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合集下载

《秦始皇的功过》课件

《秦始皇的功过》课件

CHAPTER 04
后世对秦始皇的反思
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总结词
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等手段,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为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奠定 了基础。
详细描述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推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统一思想 。这些措施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人 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协作,从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过大于功
总结词
秦始皇的暴政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不聊生。
详细描述
秦始皇的统治方式极其严厉,采取了焚书坑儒、强迫百姓修建工程等极端手段 ,对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此外,他的暴政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使 得中国再次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之中。
功过相抵
要点一
总结词
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评价他的历史 地位。
秦始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司法体系, 设立了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确保法律 得到有效执行。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秦始皇推行法治时,强调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法律的垄 断,使得法律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 力工具。
建设基础设施
修筑道路
秦始皇大力修筑道路,建立了以 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和文化
秦始皇推行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标准化制度,促进 了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01
02
03
世界首创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和制度 ,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 影响,成为后来许多国家 效仿的对象。
推动全球化
秦始皇的标准化制度促进 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贸 易,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
严刑峻法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公元前222年,齐王建在秦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出城投降,齐国七十余城不战而下。

王贲大军分兵据守,战国时代的大幕骤然落下,齐王以其懦弱敲响了秦帝国横空出世的钟声。

秦王嬴政“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专制帝国在世界东方冉冉升起。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华文明从此走上了人类社会农业文明的巅峰。

秦朝形势图1974年3月,严冬初去,春寒料峭。

在一驾打井机器隆隆的轰鸣声中,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诞生了,就是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帝国睥睨天下的百万雄师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能够一睹秦国虎狼之师当年的风采。

时光荏苒,2000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

曾经“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大秦王朝在那个“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的千古帝王手里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兵马俑-图片来自网络有关秦王朝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写本文的时候颇有些无从下手之感。

遂重新读了一遍贾谊的《过秦论》,突然之间似乎豁然开朗。

论秦之得失功过,千古文章,莫过《过秦论》矣。

本文就从《过秦论》谈起吧。

我们这里先做下引述。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只引用这一段,因为本文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这段来讲述的。

仔细想下,贾谊先生以其敏锐的智慧,用短短200余字将秦王朝建立之初的诸般举措全部纳入其中。

不禁让人赞叹。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如果进行总结,秦王朝其实就是从三个方面为后世创建了一套经久不衰的帝国统治之术。

其一为“君王之道”、其二为“固国之道”、其三为“治国之道”。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

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

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

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

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

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

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

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

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

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

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

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创建了大一统的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皇帝。

然而,尽管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进行评价。

一、秦始皇的功绩1. 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此举消除了封建割据和分裂,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废除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确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体系。

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范本。

3. 统一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规范,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修订工作。

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 建设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

长城的修建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5. 实行法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法律统一、轻刑重赏、刑法严明等,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维护了社会秩序。

二、秦始皇的过失1. 暴政和残酷手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极端的统治手段,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严禁异议等,对付异己者残酷无情。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传统和人权。

2. 建造规模过大的工程:秦始皇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工程项目,如大型宫殿、陵墓和道路。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对国家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

3. 推行中央集权过度:秦始皇推崇中央集权,压制地方豪强,取消了封建制度。

虽然这一举措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也导致了地方豪强的矛盾与不满,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4. 没有良好的储君制度: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储君制度,导致他的死后,嘉靖年间的内乱,削弱了秦朝的统治。

三、对秦始皇的综合评价秦始皇以他创造的统一国家的伟大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专制暴政和残酷手段也给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呢?下面是有秦始皇的功与过解释,欢迎参阅。

秦始皇的功劳1.统一六国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2.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虽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是神,是人都会犯错,都是有缺点的。

一、政治1.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皇帝自称“朕”,其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延万余里”。

三、济1.统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铜两种圆形货币,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井田、开阡陌以来,即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全国后,秦室更加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呈报占田数并纳税,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免费论文下载中2.沟通水路:秦疏鸿沟作为水路枢纽,於公元前二一四年,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异制、言语异声、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在全国通行。

后又简化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统制,如颁布禁书,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六、对外秦始皇于并吞六国、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东至辽东,北起大漠,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基础。

作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作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哎,说秦始皇啊,这哥们儿,真让人一言难尽!就像前两天我那破自行车链子掉了,修车师傅磨磨唧唧半天,最后告诉我得换个新的,一千块!这感觉,跟琢磨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似的,又气又无奈。

首先,这哥们儿统一六国,这功劳杠杠的!想当年,那可是乱世啊,你瞅瞅现在,出门还得看看新闻,哪国又跟哪国闹别扭了,烦不烦?!秦始皇一统天下,这可是省了多少事!就好像我那链子断了,要是没修,我每天上下班都得走着,想想都累!这统一,就跟修好的自行车一样,方便快捷,嗖——一下就到地方了!方便程度,简直了!但是吧,这修车师傅,手法也粗糙啊,链子换了,但是刹车好像不太灵光了,捏一下,咯吱咯吱响,跟老式拖拉机似的,我心里直打鼓,这安全啊…… 秦始皇也一样,为了巩固统治,搞啥焚书坑儒,修长城,哎,这手段,有点儿… 有点儿杀鸡儆猴的意思在里面,有点儿过犹不及。

想想我那修好的自行车,虽然能骑了,但是刹车这问题,总让我心惊肉跳,总感觉随时可能摔个狗吃屎。

咱得说,这维护措施,不咋地啊!再说这修长城,嚯,耗费人力物力巨大!我那修车师傅,换个链子一千块,这长城,得多少钱啊?这钱,应该都是老百姓交的税吧?那会儿老百姓,日子能好过吗?就好像我修车,一千块,虽说贵,但好歹解决了问题;可要是这钱花的不值,比如修好后,车子三天两头出毛病,那这钱,花得也太冤枉了!秦始皇这修长城,效果是有的,但方法会不会有点… 嗯,有点不那么人道?还有阿房宫…… 那玩意儿,就跟某些富豪盖的超级豪宅一样,看着气派,但耗费巨大,老百姓能从中受益吗?这就跟,我修好了自行车后,想着再花个几千块贴个金,装个水晶灯,那画面,想想都觉得…没啥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秦始皇这哥们儿,就跟我的那辆修好的自行车一样,有好有坏。

统一六国,立下大功,这没得说;但是这治国的手段,有点粗暴,有点不近人情,这得扣分。

就像我那自行车,本来好好的链子,结果修好后,刹车又出毛病了,骑着提心吊胆的,这就是个教训!所以说,功过是非,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啊!哎,一千块啊…… 这修车钱,真不便宜!。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

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

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

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天朝所继承,而且行之有效。

至于“暴君”问题,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今将浅见述下。

(一)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绩,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有人认为此话是老生常谈。

虽是老生常谈,但不能就认为是人云亦云,其实是各有见解的。

如一位历史循环论者看此话,就会“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用此观点评价秦始皇,其功业必然不甚了了。

但请一位历史发展观者看此话,其议论可能大大不同。

他会说: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不仅如此,还会说:秦始皇又“废封建,置郡县”;继续开疆拓土,为后代的帝王树立了“天子经略,诸侯正封”(《诗;小雅;北山》)的好榜样。

所谓“旧时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

所以言其“旧”,是因为三代时的所有国家的制度都很落后,而且疆域从未统一。

就其制度而言,当时的大小国家都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来,依托于血缘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个王朝原为三个大国,文化比较发展。

中等国谓之方国或诸侯,小者以族属为名,星罗棋布。

其生存状态,一直处于融合与兼并的过程中。

史称:夏时诸侯,号称万国,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仅百余国。

春秋与战国是社会转型时期,战争之多,恶性循环。

至有“春秋无义战”之说。

战国时期之七雄,都号称“万乘之国”,每逢大会战,双方出兵都以十万计。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其惨烈之状,难以言表。

以致更加剧了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壮者散至四方,老弱转死沟壑。

事实说明,这个旧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发表时间:2011-06-21T08:43:34.720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姜晓冬[导读]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姜晓冬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虽然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都是有缺点的。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

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于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

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诚然,秦始皇也做过错事,他统一六国后,为政残暴,大兴土木,践踏民力,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为了修建它们,秦朝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错误都是不可掩盖的。

但,难道因为这些就能否定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人们带来的贡献吗?所以我认为秦始皇虽然有过,可是他的功大于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