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铜山矿区北段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性 英 安斑岩 体 , 赋矿岩 石 为蚀 变 英安斑岩 及蚀变 粉砂 状 黄铁矿 , 偶见 闪锌 矿 。该 矿石 品位 较低 。 岩, 具备 火 山一 沉 积 型矿 床 特 征 , F 一 及英 安 斑 岩 体 ( 浸染 状 一网 脉状铜 多 金属 矿石 。主要 分 布于 2 ) 控 制 着矿 体 的 分 布 , 地表 形 成 一 长 约 1 9k 宽 第二 类型矿 体及 部分 第一类 型 矿体 中 , 黄铜矿 +磁 在 . m, 为
维普资讯
20 0 8矩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3 5
铜 山矿 区北 段 铜 多 金 属矿 床特 征 及 成 因分 析
康 峰 张 家新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有 色地质勘 查 局 7 4队 新 0
哈 密 890 ) 3 0 0
摘 要 铜 山矿I:段铜 多金 属矿床 以火 山、  ̄i t 次火 山成矿作用为主, 矿体受控于次级层间断裂及次级火 山通道 . 与次火 山岩关系密切 。
维普资讯
3 6
康
峰
张 家新 : 山矿 区北 段铜 多金 属矿床 特征 及成 因分 析 铜
第 6期
级层 间断裂 F一 控 制 , 该 断 裂 发 育 有大 量 的 中酸 型矿 体 中 , 沿 矿石 矿物 以黄铜 矿 为主 , 次为 星点状 、 细脉
3 为 黄铁 矿 +方铅矿 +闪 锌矿 +黄 铁 矿 的共 生 组 合 。矿 0 0m
特征 , 岩石 多呈 碎 裂块 状 、 粉沫 状 。矿体 在 其 中大 多 石 结 构多呈 它形 晶粒 结构 、 固溶 体 分 离 结构 , 造 以 构 呈断 续脉状 、 透镜 状分 布 , 体总 体沿 1 0 左 右走 向 块 状 、 矿 3。 细脉 浸染 状为 主 , 是北 段 主要矿 石类 型 。 延伸 , 与地层 走 向近 于一致 。 ( 稠密 一细 脉浸 染状 铜多 金 属矿 石 。主要分 布 3 ) 目前该 类 型矿 体 在地 表 共 圈 出I ~I O 1 在 第 3类 型 的矿 体 中 , 一1 一1 号 O 以均匀 的 C , b Z , u P , n Ag矿 化 个含 铜矿 ( ) , 化 体 矿体 在地 表露 头一般 长 3  ̄8 为特 征 , 石矿 物可 见 有 稠密 浸 染 状 分 布 的黄 铜矿 、 0 0m, 矿 厚 0 9 5 3m, . ~1 . 矿体 多倾 向北 东 , 角 6 。 7 。地 磁 黄铁矿 、 倾 O~ O , 方铅矿 和 斑点状 的 闪锌矿 等 , 品位 较高 , 但
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安子山铜多金属矿位于在池州市梅街镇,通过对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矿床的矿化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探讨矿床的成因,用以指导以后找矿工作。
标签:安子山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地質特征1.1地层查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中统汤山组、宝塔组、上统汤头组、五峰组、志留系高家边组(表1)。
1.2构造查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皱带。
矿区位于七都复背斜内三岗尖一杨美桥背斜之中部,区域构造线北东—北东东。
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组成背斜轴部,谭山岩体和青阳岩体沿轴部侵入,其北紧临贵池背向斜带的葛仙欧家—许家坦向斜,由上古生界和三迭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
矿床所在的牛形山背斜,为三岗尖—杨美桥背斜北部的一个小分枝,向西南方向倾伏,东部被青阳岩体吞蚀。
牛形山背斜:在太平陈—牛形山一线,南北两翼分别被F1、F2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北翼又可分出次一级的西山向斜和太平曹背斜。
F1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部分破坏牛形山背斜北翼地层,志留系、高家边组被逆掩在下奥陶仑山组—上奥陶统汤头组之上。
F2断层走向东西,破坏背斜南翼地层,断层面南倾。
F3为平推断层兼有顺时针扭动性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沿青阳岩体西接触带向北西沿伸,安子山背斜轴部的仑山组下段白云岩被推到甲山吴以南,水平错距达2公里。
该断层在汪家以北表现不明显。
1.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共有二期:青阳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印支期。
石英闪长玢岩岩枝属燕山早期(第一次)是矿区内主要岩体,位于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西侧。
1.4矿体数量和赋矿层位矿床属于高~中温热液交代广义矽卡岩型铜钼矿,普查工作中发现全区共有大小铜矿体149个,其中主要矿体六个(1号至6号都有单钼矿体伴生),次要矿体十六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接主矿体编号),单孔控制的小矿体未编号者127个(其中有25 个厚度大于4米)。
单钼矿体34个,除16、23号矿体外,均为单孔控制(厚度大于4米的4个),因而未编号。
安徽省池州市花山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安徽省池州市花山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沈来富;汪秀山
【期刊名称】《大科技·科技天地》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通过分析花山锑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总页数】2页(P216-217)
【作者】沈来富;汪秀山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安徽省池州市安子山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汪秀山;沈来富
2.安徽省铜陵县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刘晓明
3.安徽省池州市丁香—石门地区成矿规律初探 [J], 石磊
4.甘肃西和崖湾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 [J], 冷静;王锦涛
5.西藏朗县一带雪莎乡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J], 吴志山;郑杰;刘阳;陈德贵;陈文庆;何世军;沈开和;陈龙照;江化寨;罗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池州南部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初探

5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安徽池州南部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初探桂淑林(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横跨下扬子前陆坳陷带、江南造山带及皖浙褶断带。
皖南地区矿产发育,已发现多金属矿有铜陵冬瓜山铜矿、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等。
本文选择池州南部桐子山铜多金属矿、大石门铅锌矿作为典型矿床,予以解剖,分析安徽池州南部多金属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池州南部;多金属矿;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3-0056-2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桂淑林,女,生于1983年,汉族,安徽宿松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安徽池州地处皖南,区域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横跨下扬子前陆坳陷带、江南造山带及皖浙褶断带,皖南地区属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结构之一。
本区为燕山期岩浆断裂部分,与周王、高坦断带形成一系列超浅成相石英(辉石)闪长玢岩-闪长斑岩侵入体,中酸性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脉侵入,铜多金属矿化普遍存在这些小型侵入体及脉岩中。
皖南地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矿,已发现的多金属矿有铜陵冬瓜山铜矿、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伏岭地区钨—多金属矿、宁国竹溪岭钨多金属矿、池州花山金(锑)矿、东至兆吉口铅锌矿等。
1 区域地质概况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横跨下扬子前陆坳陷带、江南隆起带及皖浙褶断带。
本区主体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出露以海相沉积为主的沉积地层。
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构造大体呈北东向,发育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多为北东-北北东向,叠加在东南向基底之上。
池州南部区域构造上位于江南过渡带,其特性在于其内部的发育盖层的沉积及出露基底的岩层和不发育的中生代火山岩[1]。
2 皖南地区多金属矿矿床类型2.1 层控型相关人员在之前的一系列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层控型都纳入了广义的矽卡岩型之中。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南部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112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南部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崔志磊,高 超,刘 辉,张化鹏,苗海兵(内蒙古山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4005)摘 要:通过总结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阐明研究区内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
研究表明,阿旗南部金属矿床与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区内海西—印支期与燕山期发生过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因此海西—印支期及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地带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找矿方向;金属矿床特征;阿旗南部地区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2-0112-4收稿日期:2020-11作者简介:崔志磊,男,生于1992年,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
阿鲁科尔沁旗(简称阿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部,成矿区划隶属于莲花山-大井子Cu-Ag-Pb-Zn 成矿带(Ⅳ),区域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南段,大兴安岭南段东坡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北东向嫩江断裂与近东西向西拉沐伦河断裂交汇部位的北西侧(图1)。
大兴安岭南段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为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迄今为止陆续发现了劳家沟、半拉山、好力宝、龙头山等大中型多金属矿床多处以及一系列小型矿床,其中的西拉沐伦钼矿带横跨阿旗中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总结阿旗南部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总结区内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兴蒙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兴蒙造山带目前被认为是构造岩浆活动最复杂、发展历史最长的一条巨型造山带。
这一巨大的造山带也是一个巨型的多金属成矿带,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产出背景、成因类型的多金属矿床(点)[1]。
区内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巴图组,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侏罗系中统新民组以及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图1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伦钼矿带地质简图(据曾庆栋等,2009修改)1—第四系;2—中生代火山岩及沉积岩;3—二叠系变火山岩、斑岩、大理岩及变砂岩;4—石炭纪砂板岩、大理岩;5—志留纪片岩、大理岩及千枚岩;6—早元古代片麻岩;7—太古代片麻岩及花岗岩;8—燕山晚期花岗岩;9—燕山早期花岗岩;10—印支期花岗岩;11—海西期花岗岩;12—铜多金属矿床;13—钼(铜)矿床;14—铅锌银矿床;15—研究区范围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组,具双层结构特征,即基底为晚古生代(以二叠系为主)地层,盖层为燕山期地层。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区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铜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矿床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四个方面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质背景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位于皖南造山带的中部,属于金矿带的南段,地质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
区域地质构造以狮子山断裂为主,断裂经过的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隆升,形成了狮子山盆地。
狮子山盆地内分布有多个铜矿床,其中以狮子山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最为著名。
二、矿床类型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床、蚀变型铜矿床和似斑岩型铜矿床。
其中,狮子山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则属于蚀变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期间,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
蚀变型铜矿床则主要形成于后期的热液作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
似斑岩型铜矿床则是两种类型的铜矿床的过渡类型。
三、矿物组成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
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
黄铜矿的成分主要是铜、铁、硫等元素,具有典型的硫化物矿物特征。
四、地球化学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矿流体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岩浆,流体的温度和压力较高。
成矿流体中主要含有铜、铁、硫等元素,其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了数千克/吨。
2.矿床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呈层状或脉状分布,矿体厚度较薄,但长度很长,一般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
矿床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后期的热液作用的影响。
3.矿物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
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铜矿点多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或矿集中区之一。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根底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开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东乌旗铜多金属地质特征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矿矿集中区之一。
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南部即为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
西北部与蒙古南戈壁省努库特达斑岩成矿带毗邻。
已发现的矿床和矿点,除碱性花岗岩铜铌钇矿床外,主要类型可划分为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和夕卡岩型等,可统一视为燕山期深源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根底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开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2. 控矿条件分析地层本区最早地层为下一中奥陶统,主要为浅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和形成于较强拉张环境中的优地槽型细碧角斑岩建造(由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夹碎屑岩、灰岩组成),分为铜山组、多宝山组和乌宾敖包组;志留系上统为卧都河组砂岩夹粉砂岩、板岩组合;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分为中―下统泥鳅河组、中―上统特尔巴格特组和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宝力格庙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黑色砂板岩和格根敖包组浅海、滨海相中性―中酸性火山岩(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生物灰岩透镜体;侏罗系中下统为断陷盆地中沉积的含煤碎屑岩,上侏罗统为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安徽贵池安子山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 mm_ p m 5 - p 1 : 5
士 2
± 6 士 l
± .0 50
± .1 50
± .3 5O
± .1 52
± .2 51
士 .1 58
± .6 54
建材发展导 向 21 年 0 01 8月
地 质 ・ 察 ・ 绘 勘 测
安徽 贵池 安子 山铜钼 矿床 地 质特 征
朱永胜 汪建 国 王万贵
(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3 4地质 队) 2
摘 要: 安徽 贵池安子山铜 钼矿床赋存 于燕山早期安子山岩体接触带 内, 矿床 成因属热液接 触交代广 义矽 卡岩 型矿 床。本地区未来 找矿 方向应在西南
●< > ●<> ●< > ●<> ●< > ●<> ●< > ●
a b 3( S( + ml N) m)
4 - 1
.
1 0
士 .l 30
5 0
士 .1 30
1o o
± .5 30
20 0
± .8 31
50 o
± .8 39
1o oO
± .4 60
 ̄ mm ̄ p m 3 2p
牛背脊地区 。 关键词 : 安子山铜钼矿床 ; 石英闪长玢岩; 广义矽 卡岩型
奥 陶系下统仑 山组 下段 ( ) 性为灰 、 白色 , Ol 岩 t 灰 厚层状 粉晶~ 晶 粗 偶见砾屑 白云岩 。仑 山组上 段 ( 。) 0l 岩性为 以灰岩 为主, 2 下部均 矿 区大地 构造单元隶属 扬子陆块 ( 江南 隆起 带 (I 江南过 渡带 白云岩 , I) 1) 夹 大理岩) 。 ( , 区位于七 都复背斜 内三 岗尖一杨美桥 背斜之 中部 , Ⅲ) 矿 区域构 造线 蚀变为大理石 , 白云岩泥质条带灰岩 ( 志 留系 下统高家边组 (。 s 岩性 为上部黄绿 、 灰绿色泥质 页岩 , 粉砂 北东一 北东东 。 震旦系和下古 生界地层组成背斜轴部 , 山岩体和青 阳岩 谭 质页岩 , 中部夹细砂岩 。底部为灰黑色含硅页岩。 体沿轴 部侵入, 北紧临贵池复向斜 带。 其 矿区褶皱构造——太 平曹背斜 , 背斜轴走 向6 ~ 0 , 0 7 o 向南 西倾 伏, 倾 伏角 1 ~ 5 。背斜轴 部为仑 山组 下段 白云岩 。北翼被 F 断层破坏, 0 1 ̄ 1 残余 部分 为仑山组上段大 理岩 ( 夹少量 白云岩) 内有 大量北西 向闪长玢 岩。 , = % … 背斜南翼表现不明显 , 其南紧接西山 向斜。 目… 矿区发育 F 、2 F 1 F 、 3断层 以及伴 生 F 3断层形成 的张扭性裂 隙带, 岩 浆岩 ( 闪长玢岩 、 英闪长玢岩) 石 沿这些张扭性 裂隙侵入 , 形成大量 的岩 枝和岩脉, 地表矿化带 即受这些 岩枝和岩脉 的接触带所控制 。因而这些 L } … 张扭性裂隙与安子 山铜钼矿床的形成, 有密切 的联 系。 《 … 矿区 内安子 山岩体石英 闪长玢岩岩枝属燕 山早期侵入 , 是矿 区内主 I … n ・ 要岩体 , 石英 闪长玢 岩灰绿 、 白色, 灰 斑状 结构 , 晶为斜长 石、 闪石、 斑 角 黑云母 、 少量石英 , 斜长石 自形 一半 自形 晶、 带构造清 楚, 环 次生变化 主 要表现为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 。基质全 晶质 , 粒状 半 自形一 它形 晶结构, 主要 由长石 、 石英 及暗色矿物 组成 , 粒度< . O1 mm, 付矿物 有磷灰石 、 皓石 及榍石 。 安 子 山 矿 区 区 域 地 质 图 岩石蚀变退色 , 并常有 自形 黄铁矿 晶出, 斜长石次变为绢 云母 、 高岭 矿床所在 的牛形 山背斜 , 为三 岗尖一 美桥背斜北部 的一个 小分 枝, 杨 石及碳酸盐矿物 , 有时被钾长石 交代 , 角闪石次变为微粒金属矿物 、 泥 绿 向西南方 向倾 伏 , 东部被青 阳岩体 吞蚀 。牛形 山背斜北翼又可分 出次一 石、 云母 。 绢 级的西 山向斜和 太平 曹背斜 。 岩体和 岩脉的产状 , 受北西 向张扭性裂 隙控制 , 向南西 。 倾 区域 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下统仑 山组、 中统汤山组、 宝塔组 、 上统 汤头 与岩体有 关的变质作用 主要有大理岩化 、 矽卡岩 化 , 次强烈 的绢 其 组、 五峰组、 志留系高家边组 。 云母化 、 碳酸盐化 、 硅化并彻底 改变原岩的结构 、 构造 , 一般 都伴有铜矿 2 矿 区地质 特征 化, 在矽 卡岩与 围岩 中透辉石化 、 滑石化、 蛇纹石 化、 闪石 化等蚀变 与 透 矿 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下统仑 山组 、 留系下统高家边组。 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摘要]安子山铜多金属矿位于在池州市梅街镇,通过对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矿床的矿化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探讨矿床的成因,用以指导以后找矿工作。
[关键词]安子山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29-1
1地质特征
1.1地层
查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中统汤山组、宝塔组、上统汤头组、五峰组、志留系高家边组(表1)。
1.2构造
查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皱带。
矿区位于七都复背斜内三岗尖一杨美桥背斜之中部,区域构造线北东―北东东。
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组成背斜轴部,谭山岩体和青阳岩体沿轴部侵入,其北紧临贵池背向斜带的葛仙欧家―许家坦向斜,由上古生界和三迭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
矿床所在的牛形山背斜,为三岗尖―杨美桥背斜北部的一个小分枝,向西南方向倾伏,东部被青阳岩体吞蚀。
牛形山背斜:在太平陈―牛形山一线,南北两翼分别被F1、F2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北翼又可分出次一级的西山向斜和太平曹背斜。
F1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部分破坏牛形山背斜北翼地层,志留系、高家边组被逆掩在下奥陶仑山组―上奥陶统汤头组之上。
F2断层走向东西,破坏背斜南翼地层,断层面南倾。
F3为平推断层兼有顺时针扭动性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沿青阳岩体西接触带向北西沿伸,安子山背斜轴部的仑山组下段白云岩被推到甲山吴以南,水平错距达2公里。
该断层在汪家以北表现不明显。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共有二期:青阳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印支期。
石英闪长玢岩岩枝属燕山早期(第一次)是矿区内主要岩体,位于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西侧。
1.4矿体数量和赋矿层位
矿床属于高~中温热液交代广义矽卡岩型铜钼矿,普查工作中发现全区共有大小铜矿体149个,其中主要矿体六个(1号至6号都有单钼矿体伴生),次
要矿体十六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接主矿体编号),单孔控制的小矿体未编号者127个(其中有25 个厚度大于4米)。
单钼矿体34个,除16、23号矿体外,均为单孔控制(厚度大于4米的4个),因而未编号。
本次局部详查编号主要矿体6个(铜),小铜矿体24个,小钼矿体22个。
在上述一百多个铜矿体中,绝大部分赋存在接触带上或在其附近,尤其在外接触带居多。
而单钼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中,其形状和产状受岩浆岩体制约。
1.5矿体的形状、产状
矿体的形状产状除1、3号矿体为扁豆状、似层状外,其余均为透镜状、1号矿体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多分岔。
1.6矿石质量特征
区内矿石以铜钼矿石为主,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毒砂、辉铜矿、白钨矿、磁铁矿、赤铁矿、白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铜兰、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石榴子石、透辉石。
次有:蛇纹石、绿泥石、滑石、透闪石、绿帘石等。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Cu、Mo、,伴生有S、Fe、W、Ag、Ga、Zn、As。
铜矿石Cu含量最高4.58%,一般0.24~1.30%,
平均0.64%;铜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100%,属均匀类型;Mo含量最高0.44%,一般0.04~0.10%,平均
0.073%;铜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100%,属均匀类型.
1.7成矿阶段划分
依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嵌布特征及细脉穿插关系等,将金矿成矿期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表生期,
2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
2.1成矿控制因素
2.1.1构造控制因素
控制本区成矿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张扭性裂隙,岩浆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呈岩枝、岩脉状沿这些裂隙侵入于围岩(白云岩―大理岩)中,在钻孔中围岩与岩浆岩呈叠瓦层状出现,矿体产于这些围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
另一方面,在围岩中的矿体一般都在构造破碎带或裂隙带中出现,在这些薄弱地带,矿液沿裂隙面进行选择交代形成矿体。
在牛形山北侧,ZK301之南地表围岩中有一条延续较长的透辉石矽卡岩带普遍具铜矿化即为一例。
2.1.2地层及岩性控制因素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的碳酸盐地层,外围有奥陶系中上统及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
地层,仑山组上下段交接部位,岩性从白云岩到大理岩逐渐过渡,尤其在仑山组上段底部,出现了较多的白云岩夹层和条带状大理岩,有利于矿液的聚积、交代、沉淀,矿区内4―10线地层平缓。
上述成矿有利的地层层位分布在0米―50米,因而在此标高上下,矿体形成的厚度较大,品位较富。
2.1.3接触带产状控制因素
矿区内岩枝很多,规模都很小,接触带产状变化一般很难确定,但也并非全无规律可寻。
例如1号矿体在6线和8线,2号矿体在10线都是围岩(白云岩或大理岩)呈半岛状处于闪长玢岩中,在这些“半岛”上接触带产状急剧变化形成肥大矿体。
ZK61孔所见1号矿体厚度近40米。
2.2矿床成因
矿区内大小矿体一般都分布在石英闪长玢岩岩枝的接触带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矽卡岩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说明接触交代作用的存在,大面积的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说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强烈,而矿石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构造,亦属热液矿床的特点,硫铁矿型矿石具有清楚的顶底界面,呈脉状出现。
综上所述,矿床成因属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3结束语
安子山铜多金属矿前景较好,充分合理的开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