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ppt课件

不用计算,试写出上面右边各题 的结果,并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111105÷9=_1_2__3_4_5____
9÷9=1
1111104÷9=_1_2_3__4_5_6___
108÷9=__1__2___
11111103÷9=_1_2_3__4_5_6__7_
1107÷9=__1_2_3___
111111102÷9=_1_2_3__4_5_6__7_8
11106÷9=_1__2_3_4__
1111111101÷9=_1_2__3_4_5__6_7_89
商比被除数少一位并且每一位上的 数字分别为从1开始的相邻自然数。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照样子再编三道题,直接写出结果
(10-1)÷0.9=___1_0____ (200-2)÷0.9=__2_2_0____ (3000-3)÷0.9=_3__3_3_0___ (40000-4)÷0.9=_4_4__4_4_0__ _(_5_0_0__0_0_0__-__5_)__÷__0_._9__=_5_5__5_5_5__0___ _(_6_0__0_0_0_0__0_-__6__) _÷_0__.9___=__6_6_6__6_6_6__0__ _(_7_0__0_0_0_0__0_0_-___7_)_÷_0__.9___=_7__7_7_7__7_7_7__0__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新知导入
生活中我们在计算总价时通常利用什么计算工具? 计算器
新知讲解
你知道哪些键的功能?
清除键 数字键
开机键
显示屏 关机键
运算符号键
用计算器算一算:386+179= 565 按键 屏幕显示
用计算器算一算:825-138= 68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键。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键(1)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2)让学生观察计算器,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计算器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并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计算器作为一种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名称: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工具的认识:熟悉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了解计算工具发生发展的历史(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验算、探索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基于“大数的认识”上,对大数的读写、组成、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后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和数学技巧的点拨。

本节课运用大量的直观图,比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课包含了认识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老师要使学生认识从古至今的几种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最普遍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项内容一个重在分享、听说、一个重在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课前需要老师和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这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两节放在一课时时间稍显紧张,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应适当把握。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接触数及计算相关的内容,比如乘车、买东西等,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对与计算器,由于它本身快速、准确、便携等特点,这已经是各家各户常见的计算工具,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如加减乘除,对本节课对此认识和操作并不陌生,有浓厚的生活支撑。

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4. 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大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3.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屏、输入数字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其操作方法。

三、基本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四、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

2. 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教学内容,如引入计算器的高级功能、编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1.填空我能行。

(1)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工具是( )。

(2)计算器上,+ 、- 、×、÷叫做( )键,AC 叫做( )键。

(3)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 )计算。

(4)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

2.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子计算器上共有9个数字键。

( )(2)计算器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但是都不能用来表示分数。

( )(3)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 )3.选择我最棒。

(1)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

A.算盘B.电子计算机C.电子计算器D.计算尺(2)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A.显示屏B.电池C.保护套D.键盘4.能写会读。

5.某数加上8,乘8,减8,除以8,最后结果等于8,这个数是多少?第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1.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五亿零九百万三千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十八亿四千零六十二万零三百五十(3)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百零七亿六千万零七百(5)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五百三十亿八千万(5)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八十一亿零四百零二万(7)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45806400000○45086400000(2)365799990000○365800000000(3)5995462000○9036498000(4)855526695000○954987752203.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观看短片,揭示课题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计算工具探索之旅。

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

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屏幕配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有个直观感受)2、播放短片——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叹计算科技的发展。

二、探索交流,进入课题(一)认识算盘:1、引出算盘:(1)教师谈话同时播放算盘的声音,引出算盘生根据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大屏幕配合演示)算盘的四周叫做框,中间的一横叫做梁,串起珠子的小棒叫做档,上面的珠子叫做上珠,下面的珠子叫做下珠,上面的一颗珠子表示5,下面的一颗珠子表示1(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算盘小精灵解释原因,老师操作大屏幕配合演示)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学内容来源: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页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教学主题: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课时:1课时对应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解决问题: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计算器是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能够十分便捷地得到计算结果,而且价格便宜,已经相当普及。

数学教学合理使用计算器,既不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把学生从繁琐、沉重的笔算负担中解脱出来。

鼓励学生有条件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且探索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认识计算器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用计算器计算是基本技能,探索规律为计算教学增添思维含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共有两个班级,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尽管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速度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认为课堂中设计反复使用是极为有必要的,从而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使用计算器中的数字键、加减乘除键、等于键、小数点键等基本操作,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观察、发现、归纳和总结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用途和作用,认识到计算器对学习数学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方法本章节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以观察、实践、发现为主要教学方法,经过老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分组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10分钟)a.问答:派两名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器吗?计算器有什么作用?b.知识讲授: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用途,以及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初步操作计算器(25分钟)a.教师简单地演示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数字键、加减乘除键、小数点键等。

b.让同学一起跟着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操作并发问:你们操作时有哪些困难?c.请两个学生分别来进行操作,向全班演示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小组探究(15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拿出计算器互相探讨操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让每个小组演练一遍计算器的操作,进行小组内讲解和互相交流。

b.同学们,请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并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发现的计算器新技巧。

4.练习与巩固(20分钟)a.作业检查:布置作业:出10道最简单的加减算式并先在纸上算出,然后用计算器计算。

b.让同学们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运用起来,练习使用计算器计算乘除以及带小数点的加减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2~4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显示屏及按键),掌握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PPT);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情境铺垫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

课件演示。

(见图1)(二)读懂图意通过情境图观察了解提供的数据及信息:“泰山古树、石刻的数量统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课件演示。

(见图2)(三)提出问题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预设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预设3:虎山、天烛峰和岱庙的古树一共多少棵?预设4: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一共有多少块石刻?……【设计意图】通过泰山古树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解决问题师: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课件演示。

(见图3、图4)(1)(2)教师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演示。

(见图5)师:请看老师的计算过程, 想说点什么?揭题: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并请计算器帮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计算器)【设计意图】小学生竞争意识很强,组织学生进行“人机”大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一些大数目计算比较麻烦,此时适时引入计算器的学习则很有必要。

(二)认识计算器观察各式各样的计算器,说说它们的外观和构造。

课件演示。

(见图6)师:关于计算器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出示学习探究单:1.观察自己带来的计算器并总结计算器的外观、构造特点、按键和功能。

2.带着具体任务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①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小组内交流你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它有什么作用?③动手试一试,计算器怎样开、关机?④使用计算器,交流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不少学生对计算器会有一定的认识,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我潜能的平台,引导其自主探究新知,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介绍计算器每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或小组的计算器,比比哪个小组介绍的清楚。

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生汇报,师适时归纳)1.计算器的样式:有台式的、翻盖式的、卡通式的。

课件演示。

(见图6)2.计算器功能键有:课件演示。

(见图7)On/c键、 off键、数字键、 - 键、 + 键、 =键3.计算器怎样开机和关机呢?介绍(on和off键)4.那键盘上除了开关机键外还有许多键,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充说明:- 键、 + 键、=键、完成加减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需要用到这些键。

5.哪些是数字键?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从左下起为1,数到3为第一排,第二排左边为4,数到6,第三排左边为7,数到9。

一共三排三行)【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二)玩计算器师:听了有关这些功能键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看到许多同学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玩一玩计算器,那我们就玩一个“听指令的游戏”,看谁能顺利完成对方给的任务。

1.师生互玩。

①按on/c开机,屏幕上显示0。

②先按1,屏幕上显示1,再按5,屏幕上显示15。

③按on/c或按off。

【温馨提示】教师强调输入要从数的高位输起。

两位数先输入十位数字,再输入个位数字。

2.同桌互玩。

【设计意图】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比赛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三)使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计算:3449 + 527 + 1640 =1.大家先独立完成。

2.请一位同学说如何操作,教师演示,同学们观察并思考。

课件演示。

(见图8)①开机按ON/OFF键;②依次按数字键3、4、4、9;③按“+”键;④按数字键 5、2、7;⑤按“+”键;⑥按数字键1、6、4、0;⑦按符号键“ =”,屏幕显示计算结果,记录结果。

(四)汇报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设计意图】在动手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质疑1.在计算过程中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有什么可以注意的地方?2.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六)利用计算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课件演示。

(见图9)10891 ÷250 =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 吗?【预设】:方法一(见图10):方法二(见图11):3000 – 128 × 6 = 2232 师:速度快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再计算。

(3)虎山、天烛峰和岱庙的古树一共多少棵?166 + 146 + 250 =(4)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一共有多少块石刻?157 + 576 + 258 + 400 =【设计意图】以生活问题为依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计算器的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究计算规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进行梯度安排,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七)探索规律课件出示: 9999×11 9999×12 9999×13 9999×14学习要求:(1)独立操作计算,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说出你发现的规律。

(3)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19的结果,并用计算器验证。

(4)再按照规律随意写出几个算式,写出结果以后,用计算器验证。

9999×11=109989 9999×12=1199889999×13=129987 9999×14=139986预设1:老师,我找到规律了。

每个得数的前两位比第二个因数小1,而且积的万位和积的个位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都是9,十位、百位、千位数字不变。

预设2:9999乘两位数时,积是六位数,前两位比乘数少1,中间两位是99,末两位和被乘数凑成100。

师:那你们能照样子,也说一道这样的等式吗?预设1: 9999×19=19998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一些有规律的大数目相乘题可以不用计算器直接进行计算,可以先用计算器算一些和它们有关系的较小的数的积,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到大数相乘的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遵循“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写积”的方法来探究知识。

(八)变式训练1.9999去乘两位数时,我们找到这样的规律,那么9999乘三位数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自己仿照刚才我们探究规律的方法,写一写、算一算、找一找、验一验。

学生小组里自主活动,师巡视。

预设1:9999×167=166**** ****×258=2579742我们发现的规律是9999乘三位数,乘积是7位数,前三位比乘数少1,中间一位是9,末三位和乘数的和是1000。

2.9999乘四位数又会有什么规律呢?生独立用计算器探索,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预设1:9999乘四位数,乘积是8位数,前四位比乘数少1,末四位与乘数的和是10000。

小结:看来使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先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最后用规律写积验证。

这也是我们探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样通过大量的感知表象的融合,学生的感性认识产生一个飞跃,借助于数学语言,总结归纳出规律。

体会到借助于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得数。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师:你们觉得使用计算器有什么可以注意的地方?1.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时,每按一个键,一定要认真核对一下与屏幕上所显示的结果是否相符,以防止出错。

2.用计算器计算连加、没有括号的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按开机键接通电源,如果是科学型计算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数字键或运算符号键,最后按=键便会显示计算结果;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要根据运算顺序计算,用完计算器要按关机键关闭电源。

3.简便的计算可以口算,计算器的计算有时没有人脑快,不要过于依赖它。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总结、交流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让学生课后主动完成有关题目,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 基本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

75399+392241= 983721-47324= 493028+183930= 832931-378235= 27594×8= 829431÷9= 37291+847362-738261= 638281÷7+38456=2.实际应用。

自主练习,泰山石刻。

地点岱庙岱麓登山东路岱顶岱西岱阴灵岩寺神通寺块(处)数157 215 576 258 80 44 400 100 (1)一共有多少块(处)石刻?(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计算比赛。

下面是一张xx市百货大楼的销售凭据。

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课件演示。

(见图12)【设计意图】计算器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不要过于依赖它。

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

在汇报交流中,当有的学生指出口算更简便、更快捷时,学生恍然大悟。

这一环节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计算器算等多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4.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