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科伦药业的野心
还原科伦传奇

还原科伦传奇成立14年,科伦都在做什么?用1/3的时间追赶行业领先者,用1/3的时间实现超越,再用1/3的时间甩开对手一骑绝尘。
新药品种80个,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大输液批准文号470个,治疗性输液占比65.6%,专利申请数165项,授权专利77项……如果非得用数字才能为一个企业定位的话,那么这些已经足以表明科伦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输液行业之集大成者。
2009年,科伦销售22亿瓶(袋),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科伦自导自演了这段企业传奇,一个足以让其他人去追赶、期待超越的传奇。
《医药经理人》试着书写这段传奇,没有演绎,旨在还原。
一位业内人士在解读科伦成功时给了三个关键词:清晰的产权结构、卓越企业家、专注。
这也是这个低调而有着超强生命力的民营企业的最大看点。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民营背景成就了科伦对市场本能的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董事长刘革新“一诺千金、超值回报”的激励机制换来了员工对科伦的高度忠诚。
而这个蓝血企业家对市场的领悟,对企业运作和成长规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不但把一个企业领袖所必有的天赋、素质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也最终带领科伦把简单的事做到了极致。
剥茧抽丝,科伦不是天生的强大,是在行动中一点点扭转了强弱力量的对比。
科伦并非只是手持低成本利器的搅局者。
曾在刺刀见红,非此即彼的最残酷的大输液竞技场上搏杀,科伦制胜的武器当然不只是其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数次行业变局的关键时期,基于对整个行业的前瞻性掌控之后对产能有序而迅速地扩张,以一系列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切入市场,以其超强的执行能力高效瓜分市场份额,一次次为下一场角斗赢得生存的机会和壮大的本钱。
他们用精细化制度使管理效率最大化,而骨子里的强悍基因使得科伦一再打破行业常规,突破增长极限。
科伦采取的商业手段看似朴素、简单却极为实用和高效,但若论纵横捭阖,若论战略战术,科伦同样成竹于胸、毫不逊色。
科伦成功的标志不单单只是企业的规模和市场的占有率,而是他已经拥有了可以让他人分享的商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
打造全球最卓越的输液专业制造商——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访谈

打造全球最卓越的输液专业制造商——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访谈
孙玲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年(卷),期】2012()8
【摘要】科伦药业创立于1996年,16年产业疾行,现已成为拥有省内外32家子(分)公司的现代化药业集团。
由于输液行业物流的特殊性,科伦药业的生产基地
分布于四川、湖南、黑龙江和云南等14个省区,总计为上万名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2011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51.5亿元、利税超过15.7亿元人民币。
2010年6月
3日,科伦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总页数】4页(P56-59)
【关键词】药业集团;公司;四川;输液;董事长;制造商;深圳证券交易所;革新
【作者】孙玲
【作者单位】《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打造涉电领域最专业的保险公司——专访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跃 [J], 高雅;王芳
2.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要回归“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原则——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药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 [J], 高军;侯玉岭
3.打造全球卓越的输液专业制造商——以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J], 周如刚
4.加强环境保护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药业集团——记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J],
5.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用绿色行动打造良心医药——记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伦药业:死抠研发费用成长天花板隐现

科伦药业:死抠研发费用成长天花板隐现王志球【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年(卷),期】2012(000)039【总页数】2页(P63-64)【作者】王志球【作者单位】本刊记者【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顶着中国大输液行业龙头的耀眼光环登陆中小板的科伦药业(002422),在上市之后受到了资金的热捧。
虽然近期大盘震荡走低,但该股二级市场的走势却逆势上涨。
然而,记者在仔细分析科伦药业的成长背景、业绩金含量,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后发现,公司光鲜的背后暗含隐忧。
深圳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也对记者坦言,“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有限,净利润也有大幅下滑的风险。
”成本控制方式令人费解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很多人都误以为大输液是高科技产品。
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已了解到大输液行业的技术门槛其实很低,行业内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多达几百家。
记者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以生产为导向,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以科伦药业为例,公司依靠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在产品毛利率增长不多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
但是,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科伦药业的各项费用结构暗藏玄机。
一方面,从人均薪酬来说,科伦药业的人力成本控制力度远大于华润双鹤(600062)。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科伦药业人均薪酬分别为3.39万元和3.83万元;而同一时期华润双鹤的人均薪酬为5.28万元和6.31万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人力成本控制方式的可挖潜力是有限的。
”由于我国基本上已经跨过了刘易斯拐点,从长期来看,人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富士康不断加薪留人就是明证。
而如果一旦科伦药业的人力成本不具备优势,净利润就会因此而下滑。
对于这一问题,科伦药业董秘熊鹰给出的解释是“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数量,或者科技创新来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但记者发现,科伦药业的运作模式有点类似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2011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生产人员占比高达71.83%,员工整体知识程度偏低,高中(含中专)以下学历占79.22%。
科伦药业,未来让你高攀不起

科伦药业,未来让你高攀不起--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恒瑞医药PK科伦药业,科伦才是王者?By Tyman-Jan.25-2015菜鸟外行的常识性分析,不是说服你,是说服我自已。
语不惊人死不休,吹牛不上税,自弹自唱,非喜勿喷。
2014年医药股是熊股,但与创业板不同,相对价格还算马虎。
现在一堆的大烂臭暴涨2-3倍后,医药股就变得很可爱了。
于是俺最近就一直想从研发创新角度梳理一下医药公司,但一直茫然多天,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锁定科伦药业,并在周五暴跌时买入试验仓。
我喜欢用买入逼自已研究。
理顺完资料,居然发现俺最想说的话,就是标题,或俺喜欢上了科伦,科伦让俺又有大北农的激情。
俺认为,目前市场对科伦的态度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俺认为,科伦药业,就是未来的医药王者之一,就是最尖端的研发型药企之一,抗肿瘤、抗病毒(HBV)、精神系列的泰山王者,大输液只能算是副业,丝毫不比恒瑞医药差。
序1:习惯性扯蛋先-我有病,我承认,但爱上股票不是罪。
最近短短不到一个月,俺居然接连爱上大北农(已重仓),科伦药业(待重仓),深感惊讶,这也太随意和滥情了吧。
2012年俺爱上复星医药(2013年14元卖出)和新希望,2013年底是五粮液,2014年是大商股份(已卖),基本上是一年增加或更新一个重仓股;现在是不是太骄傲太自信或太任性了?俺有病,一深入研究就容易爱上股票?想想这6-7年来的中国平安,有多少人爱上,而且大多是资深老将。
爱上有错吗?如果因为爱上伟大企业(暂算其伟大吧)而套牢而苦苦等待算一种错,那我也愿意错上加错。
同样对于众多银粉死忠,爱上也是一种罪的话,我也愿意罪上加罪。
当然,尽量不要爱上股票,因为爱上了,就太乐观,就太随性,而失去了捡便宜货的机会,我不是价值投资者,俺只喜欢寻找最悲观点的时机,即便是伟大的企业。
如果换一种角度,如果科伦能够用数据和常识很好地证明,他就是蒙尘明珠,他就是落难公主,我纠结个屁,俺就任性,俺就滥情。
科伦药业调研纪要(20xx

科伦药业调研纪要(20xx科伦药业调研纪要(20xx-06-28)科伦药业调研纪要(20xx-06-2817:37:41)转载标签:科伦药业调研纪要股票分类:医药制造行业本文来自中金公司的调研,特此感谢。
------------------------------------------------------------------------------------------------本周二和周三我陪同医药行业研究员周峰前往成都、重庆两地调研了3家医药上市公司:桐君阁、科伦药业、华神集团,现从销售的角度看,科伦药业是这次调研中业绩最佳、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价值型公司;华神集团是最有想象空间、股价弹性最大的成长型公司;桐君阁则是最缺乏激情的国有企业公司。
投资建议目前医药行业暗流涌动,医药股价近期一直跌幅居前,受新医改和药价调整预期的影响,以前最为防守的板块也进入了被跌的行列。
其实做业绩盈利预测的下调并不是市场最多闹心的,而如果给医药股的估值是让大家恐慌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的医药股40-50倍PE的高估值让大家有点抓狂。
但是比较了三家企业后,我个人觉得科伦药业和华神集团都给我的很深的印象,一个是激情澎湃;一个是“笑里藏刀”。
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和持续。
二、科伦药业参会人员:董事长刘革新、总经理程志鹏、董秘雄鹰、财务总监冯伟公司是一家成立了14年的民营医药企业,实际控制人是董事长刘革新。
目前主要从事大输液系列药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此外也生产部分其它剂型药品。
公司目前是中国输液行业中品种最为齐全和包装形式最为完备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20xx年销售各类大输液产品约22亿瓶(袋),居国内大输液市场之首。
投资逻辑遐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公司董事长对于公司今年以来的业绩充满了信心,用他的话是可以说是“震撼”,市场一致预期公司20xx年的盈利预测2.4元左右,中报将之,如果和其他绩优新股一样惯例,业绩预增超过50%的话,那么中报后大家盈利预测将会有进一步上调空间,更关键的是这将有效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详见后面两个参考文件中关于公司估值部分)。
科伦药业:可立袋产品成明星 研发型药企转型加速

科伦药业:可立袋产品成明星研发型药企转型加速《红周刊》特约作者秦洪1月9日公司公告,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20多项专利的新型输液包装——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可立袋)因其创造性贡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安全性与包装形式和材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
科伦药业作为产业龙头,其业绩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中,而且,随着可立袋等创新型产品的渗透率提升,公司未来业绩快速成长的预期渐趋强烈。
研发新产品优势清晰2003年,科伦药业立项研发新型输液包装产品,历时4年,首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输液包装——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可立袋”)及其包装的输液产品。
该产品具有清晰的优势:一是临床安全性。
国内外首创的可立袋输液,真正实现了全密闭输液。
经成都军区总医院人体在体输注试验及后续的临床大规模使用表明,新产品输液滴速平稳、排液彻底、无回血现象。
二是临床便捷性。
可立袋明显优于非PVC 软袋,其克服了非PVC 软袋无法直立摆放的缺陷,方便各种规格输液的配制,每袋产品配液单位耗时节约30%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三是抗损性。
可立袋为注吹成型,密封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损性,可实现空投。
由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的空投实验检测报告显示,于30米高度直接空投,可立袋的最高破损率仅为0.94%,远低于非PVC软袋30%以上的破损率,完全适用于紧急空投救治。
可立袋产品成明星对此,业内权威人士给予积极的评价。
2013年12月1日,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对“新型输液包装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系统性研究与产业化”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意见为:该项目的研究不仅对大输液包装领域,且对国内外药品包装材料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成果综合了传统的4种输液包装的优点,在提高输液临床使用安全性、节能环保、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应急空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科伦药业:已突破34元关键压力位

科伦药业:已突破34元关键压力位
佚名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15(0)9
【摘要】辩伦药业(002422):2011年科伦药业起开始投资的60亿元新疆伊犁宁川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将进入收获期,其最主要的优势是能源和原材料等价格优势,将使得生产成本比内地其他企业低20%左右。
一期工程3000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间体项目硫氰酸红霉素2015年将进入收获期。
【总页数】1页(P48-4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产手机已进入品牌突破关键期 [J], 武琪
2.我国高速公路已突破三万公里保持世界第二位 [J],
3.科伦药业:期待突破价格压力线 [J],
4.长信科技:突破前期压力位后已回抽确认 [J],
5.国产北斗芯片关键技术已全面突破 [J], 梁丽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伦药业:实则孕育大机会 强烈推荐评级

2014Q2 2026.88 17.84% 44.75% 26.15% 17.57% 312.42 -05.73% 0.64 45.32% 2.99% 1.63%
2014Q3 2019.11 15.52% 43.24% 26.51% 16.04% 291.29 -08.57% 0.40 47.08% 2.69% 1.43%
526 271
EV/EBITDA
资 料 来 源 : 东兴证 券研究 所
分 析 师 简介
分 析 师 :宋凯
2013A 6831 3712 67 887 695 164
160.11 0.00 1.95 1149
162.22 28.25 1283
191 1091
12 1080 1544 2.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说科伦药业的野心
假设,今天你赚1000万,你的对手赚600万,那么,如此小的差距就完全可能让你的对手蜂拥而至,稍有不慎就会超越你。
正确的抉择是,自己赚300万,让对手亏损100万,这就是所谓的恶性竞争——生产过剩的必然产物。
所以,科伦不能为眼前的一点浮利所动,必须削弱和淘汰竞争对手,科伦才有长治久安。
——科伦药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科伦的长治久安》2005年
从上面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科伦药业的野心就是占领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上市这几年来,科伦药业依然为这个野心坚定地前行。
而科伦药业实现这个野心的战略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纵向一体化。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科伦药业的战略实施。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1、这种战略给科伦药业带来什么好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科伦药业的主营业务大输液的商业环境中。
大输液中有很多公司生产相似的产品,而且这个行业门槛较低,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因此这决定了大输液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
而大输液的市场定价权在各省的医药招标上,只要符合产品的标准谁都可以竞标,因此这决定了大输液是一个难以差异化的行业。
面对这种情况,科伦药业可以选择的路其实有两条:一个是目标集聚,关注一两个细分市场,不断去深挖他们;另一个是总成本领先,以低于行业的平均成本去赢得利润和市场。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科伦药业有雄厚的资本去发展,这决定了科伦药业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有很好的优势。
因为总成本领先通常需要的是一定的先进设备和规模经济。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成本监控和严格的管理才是一个良好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2、科伦药业的表现好不好?
我们不如就两个核心指标毛利率和市占率来观察科伦药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状况。
科伦药业的输液产品在2012年报中的毛利率是45.26%,而他的竞争对手华润双鹤的毛利率是41.17%。
显然,科伦药业要高于他的竞争对手,究其原因是科伦药业通过技术研发降低了生产产品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自身产品的质量。
我们再来看一下市占率,根据中金的研报,2012年科伦市场占有率为35%,双鹤10%,鲁抗10%,利君7%左右(产能完全释放可达15%),华仁及其他占据市场剩余份额。
预计2012-2014年科伦药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41%和45%。
科伦药业遥遥领先其他对手的市占率得益于科伦药业近几年大量的并购投资。
据报道,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科伦药业每年都有过亿元的投资并购。
2010年,科伦药业以2.5亿元拿下浙江国镜85%的股权,2400万收购广东科伦;2011年,科伦药业以4.3亿元收购崇州君健塑胶100%的股权、1.44亿元收购桂林大华制药80%的股权;2012年又掏出2.06亿元增资青山利康。
3、实行总成本领先战略有什么的风险?
一个主要的风险是为了保持低成本的再投资。
例如,今年为了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科伦药业不得不对公司及下属企业所有已建成的无菌制剂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当然,这个对全行业都有影响,所以对科伦药业影响不大,反而有些企业因为不达标要退出市场。
另一
个主要的风险是过于关注成本而忽略了需求的变动。
在科伦药业上的体现是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销售质量在下降。
我估计是公司没有做好需求端的管理和过于关注原材料的价格而大量采购和囤积造成这种情况。
二、纵向一体化
观察国外许多大型公司,我们可以发现大型公司不会满足于一个业务上的发展,他们会寻找在多个业务上发展,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纵向一体化。
科伦药业对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定位就是采用“三发驱动”战略,打造输液与非输液板块等强格局,“三发驱动”的意思是推动发展的三台发动机。
“第一发”——继续加大高端输液产品线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强研制高附加值输液。
“第二发”——加强抗生素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完善抗生素产品线,掌握抗生素领域的全球话语权。
“第三发”——全面推进高端药物产品线,进行高技术内涵药物的研发。
公司最近在第二发上的成果即将出现——科伦药业川宁一期硫氰酸红霉素项目。
第三发的成果还需要时间,我们就以川宁的项目分析科伦药业的纵向一体化。
1、为什么选择纵向一体化?
对于科伦药业来说,最初的目的可能就是想复制在大输液市场上的成功,所以我们看到科伦药业项目的就是以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想法设计的。
对于公司来说,他们和抗生素生产企业是上下游关系,因此他们清楚知道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而且这个市场是一个与大输液市场相似的竞争市场。
当科伦药业的在决定开始投产的时候,企业的利润还比较丰厚,需求也一直在稳定增长。
而且大输液和抗生素有协同效应,简单来说,一个的销售会带动另一个的销售。
2、纵向一体化有什么风险?
纵向一体化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其他行业也经常发生。
失败的企业就是没看到纵向一体化的危险。
对于科伦药业来说,他面对的第一个危险就是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持续下跌。
在国内市场,硫氰酸红霉素的市场价格从460元-530元/公斤降至2013年8月的均价约310元/公斤;在出口市场:2012年硫氰酸红霉素出口均价比2011年下降约25%,2013年上半年均价下降约11%。
这是测试科伦药业低成本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时刻,一个优秀的公司会通过抢占市场和发挥自身其他的优势来克服价格的下跌。
第二个危险发生在投产项目的盈利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
由于投资的数额巨大想在短期内退出该产业是很困难的,而且公司相当一部分资产沉淀在新业务,这意味着公司即将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经营风险,A股上有许多这样失败的例子就不多说了。
3、怎么看待科伦药业的纵向一体化?
科伦药业在当初决定投产的时期,正是全行业都准备增加产能的时期。
科伦药业必然会估计到现在投产时面对的产能扩张带来的利润的下滑。
刘革新指出,科伦药业较其他企业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硫氰酸红霉素价格310/公斤是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但是科伦在这个价格上仍可以实现盈利,不过相比项目启动时的预期会略低。
这里说到的成本优势正是科伦药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造成的,这里的总成本领先是建立在比其他企业大的投资金额上的。
从公布的资料来看,公司的成本足够明显较低(可以看其他网友的提供的资料)。
我们可以估计最坏的情况是原来的和新增加的企业即使面临亏损依然生产使价格低于正常水平(为了取
回固定成本),科伦药业会遇到一段没利润或微利的情况(亏损应该还很难出现),这时候科伦药业依然可以凭大输液的利润度过这个时期。
最终,当亏损的企业陆陆续续退出行业,行业回归到新的平衡,价格回归到正常水平,公司将会迎来属于他的发展机遇。
考虑到最坏情况持续时间的决定权在生产规模较少的企业(规模少的企业无法利用规模经济和技术降低成本,成本高企是难以克服的),估计不会持续多长时间。
因此,我认为科伦药业度过一段适应时间,新业务与旧业务一样会取得高于行业的平均利润。
三、总论在大输液的成熟市场上,科伦药业保持着他们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稳定增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很难有竞争对手能撼动他的地位。
这使得公司成为一个现金奶牛。
这些现金并没有落入高管的口袋,而是进行新药的研发,虽然科伦药业在这一块才刚刚起步,但是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灌溉,新药的树苗总会成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抗生素的市场上,公司开始自己的探索,只要克服前期的困难,相信凭着成本的优势公司将会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
虽然这导致了公司短期的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费用蚕食了公司的一定利润,但是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带来的利润就是这些当初的投入造成的。
未来科伦药业的野心可以得到多大实现,这取决很多不同因素的,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还是人的因素,人才的素质决定新药的研发,管理层的智慧决定抗生素市场的表现,与各省的沟通决定医药招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