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分析知识点
•这些无效碳水化合物能促进肠道蠕动。
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①物理法②化学法③色谱法
④酶法⑤发酵法⑥重量法
一般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采用物理法较为方便。
物理法:相对密度法
折光法
旋光法
发酵法——测不可发酵糖
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1、感官检验的特点:可靠、直接、快速、灵敏度高、直观准确,往往是食品各项检验内容的第一项,不能被其它方法代替
2、感官检验的种类: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②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①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8样品保留一个月;
9感官不合格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10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
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食品回溯制度)
7、预处理的目的: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
* P ( 亿 分 含 量 ) p r s p r b l o 1— ) PB十 一 a t e i n(0 9 li
P T — D r s p r t i 1o 1— 2 u / g P— a t e r 1 i n(0 1 ) g k
水 除 特 别 指 明 外 , 为蒸 馏 水 、 均 去离 子 水 常 用 带 刻 度 的 玻璃 仪 器 是 在 2  ̄ 件 下 标 注 的 。 0C条
痕 量分 析 — — 样 品中 组 分 < 0 1 .%
酶 检 验 法 : 用 酶 的反 应 进 行 物 质 定 性 、 量 的方 法 。 利 定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制 定的 , 国际 间通用 的标准 。 在 每年 1 0月 l 4日为 国 际 标 准 日 。 ・s一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 立 于 14 IO 成 9 7年 2月 2 日, 部 在 目 内瓦 , 3 总 是 成 员 国 , 国 是 7 恢 复 我 8年

食 品 分 析 常 规 方 按 比例 配 制 的 液 体 组 分 溶 液 :指 各 组 分 的体 积 比 。
如 : 丁 醇 一氨 水 一无 水 乙 醇 ( :: ) 指 7体 积 正 丁 醇 、 正 712系 1体积 氨 水 和 2 体 积无 水 乙醇 混 合 而 成 的 溶 液 。 所 用 乙醇 , 除特 别 指 明外 , 系指 9 % 乙醇 。 均 5的 所 用 的 砝 码 、 定 管 、 液 管 、 量 瓶 、 度 吸 管 等 均 需 按 国家 有 关规 滴 移 容 刻 定及 规 程 进 行 校 正 。 水 浴 : 回 收有 机 溶 剂 及 注 明温 度 外 , 系 指 沸 水 浴 。 除 均 烘箱: 除注 明外 , 指 1)~ 1 5C烘 箱 。 均 (] 0  ̄ ( 试 剂 与仪 器 :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培训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培训

沉淀分离法:是利 用沉淀反应进行分 离的方法。
01
03
02
磺化法和皂化法: 常用来处理油脂或 含脂肪的样品。
04
掩蔽法:利用掩蔽 剂与样液中干扰成 分作用使干扰成分 转变为不干扰成分, 即被掩蔽起来。
第四节 检验的一般步骤
01
澄清和脱色:澄清是用来分离样品中的浑浊物质,以消除其对分析测定的影响。
02
2
第一节 检验用水的要求
达到以下标准:
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 =5.0~7.5(25℃)。 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
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 或等于530µs/cm(25℃)。
无有机物和微生物 污染。
氢离子含量合格。
第二节 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01
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标准的纯度较高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 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一.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 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
第二节 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 ), 分为C 级(第一基准)与D 级(工作基准)两个级别,主 体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99.98~100.02%和99.95~100.05%, D 级基准试剂是滴定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规定采 用浅绿色标签。
第二节 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各种试剂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合理、正确的选择使 用,不要盲目的追求纯度高。例如:配制铬酸洗液时,仅需工业用的 K2CrO7和工业H2SO4即可,若用AR 级的K2CrO7,必定造成浪费。食品检 验使用分析纯试剂(AR )。
第二节 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食品分析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复习资料一、简介食品分析是一门研究食品成分和性质的科学,主要通过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方法来对食品进行检测和评价。

食品分析旨在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帮助大家复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食品成分分析食品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和测定食品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常见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分析、脂肪分析、糖类分析、维生素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等多种分析技术来进行。

三、食品质量评价食品质量评价是食品分析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控制指标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食品质量评价方法包括:重金属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分析技术来实现。

四、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鲜期、增加色香味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食品添加剂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质量控制。

食品添加剂分析主要是对食品中添加剂的类型、含量和残留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五、食品检测技术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分析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六、食品分析的挑战和前景尽管目前食品分析技术已经很先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复杂的食品基质、残留量低的有害物质等都给食品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食品分析技术,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和安全标准的制定,以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七、结论食品分析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对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込 K -D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 •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目的: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②对样品进行浓缩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 靠的分析结果{G> WttEJSKtffi②皂代迭厂(D 吸附佰1H 分7S6 •侣层分离扶一 ②分&何谄分离I ®iH 分离2•样品采集的两种方法 随机抽样代表性抽样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 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 等作出评判,最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感官检验用来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

感官检验是与仪器分 析并行的重要检测手段按检验时所利用的感觉器官,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 检验和触觉检验。

进行感官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 然后进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3> 分3. ffEWJCI R 迭 JH7W 分层怯 浸泡怯 5St4fr第四章水分测定1. 什么是结合水什么是自由水自由水指存在于食品表面润湿水分、渗透水分和毛细管水,主要存在植物细胞间隙,具有水的一切特性,简单的热力方法除掉。

结合水包括:束缚水和结晶水。

这种水是与食品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形式结合状态(氢键)配价键的形式存,它们之间结合的很牢固。

两者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2. 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力通风干燥法具有那些潜在的优势答:真空干燥法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含量。

由于本方法是在较低温度减压的条件下进行,故相比于强力通风干燥法而言更适用于在100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的保存方法
(1)短期保存可采用冷藏的方法,可保存在0-5℃冰箱 内,但应尽快检测,不能长时间存放。 (2)可根据样品种类及要求采用干燥保藏的方法,如自 然风干、烘干或真空冷冻干燥等。
样品的保存方法
(3)不能即时进行处理的鲜样,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 罐藏的方法保存。
可放入无菌密封器中保存,或充惰性气体。 (4)特殊样品可加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
样品制备的目的
样品制备的目的
食品种类繁多,很多食品不同部位 的组成存在差异性。用于检测的样品必 须要保证样品各个部分的均匀性,取任 何一部分都能很好地代表待检测食品的 特性。
样品制备的目的
在检测之前需要根据待测食品的特性 及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样 品的制备是指对采取的样品进行分取, 粉碎及混匀等过程,目的是要保证样品 均匀,使在检验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 全部样品的成分检验结果。
基本条件有干燥、低温、避光、密 封等,特殊样品根据需要应保证必要 的条件,确保样品成分不发生任何变 化,使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Part 02
样品保存的原则
样品保存的原则 1.防止样品污染 保存样品的容器及工具必须清洁干净,最好用玻璃瓶,切忌使用带橡皮 垫的容器。 不能含有待测成分或其他可能污染样品的成分,不能引入新的污染物。 同时样品的包装应密封,可避免样品在运输及保存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 境影响而污染。
散粒状固体样品
四分法取样:即用分样板先把样品混合均匀后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 压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圆台形料堆,在料堆上画对角线,将其分成 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按照上述方法分成四份,取对角两份, 剩余样品继续混合,重复操作至样品达到所需数量。
Part 03
液体及半固体样品

食品分析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分析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分析学知识点总结一、食品分析学的概念和作用食品分析学是研究和掌握各种食品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是食品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食品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技术保障。

食品分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劣质成分、毒性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1. 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对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和测定的过程。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食品分析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食品分析可分为营养分析、生物学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

其中,化学分析是食品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3. 食品分析的方法:食品分析主要采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测定。

化学方法包括酶法、光度法、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物理方法包括显微镜、热力学方法、流变学方法等;生物方法包括酶反应、细菌培养等;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4. 食品分析的流程:食品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准备、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离、分离物的测定和结果的分析等基本步骤。

其中,样品的准备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它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测定。

样品的预处理是为了降低或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使得后续的分析和测定更加准确。

三、食品成分的分析1. 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和品质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食品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分析:食品的添加剂包括合法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合法添加剂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营养强化剂、甘苷酸钠和硝酸盐等。

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

绪论:1.食品分析的概念:食品分析是运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各种科学技术,来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2.食品分析特点:分析对象是食品;大部分食品是生物材料;样品的前处理是分析的关键3.食品分析内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食品添加剂分析: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漂白剂等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有害元素、农药、微生物污染、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等食品的感官鉴定4.食品分析标准的分类: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5.食品分析流程: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第一章: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一过程称为样品的采集2.采样的原则:均匀性、代表性、保持样品原有的理化性质3.采得样品的分类: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抽样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4.样品的制备:把原始样品缩分为平均样品时,要经过必要的操作,使样品粉碎,均匀,这一过程称为样品的制备。

方法:四分法;上中下三层法5.采样的一般方法:随机抽样:使总体每份样品被抽取的几率都相等的方法系统抽样:已经了解样品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指定代表性样品:用于检验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集,不遵循均匀性原则6.样品的保存:制备好的样品应放在密封洁净的容器内,低温保存,避光保存7.样品预处理的总原则: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使被测组分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8.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谱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9.分析方法的评价: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10.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11.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12.回收率:评价准确度的常用方法1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14.分析准确度的评价:标准物质法,t检验方法、回收率、双样品图法1.食品的物理检验法:比重法(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例:全脂牛奶:1.028-1.032;植物油压榨法:0.9090-0.9295)、折光法、旋光法(3种都可测糖;旋光法主要测糖和氨基酸)2.感官检验:通过人体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食品的色香味进行综合鉴定分析,最终以文字,符号,或数据的形式作出判断,从而客观的评价食品的质量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湿法灰化方法优点
优点
LOGO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 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湿法灰化方法缺点
缺点
①产生有害气体。
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 溢。 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LOGO
(二)蒸馏法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
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常压蒸馏
蒸馏方法
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 扫集共蒸馏
食品分析 中常用前
4种。
共沸蒸馏
萃取蒸馏
LOGO
精馏
①常压蒸馏
❖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 质。
❖ 蒸馏釜:平底、圆底 ❖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 注意:a.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毛细管、
素瓷片) b.温度计插放位置。 c.磨口装置涂油脂。
LOGO
(3)采样的一般方法 最常用的采集方法是随机抽样。均衡地、
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注意: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
的可能性均等。
LOGO
具体作法:
①掷骰子—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②用随机表。 ③用计算器、计算机。 ④用抽奖机。
LOGO
细则 少量食品的采样
LOGO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 缩分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LOGO
❖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 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 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
❖ 罐头 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LOGO
①原始样品的采样:随机采样 虹吸法采样 电动搅拌器搅拌后采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集 液体试样:按需要量采样
颗粒、粉状样品:四分法和分样器混匀缩分
LOGO
细则 大量不均匀食品的采样
①几何法; ②流动定时采样; ③分档采样; ④分区分层采样; ⑤按批次件数比例采样。
LOGO
液体样品取样法
LOGO
固体样品取样法
LOGO
2.样品采集的要求、步骤、数量和方法
(1)正确采样的原则
代表性原则
采样的原则
LOGO
典型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
程序原则
细则
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 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
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LOGO
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璜化法和皂化法
LOGO
色层分离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 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 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LOGO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
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LOGO
一、 样品的采集 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 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 工作叫采样。
关键所在
LOGO
1. 采样的意义 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
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 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 所以采用正确的采样技术采集样品尤为重 要。
LOGO
LOGO
视频:普通蒸馏
LOGO
②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
高的物质。 ❖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增
高而增高。LOGO来自LOGO视频:减压蒸馏
LOGO
③水蒸汽蒸馏
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 物质。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 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 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 出来。
LOGO
补充:
采样时的记录
LOGO
样品名称 采样地点
时间 数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封
(2) 采样的步骤 采样的一般程序
检样
原始样品
检验样品 0.5Kg
LOGO
平均样品
复检样品 0.5Kg
仲裁样品 0.5Kg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 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 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LOGO
主要内容
1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3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LOGO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 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 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 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LOGO
干法灰化方法优点
优点
LOGO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 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 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 单。
干法灰化方法缺点
缺点
LOGO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 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 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 湿法消化
❖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 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 中。
❖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水蒸汽蒸馏装置见下图。
LOGO
LOGO
视频:水蒸汽蒸馏
LOGO
④扫集共蒸馏
❖The clean-up method termed sweep co-distillation
❖ 一种专用设备,管式蒸馏器后接冷凝装置与微 型层析柱。多用于测食品中残存农药的含量。
四分法
LOGO
LOGO
三、样品保存
采集的样品应在短时间内分析,否 则应妥善保管。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 处保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 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 保存。
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 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LOGO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 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②对样品进行浓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