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欣然:乐滋滋的)2、以天下之美尽在已(美:美景)3、至于北海。

(北海:北方的大海)4、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旋:掉转)5、望洋而若有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二、通假字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泾:径,直流的水波;辩:辨,清楚)三、古今异义1、于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面目: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古义:面部。

今义:面貌)3、大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修养很高、见识很广。

今义:言行举止得体庄重)四、词类活用1、时:秋水时至(名作状,在这个时候)2、东: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之(名作状,向东)3、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形作动,小看)4、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作动,轻视)五、句式1、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2、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六、难句翻译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我将长久地被见识广的人取笑。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译:我要不是到达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思想:唯心主义。

正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生活态度:顺应自然。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著名散文,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寓言故事而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他的作品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作品特色《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

《秋水》出自外篇。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往往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重点字词1、实词(1)泾流之大泾:同“径”,径直。

(2)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3)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掉转。

(5)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6)以为莫己若者莫:没有谁。

若:比得上。

(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8)笃于时也笃:束缚,限制。

(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

2、虚词(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

(2)而轻伯夷之义者而:并且,表并列。

(3)始吾弗信始:开始。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通假字(1)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

(2)拘于虚也虚:同“墟”,所居之处。

(3)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

4、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指泛指河流。

(2)至于北海至于:古义是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东面而视东面:古义指脸朝东;今义指东边。

5、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4)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我之谓也”,“……之谓也”表判断,意思是“说的就是我啊”。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至:到.百:众多.川:河流.灌:注入.河:古今异义.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泾:同“径”,直.泾流:直流地水波.之:代词,这样.涘:水边,岸.渚:水中地小块陆地.崖:高地河岸.之:助词,地.辩:同“辨”,分辨,辨认.b5E2R。

秋天地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地小河流地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地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p1Ean。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河伯:传说地黄河之神.欣然:高兴地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地样子.以:认为,觉得.之:助词,地.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为:是.尽:都,全部.DXDiT。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地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而:连词,表修饰.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走.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北方地大海,指东海地北部.东面:面朝着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而:连词,表修饰.端:尽头,边际.RTCrp。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地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地样子.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地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地道理很多.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以为:认为.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地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地标志.5PCzV。

《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

《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

《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2、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辨认。

二、古今异义1、于就是焉河伯欣然而喜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就是由前一事引起得。

2、于就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得样子。

3、至于北海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得人。

今义:慷慨,不吝啬。

5、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东面而视面向,面朝2、名作状(1)秋水时至按季节(2)顺流而东行向东3、形容词意动用法(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少,小瞧(2)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轻视4、形容词作名词(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景四、一词多义1、见(1)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瞧见2、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2)以为莫己若动词,比得上3、始(1)于就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2)始吾弗信开始4、闻(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动词,听说(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见闻,学识5、之(1)泾流之大代词,这样(2)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3)仲尼之闻助词,得(4)两涘渚崖之间助词,得(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助词,得(6)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7)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助词,得(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取独(9)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助词,得(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词,得6、于(1)于就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在。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宾语前置句(1)我之谓也(“之”就是宾语前置得标志,即“我谓也”。

)(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己”置于谓语动词“若”前面,即“莫若己”。

)(3)东面而视(宾语“东”置于谓语动词“面”前面,即“面东而视”。

秋水庄子赏析 秋水庄子知识点梳理

秋水庄子赏析 秋水庄子知识点梳理

秋水庄子赏析秋水庄子知识点梳理庄子的《秋水》是高中学习课程中的考察重点,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此篇文言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此篇文言文。

秋水庄子赏析一、通假字泾同径直泾流之大辩同辨辨识不辩牛马虚同墟所居之处拘于虚也大同太大的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同萃聚集人卒九州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1.名作动面名作动,面向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名作状,按时秋水时至东名作状,向东顺流而东行东名作状,向东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形作意动,认为...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形作意动,认为...轻而轻伯夷之义者穷形作动,尽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形作意动,认为...多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形作意动,认为...少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形作名,美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仲尼之闻代词,指天下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莫大于海介词,由于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介词,凭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伯夷辞之以为名5.若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6.闻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7.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始吾弗信(开始,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五.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

高一语文庄子《秋水》文言文的知识总结锦集十五篇

高一语文庄子《秋水》文言文的知识总结锦集十五篇

高一语文庄子《秋水》文言文的知识总结锦集十五篇篇1:高一语文庄子《秋水》文言文的知识总结高一语文庄子《秋水》文言文的知识总结一.通假字泾同径直泾流之大辩同辨辨识不辩牛马虚同墟所居之处拘于虚也大同太大的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同萃聚集人卒九州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1.名作动面名作动,面向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名作状,按时秋水时至东名作状,向东顺流而东行东名作状,向东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形作意动,认为...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形作意动,认为...轻而轻伯夷之义者穷形作动,尽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形作意动,认为...多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形作意动,认为...少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形作名,美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仲尼之闻代词,指天下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莫大于海介词,由于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介词,凭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伯夷辞之以为名5.若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6.闻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7.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五.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庄子·秋水》是《庄子》中的一篇著名篇章,它以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为主要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以下是对《秋水》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由、无为、顺应自然,他的文章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总汇,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后学所作。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不辩牛马”中的“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3、一词多义(1)闻:①闻道百(听到)②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2)始:①始吾弗信(开始)②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4、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节)(2)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东面而视(东,名词作动词,面向东)(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轻,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三、重点句子翻译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翻译: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四、文章主旨《秋水》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揭示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而天地是无限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成就而骄傲自满,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同时,也表达了庄子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五、写作特色1、运用寓言故事文章以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这一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对比手法通过河伯在见到北海之前的自满与见到北海之后的自愧,以及河伯与北海若在见识和境界上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语有句话说:听说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八、出自本文的成语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
《秋水》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
泾()渭 涘() 渚()
2、穷
今我睹子之无穷也
日暮途穷
穷则独善其身
3、殆
则殆矣
思而不学则殆
殆例送死
4、见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入朝,见威王
风吹草低见牛羊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
6.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六、特殊句式
1.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闻道百
3.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4、至于北海(至于: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5、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表方向)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古,多学识的;今,慷慨,不小气)
7、百川灌河:(河:古,特指黄河。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四、词类活用
1.名作动
东面而视(面:面向)
2.名作状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译为:况且……”。)
七、重点语句翻译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八、出自本文的成语
1、望洋兴叹:
2、贻笑大方: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六、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3.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4.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译为:况且……。)
七、重点语句翻译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时至(时:按时)
顺流而东行(东:向东)
东面而视(东:向东)
3.意动用法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认为...少)
而轻伯夷之义者(轻:认为...轻)
4.形作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美景)
五、一词多义
1、语
野语有言曰(谚语)
仲尼语之以为博(谈论)
2、穷
今我睹子之无穷也(穷尽,尽头)
日暮途穷(尽头,引申为处境困窘)
二、通假字
①不辩牛马。
三、古今异义词
1、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3、野语有言曰
4、至于北海
5、东面而视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百川灌河:
四、词类活用
1、东面而视
2.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五、一词多义
1、语
野语有言曰
仲尼语之以为博
《秋水》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
泾(jīng)渭 涘(sì) 渚(zhǔ)
二、通假字
①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三、古今异义词
1、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于是:古,在这个时候;今,表示修饰)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面目:古,脸,面容 ;今,脸的形状,相貌。)
3、野语有言曰 (野:古,俗;今,不受约束的)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
3、殆
则殆矣(危险)
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殆例送死(几乎,差不多)
4、见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看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 (及、比得上,动词)
6.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