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关于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关于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一、字词积累: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玲珑剔t‰透:形容人聪明伶俐。
大气磅p?ng礴b?:形容气势盛大。
流连驻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寻幽揽胜:寻找安静的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绮q?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写意:舒适。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
第四,支持公众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2、相关知识:呼伦贝尔草原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
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也是从《内蒙访古》中,我们知道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喜欢吟唱《高高的兴安岭》,由此,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好奇。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托起草原》课件1

( 判断 鉴赏 注视 )
③天下
之人,一定会热爱呼伦贝尔的壮阔;
天下
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
天下
之人,一定会喜欢呼伦贝尔的清新;
而天下喜好吟唱之人,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生
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 恬淡 坦诚 勇敢 )
④无论草原的歌声如何悠长、草原的舞蹈如何矫
健、草原的民俗如何浓郁、草原的风光如
何 、草原的鲜花如何
文题理解
《托起草原》这个标题饱蘸着作者心中的 激情。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爱,作者对草原 文化的爱,作者对草原传统的爱都蕴含其 间。在作者的心中,已经将草原高高托起,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托起”二字所要 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在这里要托起的绝 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催 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义 而奋斗不息 。
练习
①秦腔之所以顿挫高亢,是被直上直下的黄土高
坡 出来的;越曲之所以流转细腻,是被如花
似水的秦淮烟柳 出来的;而草原的歌,是牧
人骑着马,立在草丘上
出来的。
( 拂 吟唱 逼 )
②如果行走间,偶然发现一丛不知名的野花,你 都会格外珍惜地跑过去, 着她, 着她,
着她,因为空旷的绿海中,惟有她,显得 最耀眼。
第三部分 (10、11)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
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最美”?
草原的夏季(2) 草原的林(3)
自然之美
最美(1) 草原的歌(4)
人文之美
草原的酒 (5)
草原的花(6)
草原的夏季 如诗如画 草原的林 阳刚之气 阴柔之美 草原的歌 音质浑厚 不徐不疾 草原的酒 醇美壮烈 草原的花 耀眼 聪明
鄂教版九上语文7.托起草原

讲授新课
写法赏析
1.意境美
“一场新雨……使整个世界变得芬芳。”微 风吹拂过草原,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在 作者笔下,却是如此富于诗意,充满灵气。 马牛羊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但在作者眼 里却 “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绿毯上的黑白 珍珠……质朴的语言”。
讲授新课
2.情感美 本文中作者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
课堂小结
总写: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
的草原 具体描绘美妙的 草原风景 托起草原 夏季的草原 草原的林 分写: 草原的歌 草原的人文 草原的酒 之美 草原的花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思考
草原的自然之美
对生命、文明、 历史和民族精神 的触摸和体悟
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思考
点明写作意图
当堂检测
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有关场景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自己 熟悉的场面描写,200字左右。
7 托起草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草原之都——呼伦贝尔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潘岳,江苏人,其论文《环境文化与
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 岳诗文选》问世,《托起草原》选自
《中华散文》2001年第11期。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标注字音。 两泓 hóng 细腻 nì 玲珑剔透 tī 藏域雪山 yù 顿挫 cuò 青稞酒 kē 隔阂 hé
讲授新课
1.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如何理解? 文章写草原的歌、草原的酒,实际上是在写草原 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作者从历史与现实 的角度来写草原的变迁,实际上是写民族团结的 重要性,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之情。
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

; / 语文补习
设置疑问,探究交流
• 5、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原”? 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使“草原文化” 永葆青春。 • 明确:①作者之所以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 原”,主要是因为草原绮丽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传 统,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要是 “草原文化”永葆青春,必须继承传统,保留特色,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 优点,不断创新。
托 起
潘 岳
草 原
草原之都——呼伦贝尔
齐读字词
• 两泓hóng 玲珑剔透tī 顿挫cuò 细腻nì 藏域雪山yù 青稞酒 kē 大气磅礴 pángbó 隔阂hé
理解词语
• • • • • • ①亭亭玉立 ②玲珑剔透 ③流连驻足 ④寻幽揽胜 ⑤藏域雪山 ⑥大气磅礴
• ⑦顿挫 • ⑧细腻 • ⑨隔阂 • ⑩绮丽
听读课文,理清结构
• 第一部分:(1—6) 第1段:总写 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 的草原。 • 写草原的自然之美 • 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情。 第2段:写夏季的草原。----• 写草原的人文之美第3段:写草原的林------• 第4段:写草原的歌 -----• 第5段:写草原的酒 第6段:写草原的花-----• 第二部分:(7—11) 第7段: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第8段: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9段: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三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第10段: • 第11段:
练习测
• 3、第7段中“这样的草原”是指怎样的草 原? • 4、以“这样的草原”开头在第7段后再续 一句话,使它与前面的内容共同组成一段 完整而又中心明确的话。
•
{鼎尖全新}初中语文鄂教版九上第7课《托起草原》课件

潘岳简介
•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 究员。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 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 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 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局 长。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 会长。
设置疑问,探究交流
•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表现草原 的夏季之美?
• 2、结合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谈 谈作者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 1、课文2、3、6自然段和4、5自然段的内容有什 么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 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 “最美”?
主题概括
• 《托起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作者不仅讴 歌大草原的魅力和壮阔,也赞美了草原各 个民族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 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 文化因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 的包容性。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既表达了 作者的文明视野,更展示了作者经过大自 然洗礼后的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 界。
听读课文,理清结构
• 第一部分:(1—6) 第1段:总写 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 的草原。
• 写草原的自然之美 • 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情。 第2段:写夏季的草原。----• 写草原的人文之美第3段:写草原的林------• 第4段:写草原的歌 -----• 第5段:写草原的酒 第6段:写草原的花-----• 第二部分:(7—11) 第7段: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第8段: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9段: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三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第10段: • 第11段:
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PPT)5-2

和金属线,将云层所带的电引入地下。 【避免】动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冲突|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主观、片面。 【避难】∥动躲避灾难或 迫害:~所。 【避让】动躲避;让开:~道旁。 【避世】动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绝俗。 【避暑】∥动①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 住:~胜地|夏天到北戴河~。②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避避暑。 【避税】动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规避纳税的行为。 【避嫌】∥动避开嫌疑。 【避邪】动迷信的人指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避孕】∥动通过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环等)或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或使受精卵不能在子宫内 发育,以不受孕。 【避孕套】名避孕工具,圆筒状薄膜套,用天然乳胶制成。也叫安全套。 【避重就轻】ī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 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嬖】〈书〉①宠爱:~爱|~昵。②受宠爱:~臣|~妾。③受宠爱的人。 【髀】〈书〉大腿,也指大腿骨:抚~长叹。
•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 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濞】漾濞(),地名,在云南。 【臂】名胳膊:左~|~力|振~高
呼。 【臂膀】名①胳膊。②比喻助手。 【臂膊】
潘岳简介
•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 研究员。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 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 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 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 局长。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 会会长。
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201911新)

潘岳简介
•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 研究员。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 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 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 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 局长。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 会会长。
托 起 潘草 岳原
草原之都——呼伦贝尔
齐读字词
• 两泓hóng 玲珑剔透tī
顿挫cuò 细腻nì
藏域雪山yù 青稞酒
Hale Waihona Puke kē大气磅礴pángbó
隔阂hé
理解词语
• ①亭亭玉立 • ②玲珑剔透 • ③流连驻足 • ④寻幽揽胜 • ⑤藏域雪山 • ⑥大气磅礴
• ⑦顿挫 • ⑧细腻 • ⑨隔阂 • ⑩绮丽
•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 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
文题理解
• 《托起草原》这个标题饱蘸着作者心中的 激情。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爱,作者对草原 文化的爱,作者对草原传统的爱都蕴含其 间。在作者的心中,已经将草原高高托起,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托起”二字所 要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在这里要托起的 绝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催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 义而奋斗不息 。
听读课文,理清结构
• 第一部分:(1—6) 第1段:总写 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 的草原。
• 写草原的自然之美 • 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情。 第2段:写夏季的草原。----• 写草原的人文之美第3段:写草原的林------• 第4段:写草原的歌 -----• 第5段:写草原的酒 第6段:写草原的花-----• 第二部分:(7—11) 第7段: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第8段: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9段: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第三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第10段: • 第11段:
语文九上《托起草原》

拓展延伸
1、草原长调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2、《托起草原》中说“草原的歌,特别悠 长”,请写出文段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3、说说文中画线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4、文段写听妇联主任韩桦唱长调后的感受有 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1、草原长调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参考〗苍凉奇特、委婉悠长、质朴而又饱含感情。
品读,体会草原之美
你觉得“草原的歌,是牧人骑着马,立在草丘上吼
出 来的”一句中的“吼”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好,因为“吼”字 体现了草原人粗犷、 质朴的特点。(或 不好。因为文章说唱歌时“慢 慢吐气,不徐不疾,缓缓送出”,这与“吼”不 相符。)
品读,体会草原之美
根据第五段内容仿写。 江南水乡的女儿红,是在船上,就着精美的小菜
2、《托起草原》中说“草原的歌,特别悠 长”,请写出文段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明确〗 又像魔术师从口袋里取出无穷尽的彩带
拓展延伸
3、说说文中画线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参考〗 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的表现了长调的雄 奇和宁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4、文段写听妇联主任韩桦唱长调后的感受有 什么作用?
〖参考〗表现长调苍凉的特点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4、阅读第六段,说说草原的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它带给人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4分)
品读,体会草原之美
草原的白桦林既具有阳刚之美,又具有阴柔 之美。阅读第三段,写出能反映这两种美的 语句。
阳刚之美: 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 地、排山倒海地倾泻下来。
阴柔之美: 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 的女儿国。
③天下
之人,一定会热爱呼伦贝尔的壮阔;天
下
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关于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玲珑剔t‰透:形容人聪明伶俐。
大气磅p?ng礴b?:形容气势盛大。
流连驻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绮q?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写意:舒适。
二、相关背景: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
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
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
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
第四,支持公众
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
展的出发点。
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
与归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2、相关知识:
呼伦贝尔草原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呼伦贝尔
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
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
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
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
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
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
的后台。
也是从《内蒙访古》中,我们知道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喜欢吟唱《高高的兴安岭》,由此,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好奇。
穿行在呼伦贝尔,我们不仅看到了蓝天、白云、草原、牛羊,还有茂密的大兴安岭林海,沃野万顷的嫩江平原,以及1700多公里边
境线,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等13个边境旗市,和蒙古族、鄂伦
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并感受了它们千年的历史跨越。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活动日益加剧,呼伦贝草原已今非昔比。
鄂温克、巴尔虎等草原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草
原严重退化、沙化。
其沙化、退化的程度和速度,使一些游客也难
以置信。
据牧区干部群众反映,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所以退化沙化得如此严重,主要是长期以来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行掠夺式经
营的结果,同时,草原被大面积开垦,草场利用不合理,牲畜超载,草地生产力下降,旱、沙、鼠、蝗多灾并发,也加速了草原沙化退化。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引起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注,他们正借助国家加大草原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全力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
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些草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青青的人工牧草初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新近发展起来的高产奶牛使一些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也已在这里建起了乳品加工基地,还有一些项目正处在实施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