成 因 , 为本 区新 一

广西融水县大平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研究

广西融水县大平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研究
1 1 O
挥发组 分 B、 F和 C l 及 不相 容 元 素 Rb 、 S r 、 L i 、 B a 、 U 和 Th等 的地 球 化 学 异 常 区 。该 异 常 区 内的 最 大 特 征是无 论地 壳还 是 地 幔都 富 有上 述 元 素 。这 正 是 锡
多金属 矿床 成矿 的基础 。
四堡群 和丹洲群之 间为角 度不整合接触 ( 见图 1 ) 。
金 属矿床 地质特 征进 行研究 , 为该 区今 后地 质找 矿拓
展 思路 。
期 与镁 铁 质 一超 镁 铁 质岩 浆 活动 有 关 的 C u 、 Ni 、 P t 、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矿 区地 处 扬 子 陆块 西 南边 缘 , 位 于 三 防背 斜 ( 岩 体) 北西侧 。区域 出露 地层 由老 到新 有 中元 古代 四堡
群 文通 组 、 鱼西组及丹洲 群 白竹组 、 合桐组 、 拱洞组 , 是 广西 出露 最 老 的一 套 变 质 岩 。岩 石 以 变质 泥 质 岩 为
主, 夹超基性一 基性一 中酸性火 山岩和少量碳 酸盐 岩 。
S n 、 W、 C o 、 P b 、 Z n 、 C r 、 C o 、 Ni 、 S b , 碱 质组 分 K 和 N a ,

要: 大 平锡 多金 属 矿 赋 存 于广 西桂 北 最老 地 层 一 中元 古界 四堡 群 中 , 矿 体 主要 以 网 ( 细) 脉 状 产 于三
防 花 岗岩 体 及 外 接 触 带 围岩 中 , 受 NE — NNE向 断 裂 、 N w —NNW 向 断 裂 构 造 控 制 。矿 石 具 细 脉 浸 染
0 前 言
大平锡 多 金 属 矿 区 位 于 融 水 县 城 北 西 约 7 0 k m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浅析。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从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和地质勘探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情况,为未来的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矿床成因,地质勘探,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锡多金属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是中国南方一处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锡产区之一。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利用程度的逐渐加深,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该矿床的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类似矿床的勘查和开发提供参考。

深入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进行合理的成因分析,对于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机制、规律性和资源潜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浅析,探讨该矿床的成因机制及地质演化过程,进一步揭示地质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影响,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总结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其特有的地质构造特点;2. 分析矿床成因机制,探讨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3. 探讨矿床的地质勘探前景,为未来相关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为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的进步。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摘要]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规模大、特征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92号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中图分类号: p641.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丹(南丹)—池(河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北西构造带和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地层为泥盆、石炭、二叠纪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建造。

主要矿化产于旋回中上部台沟—台地过渡带硅质建造中。

矿带走向为北西,长约100km,宽约20~30km,从北西至南东分布有五个矿田,即麻阳汞矿田,芒场锡石—硫化物矿田,大厂锡石—硫化物矿田,北香铅锌矿田和芙蓉场铅锌矿田。

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受北西向丹池复式大背斜控制。

丹池成矿带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一个断裂凹陷盆地。

印支—燕山运动使本凹陷带构造形变和强烈的岩浆活动使矿带内产有丰富的锡、铅、锌、锑、铜、汞、钨等多种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矿区的主要构造是北西向的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

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显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南北,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大厂背斜是一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轴向与之近平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较陡,倾角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

背斜轴迹为330°,向北部转为300°,向北西倾伏。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呈脉状产出。

花岗斑岩脉产于矿床东则,又称“东岩墙”,呈左侧雁列式或“川”字型排列;闪长玢岩脉产于矿床西则,又称“西岩墙”,它与花岗斑岩岩墙呈大致平行排列,断续分布。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4年4月April ,2024第43卷第2期43(2):429~442*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9206221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672095)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雪旎,女,1989年生,博士,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及实验地球化学研究。

Email:******************.cn **通讯作者王佳新,男,1988年生,博士,研究员,从事矿床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il:*******************.cn 收稿日期2024-01-05;改回日期2024-03-14。

孟秋熠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4)02-0429-14Doi:10.16111/j.0258-7106.2024.02.012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张雪旎1,王佳新2**,张阳阳3,袁顺达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 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

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 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该含矿岩体岩浆性质、来源及演化历史,探讨了成岩成矿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了该岩体成锡、铜矿潜力。

研究表明,边家大院石英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 负异常明显的特征。

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

结合其较低的Zr/Hf 和Nb/Ta 比值以及较高的Rb/Sr 比值判断其经历了高分异结晶演化。

根据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边家大院石英斑岩源于还原性(ΔFMQ -0.15)、高温贫水(>750o C )岩浆。

四川渣弄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渣弄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渣弄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摘要:渣弄锡多金属矿产在燕山晚期绒伊措岩体的东北缘,矿体赋存于三叠统列衣组变质砂岩、板岩的NNE向构造破碎带中,圈定④、⑤号2个主矿体,矿床成因为构造热液型。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热液矿床构造破碎带1 区域成矿条件渣弄锡多金属矿床位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弧后冲断带中段,既四川“三江”成矿带上,该带矿种以银、铅、锌、锡为主,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侵入岩的外围。

该矿床具构造热液、接触交代及层控型等特点。

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间夹灰岩透镜体。

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呈近南北向带状大规模展布。

构造作用复杂,各种构造形迹发育,主要构造方向为NNW、NW、NE向三组。

区内矿产的分布明显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的综合控制,具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主要有:与古生代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

与岛弧火山活动有关的喷流-沉积型、浅成火山热液型锌矿床。

与晚燕山-喜山期中酸性-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锡多金属矿床。

渣弄锡多金属矿位于绒伊措岩体的东北缘,岩体于燕山晚期侵位于上三叠统地层上,受构造影响多向北倾伏,与围岩多呈港湾状接触。

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酸度大,成矿元素富集或特别富集,岩浆分异程度高,岩体接触带附近几乎都有矿化显示,部分地区已发现工业矿床。

2 矿床地质特征矿区Sn、Pb、Zn、Ag化探异常规模大、元素分带好、峰值高、浓集中心突出,并发现了锡及铅锌矿化体,显示较好找矿潜力。

2.1 含矿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列衣组(Tly)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板岩,岩层走向北西-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0°~65°。

发育3条NW向层间断裂带,赋存④、⑤号矿体。

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风化面灰-深灰色,中细粒变余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岩石较完整,硅化较发育,断裂带附近角岩化明显,可见团块状、脉状石英集合体。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床概述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床概述

2、岩浆热液成矿主要依据 花岗岩曾一度被视为锡多金属矿床的唯一物质来源。花 岗岩被认为是个旧组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前人从 岩石学方面、岩石化学方面、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乃至 熔化实验等诸方面都印证了个旧花岗岩系列在整个演化 过程中成矿跨度大,较为突出的是在演化过程中成矿起 点早,即在岩浆处于较基性阶段就有好的成矿背景。花 岗岩中的黑云母常为含锡矿物的载体,黑云母解离后释 放出锡,而后又被成矿流体萃取沉淀成矿为锡的一种成 矿方式。花岗岩与锡矿床紧密相依,每一个矿田中有一 个或两个以上的小花岗岩岩株控制矿段,并以花岗岩为 中心,由内向外形成矽卡岩白钨矿床→锡、铜矿床→锡、 铅矿床→银、锡、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由 450℃→350℃→300℃→200℃,这表明成矿温度受花岗 岩体控制。以上可见个旧燕山晚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体为 个旧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提供了矿源和热源,是无庸置疑 的。
成矿期 前震旦纪 震旦纪—早古生代 泥盆纪—三叠纪地 侏罗纪—第四纪 各具体成矿期内的构造背景、矿种、成矿作 用和成矿时代见下图
三、成矿热液及包裹体 个旧锡矿矿区成矿热液活动元素组合表现为岩 浆期后热液的特点,矿床元素组合类型及蚀变元 素地球化学分带与花岗岩顶面的空间关系显示 与受花岗岩顶面控制的温度梯度的控制。因此 可得东区成矿热液活动体系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是花岗岩,花岗岩既是成矿物源的供给体,又是热 液活动体系的主要驱动营力—热源,热液活动体 系受区域应力驱动影响较小。根据包裹体H、 O同位素组成研究,成矿热液活动有地下水的混 合作用。因此认为成矿热液是花岗岩岩浆期后 热液与地下水构成的混合体系并受侵位花岗岩 热力驱动。
(3)沉积层理和条带状锡石硫化物矿石 层状矿体中硫化物呈条带状、浸染状顺层分布, 与硅质岩、少量粘土类硅酸盐矿物、泥岩、泥质 碳酸盐岩构成纹层或条带,局部可见低角度交错 层理,有的微层理和显微交错层理是厘米级的 (4)生物结构 个旧矿区一些条带状矿石中发现了藻类化石,将 这种丝状体在扫描电镜下放大1000倍,甚至更大 时,发现里面的充填物主要是硫化物和硅质,其单 体和群体形态与那些在现代海底热泉和喷气口附 近发现的丝状体极其相似。

广东省连平县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广东省连平县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p st n Lin n c u r d i h a l tmo p s d S nd t n nd S ae i nin Na h g n g o p.Thec mplx o isi a pig o c re n t e we k y mea r ho e a so e a l t n Si a n ua Da a r u o e
细脉 出现 , 尤其 在单体 交替 部位 细脉增 多 , 矿脉走 向
价值 , 广东省难 得 的有色金 属矿 山. 文在研 究前 是 本 人勘 探及 历年 生产 探 矿资 料 的 基 础上 , 重 分 析 矿 着
叠 系 和志 留系外 , 自震 旦 系至 上第 三 系各 时代 地 层 均有 出露. 造 以断裂 构造为 主 , 括东 西 向的大东 构 包 山 一贵东岩浆 、 断裂带 和北东 向的连平 一新丰 断裂 ;
Ab ta t sr c :Asa wel n w u r en t p u g tn t e o i i h r l k o n q a z v i y e t n se —i d p s t ewo l h u a k n u g t n t oy tl ed — — t n tn d。t eJ b n e g t n se —i p lmea l e n i
o e b d e r l s i e sa c f- p n n i ge v i y e o e n h i c u r n e,s a e,s e a d s aild s r - o iswe e ca sf d a u t e o e a d a s l en tp n ,a d te r c r c i y n o e hp i n p t i— z a t b t n w r o t l d b a l sr cu e n t i o e ae .T ec f- p r o y h d av ria ” v e es z n n a r u i e e c nr l yf ut t t rs i h s r r a h u t e o e b d a e t l f e lv l” o i g f — i o oe u y c i e t r n h e e i o h e o i wa u  ̄ en tp u g tn-n p l mea l e o i f ld w t o tma ma i h g - u e a d te g n ss ft e d p st sa q a z v i — e tn s - o y tl c d p sti e i p s- g t ih y e t i i l h -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贵州省谭长坤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完成了对贵州省清镇市地层、构造及岩浆的研究。

并且对区域地层、玄武岩和花岗岩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

分析了玄武岩、花岗岩以及矿产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是地球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其特征在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中被很多地质专家勘测出来,这些微量元素是很多地质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运用这些岩石的特征来分析贵州省清镇市矿区地质构造的情况和演化情况有着重要帮助,比如成矿时代、矿床地球化的成因、成矿大地构造演化的具体情况,对各个矿体的形态产生原因分析的比较透彻,并给出了矿体产生的具体位置和矿床的特征。

指出在贵州省清镇市矿区进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不仅可以取得矿床成因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对于指导矿山的矿勘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绪言1.1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贵州省清镇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南部,从整个中国地形来看,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滇中湖盆高原的南部,贵州“山”字型构造弧顶端的东南部。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系喀斯特溶岩地貌,多暗河、溶洞,地面缺水。

清镇面积较大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据2014年人口普查清镇市人口达到40万之多,清镇生产锡量较大,是中外闻名的"锡都"。

开采锡矿历史源远流长,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清镇市境内共有276条公路,形成了一张很大的交通网。

有高等级公路和窄轨铁路直达贵阳,南至紧邻越南的边境重镇河口。

但清镇市的交通总体还不发达,有些地方地势偏僻、公路等级较低、交通条件差。

清镇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在600万吨以上,其中锡储量在90万吨以上,占中国锡储量的33%左右。

另外稀贵金属如铍、铋、镓、锗、镉、银、金等,霞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为全国霞石储量之冠。

清镇不仅锡矿储量丰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清镇的已探明资源种类达到28种之多。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清镇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实现了稳中有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城乡消费力增长,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矿产资源为财政收入作了极大贡献。

但当前资源情况吃紧,能够满足开采的矿产山不断减少,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出新的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才能不断探明深部矿资源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2区域矿区地质背景清镇锡矿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已探明的大型锡矿之冠,包括老厂、松树脚、卡房等几大著名的矿田。

2.1大地构造位置清镇锡矿位于我国华南地槽褶皱区,处于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三大板块交接处附近。

根据已有的区域资料,已探明滇东南地区的莫霍面等深线大致呈北东向状平行分布, 其北西以师宗一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克拉通的石屏一曲靖台褶带相接;其南西以红河断裂为界,与主要由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构成的哀牢山变质地体相毗邻;其东侧为屏边—西畴山弧构造,它以蒙自一砚山弧形断裂带及屏建石断裂为界与南盘江凹断褶束为邻。

地层、构造、岩浆岩三者有机结合控制形成了清镇矿区控矿模式。

2.2 区域地层区内80%以上为沉积岩。

地层发育完整,除白垩系有缺失外,前寒武系至第四系都有出露,最厚的可达29 600 m以上。

上三叠世以前的地层以海相沉积为主,上三叠世之后的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

元古界主要分布于清镇外围金平—元阳地区及石屏—建水地区,屏边也有少量出露。

古生界广泛发育。

寒武系分布于石屏、建水、蒙自、文山麻栗坡等地,蒙自到麻栗坡一带出露较全。

由一套页岩与砂岩互层、白云岩与砂岩互层、砂岩与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灰岩互层组成。

奥陶系下统发育较好,中、上统除元阳地区外,区内基本缺失。

主要由一套砂岩夹灰岩、页岩、泥岩、板岩组成。

志留系出露零星。

泥盆系除石屏、建水地区外普遍下统缺失,中、上统广泛发育。

主要由浅灰色灰岩组成,灰岩夹白云岩和硅质岩。

产珊瑚、腕足类化石。

石炭系分布广泛。

主要由块状灰岩、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组成。

局部具鲕状及硅质。

二迭系下统碳酸盐岩发育,上统玄武岩分布广泛。

中生界以三叠系出露最为完整。

清镇,遵义,贵阳一带缺失上统地层,红河以南出露较全。

主要由暗紫、灰绿色粉砂质、泥质页岩、灰色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灰黄色砂岩组成。

是主要的赋矿层位。

侏罗系除中下统在绿春及石屏有出露外,普遍缺失。

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组成。

白垩系均已缺失。

第三系分布于金平、清镇、建水、开远、蒙自、马关、文山等盆地中,以及元江—红河沿岸。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第三系主要由砾岩、紫红色砂、泥岩组成,局部夹石膏层。

上第三系主要由砂、页岩夹煤层组成。

第四系分布于各新生代盆地及现代湖泊、河流及山麓、洞穴内,以湖积、坡积、残积、洞穴堆积为主,与下伏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

总体上看,该去位于右江西—印支地槽去西端,三叠系较为独特,为一套非常厚的碳酸盐岩、砂泥质复理石沉积,生物群与欧洲及西藏可进行对比,许多沉积特征与中甸地区的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

印支期,全区处在张裂和沉降过程,而后产生了一系列基性火山活动沉积了许多火山碎屑及厚度在数千米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显示出强烈凹陷的地槽沉积特征。

2.3 区域构造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地壳断裂。

它们控制着区内的构造格局、盆地结构、沉积作用演化及沉积体系的类型与展布,对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有重要控制作用,与滇东南盆区的裂陷作用及发展演化紧密相关。

区内构造运动发生多次,经历漫长地质年代,然而各大型构造体系仍保持各自特点,只有当它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构造奇迹出现在同一地区是才会发生重合,滇东南地区的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如图穿插、干扰等构造复合现象。

其中滇藏歹字型构造和云南山字形构造在地壳活动中沿红河一线反接复合、叠加改造,这也说明山字形构造形成是早于歹字形构造的;同样,清镇区内发育的红河断裂以及北西向白沙冲断裂在构造运动中切割矿区北东向构造,呈现出反接复合的特征,说明北东向构造的最后运动期是早于北西向构造的,这也与区域上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吻合。

同时区内岩浆活动受北东向构造控制,燕山早期辉长-二长岩的岩浆侵入时期约为140百万年,燕山中晚期至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岩浆侵入活动在64-115百万年间,燕山末期碱性侵入岩在59.5-62百万年间,这表明区内北东向构造运动时间约为140百万年前,同时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叠加成矿。

东西向构造和云南山字型构造复合叠加关系复杂,区内师宗、罗平一带东西向构造改造了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似乎前者晚于后者;东西向构造受后期干扰,典型剖面位于在五子山背斜,东西向构造运动将背斜分为几段,并严重破坏背斜轴向,清镇矿集区内东西向断裂、褶皱受到南北向断裂切割。

总结区内四个构造体系,其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为山字型构造,中期为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最终是歹字形构造。

这说明矿区构造复合关系复杂,是长期的、多期多次的。

贵州山字形构造生成,由于地壳向南不均匀水平滑动结果,而自北向南方向滑动的不平衡,势必产生南北相对扭动,前弧东翼是西侧向南,东侧是南北的扭动,区内的北东向构造(以及配套构造)就是在这种扭应力作用下形成,纵贯区内的南北向清镇断裂时在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形成,但又受到南北向扭力,东盘北移,西盘南移,水平错距达2km,从区域作用力来看,川滇南北向构造是由东向西的推力产生,而清镇南北向断裂表现的南北向扭动可能是受山字形构造东翼干扰结果,东西向构造的区域应力无疑是南北向的挤压力,同云南山字形的受力情况是一致的,滇藏歹字形构造是在南北向的挤压力和东向西推覆力的联合作用下产生。

2.4区域矿产清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质构造活动复杂对成矿极为有利。

现今已探明的矿种达50多种,在这些矿种中发育较好的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锌、钼等矿产;稀有金属矿产有锂、钽、铌等以及其它稀土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包括铁、铬、锰等;放射性元素矿产有铀、钍等;分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铟、镉等;非金属材料有滑石、水晶、石膏、云母、石棉、冰洲石等;燃料矿产有煤;还有石英砂、萤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冶金辅助原料的矿产;并且区内广泛分布着热泉,热量资源也非常丰富。

3 矿床地质特征3.1 地层曾经有人根据岩性和岩相的特征很详细地把中三叠统清镇组地层研究明白了,并且把清镇组碳酸盐划分成了3段13层,对全区各地的锡储存量技术做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清镇已知原生锡多金属矿体,都是分布在清镇组地层当中(清镇组地层柱状图如表3-1)。

为了能够更加了解清镇锡多金属的特征,我们对清镇东区麒麟山寨一代做了具体的低层地球化学标本研究,主要测定了三叠统清镇组下段的低层剖面的分析,而且测定了微量元素与主元素。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根据贵州有色地质局308队分别对马拉格尹家铜剖面、卡房鸡心脑—陡牛坡剖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料研究分析,最后了解了地层岩性和岩相组合、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和含矿特性。

一般把清镇组含矿建造从下而上主要分成了3个大段,一个是马拉格段,一个是白泥洞段,总体厚度大概在1442-4200m之间。

经过层序可以知道,矿区内清镇组从北方向往南方向走,矿区从新的逐渐变成老的。

并且马拉格露层的层位看起来相对比较高一些。

岩相侧向变化较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就有显著变化。

地层走向NNE-SSW,倾向NW或SE,倾角200-600。

因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岩石已产生强烈变形和轻微变质。

3.2 构造矿区主要构造按延伸方向可分为北东组、东西组和北西组,而这些构造总体上构成以西区岩浆杂岩体为中心的圆环形构造。

清镇组地层柱状图表3-13.2.1 北西向构造红河断裂,这种断裂一般在云南滇东南成矿区的最南面的边界,并且这一代属于南盘江和哀牢山两地的分界线。

矿体形成的特征也是需要几个方向着手研究,而贵州老厂矿田东侧深部地质情况最能说明方向构造,根据相关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该断裂层北面面临的是青岩古镇,向南方向移动一般会延伸到越南一代,总长度大概超过了1000Km。

并且断裂的方向是向东北陡倾,倾斜的角度达到了850度。

在断裂的南侧会露出哀牢山群,在北东面会出现新生地层,在经过地层的挤压才会出现动力变质的效果。

断裂带不断扩大的时候会出现2km宽的劈理化带,这会引起断裂带的发育情况。

另外断裂带和各个区域都会出现磁异常梯度分解面重合现象,这被称为重力较高的过渡带。

两侧中生代的变化,可以看出断裂一般是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活动了,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的结晶基底向西逆冲推覆而重新活动,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向左边滑动,由于盆地地层的错位现象发生,最终大规模向左边滑动。

总之,断裂层是一条从远古时代一直走向现代的一个多期性走滑断裂,是清镇-右江海西—印支地槽南西边界断裂,对滇东南盆地的产生、发展演化及岩浆活动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