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上册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字是“人”字旁?()A. 你B. 他C. 们D. 她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花落知多少D. 独怆然而涕下3.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团结一致”的?()A. 破釜沉舟B. 同舟共济C. 一盘散沙D. 独木不成林4.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5. 下列哪个字是“心”字底?()A. 意B. 思C. 念D. 想二、判断题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蹒跚(pán shān)C.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个个精神抖擞,精神饱满。

C.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秋天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D. 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B.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D. 《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孟子》B. 《庄子》C. 《论语》D. 《大学》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其中“春眠”指的是()A. 春天的睡眠B. 春天的梦C. 春天的早晨D. 春天的鸟鸣8.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草长莺飞”形容的是()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佳节”指的是()A. 春节B. 端午节C. 重阳节D. 中秋节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望岳》中的名句,其中“会当”的意思是()A. 应当B. 将会C. 能够D. 必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狭隘(ài)踌躇(chóu)B. 蹒跚(pán)缄默(jiān)迸溅(bèng)C. 箴言(zhēn)锲而不舍(qiè)蹑手蹑脚(niè)D. 恣意(zì)踌躇(chú)缄默(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非常谦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好几遍,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应该继续努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D. 河水静静地流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结得真甜。

C.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D.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C. 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时间呢?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B.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C.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D.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不言而喻的。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跑得飞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菜畦(qí)倜傥(tǎng)人声鼎沸(dǐng)B. 蝉蜕(tuì)讪笑(shàn)脑髓(suǐ)咄咄逼人(duō)C. 酝酿(niàng)踉跄(liàng)叱咤(zhà)锲而不舍(qiè)D. 囫囵(hú)蹒跚(pán)缄默(jiān)拈轻怕重(niā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经常帮助同学。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拖泥带水,不干脆。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谦逊有加。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务实际。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不感到厌烦)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不感到疲劳)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不感到满足)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不感到厌烦和疲劳)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辞辛苦地工作。

(不推辞)B. 他总是不辞辛苦地工作。

(不告别)C. 他总是不辞辛苦地工作。

(不推辞,不告别)D. 他总是不辞辛苦地工作。

(不推辞,不告别,不感到疲劳)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不屈服)B. 他总是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不弯曲)C. 他总是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不屈服,不弯曲)D. 他总是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句展现的萧索景象,与游子的悲凉心境吻合。

B.“夕阳西下”照应首句中的“昏”字,点名了时间。

C.这首小令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远行图。

D.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热爱秋景的情怀。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答案1.B(思念中的故乡,错。

途中的村庄)2.D (热爱秋景的情怀,错。

感伤的情怀)3.A(秋天的思考,错。

秋天的思念)4.D(并无思乡之情,错。

主要是思乡之情)试题2: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憧憬(chōng jǐng)倔强(jué jiàng)B. 迸发(bèng fā)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参差不齐(cān chā bù q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C. 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保持健康。

D.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3-10. (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12. 成语“__________”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枯燥无味,没有新意。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15. (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6. 文中“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分)17. 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分)18.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9. 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

(2分)20. 文章通过哪些情节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3分)2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四、作文(共40分)22.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0分)初一上册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D 3-10. (略)二、填空题答案11. 天涯共此时 12. 陈词滥调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15. (略)三、阅读理解答案(一)课内阅读16. 答案要点:思乡、思念、怀乡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B. 倔强(jiàng)C. 迸溅(bèng)D. 应有(yī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同学们对这次春游活动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C. 他说话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D. 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的成绩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C. 她的心情像春天的花朵,绽放着美丽。

D. 他的演讲像泉水一样,清澈而有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进取。

D.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中的名句。

7.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其著名的词句。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中提到的“春天的使者”指的是什么?1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春天的景象?13. 文章中“万物复苏”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4. 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什么态度?15.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深层含义?四、作文(30分)1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倔强(juè)C. 踌躇(chóu)D.瞠目结舌(chēng)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他不仅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C. 他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D. 他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春晓》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C. 《江雪》D. 《望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______。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1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忆江南》。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12. 请简述《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四、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①à异②ì益③七皱八ě④涟ī。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锁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资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②她那瘦骨遴询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错别字改正3默写。

10分①潮平两岸阔,。

②为者常成,。

③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万紫千红总是春。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⑧,雪却输梅一段香。

⑨尺有所短,。

4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2分示例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5步入初中的大门,意味着成长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开始了。

生命每一个成长的时段都不可重复,不可替代,不要把初中的学习仅仅看成是为未来做准备,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初中阶段才能有最深的感悟,很多优秀的品性只有在初中阶段才能养成,错过便是一辈子的遗憾。

而读书和思考对于你们初中时段的成长意义重大。

推荐一本书,并说说你阅读这本书的体会。

2分6班级组织开展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编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

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

4分小报名称栏目名称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二、阅读理解共37分一、诗歌鉴赏5分《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1分9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10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4题。

12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明察秋毫2项为之强3方出神4鞭数十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常蹲其身,使与台齐以虫草为林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于土墙凹凸处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4、文章题为《幼时记趣》,这趣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简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往事依依》的节选部分,完成15—18题8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5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油然而生信口16找出并用横线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2分17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你把这些句子摘录在下边的横线上。

至少两句2分18第二段中老师指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写出两句与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来印证它。

2分四阅读《有梦才有远方》一文,完成19—22题。

12分有梦才有远方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

候鸟南飞,征途迢迢。

她的梦呢?在远方,在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

她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她一对翅膀。

窗前托腮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我喜欢做梦。

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柴科夫斯基。

多年以后,他成功了,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也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大道。

梦启发了他的初心,他则用成功证明了梦的真实与壮美——因为有了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

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

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下也传来迷人的歌唱。

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

等到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地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汗水与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得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那句话美梦成真!19文中所说的梦指的是什么?2分末一句中的秋天的果园指的是什么?2分20画出文中最能够诠释文题有梦才有远方的句子?2分21文中列举查克贝瑞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22读罢此文,你一定感慨良深。

你的梦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让自己美梦成真?3分三、作文。

63分,作文60分、卷面分3分23同学们从小学跨进中学,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新的课堂、新的学习方式……请以新的为题,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补全题目,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题目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诧、裨、褶、漪2锁资遴询缩姿嶙峋3略4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

腊梅不畏严寒,是在告诉我们遇事要勇敢。

5写出书名为一分,写清阅读的收获体会两分。

只有书名,没有收获和体会不得分。

6教材第32页71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2老爷爷,请问到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远啊!意思对即可二、阅读理解一8黄鸡报晓时间,时光流逝9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10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

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11略1213略14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举这任一为例指出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像把平常的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并从中获得乐趣。

趣在其中。

三、15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信口随口16第一句17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18略四、19梦指的是理想愿望答出其一即可秋天的果园指成功20有了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21 列举查克贝瑞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只要有梦,并为此不 懈的努力就一定能美梦成真。

强调有梦的重要性。

22 略回答要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语言要流畅。

回答第二问时要提及实干或具体的措施。

请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给分 三、作文 50+3 分 评卷标准 一类卷 45~50 分切合题意,创意表达;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 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文体明确。

二类卷 38~44 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中心明确,内 容较具体;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 30~37 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中心大致 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比较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 20~29 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基本真实;中心 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大体符合文 体要求。

五类卷 19 分以下不合题意;感情虚假;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 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或不成篇。

注意事项 1 书写认真规范,美观大方,此项卷面分 3 分单独打分,不在作 文 50 分中。

2 不足 500 字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未完篇且不足 400 字,评四 类卷及以下。

3 错别字每 2 个扣 1 分,重复不计,最多扣 3 分。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