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宗仁功过是非
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担任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他们的优劣究竟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优劣,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蒋介石的优势。
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他领导着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局面。
他还成立了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恢复了中国的统一。
此外,蒋介石还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这些成就使他被一些人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然而,蒋介石也有一些劣势。
首先,他的统治方式被一些人批评为独裁和专制。
他一度领导着腐败和官僚主义盛行的国民政府,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受到了限制。
此外,蒋介石在对待共产党和其他异见分子的态度上也存在争议。
他采取了严厉的抗日战争策略,但对于国共合作的态度却变化不定,最终导致了长时间的内战。
这种内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与蒋介石相比,李宗仁被认为是一个温和而开明的政治家。
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并以节制的才智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
他主张和平解放,倡导国共合作,与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解放战争后,李宗仁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李宗仁也存在一些缺点。
他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没有像蒋介石那样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他常常被他人牵制和排挤。
此外,尽管他在整体上主张和平解放,但他也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执行了一些军事镇压行动,可能对一些人造成了伤害。
总的来说,评价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优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无论是在政治手段、统一国家、推动现代化、处理与共产党的关系等方面,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李宗仁资料简介_李宗仁生平事迹

李宗仁资料简介_李宗仁生平事迹李宗仁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功绩的重要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中国重要的历史关头,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宗仁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宗仁资料简介李宗仁,生于1891年8月13日,卒于1969年1月30日。
字德邻,现今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他曾经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的领袖。
他担任过中华民国副总统和代总统的职务。
他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正是由于他在北伐之前致力于两广地区的统一,才促成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中也建立了重大的战绩。
李宗仁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境一般。
他为了生计,在1906至1907年这段时间,曾经在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厂当学徒工。
到了1912年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广西陆军速成学堂,一年之后毕业,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先后担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等职位。
他与1923年经李济深和陈铭枢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李宗仁在国民党被晋升很快,在北伐前夕已经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职务,这也在军事上为他统一广西和广东地区奠定了基础。
在北伐中,他曾经率领第七军在先后转战了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他所指挥的龙潭战役,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国民党内坚决的主战派代表。
他曾经率军在台儿庄和日军大战,最后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可见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李宗仁妻子李宗仁一生一共娶了三任妻子。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李秀文。
他们在1911年时候结为了夫妻。
但是他们的婚姻都是由李宗仁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而且当时的李宗仁因为在外面四处征战,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妻子,因此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也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
李秀文为李宗仁生下了长子李幼邻,她于1992年在桂林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然后是李宗仁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洁。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所做出的抉择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后人对他有怎样的评价?李宗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权利欲强,但政治手段与认识欠缺。
地方诸侯思想很重,两次高举反蒋大旗与中央对抗造成了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的爆发,令本已病入膏荒的中国更是奄奄一息,导致中国错过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但谈到民族气节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大敌当前,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坚持抗战到底,并在台儿庄痛击日军,为中国抗战写下光辉一页。
并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成功的转移出70W大军未让日军歼灭而为日后抗战保留了可贵的有生力量,个人认为此举不亚于欧洲战场所鼓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总体客观的来说,李宗仁对中华的功过应该四六开,总体来讲还是功大于过多点.对于李宗仁的评价最恰当的是这样一份评论。
这份评论是这样写的: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关键的福将。
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福将,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一生经历了战场炮火的洗礼和政坛的暗杀,却仍然大难不死;二是在决定中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和他所代表的“桂系”,作为掌握了决定力量的人,几乎总是能够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虽然他的这些抉择有的是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有的是被时势所逼迫无奈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终究还是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朝着良好的方向行进,因此他也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后世评价。
这篇评论全面而客观地对李宗仁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的智者的形象。
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也对李宗仁的评价十分之高,他说李宗仁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还让他要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人是不会忘记他的。
可见对李宗仁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蝴蝶之女和李宗仁的爱情故事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
就连周恩来也曾这样的评价过他做的两件好事:第一件就是台儿庄;第二件就是回归祖国。
李宗仁生平简介

关于李宗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艺术与设计学院周秀毅 1000420532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他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李宗仁简介李宗仁(1890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内桂系之首,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加入在广州的孙中山阵营,之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使广西成为国民党后方的一部份。
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国民党内战,但亦有苦心经营其广西地盘。
抗战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一役名震一时。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之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党统治而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大陆并死于北京。
二、李宗仁生平介绍1、北伐时期1926年7月李宗仁将军于重庆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92 7年李宗仁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
李宗仁生平事迹

环冷却主轴轴承、利于排屑。
2.2.5 噪声
噪声评价有客观度量和主观度量两种。 机床噪声来源于:机械噪声、液压噪声、电磁噪声、空气动力噪声
机械噪声中,齿轮振动影响传动平稳性,是主要噪声源。产生的因 素是齿轮的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是由滚到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 齿轮的制造误差造成的。 措施:缩短传动链,采用小模数、硬面齿轮,降低传动件的线速度 和提高阻尼比,增加齿轮啮合重合度和提高支撑件的刚度。
2.2.6 低速运动平稳性
(1)爬行现象和机理
精度 刚度 抗振性 热变形 噪声 低速运动平稳性
2.2.1 精度
1、几何精度 2、运动精度
3、传动精度 4、定位精度 5、工作精度 6、精度保持性
2.2.2分为静刚度和动刚 度,习惯上说的刚度指静刚度。整机刚度反映 整台机床在静载荷作用下,各构件和结合面抵 抗变形的综合能力。
李宗仁的一生 功过四六开。
功: 参加北伐战争 指挥台儿庄战役
过 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工艺范围
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加工功能)。包括: 机床可完成的工序种类,所加工零件的类型、材料和尺寸范 围、毛坯种类、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燥度。
不同工艺范围对机床结构的影响: 如果机床的工艺范围过宽,将使机床的结构复杂,不能 充分发挥机床各部件的性能; 如果机床的工艺范围较窄,可使机床结构简单,易于 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率。
1.工艺范围
不同的生产模式对工艺范围要求不同: 单件大量生产——要求加工效率高、工艺范围窄,机 床结构简单。如:组合机床。 单件小批量生产——要求扩大机床功能,工艺范围广, 机床结构复杂。如:通用车床。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机床运动和刀具多,加工 精度高,工艺范围广。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通用机床都具有较宽的工艺范围;数控机床的工艺范 围比传统通用机床更宽,使其具有良好的柔性;专用机床和 专门化机床则应合理地缩小工艺范围。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入中国沈阳的事件。
这一事件对中国来说,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人民勇敢抵抗外侮的开始。
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位英雄李宗仁,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
李宗仁,原籍广西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抗日将领和政治家。
他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主席、中华民国副总统等重要职务。
他的抗日事迹和战略智慧,使他深受人民的敬重和崇拜。
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积极参与国民政府的抗日行动。
他意识到中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来抵御侵略者,因此,他努力改革军队,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他积极推行军事现代化,并注重军队士兵的训练和备战,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在作战计划中,李宗仁注重灵活性和战略变化。
他总是密切关注敌方的动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他敢于面对困境和艰难,总是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
这种灵活性和机智使他在战场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为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除了战略上的智慧,李宗仁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也是他成为英雄的关键。
他在抗日战争中屡次面临困境和挫折,但他从未屈服于敌人的压力。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他始终保持着满腔的热血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他的勇敢和献身精神鼓舞了整个中国军队和人民,使得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李宗仁的抗日事迹和战争智慧使他深受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他受到各国军队和政府的邀请,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他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争取了国际的支持和声援。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的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他在中国的抗战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军事才能、战略智慧和顽强的精神,为中国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中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的赞美,我们回顾了这段历史并向这位英勇将领致以崇敬之情。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册)

附录一李宗仁 声明
附录二李宗仁 先生答中外问
附录三邵力子、 章士钊1948年 在香港致李宗 仁的劝降书
附录四撰写 《李宗仁回忆 录》的沧桑
作者介绍
唐德刚(Te-Kong Tong,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安徽合肥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 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其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等研究,代表著作有《袁氏当国》《段 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等。2009年10月26日,唐德刚因病在美国逝世。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宗仁
政治
宁汉
广西
内战
李宗仁
中国
历史 李宗仁
武汉
上下册
事变
广州
战役
革命
会议
徐州
内容摘要
李宗仁(1891—1969),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曾为桂系军事首领,国民党中 央领导阶层的重要成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第一任副总统,1949年1月在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同年12月赴 美。1965年叶落归根,并于北京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李宗仁一生戎马,历经护国、护法、北伐、 蒋桂、抗日、国共内战等战争无数,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的走势。李宗仁寓居美国期间,应哥伦比亚 大学之邀,在“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襄赞下,于1958年开始亲自口述了他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及所 参与的军国大事,由历史学者唐德刚整理撰写,遂成《李宗仁回忆录》。本书也是唐德刚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 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自动议磋商到付梓面世历时逾二十年。《李宗仁回 忆录》是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全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它完整保存了李宗 仁在中国历史上的真面目,并间接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或军事秘闻。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具有至为重要参考价值。
李宗仁生平事迹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 称“李白”
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 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 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 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 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 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 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 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 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 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 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1921年 任少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 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 整军经武,伺机而动。他先后将所部改 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 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防区逐步扩 大到七个县。1923年 与广州孙中山大 元帅府建立联系。10月 经李济深、陈铭 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 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 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徐州会战的影响
徐州会战虽然未能全部歼灭敌军,但它却把阵地战、运动战 和游击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动歼敌一部达到防御的目 的,从战略上来讲是正确的。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 已由消积防御向积极防御的某些转变。徐州会战以中国军 队的撤退而告终,但这一撤退是防守后的撤退,它使日军围歼 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全部落空,挫伤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 标未能实现。而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却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在战略上符合持久消耗战的作战原则,并为部署 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李宗仁的一生 功过四六开。
功: 参加北伐战争 指挥台儿庄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宗仁功过是非李宗仁——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能被遗忘的人物。
在他曲折的一生中有哪些功过是非才让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永远铭记呢?下面我们从他的生平说起。
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
早年就读于临桂县(今临桂区)立两等小学,1906年底到1907年春,在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1年毕业。
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
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
毕业后(1913年秋),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中尉队附。
1916年5月,任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
后转入部,任护国军第六军部第7旅13团排长、连长、帮办营长、帮统,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
从李宗仁的早年事迹来看,青少年时的李宗仁心怀大志,而当时正处于清末辛亥革命后的乱世,古语道:“乱世出枭雄!”这样的历史背景无疑给了李宗仁绝佳的锻炼机会,20出头的他已在战场在有所建树。
1921年,任少校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
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1921年-1922年),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
后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2年-1923年)、北京政府桂林镇守使(1923年5月1923年11月)、北京政府“定”总指挥(1923年11月-1924年)。
1923年,与广州建立联系。
1923年10月,经、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联合、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1924年9月,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
1924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4年12月-1926年)。
1925年7月,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统一广西后,任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和广西省第一届省党部监察委员。
经过19世纪20年代初的几场恶战,李宗仁基本统一了广西全境。
这为后来他参加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1926年1月,在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26年1月-1929年3月)。
1926年3月,广西军队正式改编为,李宗仁任军长(1926年3月-1926年8月),黄绍竑任党代表。
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5年9月21日-1928年)。
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负责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即)。
1926年5月,南宁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军第二旅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
1926年7月,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他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终于促成北伐。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3月-1929年3月)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4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927年5月,李宗仁是广西省政府委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统辖五个军又一个独立师。
1927年8月,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
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孙传芳主力部队。
1927年9月任(国民政府)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1927年9月-1927年12月),1927年10月任西征军兼第三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任命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8年4月—1929年)、主席,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1928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4月,任国民革民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期间,还任(国民政府)禁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1928年-1929年)、(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委员(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国民政府)财政监理委员会委员。
这个时期的李宗仁不仅仅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的政治才华也开始逐渐显露。
从他转战湘、鄂、赣、皖等省,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终于促成北伐等可以看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从他敢于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可以看出他逐渐显露的军事才华。
1929年3月,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
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
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秋,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4月,参加、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1930年7月,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
1931年5月,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1年11月,任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
虽然在蒋桂战争中,李宗仁战败,甚至于被老蒋以“叛乱党国”之罪开除李宗仁党籍,并免除本兼各职,新桂系也因此受到重创。
然而在我看来,这对李宗仁来说应该是一场磨炼,在这样曲折的历程中更能磨炼出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华!这些才华将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突显出来。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
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宗仁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32年-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政府驻沪办事处常务委员。
1932年4月,李宗仁任南宁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军衔。
1935年11月,李宗仁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5年12月,任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
1936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并发表《焦土抗战论》,指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
1936年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1936年7月,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
1937年2月-1937年8月,任第五路军总司令。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10月,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8月-1938年),驻节徐州。
1938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2月至5月,指挥会战。
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2月-1938年9月)、保安司令。
1938年5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1938年6月10日,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4月至5月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1月至2月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9月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在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得到证明。
尤其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两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是中华民族以来,继、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主席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期间(1945年2月-1945年9月),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上签字。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1949年6月-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委员。
1949年7月16日-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1月,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
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机飞往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间,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
1965年7月20日,冲破重重险阻,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到机场欢迎。
李宗仁在机场宣读声明,表示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受到、、、等接见。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纵观李宗仁一生,有得亦有失,有功亦有过。
他参加北伐战争,为国民大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指挥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两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然而在蒋桂战争和与解放军的战争中他又曾一败涂地。
他又曾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犯下罪行,然而他有敢于反抗蒋介石的独裁专制,逼迫蒋介石下野,抗战后亦是意图与共产党和谈。
即便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他亦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远走美国。
当他看到祖国的光明未来时,他又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是爱国的,他有自己所坚定,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为民族大义,放弃党派成见,积极抗日,为民族复兴,毅然回归祖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悠悠历史如大江东去,一发不收,而那些历史人物总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痕迹,李宗仁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