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吴茱萸外用可治高血压等四种病瓜蒌

吴茱萸外用可治高血压等四种病瓜蒌

吴茱萸外用可治高血压等四种病瓜蒌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作用。

临床上,其除了内服外,还可以与他药一起外用进行治疗疾病。

吴茱萸外用可治高血压等四种病1、高血压病吴茱萸15g~30g,用醋或生理盐水调匀如糊状,贴敷双侧涌泉穴,纱布包,睡前外敷,次日取下,10天为1疗程。

2、阴囊湿疹吴茱萸80g、黄柏80g、苦参60g、枯矾20g,醋精适量。

将四药研极细末,过120目筛,混匀,放瓶内贮存备用。

用时取药粉适量,用凡士林、醋酸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

延伸阅读治疗便秘就这一味中药炒莱菔子豆浆如果光是喝那就有点浪费了其实豆腐是不适宜老年人常吃的百合养阴润肺。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一、茱萸对高血压的药效茱萸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有紫茱萸苷、茱萸素、茱花甙等。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茱萸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扩张血管等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茱萸中的茱萸素可以通过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茱萸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这两种成分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二、茱萸贴敷对涌泉穴的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趾缝的前1/3处,是人体一处非常重要的穴位。

涌泉穴是人体气血的汇聚之地,中医认为涌泉穴是十二经络的原始点,与全身脏腑器官的功能息息相关。

茱萸贴敷对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茱萸可以通过贴敷涌泉穴,促进足底经络的畅通,增强气血的流动,改善足部的微循环,从而有利于血压的稳定;茱萸的药效可以通过涌泉穴迅速渗透到人体内部,发挥其降压作用。

因为足底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经络密布于足底,所以茱萸贴敷对涌泉穴能够快速地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针对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不少医学研究都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试验。

其中一项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教授领衔的临床研究显示,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服用任何降压药物,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

一些长期服药但血压未能控制的患者,也通过茱萸贴敷涌泉穴后,血压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通过不同程度的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并且对情绪不稳定、失眠、耳鸣等相关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望文生义的认为非常安全、有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但在使用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时,需要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操作,以免出现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心脑血管的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但是长时间使用药物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所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茱萸贴敷涌泉穴可能具有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早在古代就有用茱萸治疗高血压的记载。

茱萸具有祛风定惊、降压平肝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位,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平肝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血压。

茱萸贴敷涌泉穴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准备好茱萸贴和酒精棉球。

然后,用酒精棉球清洁涌泉穴位,除去污垢。

接下来,将茱萸贴敷在涌泉穴上,轻轻按压几秒钟,使其贴紧。

让患者保持坐位,并让他们适当活动足部,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每次贴敷20-30分钟,连续贴敷10-15天,然后停药3-5天,再连续贴敷10-15天。

一般来说,连续贴敷1-2个疗程即可见到一定的疗效。

1. 降低血压: 茱萸具有平肝降压的作用,贴敷涌泉穴可以直接作用于足底的经络系统,通过神经调节和血管扩张的作用,降低血压。

2. 调节神经系统: 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与神经系统的紊乱有关,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交感神经冲动,使血管放松,从而减少血压上升。

3. 缓解症状: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初步验证,但是在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之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外用治顽疾

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外用治顽疾

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外用治顽疾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粉敷涌泉穴好不好?了解过吴茱萸的人都知道吴茱萸作为一种有利的中草药外用可以治顽疾。

1.治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

高血压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及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毫米汞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我在临床工作中以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治高血压效果不错。

具体做法:按摩足底涌泉穴,然后将吴茱萸研磨成粉,用醋调捏成小圆饼贴在穴上,用大胶布或伤湿膏封住。

大家不妨一试。

2.治口腔炎a.吴茱萸18g、肉桂12g,研成细末,醋调,捏成小饼状敷於双足底涌泉穴,用绷带固定,1天1次.治疗小儿口腔炎70例,全部治愈,其中用药3次以内痊愈者50例,最长不超过1周.3.治肩周炎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食盐各30g.先将食盐在铁锅内炒黄,再将以上中药拌炒至微变色为度,然后倒入布袋内,热熨患肩,同时作肩关节上举后伸等活动,日3次,连续治疗2天,第3天将上药水煎熏洗患肩2次.治疗64例,痊愈57例,好转5例,无效2例.4.治黄水疮吴茱萸粉1g,凡士林9g,制成10%的软膏.温水洗净患处后涂药膏,每日1~2次.治疗12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药4~6次即愈.5.治湿疹炒吴茱萸30g,乌贼骨21g,硫磺6g,共研细末,渗液多者撒干粉,无渗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1次,纱布包扎.治疗1100余例,有效率在95%以上.此外吴茱萸还可以治晕眩、小儿腹泻等顽疾,最常见的是吴茱萸敷涌泉穴。

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对治疗高血压取得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中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的高血压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服降压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都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血压的控制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吴茱萸、肉桂;涌泉穴;疗效;护理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最常见之一的便是高血压,主要病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

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稳定的血压控制可有效延缓和减少对相关器官的损伤,研究表明,对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死亡率。

但是,对于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上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诸多不良反应,而且对患者产生排斥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对治疗高血压取得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中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男患者为19例,女患者为21例,年龄在45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5±6.2)岁;对照组有男患者为22例,女患者为18例,年龄在46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5±5.8)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食用低脂低盐的食物,禁止喝浓茶以及咖啡等饮料;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方式即吴茱萸、肉桂穴位贴敷涌泉疗法,将吴茱萸、肉桂的粉末采取一定方式,用醋调和成膏,将其贴于足底的涌泉穴,并进行轻柔的按压10到20分钟左右,在贴敷5到7个小时后取下,每天于睡前进行贴敷,每日一次,七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

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归纳:吴茱萸醋调敷贴涌泉穴:治疗或控制高血压、调理心肾不交失眠、控制化疗反胃呕吐-------------------------------------------醋调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临床观察作者:李艳,张馥丽,胡利敏,邱思敏,黄曼丽,袁莉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影响治疗进行。

目前,国内临床上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多使用5-HT_3受体拮抗剂如恩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单用或者联合用药,取得一定疗效。

本科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5-HT_3受体拮抗剂加胃复安注射双侧足三里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②接受含中高度致吐风险药物化疗方案;③足底===================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摘要:篇首: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当的液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吴茱萸属辛热之品,功能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中止泻,在外治法中应用颇广,不仅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

===================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作者:叶子嵩摘要:目的: 西医治疗大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的药物种类多,但许多药物的应用有其一定适应症及禁忌症,这使得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单纯应用西药仍不能完全控制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中所表现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降低等症状影响辅助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不得不中断化疗,影响患者的疗效。

故本题着手于观察吴茱萸散穴位贴敷联合止呕护胃西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对比单纯使用止呕护胃西药治疗疗效,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评价两者的疗效差异,以期待为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开展提供新的选择。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茱萸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茱萸,又称山茱萸或五味子,具有温肾固精、降血压、调理心脏等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茱萸具有温中祛寒、散寒止痛、活血化痰的作用。

茱萸贴敷是将茱萸研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药材和药物,涂抹于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达到调理身体功能的目的。

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在民间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被认为可以清热降压、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

患者通过长期坚持茱萸贴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虽然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在治疗高血压中已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茱萸贴敷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1.2 涌泉穴与高血压的关系涌泉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中的一个重要点位,位于足底部内侧凹陷处。

根据中医理论,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点,具有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涌泉穴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穴位之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器官受损,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畅通,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血压水平。

涌泉穴的按摩可以刺激肾脏功能,增加尿量,减轻体内水液潴留,有利于降低血压。

涌泉穴按摩还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涌泉穴在中医治疗高血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茱萸贴敷,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更详细地探讨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机理和临床研究结果。

2. 正文2.1 茱萸贴敷对高血压的影响茱萸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茱萸药物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茱萸贴敷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茱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通过皮肤吸收后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等,从而对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7期171·中医中药·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薛慧,张永刚(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本院住院的原发性轻(度、中)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每日1次,早9点贴敷,下午15点取下,共6h,治疗周期为2W,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压水平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病;吴茱萸;外敷;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1480 引言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心悸、胸闷、乏力等,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全国约有1. 6亿高血压患者,其知晓率为60 %,服药率为40 %,控制率仅25% ,截至目前这3率分别达70% , 59%和34%[1],因此,持续平稳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减缓和减少对靶器官的损伤,控制血压可使总体病死率下降11.7%[2],而一些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需长期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这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服用药物多,副作用大,患者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

吴茱萸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降压手段,其疗效确切,治疗痛苦小、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现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

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促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趋于正常或稳定,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吴茱萸涌泉穴位贴敷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9-01
高血压在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自2009年来我科对于高血压病人除了口服降压药物外,还使用了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人86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21-90岁。

1.2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中医认为属肝阳上亢。

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
意外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

中药贴敷涌泉治疗:可用吴茱萸适量(2-3g),研成细末,再用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

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

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均有效。

1.4 疗效评估。

高血压症状或在一个疗程内消失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愈和有效两项相加为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观察病例,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症状消失时间快,血压下降快,效果显著经观察85%病例连续敷药3-5天头晕缓解,15%病例连续敷药5-7天头晕症状改善,在观察病例中中药敷贴无副作用而又不易复发。

3 讨论
吴茱萸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石虎或梳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见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呕吐吞酸,外治口疮,高血压。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又是其它疾病所伴发的一种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与肝关系密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在中医学中有内风和外风之分。

此条中的
“风”,当指内风所致的动摇抽搐等症状。

“掉”,摇也,指头面肢体动摇振颤不定的病症。

“眩”,指眩晕,即头晕目眩的症状。

内风导致的抽搐、掉眩、眩晕大都与肝有关。

刘完素认为,眩晕为风火。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云:“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谓之旋转”。

朱震亨认为,眩晕为痰。

《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云:“无痰则不作眩。

”张介宾认为,眩晕为虚。

《景岳全书·杂病谟》卷十七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笔者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眩晕的发生,属于虚者居多。

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血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

总之,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

应详察病情,给予调治。

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之法治疗。

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涌泉。

涌,外涌而出也。

泉,泉水也。

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主治疾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4 结论
中药外敷法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主要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辩证论治,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阴阳两虚型等,涌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具有滋肾水、引火下行的作用。

吴茱萸药性辛、苦、热。

李时珍曾云:“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

”吴茱萸调糊贴敷涌泉穴,可引火下行,引阳归根,补阳助阴,由阳生阴,正中高血压的病因,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治萍,刘淑茹.复方吴茱萸穴位外敷对高血压的保健治疗pj].职业与健康,2007,23,1638
[2] 钟仲义,谢秋莲,钟文英,中药吴茱萸贴敷足部肾反射区临床应用探讨[j].双足与保健,2000(1):7
[3] 周永锐,涌泉穴敷贴中药治疗机制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1993,2(3):1-2
[4] 顾月珍,刘旭玲,高血压的辩证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07(2)27
[5] 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6(2):1
[6] 刘少娟,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宣教[j],护理学
杂志,2006,15(3):
[7] 张国青,张晶,足心疗法简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6):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