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合集下载

《家厨之谈》第21篇 养助益充

《家厨之谈》第21篇 养助益充

养助益充《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①五谷为养。

是指“稻、麦、黍、秫、菽”可以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其中的谷物“稻、麦、黍、秫”,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而其中的豆类“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以蛋白质作为生长发育主要依靠。

”②五果为助。

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有助于养身、健身。

生食可以避免因烧、煮,而破坏其营养成分。

饭后食用一些水果,还能帮助消化。

③五畜为益。

是指“鸡、猪、羊、牛、犬”等禽畜肉食,可以平衡饮食,弥补“五谷、五果”营养之不足,补益人体。

肉食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④五菜为充。

是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有增加食欲、充饥裹腹、帮助消化、滋补营养、防止便秘、降血脂糖、护理肠胃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释词:黍:黍s hǔ子,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

去皮后,称为“黄米”。

黍子性黏,可以酿酒。

秫:黏nián高粱,泛指高粱。

去皮后,称为“秫米、高粱米”,可以做烧酒。

菽:菽,是双子叶植物“豆类”的总称。

葵:冬葵,一种蔬菜名。

冬葵可以腌制,称为“葵菹zū”(菹:腌菜)。

薤:薤x iè,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藿:藿h uò,是指“嫩时,可食的豆之苗叶。

”藿食:是以豆叶为食,谓“粗食”。

引申为“粗食者、平民百姓”。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膳食模式包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及“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1.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这种膳食结构模式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2.五果为助: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3.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

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4.五菜为充:蔬菜可以辅助谷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能保持肠道通畅。

5.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6.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

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

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每天13粒花生延年又益寿享年91岁的中央领导人陈云每天都要吃上13粒花生,而这个好习惯则是其妻子、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坚持“五果为助”的结果。

“五果为助”出自《黄帝内经》,这里边的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陈永春称,其实,“五”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各种水果、坚果,它们富含营养物质亦能帮助消化。

但怎么实现“五果为助”则是个很有讲究的事情。

俗话称水果“上午为金,中午为银,傍晚为铜,晚上就是铅了。

”可见上午补充水果和坚果是最好的。

人体经过睡眠之后,胃肠功能正在苏醒,消化能力不强,但此时身体亟需补充营养物质,易于消化的水果自然是身体的首选。

同时,入睡前不宜吃水果,尤其是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对胃肠功能差的老人和孩子更是不利于健康。

而饭前饭后也不宜吃水果。

这时如果吃,果糖与胃酸会起作用,导致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腹胀和不适。

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时段应是饭前一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三十分钟。

陈永春营养师提醒,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保持少食多餐,将食物吃“杂”,营养也更均衡。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

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食物的多样化在饮食中有着重要意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

”“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是说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

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颐养天年。

三餐时间一般为,早饭7时左右,午饭12时左右,晚饭18时左右。

晚饭摄入量应比早午饭少一些。

《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晚饭吃得过饱或过油腻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即所谓“胃不和,那么卧不安”。

《黄帝内经》还曾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那么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

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五色与五味,其分别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和青、赤、黄、白、黑五色。

红色食物五行属火入心经,如胡萝卜、西红柿、红豆等,具有补血、利尿、活血化瘀、促进心脏之成效。

绿色食物属木入肝经,含植物纤维素,是肠胃“清道夫”。

黑色食物五行属水入肾经,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等,具有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作用的功能,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促进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

白色食物五行属金入肺经,如银耳、百合、白萝卜等,具有补气、滋阴、养肺的作用。

黄色食物属土入脾经,如玉米、小米、红薯等具有健脾养胃的成效。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说的“毒药”是指具有偏性的药物,也就是我们所常用的中药。

时下有很多人吃一些药物来进行滋补,像人参、当归、红枣等都是常用之物,更有甚者,有人是常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的。

想想却是不妥的,因为这些毕竟都是药物,有很大的偏性,是不可以长吃、久吃的。

像六味地黄丸,就是一味治疗肾阴虚的方子,是治病的用药,而不是保健品。

毒药是用以攻邪的,中病则良,切莫太过。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滋养我们身体的食物呢?
《内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那就是“五谷为养”。

五谷者,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一棵植物,其最有营养的部分就是它的种子,而且种子是一个生命的胚胎,蕴含着生的信息,人只常吃这些种子才会让身体充满生机。

过去说一个人脸色不好,会说这个人“面有菜色”,这是因为吃的粮食不够,改用瓜果来充饥所致。

五谷是走脾经的,而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就会整个人肌肉痿软,容易疲乏。

而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好了,却不愿多吃米饭,而只想吃一些果蔬、鱼肉。

这岂不是本末颠倒了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米饭面食才是主食,其它的都只是辅助而已。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五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五果是作为主食的辅助,五畜是补益人体的食物,五菜是补充人体营养的食物。

具体来说,“五谷为养”指的是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的主食。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干果,泛指水果和瓜果食品。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泛指肉食类及海产品。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植物蔬菜类,泛指植物蔬菜类食物。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多样性和平衡的问题,人体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五谷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强调了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的辅助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及主食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精】黄帝内经关于五气五味五果五畜五菜的论述

【精】黄帝内经关于五气五味五果五畜五菜的论述

【精】黄帝内经关于五气五味五果五畜五菜的论述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药则辛、酸、甘、苦、咸、淡六味,性各有偏。

其峻毒者,可用攻邪,纯良者,可调气血。

以之补偏救弊,中病即止,过则反伤。

盖其收散缓急,坚软燥湿,寒热温凉,浮沉升降,各有所宜所忌,必合四时气化、五脏病证,随其所宜而取用也。

所忌者必当禁之,如下文所云。

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是气味本以养人而治病,若多食则助气令偏,偏则为害,何况已病,故禁多食也。

本经言∶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又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皆伤于多食也。

癃者,小便闭也;洞心者,中气耗散,心中空洞无主也;心者,心内满闷也。

此言酸收之味,不能外引而下走膀胱,膀胱胞薄,得酸收而缩绻,故不能承三焦气化而泄水,遂小便不通以成癃也。

膀胱在前阴,前阴为宗筋所聚,故为积筋所终之地,此酸味所以走于筋也;又如筋者,肝所主,酸先入肝,故走于筋矣。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随气入营,而充于经脉者也。

故咸味入中焦而使血凝,凝则阳气窒塞,津液不能输布,而胃中水汁注之,因而致渴。

由于咸味凝血使然,故知咸走血也。

阳经之气与卫阳之气,皆由上焦出行于表者。

辛味升浮,故随阳气走表,其性疏泄,故与汗俱出,汗者,心之液也。

辛味久留心下而液伤气耗,则心中如空洞无主也。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2010-11-04 11:36:10来自: 唐山建民(/amin521)经过夏日生冷饮食肆虐,不少人的肠胃有所损伤,建议:秋季养收,奉冬之藏。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玉米黄米、高粱、豆类五种粮食作物。

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

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

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

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

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

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果核果肉浑身是宝《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以下是我常常给我的客人讲的,次次都要打下来,后来就是复制粘贴,今天把帖到这里希望更多的朋友看到,共同探讨。

首先,水果能减肥吗?答:可以!~ 为什么呢??因为水果影响人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
再就是导致腹泻,吃多了水果,不吸收平时吃的粮食中的营养,也驱使更快的排泄出去。

所以减肥。

水果里含维生素吗??答:含好多呢~~~。

可就是人不好吸收啊。

人又不是猴子。

就好像咱电脑的机箱一样,含铁吧?吃了可以补铁不?不能,为什么?因为人不消化它~~以上是实话加玩笑。

瓜果多是寒凉性质的,寒主凝滞,所了吃了会使血液凝滞,不通畅,所以月经来时会有血块,晚来,腹痛。

诸多水果中唯榴莲是温性的。

所以说,到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

最好是少而再少的吃什么水果,调理好肠胃人的什么营养都有了。

吃什么都能吸收。

这是西医说的吃水果好,我是反对的。

只有身体健康加上有需要的时候再吃还得是应季的瓜果才行。

《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也是说当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吃,如夏天天非常热,人在外工作出汗多可以吃点西
瓜,生津止渴。

秋天天燥,正常人可以吃点梨,润肺止咳。

这就是所谓的“助”,不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不停的吃。

就像个人吃饱了,你硬给他再来一碗,能不恶心吗?呵呵。

拐回来说,人真的不是猴子。

什么东西过了火都不好。

附:
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

五蔬: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