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艺介绍

合集下载

简述造纸的工艺流程

简述造纸的工艺流程

简述造纸的工艺流程
《造纸的工艺流程》
造纸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工艺,通过将纤维素质的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制成纸张。

这一过程包括了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控制和技术。

以下是造纸的工艺流程简述:
1. 原料选择:造纸的原料通常是纤维素质的植物材料,如木材、草木、棉花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脱水和粉碎处理,以便后续的加工。

2. 制浆:原料经过粉碎后,需要与水混合并加热,将纤维素质的部分分离出来,形成纸浆。

这一步是造纸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3. 涂布:通过涂布机将纸浆均匀地涂在纸机网上,形成一层均匀的纸浆薄片。

这一步是确保最终纸张的质量和均匀性的关键。

4. 压榨和干燥:经过涂布后的薄片需要经过压榨和干燥的过程,将多余的水分去除,使纸张变得坚实和干燥。

5. 加工和涂面:一些特殊的纸张需要经过加工和涂面处理,以便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和质感。

6. 卷筒或切割:制成纸张后,需要将其按照规格进行切割,或者直接卷成纸卷,以便后续的包装和销售。

造纸的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技术细节和设备控制,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技术积累,才能保证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造纸工艺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优化,保证制成的纸张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造纸工艺流程介绍

造纸工艺流程介绍

造纸工艺流程介绍1. 原料准备:将选取的纤维素原料送入制浆设备进行破碎、浸泡、蒸煮等处理,使其分解成纤维素纤维。

2. 制浆:将经过处理的纤维素原料与水混合,经过搅拌和筛网过滤,去除杂质和纤维,形成纤维素浆料。

3. 造纸:将纤维素浆料加入到造纸机中,经过挤压、抽湿、烘干等工艺步骤,使纤维素在网纹上沉积形成湿纸张。

4. 干燥:将湿纸张送入烘干机中烘干,使得纸张中的水分被蒸发,形成干燥的纸张。

5. 成型:将干燥的纸张进行裁切、印刷、压光等后续处理,制成最终的成品纸张。

以上就是一般的造纸工艺流程,其中涉及到了原料准备、制浆、造纸、干燥和成型等环节。

不同类型的纸张制作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体的工艺流程大致相似。

造纸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进步,使得纸张的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

造纸是一个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产业,它为我们提供了书籍、报纸、包装材料和各种其他纸制品。

在现代社会,随着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纸张的生产也在不断进行改进,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造纸工艺流程的细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纤维素原料。

造纸的原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植物纤维如木浆、竹浆和稻草,另一类是再生纸张的原料,即回收废纸。

不同类型的原料在制浆和造纸的工艺流程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工艺流程基本一致。

在进行造纸工艺之前,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

对于木浆等天然植物纤维原料,需要进行破碎、蒸煮等预处理工序,将原料变成适合造纸的浆料。

而对于回收废纸,需要先进行分类、除去污染物和墨水等处理,然后进行打浆,制成纸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纸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纸张的质量。

接下来是制浆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纤维素浆料会被送入制浆设备,经过搅拌、筛网等操作,将纤维纸浆与水混合,去除杂质和细碎的纤维,形成纤维素浆料。

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纤维素的稳定性和适当的浓度,以确保后续造纸过程中纸张的细腻度和强度。

接下来是造纸的过程。

造纸工艺流程

造纸工艺流程

1.5~2.5mm2
交货水分
单位 g/m2 mm S % 次 g/cm3
mN.m (g.cm)
个/ m2
%
规 A等
定 B等
C等
200,220,250,270,300,350,400,450
0.5 14 80.0 10 0.60-0.80 3.5(36.0) 4.0(40.8) 4.5(46.4) 4.5(46.4) 4.5(46.4) 6.5(67.0) 6.5(67.0) 10.0(103) 20 4 不许有 不许有 5.0-9.0
42
4、干燥:把湿纸烘干到标准 水份,并使全幅水份均一, 纵向水份连续稳定。 作用:提高纸的强度、平滑 度
43
5、施胶:在纸浆或纸页表面添加抗水性物质,使纸页 具有延迟流体的渗透性能 影响参数:吸水
44
6、压光:通过上下辊 的加压使达到需要的紧 度,并对纸面起到一定 的修饰作用。 影响参数:平滑度、光 泽度、厚度和纸幅的均 匀性
35
5、供浆系统
6)热分散:经过加热、搓揉、挤压使胶粘物细化,, 变成40um以下,看不见的细小颗粒。(胶粘物危害) 胶粘物危害:影响外观(与原纸颜色不协调)、容易导 致纸病(降低原纸强度)
热分散后
浆料
7)泵入流浆箱
36
三、造纸段工序介绍
37
38
工艺流程:
面浆
造 衬浆 纸 段 芯浆
底浆
复合 压榨
要求(可塑性、耐热、导电等),节省纤维原料降低 成本;滑石粉、白土、钛白粉、石膏 • 染色与调色:增白、加黄、调灰等 • 湿强剂:增加湿纸强度;完全浸水后的纸张强度; 相片纸、胶片纸 • 干强剂:增加干纸的强度,一般打浆实现,但打 浆高成本也高,同时其他撕裂、透气、稳定性会降低, 故而使用干强剂增加纸张强度。 • 助留、助滤和分散剂:助留——提高填料和细小 纤维的留着;助滤——改善滤水性能,提高脱水速率; 分散:使纤维在浆液中不絮聚。 • 除气剂、消泡剂、防腐剂、树脂控制剂、柔软剂、 抗静电剂、阻燃剂、防水剂、絮凝剂 4)贮浆池:纸浆浓度4-5%

造纸厂工艺流程

造纸厂工艺流程

造纸厂工艺流程造纸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工艺,通过将纤维素材料加工成纸张,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书写和印刷材料。

造纸厂的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进,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下造纸厂的工艺流程。

1. 原料的准备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包括木材、竹子、麻类、棉花等。

在造纸厂,这些原料首先需要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松散的纤维,然后进行粉碎和磨浆,最终形成纤维素浆料。

2. 浆料的制备经过前期处理的原料进入制浆系统,经过加热、蒸煮、漂白等一系列工艺,将原料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形成浆料。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化学药剂的投加量,以确保浆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 造纸机生产浆料制备完成后,进入造纸机进行成型和干燥。

在造纸机上,浆料首先经过网纸部,将水分排除,形成湿纸张。

然后通过压榨和干燥工艺,将湿纸张中的水分蒸发掉,最终形成成品纸张。

4. 后续加工经过造纸机生产的纸张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工艺,包括涂布、压光、切割、包装等。

这些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纸张的需求。

5. 质量控制在整个造纸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造纸厂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料、浆料、成品纸张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以上就是造纸厂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工艺,原料最终被加工成高质量的纸张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造纸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于环保、高效、高品质纸张的需求。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造纸工艺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纸张产品,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造纸术工艺流程

造纸术工艺流程

造纸术工艺流程造纸术是一种将纤维素材料转化为纸张的工艺,经过多个步骤的处理和加工。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造纸工艺流程,包括纸张的制备、成型、加工和后续处理过程。

1. 原材料准备:首先,选择适合造纸的原材料,常见的包括木浆、废纸、稻草、棉纤维等。

原材料经过清理、筛选和切割等处理,确保质量和纤维的适宜度。

2. 纸浆制备:原材料进入制浆工序,其中木浆通过化学或机械方法进行纤维分离和漂白处理,废纸通过浸泡、破碎和过滤等工艺获得纸浆。

纸浆经过搅拌和调节pH值,形成适合造纸的纸浆悬浮液。

3. 纸张成型:纸浆悬浮液通过成型机构进行纤维的定向和排列,将纸浆均匀地分布在成型网上。

成型网可为金属网或细孔织物,帮助分离水分,形成纤维网状结构。

4. 水分排除:成型后的纸张进入水分排除工序,利用压榨装置将纸张表面的水分挤出,使纸张获得适当的湿度和厚度。

5. 干燥:排除水分后的纸张进入干燥部,通常通过烘干机或热辊进行烘干处理。

热风或热辊将纸张中的残余水分蒸发,使纸张达到所需的干燥程度。

6. 表面处理:干燥后的纸张进入表面处理工序,以改善纸张的质感、光泽度和平滑度。

可以通过涂布、压光、抛光等方法对纸张表面进行加工。

7. 裁切和整理:完成表面处理后,纸张经过裁切机进行切割,使其符合所需的尺寸和规格。

之后,纸张经过整理工序,包括堆叠、包装和标识等,准备出厂。

8. 质量检验:在各个工序中,纸张样品将被取样并进行质量检验。

这包括纸张的强度、厚度、光泽度、水分含量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造纸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起到关键作用,确保最终产生高质量的纸张产品。

不同的纸张类型和用途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工艺要求,例如特殊涂层、压花、印刷和涂装等。

通过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纸张制造业不断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并推动环境友好型纸张的研发和应用。

造纸术介绍简短

造纸术介绍简短

造纸术介绍简短造纸术是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从造纸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等方面来介绍这项伟大的发明。

造纸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左右,当时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一种用树皮和麻、草、棉等植物纤维制成纸张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蔡伦造纸法”。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的是竹简、木板、兽皮等材料来记录文字,但这些材料存在着不便携带、易损坏、耗费人力物力等缺点,因此蔡伦的这项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蔡伦的造纸法之后,中国的造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时期,张慎言改进了蔡伦的方法,使用了更加细腻的材料,使得纸张更加柔软、光滑。

宋代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水力磨浆机,使得纸浆更加细腻,纸张更加均匀。

明代时期,蒋德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纸张的使用率。

这些发明和改进都推动了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

造纸术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唐朝传入阿拉伯以来,造纸术逐渐传播到欧洲,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欧洲的印刷术和文艺复兴也离不开造纸术的支持。

在现代社会,造纸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纸张还被用于包装、建筑、卫生等领域。

但同时,造纸术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造纸工艺中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水资源,造纸废水和废气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如何在保证纸张生产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了现代造纸业面临的挑战。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保证纸张生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是造纸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造纸工艺流程

造纸工艺流程

造纸工艺流程造纸工艺是指将纤维素材料加工成纸张的一系列过程。

造纸工艺流程主要分为纸浆制备、纸浆成型、纸张加工、纸张涂布和纸张后处理等几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造纸工艺流程。

首先是纸浆制备。

纸浆是造纸的原料,通常由植物纤维素材料、废纸和其他辅助材料组成。

制备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热浸法制浆、化学制浆等。

其中,化学制浆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使用硫酸盐或碱法进行纤维素的分解和漂白,得到纯净的纤维素。

接下来是纸浆成型。

纸浆成型是将纸浆均匀地分布在网状结构上,经过脱水和压制,在网上形成纸张。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湿法成型和干法成型。

湿法成型是将纸浆放在造纸机的网上,通过真空吸附的方法将纸浆中的水分去除,形成湿纸张。

干法成型则是使用滚筒将纸浆挤压干燥,得到干燥的纸张。

然后是纸张加工。

纸张加工是对纸张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其质量和适应不同的需求。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压光、涂布、校正、烫金、凹印等。

压光是通过机械方法使纸张表面平整光滑。

涂布是在纸张表面覆盖一层涂料,以增加纸张的光泽和耐磨性。

校正是将纸张进行断边修整,使其呈现规整的形状。

烫金和凹印是通过加热和压印的方式在纸张上添加图案和文字。

最后是纸张后处理。

纸张后处理是对制成的纸张进行包装、调整湿度和质量检测等工作。

包装是将纸张按照一定规格进行分装,以便运输和储存。

调整湿度是将干燥的纸张适当添加水分,使其湿度适中,以提高其可读性和处理性能。

质量检测是对纸张进行物理性能、外观质量和印刷适应性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纸张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造纸工艺流程包括纸浆制备、纸浆成型、纸张加工和纸张后处理等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艺,纤维素材料可以被加工成各种类型和规格的纸张,满足不同领域和用途的需求。

现代造纸工艺流程

现代造纸工艺流程

现代造纸工艺流程现代造纸工艺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纸张的过程。

现代造纸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浆料制备、造纸、压光、涂布、干燥、裁切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代造纸工艺的流程。

1. 原料处理。

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包括木材、竹子、稻草、废纸等。

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去除杂质、松散纤维和木质素,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强度。

处理过程包括原料的切割、破碎、筛分和除杂等步骤。

2. 浆料制备。

经过原料处理的纤维素原料进入浆料制备环节。

这一过程中,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漂白等步骤,最终形成纸张的浆料。

浆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纤维的长度和形状,以及浆料的浓度和PH值,以保证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3. 造纸。

浆料制备完成后,进入造纸环节。

在造纸机上,浆料被喷洒到网上,经过振动和压实,水分逐渐被排除,纤维逐渐结合成纸张。

同时,通过控制造纸机的速度和温度,可以调整纸张的厚度和密度,以满足不同需求。

4. 压光。

造纸完成后,纸张还需要经过压光处理。

通过压光机的辊压,纸张表面的不平整被压平,使纸张表面更加光滑、均匀,提高纸张的光泽度和印刷质量。

5. 涂布。

有些纸张需要进行涂布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光泽度、光滑度和印刷质量。

涂布过程中,通过喷涂、刮涂等方法,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纸张表面,经过干燥后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

6. 干燥。

造纸完成后,纸张需要经过干燥处理。

通过烘干机或烘箱,将纸张中的水分蒸发掉,使纸张达到所需的含水率。

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纸张变形和开裂。

7. 裁切和包装。

最后,干燥完成的纸张经过裁切机进行裁切,裁切成所需的规格和尺寸。

然后经过包装机进行包装,成品纸张被包装成适合运输和存储的包装形式,以便后续的销售和使用。

以上就是现代造纸工艺的流程。

通过原料处理、浆料制备、造纸、压光、涂布、干燥、裁切和包装等多个环节,纤维素原料被转化为高质量的纸张产品。

现代造纸工艺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纸张产品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通过采取原料结构调整、装备现代化、污染治理、产品质量档次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全省木浆、废纸、非木浆比重已由1995年的10%、20%、70%,调整为2013年的50%、40%、10%。其中草浆产量已下降到50万吨,自制木浆产量提升到405万吨,是国内自制木浆第一大省。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生产中高档纸及纸板的产品比重占到75%,新闻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书写印刷纸和木浆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茅。“十五”以来,全省引进了数百台套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纸机最大幅宽达11米,最高车速2000米/分。我省造纸产品质量档次及装备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
2、发展地产秸秆原料资源。
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有约7000万吨的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既能弥补木浆资源的不足,又能实现循环经济。主要方向是,通过采用突破性的清洁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变废为宝,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可循环造纸产品及农用黄腐酸肥料。应大力推广泉林纸业自主创立的秸秆及其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的高效循环产业链模式,并吸收在国际上已趋成熟的有机酸溶剂法技术,发展非木材清洁制浆,同时进一步开发生物衍生品。到2020年使非木材纤维制浆规模达到300万吨,年消化1000万吨秸秆。
1.3.2.
我省造纸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重复建设和引进,产生了严重的同质竞争现象,主要体现在铜版纸、白板纸等品种上。2010年我省铜版纸产能为160万吨、白板纸产能为290万吨,2013年产能分别达到250万吨和370万吨,3年时间产能分别增加了90万吨和80万吨。
1.3.3.
我省造纸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受下游产业的影响与制约较大。下游包装印刷产业小而散,集中度低,个性化需求强,消化纸张能力较弱,造纸产业自身向下游延伸比较困难。
1.2.2.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后造纸产业增速放缓,2011年纸与纸板的产量同比增长了7.12%,2012年为3.22%,2013年为-1.37%,今年前三季度为3.6%,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但中国纸业仍在低谷中徘徊。
2013年全年出现负增长,这是建国6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拐点信号。从产品品种看,除特种纸与纸板、生活用纸外,其余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量都出现了负增长。从企业类型看,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大型企业生产量、经济效益增长居多,中小型企业生产量降低是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进一步说明造纸是规模效益型产业。
目前,我省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污染治理等情况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我省一般水平的企业,特别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因装备和管理水平所限,仍有一定差距。
1.1.4.
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13年我省年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8.7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年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28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晨鸣、华泰、太阳、博汇、世纪阳光、亚太森博6家(全国16家),合计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的91%,其中晨鸣、华泰、太阳已进入世界造纸前50强。见表2。
2020年的目标产量为2100万吨,减去淘汰的300万吨产量,需要新增620万吨。
1.4.2.
2017年全省原生纸浆产量达到550万吨/年,比2013年增长30%左右,2020年达到650万吨。重点增加高得率浆、废纸和非木材清洁生产制浆比重。
1.4.3.
造纸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骨干优势企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年产量500万吨左右的造纸企业达到2家,100-500万吨的企业达到5家。
1.4.5.
通过鼓励对造纸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和项目的产业化建设,提升造纸产业技术水平,包括提升造纸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同时引导企业主要产品向食品卡纸、轻型纸、特种纸、高档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及纸板以及非木材浆纸产品方向发展。利用多元化技术生产环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优质产品,提升副产品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打好基础。
1.1.7.
我省以造纸为中心,形成了行业服务、科研设计、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新闻媒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社团组织,有造纸行业协会、学会;科研设计,有省造纸研究设计院、轻工设计院、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培养,有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均设有造纸专业;新闻媒体,有中国造纸协会会刊——《中华纸业》等。
1.4.6.
根据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逐步淘汰资源消耗高、效率低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到2020年淘汰落后产能300万吨左右。 Nhomakorabea1.5.
1.5.1.
发展资源充足的优质廉价原料,降低产品成本,稳定质量,减少纤维原料供应的风险。
1、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设原料基地。
优质廉价原料是影响造纸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匮乏,原料成为制约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瓶颈。我省造纸优势企业已有在国内外整合木浆资源的先例,应加快在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整合步伐,鼓励管理较好、人才力量雄厚的晨鸣、华泰、太阳、亚太森博等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参股方式走出去整合木浆原料资源,建设和控制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木浆自给率。
1.3.4.
传统的造纸工艺只利用了原料中的纤维素,而半纤维素与木素进入废液,原料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随着资源成本的提高,必须充分提取造纸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各种成分,多元化生产浆、纸、高分子材料、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纤维原料利用率。
1.3.5.
大多数造纸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缺乏重视,过渡依赖进口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果的转化率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足,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上缺少重大成果。
3、加强再生纤维回收利用。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已达到60%-80%,可供应废纸量接近临界极限,国际上废纸可交易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已出口到我国。而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水平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只有43%,回收利用潜力与工作量巨大,加强国内废纸回收利用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废纸回收主要是政府重视,不以盈利为目的,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我省应大力倡导废纸回收,提高全社会废纸回收意识和积极性,加快建立完善废纸回收分类、收购、打包、销售体系,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废纸回收体系。
1.3.
1.3.1.
造纸原料成本占造纸总成本的50%-60%。我省是使用优质原料生产高档纸种的大省,但本地优质廉价原料缺乏。2013年自制原生木浆及草浆产量 455万吨,仅占总用浆量的33%,需外购商品木浆500多万吨,进口废纸量近250万吨,受外部及国际市场制约较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由于受造纸人工林原料基地建设迟缓、供材有限、非木材清洁制浆新技术开发滞后、国内废纸回收率偏低等因素制约,造纸纤维自给率难以提高。
1.4.4.
省内重点企业达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要求。通过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排放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改进工艺与设备,提高“三废”管理水平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到2020年全行业单位浆、纸产品平均综合能耗和取水量年均分别降低1%和1.5%,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5%,节能减排降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虽然全国造纸产量在降低,但经济效益却在提高。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75亿元,增长5.91%;工业增加值增速5.40%;产成品存货298亿元,减少4.33%;利税总额617亿元,增长8.97%,其中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6.95%;资产总计9015亿元,增长8.02%;资产负债率58.20%,下降0.62个百分点。我国造纸工业正在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我省主要纸浆、纸与纸板产品的结构变化及产量变化如表1。
1.1.3.
我省从2003年及2007年起执行严于全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浆纸能耗限额指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与技术升级,重点龙头企业排污负荷与能耗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我省造纸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4万吨,比2005年降低约80%,仅占全国造纸排放总量的5%左右;万元产值COD排放强度和平均取水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和34%。我省吨浆综合能耗先进指标在200千克以下,而全国造纸吨浆综合能耗为450千克,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680千克。
1.1.
1.1.1.
2013年全省纸及纸板产量1780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机制纸占55%,机制纸板占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税同比增长5.66%,总资产1450亿元,纸张出口量110万吨,出口交货值60亿元,产量、效益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造纸以文化纸及大宗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装备水平、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国内领先,某些纸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新闻纸、文化用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等大宗产品的规模效益在国内外均具有优势。特别是新闻纸,主要以废纸为原料利用现代化装备生产,成本优势尤其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高档纸种的规模效益优势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加之造纸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我省造纸行业的整体优势仍将保持较长时间。
由之前的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再到中低速发展,这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旺,出口减少;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偏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研发速度缓慢等。两者叠加、集中爆发。从当前看,造纸行业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仍将是纸张消费的大市场,人均年消费纸张将以3%-4%的速度增长。造纸产业的发展需要冷静面对现状,转变发展方式,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1.4.
到2017年及2020年,我省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达到以下阶段性目标: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