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黄帝内经》认为,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黄帝内经》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

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谷为养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指稻、黍、稷、麦、菽;另外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还有一种说法指:“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

“五菜”泛指各类菜蔬。

“五果”泛指各种果品。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即是以五谷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

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食用谷类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250~400g为宜,尽量粗细搭配;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五畜为益“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

《家厨之谈》第21篇 养助益充

《家厨之谈》第21篇 养助益充

养助益充《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①五谷为养。

是指“稻、麦、黍、秫、菽”可以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其中的谷物“稻、麦、黍、秫”,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而其中的豆类“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以蛋白质作为生长发育主要依靠。

”②五果为助。

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有助于养身、健身。

生食可以避免因烧、煮,而破坏其营养成分。

饭后食用一些水果,还能帮助消化。

③五畜为益。

是指“鸡、猪、羊、牛、犬”等禽畜肉食,可以平衡饮食,弥补“五谷、五果”营养之不足,补益人体。

肉食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④五菜为充。

是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有增加食欲、充饥裹腹、帮助消化、滋补营养、防止便秘、降血脂糖、护理肠胃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释词:黍:黍s hǔ子,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

去皮后,称为“黄米”。

黍子性黏,可以酿酒。

秫:黏nián高粱,泛指高粱。

去皮后,称为“秫米、高粱米”,可以做烧酒。

菽:菽,是双子叶植物“豆类”的总称。

葵:冬葵,一种蔬菜名。

冬葵可以腌制,称为“葵菹zū”(菹:腌菜)。

薤:薤x iè,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藿:藿h uò,是指“嫩时,可食的豆之苗叶。

”藿食:是以豆叶为食,谓“粗食”。

引申为“粗食者、平民百姓”。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小米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

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之大米润肺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

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

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之黑豆补肾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

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

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

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之高粱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

五谷养五脏

五谷养五脏

五谷养五脏地产五谷,人有五脏,中医认为五谷可养五脏。

小米养脾、大米养肺、小麦养心、大豆养肾、高粱养肝。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任何一个器官有了毛病,就会累及其他器官。

只有五官都健康,人体才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冯志海说,中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粱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

1、小米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2、大米润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3、小麦养心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滋补吃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4、大豆养肾大豆中的黑豆是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还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

滋补吃法:做黑豆浆,或者煮黑豆粥。

5、高粱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身体健康,很少去看病,而另外一些人则疾病不断。

这是为什么呢?古人给我们道明了原委,《京黑先生行气法》中讲:“五脏安,则气各顺其理,百病退去……遂长生矣”。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也有道:“凡病之来,不离五脏。

” 因此,应多方面对脏腑进行养护,使脏腑安和,气血和顺,防范病邪来犯。

赵世立(保众堂堂主、中医养生专家) 商报记者王惠丛整理五谷养五脏中医的养脏观:五谷养五脏人不吃五谷可以活着,因为人可以吃的食物很多,但是人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要吃五谷。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探析

2、饮食节制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要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在食物的摄入量上,应遵 循“七八分饱”的原则,以适应人体对食物的需求。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 了“时令饮食”的理念,即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 食甘寒,秋季宜食润燥,冬季宜食温热。
3、宜食忌食
《黄帝内经》对于某些食物有特定的宜食忌食主张。例如,对于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应少量食用或避免食用;对于发物,如海鲜、羊肉等应慎食。 同时,《黄帝内经》也提倡多食用时令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疾病:《黄帝内经》强调“药食同源”,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起到 预防疾病的作用。例如,食用荠菜、马齿苋等野菜可以清热利湿,预防夏季暑湿 感冒;食用百合、银耳可以滋阴润肺,预防秋燥咳嗽。
2、滋养脏腑:《黄帝内经》根据五脏六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饮食养生方 法。例如,肝属木,与酸味、绿色食物相应,适当食用山楂、枸杞等有助于养肝 明目;心属火,与苦味、红色食物相应,适当食用苦瓜、红枣等有助于清心泻火。
谢谢观看
2、饮食搭配:《黄帝内经》强调食物的搭配要符合四时节气和个人的体质。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合理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效果。例如,羊肉与萝卜搭配,可中和羊肉的燥热,同时能充分发挥 萝卜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作用。
3、膳食结构:膳食结构应合理安排主食、副食的比例,注重荤素搭配,以 提供全面的营养。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倡“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的膳食结构,以适应人体消化吸收的需要。
总结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对现代人的健康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通过五味调和、饮食节制、宜食忌食等原则的运用,再结合当地的 食材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人们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食疗药膳的发展 也为人们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 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广阔 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的原则!这里是一些粗粮补益配方介绍!
人类饮食,每天都在与五谷杂粮打交道,不仅为了裹腹,还需要吸收其中的营养来维持身体运作,更重要的是,吃对五谷更对五脏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中医揭示,五谷补五脏,美味更养生!
五谷杂粮——永恒的补品!这里是一些粗粮补益配方介绍!·
把药房变成厨房!近年来,国外有一个口号叫“把药房变成厨房”,就是强调食疗保健的重要性。

我国中医药学的饮食养生观念更是值得发扬。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吃粗粮?主要原因还是入口的口感不好。

由此可见,感觉有时候并不都是对的。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粗粮的每一粒果实都是由一颗被层层包裹起来的种子构成,这一层包裹着的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矿物质,胚芽则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因此,相对而言,比精制的米面更有营养,
把药房变成厨房!五谷杂粮,是我们从出生就赖以维持生存的食物;是中国几千年以来,老百姓一直奉为圣品的“五谷为养”、“五谷为厚”、“五谷丰登”;是现代人的餐桌上的时尚回归!。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五谷为养“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它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即要吃的杂而全面,“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什么都要吃,膳食要均衡,不可挑食;又要吃的有主次,“天生万物,独厚五谷”,就是说五谷是充养人体最首要的食物。

五谷有哪些特点?一、营养丰富未经精细加工的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杂粮中的纤维素是细粮的9倍,可改善大多数人因为饮食不均衡,过于精细等所导致的便秘,有助于肠内有毒物质排出,增加肠道益生菌的种类及数量,可减少癌性物质的产生,预防大肠癌。

吸收油脂、胆固醇等,预防心脑血管病。

此外,还能辅助调理高血压等疾病,增进人体健康。

另外:五谷杂粮纤维质含量高,需在口中充分咀嚼,而且纤维质吸水性强,可增加饱足感,并减缓进食速度及进食量,因此可以帮助体重的控制并预防肥胖的产生。

二、补益气血,强壮身体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因为天地间的精气都在种子里,我们通过一日三餐将它的“阳气、能量”吃进去,将五谷中的生命力转化为精气神来补充自己在生活中消耗的能量。

三、补脾和胃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通过后天长期护养才能保持脾胃健康。

平时可以食用五谷熬成温和的粥,健脾益胃效果非常好,能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腹胀、乏力等。

五谷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五谷最养人,五谷能养五脏之气。

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之说,一谷补一脏,每一种,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回馈。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有哪些?先来了解下它们:麦、黍、粟、稻、菽。

可谓个个都是天然的补品,各有各的妙处: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

小麦——温补肝胆先来说说麦,这个麦指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生长周期符合“秋播、冬灌、春穗、夏收”,将一年四季的精华都收入了种子里,茁壮成长。

小麦到底有哪些功效好处?小麦--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肾三经,除了能补益脾胃外,还能温补肝胆气血,补木生火,间接温补心气心血。

老中医:“五谷为养”指的是哪五种食物?

老中医:“五谷为养”指的是哪五种食物?

“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虽然关于五谷的说法很多,但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虽然说是五谷,但实际上经过医家先辈的不懈研究,其内涵早就延伸了不少。

●粳米,又名大米。

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

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玉米,又名包谷。

味甘,性平。

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

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粟米,又名小米。

味甘咸,性微寒。

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

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高梁,味甘,性平。

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虽然“五谷”之外延远远大于“五”,但无论怎么变,《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谷为养”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
面对每餐都大鱼大肉的现代人,平时多吃五谷类食物对于身体健康很有益处,吃五谷类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排毒效果好。

此外,中医养生保健认为五谷可养五脏,中医养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滋补五脏。

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吧。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是什么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

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

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

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

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

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

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 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

每次6~12g。

温开水送服。

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

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小麦养心
小麦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作用。

中医养生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利小便。

滋补吃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进食全麦还可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中医学当中有一个经典的方剂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大麦10g,大枣30g。

加水煎汤服。

此方源于中医养生《金匮要略》。

方中小麦养心阴而安心神;甘草和中缓急;大枣补益中气,并润脏躁。

三药合用,甘润滋养,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

用于思虑过度,心阴受损,脏阴不足所致的脏躁,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

精神病,更年期综合症,
或神经衰弱辨证属于心阴不足者也可应用。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养生要因人而异、饮食均衡,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