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的功过是非
哈伯的功过是非

哈伯的功过是非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过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哈伯19岁就破格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授于博士学位,33岁哈伯和美丽贤慧的克拉克小组结为伉俪。
19世纪末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再加上工业发展和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使人工固氮在本世纪初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仅管不少化学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
1905年哈伯赴美国考察,回国后也采用高压放电固氮,实验历时一年效果不尽人意。
后来从法国化学家用高温、高压合成氨发生爆炸的消息中获得启示,他也毅然采用该法进行试验。
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哈伯在实验室采用600℃、200个大气压和用金属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人工固氮成功,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工固氮技术的重大成就。
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因此是最经济的人工固氮法,从而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为工业生产、军工需要的大量硝酸、炸药解决了原料问题。
合成氨的成功也为德国节省了巨额经费支出,哈伯也一举成名。
作为合成氨工业的奠基人,哈伯也深受当时德国统治者的青睐,他数次被德皇威廉二世召见,委以重任。
43岁时他担任了威廉皇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国首脑和军事专家也曾预测:由于含氨化合物的短缺,大战将在一年之内结束。
不料德国合成氨的成功使其含氮化合物自给有余,从而延长了一次大战的时间。
哈伯参与设计的多家合成氨工厂已在德国建成。
德国掌握垄断了合成氨技术,威廉认为只要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氨和硝酸,德国的粮食和炸药供应就有保证。
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

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 Fritz Haber 1868一1934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
他就是本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
哈伯与诺贝尔化学奖翻阅诺贝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处1916—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颁了奖,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
这引起了科学家的议论,英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
这究竟是为什么?随着农业的发展,对氮肥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
在19世纪以前,农业上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如粪类、种子饼及绿肥。
1809年在智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并很快被开采。
一方面由于这一矿藏有限,另一方面,军事工业生产炸药也需要大量的硝石,因此解决氮肥来源必须另辟途径。
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
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
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
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年的时间。
1795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
工业合成氨

工业合成氨:昨天、今天和明天——以三次诺贝尔奖为主线的教学一、德育内容维度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辩证思想二、教材透析(一)教材版本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二)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里有一点是这样的:“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让学生接触到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的事件,体验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中,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理论中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对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合理方案的选择,使学生体会到合成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
(三)教材分析《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延续,是对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知识的综合应用。
氨对化学、国防和农业具有非常高重要的意义;同时N2、H2反应生成氨的反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平衡体系。
以氨的合成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理论两个方面尝试综合考虑、选择合成氨的合理条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理论对实际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德育方面,工业合成氨的发明过程,包含了化学家伟大的创造性和光辉的科学思想,体现了当时科学家的远见与激情。
哈勃、博施、埃特尔对氨合成的研究持续了将近100年,实现了氨的合成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工厂的实际生产,是三位科学家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和创新思想的最好体现,对学生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三节化学反应方向、速率、平衡理论的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合作,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基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工业合成氨

工业合成氨:昨天、今天和明天——以三次诺贝尔奖为主线的教学一、德育内容维度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辩证思想二、教材透析(一)教材版本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二)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里有一点是这样的:“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强大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让学生接触到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强大作用的事件,体验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中,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平均理论中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对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合理方案的选择,使学生体会到合成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强大作用。
(三)教材分析《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延续,是对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知识的综合应用。
氨对化学、国防和农业具有非常高严重的意义;同时N2、H2反应生成氨的反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平均体系。
以氨的合成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从化学反应速率、平均理论两个方面尝试综合考虑、选择合成氨的合理条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理论对实际生产有着非常严重的指导作用。
在德育方面,工业合成氨的发明过程,包含了化学家宏伟的创造性和光辉的科学思想,体现了当时科学家的远见与激情。
哈勃、博施、埃特尔对氨合成的研究持续了将近100年,实现了氨的合成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工厂的实际生产,是三位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意志品质和创新思想的最佳体现,对学生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三节化学反应方向、速率、平均理论的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合作,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基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现代高科技中的化学

现代高科技中的化学20世纪初,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
自从近代(18~19世纪)化学基本理论形成后,化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得到快速发展,而在20世纪,化学的发展与成就更是突飞猛进,体现在高科技、工农业生产、军事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
一.高科技中的化学成就在20世纪的高科技领域,化学做出了许多巨大的成就,其中对化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电子云理论及其薛定谔方程式。
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于20世纪初提出“玻尔原子模型”。
此理论提出后,解决了当时化学研究中的很多难题,人们都认为它是完美的,直到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提出新理论。
薛定谔在实验中试图测量电子的运行轨道,但经过多次测量,却发现电子的速度与具体位置这两个数值不可能同时都测准。
于是,他改用另一种方法来研究核外电子的运动。
1926年,薛定谔在德布罗意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电子云是近代对电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在核外空间分布方式的形象描绘,它的有区别于行星轨道式模型。
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画不出它的运动轨迹。
我们不能预言它在某一时刻究竟出现在核外空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出现的机会有多少。
为此,就以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即几率密度大小,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
小黑点密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大,小黑点疏处几率密度小,看上去好像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此叫电子云。
电子云模型以及薛定谔方程式的提出,化学进入了崭新的量子化学时代。
薛定谔也因此名垂青史。
二.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贡献在20世纪,化学不仅仅在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工农业生产中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 弗里茨·哈伯与合成氨。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
弗里茨·哈柏

• 1934年1月29日,哈 伯在去意大利的路上, 因心脏病急发在巴塞 尔逝世。终年66岁。
•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哈伯,是无法左右德国 的政治,相反却要被德国统治者所驱使和 利用,他。
化学武器人物的认识
化学有毒物质用于战争 可以追溯到古代,但 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武 器却不是出现在古代, 它们出现在20世纪初。 人类最初使用有毒化 学物质只是为了谋生
“这个世界只要有战争,军事家们就
绝对不会对毒气置之不理。毒气是一种 杀人的更高形式。”——1919年化学 战创始人,德国科学家弗里茨· 哈柏教 授在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
弗里茨.哈伯
•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 位化学家,给世人留 下对他的功过是非的 激烈讨论。他就是20 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德 国物理化学家,合成 氨的发明者--弗里茨. 哈伯。
• 就在德军于1915年四月底 在伊普雷斯放氯气的时候, 一个德国知名的学者正乘 着飞机在上空观战,这个 人就是弗里茨.哈伯。三个 月前正是他建议用毒气应 战的。
•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于西里西 亚的布雷斯劳,父亲是犹太染料商 人,耳闻目睹,哈伯从小就跟化学 有缘,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不少化学 知识。随后在很多大学求学,获得 了更多的化学知识。毕业后就从事 有机化学的研究。19097月2日,哈 伯在实验室采用600摄氏度,200个 大气压和用金属铁做催化剂的条件 下,人工固氮成功平衡后氨的浓度 扩展到6%,首次取得突破。1904年, 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 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 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
• 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军为了征 服欧洲,要哈伯全心全力研制 最新的化学武器。哈伯首先研 制出军用毒气氯气罐。伊普雷 一役,德军全胜,其中之时 5000多人死亡,德国因此对化 学给予了很大期望,并让哈伯 研究更多的化学武器,后面哈 伯又研究了光气。从此以后西 方各国争相研究化学武器。
骂不诚信的人的句子精选186句

骂不诚信的人的句子精选40句1.且这样还不妥善,因为我国所藏之书,都焚毁掉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尚有很多的线装书珍藏着,最好动员他们也如法炮制,否则外国尚有很多汉学家,孜孜地钻研汉学,倘使他们来华,在经史子集上提出问题,和我们商讨,那么我们瞠目不知所对,这未免贻笑国际,太难为情了。
2.你管我借十块钱说明天还我,第二天你不提这茬了,晚上我管你要,你就说:嗨,这人真小气,不就十块钱么,真能算计,然后跟别人也这么说我。
可事实是我在能算计最后是我花了钱你占便宜了,你不讲信用骗了我,我还成了小人。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混蛋逻辑,而且特别常见,做人无论怎么样,别人帮过你的还是帮过,要懂得感恩,不感恩也没关系,但不要恩将仇报!不懂得感恩的人,这辈子你什么作为都不会有!3. 亲爱的,你是教会了我叫每个人亲爱的。
4. 窗外风景挺好,特讨厌不守信用不守承诺的人,愿你此生再无遇见良人!5. 言而无信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
6.我们做人要一诺千金,不能言而无信,要说话算数,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百般信任。
7. 这是一段六分钟的短片,呈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性实况。
8.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哈伯特9. 哥守了20年的处男之身,终于在昨天晚上变成21年了。
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1. 毕业,把专业丢了。
12.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xxx13.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
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
指心口不一致。
14.女人用处女膜祭奠了爱情,用一堆堆的避孕套挥霍了青春,感叹爱情无常,青春无法往复,换来的竟是一个成熟,所以所谓成熟了就是爱腻了操够了。
15.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16.当生命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对他人讽刺话语大全~~是一些讽刺别人的话,越多越好,加的分更多。
[课外阅读]合成氨、化学武器和弗里茨·哈伯
![[课外阅读]合成氨、化学武器和弗里茨·哈伯](https://img.taocdn.com/s3/m/19194ab35a8102d276a22ffa.png)
[课外阅读]合成氨、化学武器和弗里茨·哈伯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0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
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
1934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瑞士的巴塞尔。
人物介绍:弗里茨·哈伯,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Fritz Haber 1868一1934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
他就是本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父亲是知识丰富又善经营的犹太染料商人,耳闻目睹,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和化学有缘。
哈伯天资聪颖,好学好问好动手,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他曾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求学,做过著名化学家霍夫曼和本生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在耶拿大学一度从事有机化学研究,撰写过轰动化学界的论文,哈伯19岁就破格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授于博士学位,1896年在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当讲师,1901年哈伯和美丽贤慧的克拉克小组结为伉俪。
1906年起哈伯任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教授。
生平经历:执迷于化学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力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伯的功过是非
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过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
哈伯19岁就破格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授于博士学位,33
岁哈伯和美丽贤慧的克拉克小组结为伉俪。
19世纪末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再加上工业发展和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使人工固氮在本世纪初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仅管不少化学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
1905年哈伯赴美国考察,回国后也采用高压放电固氮,实验历时一年效果不尽人意。
后来从法国化学家用高温、高压合成氨发生爆炸的消息中获得启示,他也毅然采用该法进行试验。
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哈伯在实验室采用600℃、200个大气压和用金属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人工固氮成功,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工固氮技术的重大成就。
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因此是最经济的人工固氮法,从而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为工业生产、军工需要的大量硝酸、炸药解决了原料问题。
合成氨的成功也为德国节省了巨额经费支出,哈伯也一举成名。
作为合成氨工业的奠基人,哈伯也深受当时德国统治者的青睐,他数次被德皇威廉二世召见,委以重任。
43岁时他担任了威廉皇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国首脑和军事专家也曾预测:由于含氨化合物的短缺,大战将在一年之内结束。
不料德国合成氨的成功使其含氮化合物自给有余,从而延长了一次大战的时间。
哈伯参与设计的多家合成氨工厂已在德国建成。
德国掌握垄断了合成氨技术,威廉认为只要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氨和硝酸,德国的粮食和炸药供应就有保证。
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开战决心。
哈伯的成功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战争和死亡,这大概是他料想不到的。
一次大战爆发后德皇为了征服欧洲,要哈伯全力为他研制最新式的化学武器,哈
伯又兼任了化学兵工厂厂长,首先研制出军用毒气氯气罐。
大战时,德军和英法联军比利时对峙不下,德军为了改变不利势态,统帅部采用了哈伯的建议,从而揭开了世界第一次化学战的帷幕。
夜间,德军在长达6千米的战线上秘密安放了数以千计的氯气罐。
第二天下午德军借助有
利的风速以突袭的方式将180吨氯气吹放至法军阵地。
刹那间在6千米宽的正面形成2米高的黄色气体幕墙滚滚向前推进,纵深到达10-15公里,对手毫无防范,致使5千多人死亡,一万五千多人中毒致伤,哈伯受到德皇嘉奖,也遭到各国科学家的强烈谴责。
他却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所惑,继续为德国统治者效劳,当年又研制出新毒气光气(COCl
,
2毒性是氯气的十倍),同年又在伊普雷战线使用,从此以后西方各国竞相研制,使用化学武器,一发而不可收拾。
化学武器在一次大战中造成近130万人的伤亡,占大战伤亡总人数4.6%,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哈伯则成了制造化学武器的鼻祖,人类的罪人。
哈伯夫人克拉克曾经在科学事业上一心一意支持丈夫,面对血腥的现实她也竭力反对哈伯的行为,她一再劝阻哈伯研制新毒气芥子气,但毫无效果。
她绝望了,1915年克拉克夫人自杀身亡,希能最后唤醒哈伯的良知,他却执迷不悟,继续为德皇卖命。
历史是公正的,她无情地嘲弄了哈伯的“爱国主义”,德国最终还是成了战败国。
191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因哈伯在合成氨发明上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于他诺贝尔化学奖,因哈伯在研制化学武器上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行为,使世界许多科学家提出异议,对此哈伯也辩解。
最后终因其对人类的特殊贡献而获此殊荣。
1933年希特勒上台,哈伯也被称为“犹太人哈伯”列入驱逐之列,研究所也随之解体。
由于法西斯的迫害,包括爱因斯但在内的许多著名犹太科学家相继离开德国。
不久哈伯也受剑桥大学邀请前往讲学,以访问学者身份流亡英国,1930他在去意大利的途中,因心脏病发作在瑞士的巴塞尔逝世,终年62岁,就地安葬在巴塞尔公基。
回顾化学发展过程,化学史上每一个重大的化学成就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产生,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历来就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幸和灾难,合成氨的发明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