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麻术后苏醒期寒战的应用
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发布时间:2021-09-28T07:26:15.3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4期作者:宋娟[导读] 为加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价值。
宋娟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299【摘要】目的为加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从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了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
其中1/2采用药物注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1/2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
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消失用时予以对比。
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数据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
实验组症状消失用时比对照组较短(P<0.05)。
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此种治疗方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温针灸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用时膝关节是人体中主要承重的部位,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同时较容易产生损伤[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高,多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
该病患者常见症状则是剧烈疼痛,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对其行动产生障碍,抑制于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
怎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症状予以改善,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次研究从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了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
为加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价值。
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从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了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
其中1/2采用药物注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1/2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
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对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效果观察

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对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效果观察刘亚魁;牟作峰;陈艳;邓世燕【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对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68例需要接受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术后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调吴茱萸末用纱布包裹于术后第1 d晚上睡觉前贴敷于双侧涌泉穴,用胶带固定.在术后第1、3、5、7 d同一时间点测量患侧下肢不同部位(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的周径以及患侧膝关节的屈曲度数(ROM),同时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术后第1、3、5、7 d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肢周径和ROM术后第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3、5、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3、5、7 d VAS评分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可以减轻患侧肢体的肿胀的程度,缩短肿胀持续的时间,增加ROM,并且还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4页(P428-431)【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成形术,置换,膝;膝关节,人工;穴位贴敷法;吴茱萸;涌泉穴【作者】刘亚魁;牟作峰;陈艳;邓世燕【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医院办公室,山东潍坊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山东潍坊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山东潍坊 26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R684.3;R687.4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主要外科术式,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人体相符合的复合材料制成人工关节假肢,通过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作用下,将人工关节假肢植入到骨与骨之间的关节面,替代已患病关节的功能,从而达到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目的[1]。
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治疗冠心病失眠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7 -26- 中华医学·气证·呼吸睡眠体免疫功能增强,经足三里穴注射,缓解咳嗽、呼吸困难等COPD常见症状。
维生素B1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参与体内糖类物质的分解代谢,可保护神经系统,还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食欲。
肺功能指标中,FEV1等指标能够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数据都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更好;COPD的基本特征是气道炎症反应,多项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参与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3项炎症因子水平都比对照组低,说明气道炎症反应明显减轻[7,8],此外,观察组疗程结束后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能和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有关。
总之,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COPD缓解期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1]欧健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204-205.[2]欧健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西医结合疗效的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209-210.[3]孙国华,吕纪玲,刘宝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9-22.[4]易良杰,刘丽萍.穴位注射序贯穴位埋线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32-34.[5]张洁,朱慧志,胡国俊.中医药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文献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91-93.[6]张圣,杜亚青,张延威.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对COPD需呼吸机支持患者肠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255-256.[7]郭洁,张勇,武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337-339.[8]钟烨丽,钟国就.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11-12+17.编辑:白莉编号:EB-18061405F(修回:2018-06-24)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治疗冠心病失眠Application of Wuzhuyu Powder in vinegar on both Yongquan acupoint in treating insomn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何石燃(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18)27--03证型:GBA【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治疗冠心病失眠。
五倍子散热敷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五倍子散热敷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谢月明;陈志珍;周翠苹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09(12)2
【摘要】目的观察五倍子、生姜、白醋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五倍子粉未、生姜、白醋调成粘稠糊状,敷脐及其周围,再用红外线照射30~60 min,对照组用松节油纱布敷脐及其周围腹部,再用红外线照射30~60 min,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肛门排气,腹胀消除及便秘解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倍子、生姜、白醋、红外线联合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效果明显优于松节油湿敷组.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谢月明;陈志珍;周翠苹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骨二科,524043;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骨二科,524043;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骨二科,524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2;R289.6
【相关文献】
1.五子散热敷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2.五子散热敷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临床观察
4.穴位贴敷疗法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5.加味桃仁承气汤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骨科伤科秘方(4)子雨禾私藏秘方无私分享

中医骨科伤科秘方(4)子雨禾私藏秘方无私分享41、关节扭伤外敷方白芷、大黄、姜黄、黄柏各25克,天南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各10克,天花粉50克。
以上药物共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适量,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外用保鲜膜包扎,绷带固定。
2天换药1次,一般2次即可治愈。
秘方:北马兜铃30g,广防己30g,五味子30g。
用法:水煎服或泡酒服。
每剂服一至两天,每日二至三次。
方解:本方系景颇族民间习用验方。
经当地民间多年使用,对跌打损伤疗效极佳!骨拆引起的肿疼。
只需要赤小豆打成粉,用鸡蛋清调好包在骨拆处12小时就可以解开了,不用长期包。
一般1-2包就可以全部消肿,不在疼痛了。
不需要什么消炎症的药物42、专治伤筋骨折,跌打损伤之秘方土虫乳香没药文军川断血竭硼砂申姜然同各五钱三七三钱共为细末,每服七厘,元酒送下。
伤筋骨折,跌打损伤,瘀血攻心,在上者自能吐血,在下者自能大便泄出,伤症有特效。
见血愁(另名∶茜草、地血,青草药店有售)。
约用手握一大握至二大握,视伤处大小酌量增减。
将药草捣烂,和酒半碗炖三十分钟,於饭前温服之。
渣滓敷在伤处,药效之神速,自服、敷药起,经过二至三小时後,痛止肿消,瘀血自可渐退。
视症状轻重,轻的一剂便愈,较重的,可再服、敷二至三剂。
43、伤科奇药-瞬安康药方:(1)底药:木炭20 榆树皮30克屋龙尾10克当归3克茜草3克防风3克荆芥3克桑枝3克三叶各15克(杨树叶.柳树叶,桑树叶此三叶秋季采集较好)(2)混合粉:洋片1克樟脑15克土虫2克红花2克川断3克煅自然铜3克灸乳香1克灸没药1克牛角粉5克(3)备品:植物油食醋黄酒主治:扭伤、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科疑难痛症、骨癌止疼等。
疗效:10—15分钟止痛,当日肿消,患者扶拐来,放下拐走,让人扶背着来,自己走回,如是运动员可立即参赛。
故名"瞬安康"①【处方】关桂15克、丁香3克、檀香3克、木香6克、川芎9克、白芷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续断12克、海桐9克、合欢皮9克、牛膝6克、血竭9克、骨碎补15克、地肤子1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和开水调敷,根据患处大小适量调合,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
自拟吴萸肉桂散外敷涌泉穴疗效体会

江 西 省 抚 州 市 中医 院
黄德 尚
天
。
余于 临床 果
。
,
每遇上 部火 热症
,
,
喜 用 自拟
疼痛 减
,
曾服 银 翘解 毒 丸
,
,
药 后 寒 热稍
。
吴 英 肉 桂 散醋 调 外 敷 涌 泉 穴
多 收 满 意效
肉桂末 克
,
但 腮 部 肿 痛依 然
,
遂 求诊 于 余
克
置 于 两 足 心 之 涌 泉穴 用纱 布 固 定
。
外 以 青菜 叶 次晨
克 醋 调 敷 双 侧 涌 泉穴
,
次 日左 腮 部 肿痛 腮 部 肿痛
或树 叶 包 裹
一
、
临 睡 敷药
岁 工人
大减 全消
且 寒热 皆 除
、
。
继敷 药
。
口
糜 施某 男
。
四
眩晕
。
李某
。
男 血压
。
年
经 常 眩晕
,
年
月
,
日 初诊
每 食辛燥 之 物 则 下唇 糜 烂
。
此 阳 明火 盛 而 致 血滋
。
循经 熏 灼 于 像
火 热伤 齿妞 减
和 二药
,
且醋 酸 则 收
“
使吴 英
。
,
拟 吴 英 肉桂散 醋调 外敷 双 侧
次 后 口 内 有 清 凉感
, ,
不 致循 经 上 炎 政 大 论》
少,
敷药
病在上
“
,
” 取之下 “
《素
中医骨折7种经典外用方药引火归元的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

中医骨折7种经典外用方药引火归元的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1.双柏散(黄耀燊方)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能: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有热瘀互结之势者尤为适用。
2.赤小豆散(经验方)赤小豆6份、芙蓉叶4份。
用于跌打损伤初期,消肿功效甚佳,且对皮肤之刺激性较小,甚少引起皮炎。
以上药方于临床使用是先将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以白醋或蜂蜜调为稍稀糊状,涂于棉布上敷贴;亦常将之制成软膏备用。
制软膏之工艺是:麻油熬至150℃两小时。
待油温降至100℃以下后,将处理好的药末按每斤油与150克药、90克蜡比例下料,并不断搅拌,冷却即得。
(现常以凡士林煮膏用于临床,但麻油为低分子脂肪酸之油类,易为皮肤所吸收,且刺激性亦较小,实为上乘之药膏基质)3.定痛散(经验方)樟脑4份、冰片4份、细辛2份、薄荷2份。
对于创伤疼痛有一定止痛效果。
以上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密封保存。
用时以蜂蜜或蛋清调为糊状,外用。
由于骨折复位之后,需外固定,一般来说骨折处需2调后才有纤维性粘连,骨折始较稳定,故2周内最好不要松解外固定,以免骨折再度移位,特别是不稳定的骨折,因此,骨折初期的外用药以维持较长时间而不干结的软膏剂型为宜。
为了避免因更换外用药而松解外固定,肖老有时也在夹板间隙注入外药液,使之渗透于里衬之上,发挥药效,而又不必松解外固定。
骨折外固定期内,外用药导致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是外界各种物品在接触的皮肤部位发生的皮肤炎性症状,中医有称“药膏风” 。
接触性皮炎之发病有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
原发性刺激是接触物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发病时间的快慢和反应程度的轻重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部位皮肤情况和接触时间长短等有关。
过去,有人用白花丹外敷,此物含有矾松素,有腐蚀性,敷用15-30分钟后即引起皮炎,起疱。
另一种变态反应是接触物并无强烈刺激,且也不是每个接触者都引起皮炎,只是少数人接触物品后,因禀性不能耐受,通过免疫机理而发生皮炎,这类病人一旦已对某物品是致敏状态,再次接触该物品时,就发生迟发性反应性皮炎,故此,这类病人开始敷药时不会发病,约敷至5天以后,则发病。
中药外敷在骨伤科相关并发症的应用与改进

中药外敷在骨伤科相关并发症的应用与改进魏彩虹;李慧芬【摘要】中药外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骨伤科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作者总结中药外敷应用的理论基础;在肢体肿痛、腹胀便秘等骨伤科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总结了传统中药外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包装、剂型、固定、方剂改良等解决方法.【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16【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中药外敷;骨科;效果【作者】魏彩虹;李慧芬【作者单位】362000 泉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362000 泉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药外敷疗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沫加辅剂调匀成糊状外敷于相应的穴位或病变处的方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1],其原理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创伤局部或特定穴位,发挥穴位的刺激作用,促进药物的理化吸收,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脏腑阴阳,改善经络气血运行[2]。
对比药物内服,中药外敷法具有使用方便、取材简单、不良反应少、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因此,中药外敷对骨折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逐渐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
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肢体肿痛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脂肪、肌腱、韧带及筋膜等组织构成人体的软组织,骨折、创伤使局部软组织内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受损组织出现疼痛、皮下瘀血、青紫、肢体肿胀等症状,治疗患肢软组织肿胀、疼痛是骨折早期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3]。
高继红等[4]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早期出现肿胀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显示,观察组采用三七消肿止痛散(三七、红花、当归、川芎、牛膝等)结合鸡蛋清调成糊状,观察组疼痛、肿胀明显减轻(P<0.05)。
王韬等[5]运用自制中药(黄柏、大黄、侧柏叶、泽兰、薄荷、三七等)研粉并调和蜂蜜,每日敷于髌骨上髌上囊部位发现,术后早期中药外敷可减轻关节肿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麻术后苏醒期寒战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吴子散(吴子散为我科自制:吴茱萸10g,附子10g)温
敷涌泉穴对骨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战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
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骨折病人全身麻醉手术后在恢复期出现寒战的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各组各50名。
寒战发生后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单独采用保暖或者药物等方法干预,对照组采用我科自制吴子散,分别敷于双足底涌泉穴,连续温敷至病人寒战缓解。
结果:治
疗组n达到的有效率100%,对照组n达到的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自制中药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
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战病人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吴子散;吴茱萸,附子,涌泉穴,温敷
寒战是全麻苏醒期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至65%。
我国中医学认为,寒邪
易伤阳,冬季或者发烧患者在短期内大量输入温度低于自身体温的液体,再者加上患者自身
防寒保暖措施不够到位,易导致寒邪直中于里,使之感受寒邪,易伤及脏腑的阳气,所以产
生寒战症状。
临床上处理寒战的措施多为采用保暖或者单用药物静脉给药方法来进行干预,
但是由于寒战的产生机制是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们,有多数的病人出现的寒战反
应特别的严重,在医嘱给药治疗后仍然反复的发作。
我科对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在苏醒期出现寒战的患者采用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
并以常规护理相比较,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自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100名,
按照手术顺序,根据随机、自愿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中
男性病例23人,女性病例27人,年龄分布在14-83岁,平均约55岁。
对照组中男性病例
28人,女性病例22人,年龄分布在10-84岁,平均约50岁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把苏醒室的室温调节在22-25℃左右,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入室时,均按医嘱常规给予鼻
导管氧气吸入,用2kg的棉絮加盖保温,同时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寒战发生后,予再加盖被2kg保暖,或根据医嘱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或采用输液加温器,予输液加温处理。
2.2 治疗组
2.1 取穴患者:向患者解释温敷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嘱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暴露双足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在足底部约足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处取涌泉穴。
若患者此处皮肤有
感染、肿瘤、出血等情况,禁止敷药。
2.2 将吴子散为我科自制:吴茱萸10g,附子10g,用陈醋调糊状,装入专用纱布袋,扎
紧布袋口,放于微波炉中,加温10-12秒,使温度达到37 ℃左右(以温热不烫手为主),取
出后分别敷于双足底涌泉穴,连续温敷至病人寒战缓解。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寒战程度采用Wrench分级:0级:无寒战为0分;I级:有汗毛竖立或外周毛细
血管收缩和外周出现青紫,但无肌肉振颤为1分。
;II级:患者有一组肌群肌出现振颤为2分;III级:患者出现了超过一组肌群肌肉振颤为3分;IV级:患者全身肌肉出现振颤为4分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开始后每5 min 观察评估1 次,直到寒战完全停止,体温恢复正常。
显效:时间≤15 min 寒战停止;有效:时间16 ~ 30 min 寒战停止;无效:时间> 30 min 寒
战未见缓解。
3.2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下列表格1可见:治疗组n的有效率:100%,对照组n的有效率:84%,两组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自制中
药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可以明显改善骨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战病人,
表格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4.1 我国中医学认为肾是身体阳气的根本,是能够温养全身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之所在,是人体调整阴阳平衡,解决寒战的关键。
而人身双足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足少阴
肾经循行从足小趾掌面开始,经过涌泉穴,后通过脊柱属于肾,循心系,络于心,注胸中。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
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因
此取涌泉穴为温敷部位
4.2 中药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
风湿止痛的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及虚寒、脘腹冷痛、阳虚外感等证。
中药吴茱萸:性辛、味苦;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使用吴茱萸贴敷于
涌泉穴,能够引火归原,可引肾上浮之虚火,治肾火上浮使其下归。
故可借药力的用,引肾
中上浮之火下行归原。
醋为酸性具有收敛作用,以防药力耗散,吴茱萸用醋调之,可增加药
物中生物碱的溶解度,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吴茱萸刺激穴位,加强引火下行,从而达到温
经散寒、扶阳固脱、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消除寒战的作用。
4.3 自制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是借助药物的温热刺激和药理功能,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
温养阳气,温经通络,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温经驱寒、固阳扶本、消除寒战的作用。
4.4 吴子散温敷涌泉穴的注意事项:本操作由护士执行,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护士必须经过中医护理选穴技能操作培训合格方能操作,选穴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做好敷药部位皮肤的检查,观察皮肤完整性、颜色等。
操作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或皮肤
过敏史。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热敷的温湿度,要求温度适宜,并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及时
询问患者对热敷的感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烫伤。
应对措施:进行微波炉加热后,需要
严格掌握加热温度,防止药包过烫。
敷药前,需要测试药包温度,使温度达到37 ℃左右(以温热不烫手为主)。
在操作过程中,加强沟通,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反应,防止烫伤。
禁忌症:①有过敏体质、局部周围湿疹,水泡等,不宜用热敷疗法者;②不愿接受本
治疗方案者。
4.5 骨科全麻术后苏醒期寒战反应时有发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采用吴子散
温敷涌泉穴解除苏醒室中出现的寒战,与传统使用镇痛镇静药,保暖等相比较疗效好,起效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其温热及中药药性的作用,渗透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它是一种对机体无损伤且有独特保健功能的中医外治法。
中药热敷疗法,适应证广泛,疗效明显,而且简便易行,人人可学,利于普及,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
痛苦,而且使用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方法成本低,能让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丽英,蒋争艳:艾灸涌泉穴解除输液反应寒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13,22(8)。
[2]冯日珍,傅承桦,张希玉:按摩艾灸涌泉穴解除术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6):366。
[3]诸毅晖:艾灸的微创效应与艾灸退热机理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1,3(1):58。
[4]徐静.吴茱萸穴位贴敷对颅脑疾病所致呃逆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35。
[5]程爵棠,程功文:穴位贴敷治百病[M].第 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5:9。
[6]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8。
[7]陈敏玲,廖惠莲,伍慧群: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1,18(7A):48
作者简介:
蔡丽月性别:女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护理学历:护理本科单位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