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葫芦、宝贝、神奇、游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4.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难点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2.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宝葫芦的故事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宝葫芦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宝葫芦是什么?它有什么秘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揭开宝葫芦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宝贝,能帮助人实现各种愿望”,教师随即板书:神奇、宝贝。
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4.过渡: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宝贝,它能帮助人实现各种愿望,那么拥有宝葫芦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葆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王葆得到宝葫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一个示例:(1)王葆得到宝葫芦后,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抓住“幸福极了”、“真不错”、“太好了”等词语体会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兴奋和满足。
教师随即板书:幸福满足。
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王葆是怎样使用宝葫芦的?引导学生抓住“要什么有什么”、“真舒服”、“太妙了”等词语体会王葆使用宝葫芦的轻松和愉快。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文本,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及王葆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2.梳理故事,了解奶奶讲故事的方法,学讲故事,明白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3.联结生活实际,走近王葆生活,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1.梳理故事,了解奶奶讲故事的方法,学讲故事,明白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2.联结生活实际,走近王葆生活,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聚焦故事1.回顾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王葆给大家讲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听了奶奶讲的故事,王葆很想要一个宝葫芦。
2.初步感受文本的表达特点。
课文中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这样讲故事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呢?(出示1~5 自然段)预设一:主人公王葆用第一人称讲故事,让听故事的人更有亲切感、真实感。
预设二:奶奶很智慧,用一个个故事吸引了淘气的王葆。
预设三:听了王葆的这段介绍,让我觉得宝葫芦的故事很神奇,我也很想听宝葫芦的故事。
3.教师小结:王葆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故事,让读者感觉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已的身边。
故事中的王葆一次次被奶奶奇妙的故事收服,乖乖听话,真是故事中藏着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说不定我们也能像王葆和奶奶一样会讲奇妙的故事。
二、品故事里的“故事”,感受奇妙,尝试创编很多同学都觉得奶奶给王葆讲故事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有趣。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葆与奶奶的故事时间吧。
(一)朗读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人物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5~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们喜欢王葆的奶奶吗?2.指名交流喜欢奶奶的理由。
预设理由一: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会给“我”讲故事。
这是“我"和奶奶之间的规矩。
奶奶能用故事吸引“我”,说明她很有智慧。
预设理由二:奶奶每一次都是讲宝葫芦的故事,“我"却百听不厌。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预测阅读、提问等读书方法。
2.通过对书中部分精彩片段的阅读,感受宝葫芦给王葆既带来快乐,又带来麻烦,反转中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书中部分精彩片段的阅读,感受宝葫芦给王葆既带来快乐,又带来麻烦,反转中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事物,看谁能说出它的特点。
依次出示阿拉丁神灯、风火轮,学生说其特点。
大家瞧,它们两个都很神奇,神通广大,无所无能,我们叫它宝物。
很多故事中都有宝物,像《白雪公主》中的魔镜,马良的神笔等等。
二、介绍作者,激发读书欲望1.引出主角:今天陈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童话书——《宝葫芦的秘密》(板书)这本书中,也有一个宝物,它就是——宝葫芦。
2.了解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天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张天翼资料。
3.引入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张天翼作品的评价。
听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感叹,此时,你想做什么?(生答)张天翼爷爷的童话书到底有多大魔力呢?看来大家都想一睹为快。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本书吧。
三、走近《宝葫芦的秘密》,教给预测方法,初步领略其魅力。
1.出示段落,认识主人公:王葆。
听了王葆的介绍,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2.大家先预测一下:王葆得到葫芦了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很会观察,借助封面预测,是常见的预测方法。
(板书:预测)3.大家猜测一下:王葆是怎么得到这个宝葫芦的?猜测,就是展开丰富的想象,猜对了,这说明你和作者一样了不起;猜不对,这说明你的想象力更超乎神奇,那更了不起!4.走进书中,验证预测:下面,我们走进书中,看看他们两个相遇的情形。
(出示文字,老师和同学接读,老师读黑色的字,同学读红色的字)王葆是这样得到宝葫芦的。
你猜对了吗?小结:无论对与错,预测都是非常有趣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猜,故事就变得更有意思。
5.预测心情:王葆终于有了一个他朝思暮想的宝葫芦,他心情怎样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这份高兴呢?6.继续验证:王葆会不会也这么做呢?(出示文段)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这几段文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王葆的高兴?王葆太高兴了,他连续打了几个滚,大声唱着,但还不够劲,又翻了个筋斗。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读懂故事内容,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2.能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并能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内容,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并能讲给同学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法、情感朗读法为主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宝葫芦的秘密》。
我们的老朋友又来了,王葆说:同学们好,上节课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
这节课我还想和你们探寻宝葫芦的秘密,不过,要连闯两关哦!【希沃动画】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随机抽取三明同学上台比赛【希沃班级管理】1.词语pk :【游戏功能】正确:妖怪,介绍,规矩,拽住,溜开,幸福,撵人,罢了,乖巧错误:乘巧,规距,摆了,介招选择正确词语加分,选择错误减分。
2.课文内容回顾:【拖拽功能】王葆:你们真棒!闯关成功。
现在我把开启秘密的钥匙送给你们吧!师:钥匙慷慨地送给我们了,我们带着钥匙去探寻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吧。
二、新授课任务一走进文本探究原因活动一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呢?默读课文16--2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提取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
王葆经常听奶奶讲故事,他听得入了迷,很想要个宝葫芦。
听,他怎么说课件出示:我要是有个宝葫芦,我该怎办?我该要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19--21段,老师读困难,学生读愿望师:当他做数学题看到数字“8”,想到了宝葫芦——课件出示:(生读)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师:当他种向日葵比不上人家时,又想到宝葫芦——课件出示:(生读)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师:当他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时,又想到宝葫芦——课件出示: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师:王葆要是有那么一个宝葫芦,他会让宝葫芦干什么?帮他做数学题,种一颗最好的向日葵,和同学和好这些都是让宝葫芦帮他干什么?生:帮他解决困难,实现他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 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 图片导入,创造出奇妙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6、7:字词】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瘦 绍”,前鼻音“撵 舔”,后 鼻音“烫”。 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 音“chō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葵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 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 “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 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课件10】 ①“我姓王,叫王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童话故事打下基础。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1.12】 一、读拼音,写汉字。 有一位叫阿fú()的小yā()头种了一棵向日 kuí(),但是它长得又shòu()又小,她多么想要一个宝葫芦能帮助她把向日 kuí ()养得棒棒的。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规矩( ) 普通( ) 劈面( ) 省心( ) 幻想( ) 三、连一连,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一连。 规矩 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介绍 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以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妖怪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四、《(节选)》作者是(),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在得到()之前,经常听()讲许多关于()的故事,非常希望()也有这么一个( )。 【答案】 一、福 丫 葵 瘦 二、规矩-准则 普通-通俗 劈面-迎面 省心-放心 幻想-空想 三、 规矩 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介绍 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以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妖怪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四、张天翼 王葆 宝葫芦 奶奶 宝葫芦 自己 宝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14】“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分析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创编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创作。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15】“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