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篇1: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
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死者数(屡次,多次)矣。
”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更(更换)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
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5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1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更若役()谨食之()莅事者()得而腊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⑵当其租入(当:)⑶谨食之(食:)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⑸可以已大风(已:)⑹岁赋其二(赋:)⑺貌若甚戚者(戚:)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 )(2)又安敢毒耶(毒:)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历年中考试题与答案

《捕蛇者说》练习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捕蛇者说》的意思是。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解释下列字词a、质()b、章()c、以()d、啮()e、得()f、以为()g、可以()h、已()i、赋()j、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A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b.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B.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C.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D.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4.《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
5.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________。
6.从全文看,蒋氏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________的罪恶现实,并卒章显志,以________点明主旨。
7.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________这句话中看出来。
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解释加粗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②安敢毒耶()孰知赋敛之毒()③哀而生之乎()叫嚣乎东西()④则已后矣()可以已大风()⑤呼嘘毒疠()号呼而转徙()⑥触草木,尽死()以尽吾齿()⑦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⑧君将哀而生之乎()乡邻之生日蹙()9.指出加粗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殚其地之出()②向吾不为斯役()其印为子群从所得()③汪然出涕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吾父死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10.写出加粗词古今义。
捕蛇者说(答案)

捕蛇者说(答案)1. 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黔之驴》2.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3.外形毒性药性4、(1)每年(2)多次(3)更换(4)眼泪(5)困苦不堪5、(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
意思对即可。
“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
)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2分)7、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1分。
如两个全答,按前一个评分。
)8、(1)苛政猛于虎也。
(2分,缺“也”不扣分。
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
)(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
(2分。
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
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
)9.①眼泪②使……活③一天天④这 10.B11.赋敛毒于蛇。
或:苛政猛于虎12.D13,C14.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15.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1 / 1。
【免费下载】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4、翻译句子(2 分)
B ⑴⑵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二. 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⑶⑷ D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彻:
)
是进亦忧退亦忧
食之不能尽其材
皆若空游无所依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捕蛇者说》《楚人谓虎为老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楚人谓虎为老虫》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节选)【乙】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6.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去死肌去:__________(2)若毒之乎毒:__________(3)不胜惊错胜:__________(4)鼠何名老虫名:__________7.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太医以王命聚之。
(2分)译文:(2)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2分)译文:9.(5分)甲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2分)乙文“余惊错欲走”的原因是什么?(1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2分)答案:(二)(16分)6.(4分)(1)去除(2)痛恨,憎恨(3)能承受(能承担)(4)取名(命名)7.(3分)D8.(4分)(1)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中考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很多中考生一直在文言文阅读上难以取得高分,文言文阅读需要大家做练习题,这样才能积累文言文阅读答题经验,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中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取得高分。
捕蛇者说(节选)【唐】柳宗元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④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初中阶段还学过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是(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死于捕蛇。
B、选文第②、④两段中悲的原因相同,但程度有所差异。
C、作者将蒋氏的生活境遇与乡邻对比,为了赞叹蒋氏的幸运。
D、蒋氏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的残酷现实。
1、(2分)《黔之驴》《小石潭记》2、(3分)(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捕蛇者说》《礼记·檀弓》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捕蛇者说(节选)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徒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坨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
”而曰:“然。
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⑤识(zhi)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扶着车轼。
②[子路]孔子的学生。
③[壹似重有忧者]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
④[吾舅]我的公公。
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B.以尽吾齿(牙齿)C.又安敢毒耶(怨恨) D.何为不去也(离开)1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其它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悍吏之来吾乡 B.今以蒋氏观之C.谨食之 D.使子路问之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蒋氏的乡邻“号呼而转徙”的原因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阅读《捕蛇者说》,回答问题。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
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
①当.其租入
②几死者数.矣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吾恂恂
..而起
65.选文第二段“貌若甚戚者”和第三段“蒋氏大戚”中两个“戚”的原因有何不同?
66.结合第三段的叙述,概括出“乡邻之生日蹙”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7.除了写蒋氏,哪句话还交待了永州人对捕蛇差役的态度?请结合选文主旨简要说一说你对这一态度的理解。
【答案】
64.①抵②多次,屡次③使……活下去④小心谨慎的样子65.第一个“戚”是蒋氏回忆三代人备受捕蛇之苦而悲痛在心;第二个“戚”是想到恢复赋役会使自己遭受更大的不幸而惊恐万分。
66.乡邻倾尽所有也缴不出赋税,只得背井离乡去逃难,村里凋敝萧条;官吏逼索赋税,凶暴专横,侵扰叫嚣,乡邻提心吊胆,不得安生。
67.(1)永之人争奔走焉。
(2)示例:“争奔走”三个字把永
州人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争着去做九死一生的事,其间的无奈和酸楚更是让人同情,表明毒蛇虽然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