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答案
【提高练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一上)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提高练习本课时编写:双辽一中李志先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语言质朴,虽无华丽的辞藻,但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最本真的认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
B、“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中“名字”在文中具体指“头衔”“职位”“身份”“财产”“俗物琐事”“世俗功利和文化外观”“浮华功名”等。
C、文章由生活小事——一封普通的读者来信展开,引出“生命”话题,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真实,亲切。
D、著名台湾诗人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如何才能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诗中对生命中美丽的邂逅相遇表达的极为真挚感人。
而本文作者也认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可见作者未能与读者邂逅相遇,未免有点缺憾。
2.写信人在信中说要“谢谢您”?3.作家在文章最后说要“感谢”写信人?4.文章引录了“这封不长的信”的全文,有什么作用?5.从信中内容看出,“写信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6.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样的标题有何含义?7.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你是,我是“富含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8.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
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京剧界最锐意的改革者,梅先生的戏从不因循守旧,每部作品都有大尺度创新,20世纪初,梅先生排演了大量的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独树一帜,他吸收上海文明戏在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饰方面的手法,应用到他的创作中去。
京剧因为梅兰芳的改革而达到了巅峰。
A.拾人牙慧B.因循守旧C.独树一帜D.巅峰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高一语文1.2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学案沪教版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命本真的纯朴,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2.理解“散文之神在于情”,有感而发,才能“才思涌动”。
【学习重点】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感悟周国平文章里的思想。
【学习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学习步骤和过程】(一)导入课文1.(师):前面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
2.(师):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
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下面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一下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
(二)互动环节默读完了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感悟思考,同时锻炼融情于声的朗读。
)1.(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重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我觉得读文章如果能够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也不刻意把它当成散文去读,而是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读,那就到达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我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师):很好,境界是慢慢提高的,写信的这个读者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去读周国平的文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境界。
我们读文章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境界。
2.(生):“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让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
(师):是的,理解万岁,但是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
高一到高三所有课文整理(全)

高一(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发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重在写景,由景带情,即景生情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结尾用一句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景中寓情,情中言志。
下阕:重在抒情,情中见景,缘情设景,情景交融,情志合一。
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当代散文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主旨:作者以抒情的笔墨展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动人”、揭示了美丽的真正内涵: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美的,只有这样的美才能历久不衰、光照千秋,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成永恒。
居里夫人: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边城》沈从文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等风格特征: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样式。
4、面对苦难四题

课文研讨:
• 第三部分: 论述怎样“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如何面对社会悲剧、自然悲剧、无可逃避 的厄运和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文研讨:
①面对社会悲剧,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 赴死,对得住历史、上帝或良心。
②面对自然悲剧,我们咬牙挺住,不让自己 倒下,以此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 严。
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 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 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 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 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
“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
课文研讨:
1、《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 哲理散文。
2、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 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 接点明思考的主题。
能化解。 ⑤忘记苦难,开拓未来。
③面对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勇敢承受命 运,体现人的最高尊严——人在神面前的 尊严。
课文研讨: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有怎样的意义?
.
能承受苦难是一种光荣,可以把它化为 生命的财富,升华为一种生存智慧。
• 第四部分,思考: •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苦难?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不美化苦难。 ②不畏惧苦难。 ③遭遇苦难时要勇敢面对。 ④只要肯努力,任何苦难都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 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 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课文研讨:
• 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苦难?
• 观看短片《隐形的翅膀》 《心理访谈1》、《心理访 谈2》
• 周国平所经历的苦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不是
上海省高中语文 全册课文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发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重在写景,由景带情,即景生情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结尾用一句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景中寓情,情中言志。
下阕:重在抒情,情中见景,缘情设景,情景交融,情志合一。
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当代散文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主旨:作者以抒情的笔墨展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动人”、揭示了美丽的真正内涵: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美的,只有这样的美才能历久不衰、光照千秋,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成永恒。
居里夫人: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边城》沈从文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等风格特征: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样式。
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答案

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答案篇一: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第三课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2、学习如何把握并体会说理性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准确理解文章;3、感悟生命的本真,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理解文中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散文阅读法,联系你自己的生活,感悟文中的思想,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自助学习:1、有关作者:可在百度上搜“周国平”(1)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
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
(2)人物影响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3)人物语录A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
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B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C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D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E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于有限中创造无限(附文题详解及范文2篇)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于有限中创造无限题目围棋棋子是有限的,共有三百六十一枚;古今中外,从无两盘棋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是有限的棋子创造出无限的变化。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题目中的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客观现象的陈述——有限的棋子、不同的棋局;第二部分通过关键词提示了写作方向———有限中创造无限的变化;第三部分要求表明自己的看法———对上述说法认同还是不认同;有没有另外的补充?整体把握题目材料后不难发现,这是个带有比喻义的题目,可以由物及人,由棋局联想到人生,思考人类社会或人生旅程中的有限与无限,以拓展文意、加深立意。
首先,构思的过程中要界定清楚题干中两个关键词“有限”与“无限”的内涵。
如:确定了内涵后,在此基础上发掘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可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快乐,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无限的人生价值……其次,剖析原因,深入挖掘。
如“:为什么有限能创造无限的变化?”思考时可以从棋子这一客觀角度展开,三百六十一枚棋子数量不少,正是因为棋子数量多才排列组合出了无数不同的走法,从而使棋局有了无限变化的可能。
由此类比人生,同样,人生因为多了些经历,才更加丰富多彩,也才会拥有无限变化的可能,有限的生命才可能绽放出无限的精彩。
当然,也可以从棋手这一主观角度进行思考,因为下棋的人能不固守原有的棋谱,所以能下出新的棋局。
同样,如果一个人能以“苍蝇战大象”式的勇气突破陈规,或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或拥有创新的思想,就有可能冲破种种人生限制,创造出无限的人生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挖掘,反思“为什么有的有限创造不出无限”,通过关注现实,去发掘问题背后的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适用素材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顾城运用示例《三体》中有一句颇有深意的话: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鸽子欧亨利阅读答案

鸽子欧亨利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上语文复习】命体验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
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
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
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手法:1.借景抒情(借景言志)2.动静结合“争”、“击”、“翔”投射出顽强的生命力3.虚实结合将意境升华4、“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
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锤炼上。
) ? 思想情感: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复习的点:背诵、词的基础知识、描写的手法、关于情景交融词基础知识(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1、概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派别:以两宋成就最高,分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和豪放派(以苏轼、辛疾疾为代表) 3、词牌名:如念奴娇、虞美人、如梦令等 4、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5、结构:分上片(阕)、下片(阕)描写手法主要有:描写:动静结合、声色(嗅觉触觉)结合、远近高低、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与白描工笔等。
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答案第三课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2、学习如何把握并体会说理性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准确理解文章;3、感悟生命的本真,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理解文中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散文阅读法,联系你自己的生活,感悟文中的思想,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自助学习:1、有关作者:可在百度上搜“周国平”(1)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
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
(2)人物影响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3)人物语录A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
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B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C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D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E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2、用5分钟默读课文,标序号,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并翻阅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划分本文的层次,并说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回扣目标思考一: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二:文章伊始,就常常出现“安静”、“静静”,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三: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生命本身隐匿、萎缩,生命的感觉日趋麻痹?结合具体现象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四: __做到生命之间以本色相对?结合具体现象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五:如何理解女孩来信的最后落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三、延伸总结思考一:你认为,生活中追求名利,正确与否?思考二: __不被外在名利侵扰,保持生命的本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在周国平《守望的距离》中任选一篇,阅读,摘抄,并背诵。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学实录及反思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上一周在活动课程的时候,我们看了关于庄子的视频,其中讲了一个故事。
(多媒体有问题,等待调试)就是楚国国君派了两个大夫去找庄子来做官,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然后呢?生:他在钓鱼。
师:他有没有去啊。
生:没有。
师:他为什么没有去呢?生:淡泊名利,不愿意像神龟一样。
师:唉,对。
淡泊名利,视功名如粪土,不愿意去做官。
然后呢,在今天啊,我们也有一个人,他的生命观跟庄子的生命观是非常相似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国平先生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大家把课文翻到这一课。
(板书课文题目)然后就是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周国平。
周国平呢,1945年出生在上海,现在还活着哦。
(生笑)他专业学的是哲学,已经得到了博士学位。
现在是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他是作家、哲学家。
关于哲学方面的著作,学术著作,像这个——他主要是主攻尼采的——像《尼采与形而上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样的专著,他写的。
下面还有译著,翻译的,像《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关于作家这方面的,像随感集、诗集、纪实作品,大家就是可以浏览一下。
作为我们中学生、高一学生来说的话,有几个集子还是要知道并阅读的。
散文集《安静》《丰富善良高贵》(还要写吗)《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板书),大家可以课外阅读的。
为什么让大家阅读这几个集子而不去读他的哲学专著呢?因为啊,他这几个集子都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跟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诗情于一体,语言平淡而有味,文字凝练,随意却不拖沓,自然散淡却意蕴丰富。
那个王斌你不要笑了,专心听课,哦。
关于周国平先生的语言“平淡有味”(板书)(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这个《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篇文章中具体感受。
下面就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有个要求,就是说读完之后——大家快速默读啊——就是读完之后,大家可以用一些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生默读,时间恰好5分钟。
中间老师说了句:大家要快速阅读,仔细感受。
)师:读完了没?生:读完了。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谈谈阅读后的整体感受,可以用一些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可以从内容、语言、作者、主题等各个方面来说。
黄梦怡。
生1:我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和谐。
师:和谐的感觉,具体指??它文字方面和谐还是?生1:感觉上。
师:感觉和谐,事实上平淡,对吧?很平实,就像拉家常、写信一样,是吧?请坐哦。
那个樊星辰。
你说说看。
(沉默)随便说,什么感受啊?生2:平淡有味。
(生笑)师:嗯,平淡,有味在哪里啊?比如说你可以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啊,哪个地方能体现它有味啊。
(生2答不出)师:冯智,旁边的同学帮帮他找出有味的地方。
(生3沉默。
)师:陈奕宁,再旁边,帮帮他。
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自己说也成的。
比如说?? 生4:引发了??师:引发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思考,对吧?而且是关于??关于什么的??生4:生命。
师:??关于生命的命题思考。
这篇文章中,正如刚才樊星辰所说的,非常有味。
具体的可以从文中找到很多句子。
现在请大家圈划出你认为比较有味的句子。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认识。
大家可以自己圈读,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圈读。
大家快速看,快速圈,然后慢慢地感受。
(生默读、圈划,用时大约3分钟50秒。
师中间说:“之前让你们预习了,段落标出来,圈圈画画,都是空白的哦”)师:大家看得差不多了吧,我们请几个同学谈谈你对圈出的句子的认识哦。
张凯曼。
生5:第10段,从“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沉溺于俗务琐事”一直到“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师:这么长啊。
生5:对。
师:就整个一段内容了,这一段你给大家读一读,好吧?(生朗读)师:你对这段话有什么样的认识呢?大家在她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思考这样的问题。
生5:我的认识是对于生命的诞生,我们应该表示感激,不应该用那些财产和名利去装饰我们的生命。
师:也就是说生命应该是内在的,而像名利、身份这些都是外在的。
生5:我们要保持生命的本质。
师:保持生命的本质,就是它原来的状态。
请坐哦。
刚才张凯曼提出了要保持生命的本质,在这篇文章中,周国平先生确实提出了他对生命本质的看法。
比如说,在11段中,大家可以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一下吗。
或者说,你找出生命本质的句子,也是成的。
生命本质?? (生思考、找,约1分钟)师:我们找几个同学给我们谈一谈哦。
那个额??王顺卓。
生6:第11段最后一句。
师:你把它读一遍,好吧?生6:“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师:请坐哦。
就是关于??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生命的本质可以从这句话中体现出来。
就是说每一个生命既普通又独特,虽然我们都是生命中的一员,但是每一个人又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可复制。
所以又说是独特的。
而像名声、地位、财产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创造的,都是外在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命本质”——“普通而又独特”(板书)。
然后,像13段的最后作者又提出了“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而生命也使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在前面哪一段提出了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聆听呢?生:第9段。
师:第9段,他说了??他怎么说的?生:“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在第9段中,最后的几句,他说了“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而在后来的10、11段中就具体地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阐释。
大家结合第10段内容,谈谈作者对“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做了哪些阐释?(师等待约50秒)师:陈浩洁,就是作者具体怎么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生7:一开始我们降生到世上,没有谁带着头衔、职位、身份来的。
师:就是说一开始我们降生的时候,生命就像是一张白纸。
什么都没有带,一尘不染。
像身份啊、财产啊、地位啊、名利啊,都是后来附加上的。
然后后面,他又怎么说了?生7: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单纯的事实了。
师:就是说??现在就是??我们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束缚而找不到生命的本然状态了。
对不对?第10段呢,就是对“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具体阐释。
接下来的第11段,作者又讨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大家仔细阅读第11段,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学生阅读约1.5分钟)师:看完了吧,我们请个同学给我们说说哦。
王佳丽。
作者认为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会发生些什么?生8:每个人来到世上,谁都不认识谁、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