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1、周朝《列女传》首见“胎教”的记载。

2、内经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虑茹丸。

3、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是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论述。

4、亟斋居士著达生篇,论述了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5、阴道:又称产道,意指胎儿分娩时所经之道路。

6、阴道的功能:阴道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婴儿,排出恶露的通道,阴道可反映妇女脏腑、精气津液的盛衰。

7、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8、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

9、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10、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

年龄一般为45~55岁。

11、特殊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12、月经的产生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

1、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2、天癸至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3、任通冲盛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制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5、月经产生机制有关的因素:督脉调节,带脉约束;气血是化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脏腑为气血之源。

13、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

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冲任、胞宫的作用方面。

“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即在天癸“至”与“竭”的生命过程中,天癸始终存在,并对冲任、胞宫起作用。

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中医妇科在临床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调经、保胎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特式,因而拥有大量的病人。

作为学生,今天学习《中医妇科学》,是为了认识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掌握诊疗规律,将来进入临床为保障妇女健康而服务。

中医妇科学在考试中也很重要。

我们都有体会,学习医学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很多内容是必须死记硬背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一、绪言部分绪言部分一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概况。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各个朝代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医着及在妇科方面的学术特点。

例如:汉代张仲景着有金要略》一书,其中有“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和“妇人杂病”三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代表方为“胶艾汤”“温经场”、“栓技校苔丸”等。

晋代王叔和着有《脉经》一书,提出了各种特殊的月经现,“居经”、“避年”、“激经”等,补充了妇科学的内容。

又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京在素病机气宜保命集。

妇人胎产论》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末行之间,皆届少阴;天癸既行,皆照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屑太明经也。

”这是后世治少女着重肾经,中年妇女着重肝经,绝经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此外,还要记住那些在中医妇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内容。

例:“四鸟坝骨一荫药丸”出自《内经》,是第一张妇科用方剂。

《金僵要略》中提出用“狼汤”和“蛇床子散”外治的方法治妇科病,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又如《经效产》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产科专着。

零握月经的生理是重点这里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月经的生理现象。

即何谓初期何谓绝经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即们平时所说的“期、量、色、质”,它们都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

妇女的生理特点是经、孕、乳,而其中月经生理是最基础的内容第二方面是月经产生的机理。

《中医妇科学》习题

《中医妇科学》习题

《中医妇科学》习题马宝璋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一、学习要点重点: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难点: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理论基础上学习中医妇科学。

二、知识点精析(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妇科病的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

各论中讲述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

(马宝璋)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一、学习要点重点、难点: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十大历史时期;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精析(一)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药物,积累了初步的医疗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妇科药物、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关于难产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陆终(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关于妇科药物和种子的记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山海经》中载药120余种,其中就有“种子”及“避孕”的药物。

关于胎教的认识《列女传》有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的记载。

(二)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

《内经》的出现,提出了妇科相关理论。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中医妇科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理期1. 月经月经是妇女生理周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

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月经的周期和量都可以反映与女性身体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2. 卵泡期卵泡期是指月经后,在下一个排卵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卵巢内的卵泡开始发育。

3. 排卵期排卵期是指卵巢内的卵子成熟并释放,进入输卵管,准备受精。

4. 黄体期排卵后卵巢内的卵泡残迹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为受精卵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

二、病理期1. 闭经闭经是指女性停经的现象,可能由各种生殖系统疾病或其他非妇科因素引起。

2. 崩漏崩漏是指月经过多或不断,常见于病后、久病、素体虚弱者或内分泌失调引起。

3. 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或腰骶部刺痛、绞痛等症状的情况。

4. 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女性在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未能怀孕的现象,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疾病、内分泌紊乱、子宫肌瘤等。

5.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中医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三、常见疾病及治疗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腹痛腹块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养血等方法。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内的囊性肿物,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生育。

中医治疗卵巢囊肿常以温疏肝胆、祛痰软坚为主。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不孕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以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为主。

4. 宫颈炎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宫颈炎常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主。

5. 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是指月经前一周以及月经期间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疾病,如情绪低落、头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治疗经前综合症常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要求熟记方剂:
1、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

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

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

3、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

4、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

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诸论1、春秋战国时代,扁鹊专门从事妇产科的医疗工作,称为“带下医”2、汉代“女医”(或“乳医”),师古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3、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书》4、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妇人3篇,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5、唐代妇产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的《产宝》6、宋代发展为独立专科,九科之中有产科7、清代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吴谦《医宗金鉴》内有“妇科心法要诀”女性的生理特点 一、 阴户,又名“四边”——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玉门,又名“龙门”“胞门”——外生殖器的阴道口及处女摸的部位。

生育胎儿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合阴阳”的入口 防止外邪入侵的关口(第一道门户) 阴道,又名子肠。

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合阴阳、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子门,又名子户。

——子宫颈口部位。

主持排出月经、分泌带液、娩出胎儿的关口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脏 器。

记载最早见于《内径》 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二、月经,称它为“月事”“月信”“月水”初潮:14岁左右,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断经”,女子46~52岁绝经 一般为28日左右,但在21-35日也属正常,正常者为3-7日,多 数为4-5日,一般行经总量50-80ml经色:正常多为暗红色, 较淡 加深 淡红 经质:正常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有部分女性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并月”2个月一至“居经”“季经”3个月一至“避年”一年一行“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月经周期 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激经”“盛胎”“垢胎”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多少:督脉的调节、带脉的束约月经的产生:“血海满盈、满而自溢”三、1、量:生理性带下量不多,润滑如膏,不致外渗带下2、色:无色透明的,有的略带白色3、质地:黏而不稠,滑润如膏,无异臭气味4、功能:肾精下润之液,具有濡润、补益的作用,充养和濡润前阴空四、产育(一)分娩:怀孕末期,即孕280日左右,胎儿及胎衣自母体产出1、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月数算同上,日数加14(围产期:孕期28周到生后1周)2、分娩先兆胎位下降,小腹坠胀,有便意感,或“见红”等,“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

中医妇科总结知识点

中医妇科总结知识点

中医妇科总结知识点在中医妇科学中,有许多重要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保护女性健康。

下面我将结合中医妇科学的专业知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妇女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妇女生殖生理1. 妇女月经周期:妇女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但也有个别妇女周期为26-30天,属于正常变异范围。

月经周期的长短和规律性是评价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标志,不规则的月经周期表明妇女的生殖功能可能出现问题。

2. 月经量和质量:正常月经周期内应出现3-7天的月经期,每次月经的出血量为20-80ml,颜色应鲜红,如出现血块、色淡或色紫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 卵巢的生理功能:卵巢是妇女身体的重要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

正常情况下,卵巢应该定期排卵,分泌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妇女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4. 子宫的生理特点:子宫是妇女的重要生殖器官,具有收缩和蠕动功能,负责胚胎的着床和胎儿的生长。

在月经周期内,子宫壁会有一定的变化,如厚度和内膜的脱落等。

二、妇女生殖健康1. 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妇女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感染、情志不畅、饮食不当、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主要与“气血阴阳”的失调有关。

2. 妇女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妇女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月经前期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等。

3. 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调节生活作息,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悦等。

在治疗上,中医学主要通过调理气血、滋阴养血、和解气机等方法,通过中药治疗或针灸疗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中医妇科治疗技术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妇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于调理妇女的气血阴阳,滋养生殖系统,调节月经周期等。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

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总论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胞宫具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

13.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月经病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答:①重在治本调经②临证中要分清先病和后病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塞流: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一般用于出血缓解后的辨证论治。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如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一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使身体恢复正常。

1.最有意义的检查:诊刮和病检。

●闭经1.闭经: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妇科学学习要点
中医妇科在临床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调经、保胎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特式,因而拥有大量的病人。

作为学生,今天学习《中医妇科学》,是为了认识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掌握诊疗规律,将来进入临床为保障妇女健康而服务。

中医妇科学在考试中也很重要。

我们都有体会,学习医学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很多内容是必须死记硬背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绪言部分
绪言部分一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概况。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各个朝代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医着及在妇科方面的学术特点。

例如:汉代张仲景着有金要略》一书,其中有“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和“妇人杂病”三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代表方为“胶艾汤”“温经场”、“栓技校苔丸”等。

晋代王叔和着有《脉经》一书,提出了各种特殊的月经现,“居经”、“避年”、“激经”等,补充了妇科学的内容。

又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京在素病机气宜保命集。

妇人胎产论》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末行之间,皆届少阴;天癸既行,皆照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屑太明经也。

”这是后世治少女着重肾经,中年妇女着重肝经,绝经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此外,还要记住那些在中医妇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内容。

例:“四鸟坝骨一荫药丸”出自《内经》,是第一张妇科用方剂。

《金僵要略》中提出用“狼汤”和“蛇床子散”外治的方法治妇科病,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又如《经效产》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产科专着。

零握月经的生理是重点这里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月经的生理现象。

即何谓初期何谓绝经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即们平时所说的“期、量、色、质”,它们都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

妇女的生理特点是经、孕、乳,而其中月经生理是最基础的内容
第二方面是月经产生的机理。

要了解月经产生的机,就必须了解天癸、脏腑、血气、经络、子宫与月经的关系。

其中首先耍弄明白天癸与月经的关。

何谓天癸天癸的来源、成熟直至竭止是怎么一回事天癸的功能是什么它对女性的生理有一些什么重要作用其次是要掌握脏腑与月经的关系,尤以肾、肝、脾为主。

这部分内容可与中医基础里学过的肾、肝、脾的功能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最后要了解子宫的功能是行月经与孕育儿,属奇恒之府,为何称为“奇恒之腑”呢
二、各论部分
中医妇科学是后朗临床课,所以学习主要内容还是在各论中所讲述的具体疾病。

这部分内容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病名义。

例如何谓月经先期何谓胎漏、胎动不安何谓不孕症等等。

每一个病名的含义都要记住,要搞f昆了。

(二)病因病机部分先要记住本病临床常见证型有几种,哪些属实证,哪些属虚证。

体的病因病机变化可以结合中医基础和中医内科的内容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但要注意必须紧密系女性的生殖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

(三)主要证候。

可将主要证候分为二部分来学习。

前一部为妇科的专业内容,例如气虚型的月经先期为“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这证候必须死记硬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另一部分为气虚型的表现证候,如“小臆空坠,纳少使馆,……”等,可以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记亿即可。

(四)关于方剂。

在妇科教学中,同学们反应最多的就方剂记不住。

在中医妇科学中,讲到的方剂可分为二大类。

第一类方剂是在以往的“方剂学”中医内科或其他临床课中出现过的;而另一类则是在中医妇科学中第一次出现的方剂。

对第一方剂,因为是一些经方名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接触到,在妇科学中再次出现,应视作复习遍。

而对第二类方剂,是妇科的专科用方,是妇科临床上的代表方,具有比较肯定N5陷床疗。

这些方剂,同学们只能花时间,花功夫去背诵,无其他捷径可走。

这类方剂主要出自于妇科名专着,如《傅青主女科》中的“清经散”、“两地汤”、“完苇
场”、“生化汤”、“固本止汤”、“调肝汤”、“通乳丹”等等。

此外,象《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癌汤”、“少胶逐汤”、“服下逐癌汤”,等也是妇科的常用方剂。

另外还有一些亦是妇科常用方剂如“止带”“寿胎丸”、“城朋珠”、“胎元饮”、“保阴煎”等等。

上述所讲,是本人从事妇科教学多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同学们参考,希望能对学习《中医妇科学》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