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1: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利于鱼生存。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2: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我的猜想: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3: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我的猜想: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实验4: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我的猜想: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5: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我的猜想:叶子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步骤:1.把热水倒入玻璃杯中。

2.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

3.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气泡。

实验结论:叶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6: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我的猜想:土壤中有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
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皮筋、泡沫塑料、水槽
实验方案
实验一:把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皮筋、泡沫塑料放入水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二:用手反复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三: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它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木条、纸片的两个玻璃片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水能沿着布条、木条、空心玻璃管、纸片等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实心玻璃管、玻璃片、铁丝等材料上升。
2、水能沿着玻璃片上升。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实验名称
空气在哪里
实验材料
气球、塑料袋、纸、扇子、饮料瓶、玻璃杯、水槽、水
哪杯水热
实验材料
温度计、两杯温差很小的热水
实验方案
1、认识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两杯水的温度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现象
温度计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1、
实验名称:
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啤酒瓶、木块、漏斗、吸管、矿泉水瓶、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
一名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另一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二:
1、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入羽毛中。

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实验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 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 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整理实验1【探究问题】猫足的肉垫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猫足的肉垫有防滑、缓冲、消音的作用。

【实验器材】方凳、4块一样的毛巾、4根线绳【实验方案】1.用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的四肢,用毛巾包裹凳子腿,模拟有肉垫的猫足。

2.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和推动凳子,模拟猫的行走,对比声音的大小和用力的大小。

3.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手握凳子,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握住凳子让其落下,模拟猫的跳跃,对比落地时手上的震动感。

【实验预判】如果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声音变小,不容易推动,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没有很强的震动感,说明猫足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不容易推动,且声音很轻,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震动感变弱。

【实验结论】猫足肉垫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

实验2【探究问题】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粘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还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器材】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方案】1.给气球装满水,放在盘子上,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

3.对比两次触摸、抓握的感觉,推想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

【实验预判】如果涂上洗洁精后不容易抓起气球,就说明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并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现象及分析】涂洗洁精前,很容易抓起气球,涂洗洁精后,气球表面滑滑的,很不容易被抓起。

【实验结论】鱼的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鱼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3【探究问题】翅膀大小对鸟飞行时间的影响?【我的猜想】翅膀大小影响鸟飞行时间的长短,翅膀大飞行的时间长,翅膀小飞行的时间短。

【实验器材】2张不同颜色的A4纸【实验方案】1.用两张不同颜色的A4纸,分别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模拟鸟的大小不同的翅膀。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平
口挨口,倾倒液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陷处相平
实验现象: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实验结论:
广口瓶
锥形瓶
玻璃杯
ml
ml
ml
实验名称:
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实验材料:
各种形态的不倒翁
实验方案:
1、玩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论
第一杯水
第二杯水
哪杯水更热
实验名称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
烧杯、温度计、方座支架、计时器
实验方案
1、将温度计吊在方座支架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
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沉入水底。
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基本方法有
改变物体形状。
给它附着浮或沉的物体。
实验名称
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实验材料
橡皮泥 牙膏皮 (铝) 塑料小瓶 沙子 食盐 鸡蛋(生)泡沫塑料 水槽 细线 铁钉 石块
实验方案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一:利用气球、塑料袋、纸、扇子、饮料瓶想办法找空气。
实验二:探究杯子里面有空气。
1、在杯子底部塞紧一团干燥的纸将杯子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再竖直提起,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观察纸团湿了吗?
2、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气球、塑料袋、饮料瓶中有空气,用纸或扇子一扇,感觉空气就在脸旁。
3、比较水、牛奶在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状态作比较。
实验现象:
1、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牛奶、果汁是有颜色、不透明的液体。
2、水没有气味和味道,果汁、白酒、醋有气味和味道。
3、水和牛奶能流动,木块、橡皮不能流动。
实验结论: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名称
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现象:
1、不倒翁底部是半球形的
2、上面是空的,底面装有比较重的物品,并固定在底部。
实验结论:
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实验名称:
认识水
实验材料:
水、杯子、玻璃棒、牛奶、橡皮、木块、果汁、醋、
白酒等。
实验方案:
1、观察水、牛奶、果汁进行颜色、透明度的比较。
2、闻和尝水、果汁、白酒、醋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2、点燃蜡烛,使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三: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另一根露在瓶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现象:
实验一:无法站起来
实验二: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不能吹灭蜡烛
2、能吹灭
实验三:不能喝到水
实验结论
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1、
实验名称:
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啤酒瓶、木块、漏斗、吸管、矿泉水瓶、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
一名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另一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二:
1、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实验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气球、泡沫塑料。沉下去的物体有: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
实验二:手会感到向上托的力。
实验三:
物体名称
浸入水中前皮筋的长度
浸入水中后皮筋的长度
钩码
实验结论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二:水面变凸了。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名称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木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玻璃片、纸片、细线、红墨水、铁丝等。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材料
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皮筋、泡沫塑料、水槽
实验方案
实验一:把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皮筋、泡沫塑料放入水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二:用手反复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三: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源自2、再把它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哪杯水热
实验材料
温度计、两杯温差很小的热水
实验方案
1、认识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两杯水的温度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现象
温度计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木条、纸片的两个玻璃片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水能沿着布条、木条、空心玻璃管、纸片等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实心玻璃管、玻璃片、铁丝等材料上升。
2、水能沿着玻璃片上升。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实验名称
空气在哪里
实验材料
气球、塑料袋、纸、扇子、饮料瓶、玻璃杯、水槽、水
实验名称:
用感官辨别液体
实验材料:
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酒精)等,并编号。玻璃棒。
实验方案:
第一:用眼睛观察
第二:用鼻子闻
第三:用舌头尝
实验现象:
1号杯子是()
2号杯子是()
3号杯子是()
4号杯子是()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名称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看到小饮料瓶内的蜡烛先灭,大饮料瓶中的蜡烛后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灭。蜡烛熄灭后,水进入饮料瓶。
2、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
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
1、纸团没有湿。
2、杯子里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实验结论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名称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
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方案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拧紧瓶盖),分别罩在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4
15
温度( )
89
81
76
72
69
64.5
63
62
实验结论
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温度降得越慢。
实验名称:
哪杯水多
实验材料:
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方案:
1、观察认识量筒
2、正确使用量筒
选用合适的规格的量筒
改换液体。
实验名称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实验材料
胶头滴管、硬币、水、注射器、玻璃杯、
实验方案
实验一:用胶头滴管往硬币上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有什么变化?记下水滴的数量。
实验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注射器往盛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记下水滴的数量。
实验现象
实验一:水面变凸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