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史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三版课程设计

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三版课程设计

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广告是商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广告行业早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了解广告史以及广告行业的发展变化,是进行市场营销的关键。

本教材将为学生们提供深入的广告历史、广告文化、广告设计和广告传播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广告的本质,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理解广告的概念、功能、类型以及发展历程;•掌握创意策略、设计技能、广告媒介、广告制作等相关知识;•培养广告制作和广告传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理念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广告概论•广告的概念、功能、分类;•广告的作用和价值。

2. 广告史与文化•中外广告史概述;•广告与文化的关系;•广告语言和文字艺术;•广告视觉设计和创意。

3. 广告制作•广告创意策略;•广告设计基础;•广告摄影、影视制作;•广告印刷品制作。

4. 广告媒介•广告媒介的特点和分类;•广告媒介的选择和运用。

5. 广告传播•广告传播的渠道与方式;•广告传播的策略与实践;•广告效果的评估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教材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传播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操作:通过课程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广告制作和广告传播的能力和技能;•个人报告:通过学生个人报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作业:包括广告设计作品和广告策划书等,占总成绩的40%;•个人报告:包括课程论文和课程演讲等,占总成绩的30%。

六、教材参考•《中外广告史及理论教程》•《广告与营销传播》•《广告设计原理》•《广告传媒方法论》•《广告策划与创意》七、教学总结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广告的本质、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外广告史》是一门研究广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历程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能够了解广告在中外历史长河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趋势,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广告的特点和规律,为从事广告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入研究广告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广告史1、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广告了解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广告形式的初步形成,如市声广告、旗帜广告等。

掌握早期广告与社会文化、经济的关系。

2、宋元明清时期的广告熟悉宋代招牌广告、印刷广告的发展。

理解明清时期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如对联广告、年画广告等。

3、近现代中国广告掌握近现代中国广告业在西方影响下的变革与发展。

了解民国时期广告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熟悉新中国成立后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与政策影响。

(二)外国广告史1、古代外国广告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广告形式与特点。

掌握早期外国广告与商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2、近代外国广告熟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广告的发展。

掌握工业革命对广告业的推动作用及产生的新广告形式。

3、现代外国广告了解 20 世纪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广告业的发展概况。

掌握现代广告创意与传播策略的发展趋势。

(三)广告发展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理解经济发展对广告业的促进与制约作用。

分析不同经济体制下广告的特点。

2、文化因素探讨文化传统对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的影响。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广告的接受度和传播效果。

3、科技因素掌握科技进步对广告制作、传播手段的革新。

预测未来科技发展对广告业的潜在影响。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一)考试形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_____分钟。

(二)题型1、选择题考查考生对中外广告史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示例: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A 市声广告B 招牌广告C 旗帜广告D 印刷广告2、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有关中外广告史的发展阶段、特点等问题。

中外广告史课程设计

中外广告史课程设计

中外广告史课程设计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广告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而广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示各种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传达一些思想和价值观念。

因此,学习广告史对于理解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外广告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广告行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广告对于文化传播和社会意义的作用。

课程目标•理解广告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了解中外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掌握广告对于文化传播和社会意义的作用;•学习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章:广告行业概述本章介绍广告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广告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二章:中外广告史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全球主要国家的广告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比较不同国家的广告发展特点和文化差异,并介绍相关的广告经典案例。

第三章:广告与文化传播本章主要讲解广告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如何通过广告传递文化的内涵和理念。

同时,还会通过案例介绍不同国家的广告文化差异和传播策略。

第四章:广告与社会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广告对于社会意义的作用,如何通过广告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

同时,还会介绍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广告案例,探讨广告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第五章:广告创意与营销策略本章主要介绍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介绍如何创造出优秀的广告作品和实现有效的营销策略。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每章课程结束后,将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和思考各个章节的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和论文报告两部分。

学生需要在每次课堂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选取一篇跟广告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并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报告。

中外广告史

中外广告史
❖也即一个品牌的价值由生发到发展到维护的过程,即 品牌价值实现的过程
附表:品牌价值的传播过程
品牌化
塑造与传播 品牌形象
品牌拓展
维护与管理 品牌资产
价值生发
价值传递
价值扩大化
价值保持
细说
❖ 品牌化是给一个产品赋予品牌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品牌认同系统的建立 品牌符号系统的设计 品牌战略的确定
❖ 塑造品牌形象创造品牌附加价值的基本要求 ❖ 品牌拓展的基础是品牌是否具有资产以及品牌资产是否可以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29日星期 日上午5时53分 5秒05:53:0520.11.29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5时 53分20.11.2905:53November 29,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5时53分 5秒05:53:0529 November 2020
❖ 现代广告的萌生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 年代)
❖ 现代广告的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
❖ 现代广告的高度繁荣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
第三章 中国广告发展史(部分)
❖ 概述 ❖ 中国古代广告时期
先秦时期的广告 秦汉时期的广告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宋元时期的广告 明清时期的广告
转移,再者是否具有张力
一类是产品形态的拓展:品牌延伸和品牌购并 一类是地域形态的拓展:品牌特许和品牌全球化
❖ 品牌管理
品牌经理制
品牌意义的张大与误读
❖浮
即品牌虚化与其所需的实在依托之间的矛盾
❖躁
即品牌建设的长程性与企业急功近利心态的矛盾

中外广告史大纲

中外广告史大纲

《中外广告史》大纲绪论1.掌握经济广告出现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2.重点掌握广告的传播特征。

第一编中国广告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1.一般了解我国早期社会广告。

2.掌握我国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

第二节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广告1.掌握商业广告的发展:悬帜广告,悬物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2.了解社会广告的发展。

第三节唐宋时期的广告1.了解唐代广告发展:灯笼广告兴盛,旗帜广告发展。

2.了解两宋广告发展:招牌广告的发展,音响广告的发展,印刷广告的出现。

3.掌握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北京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雕刻和我国最早广告画——出现在南宋时期的“眼药酸”的广告。

4.了解元代印刷广告的发展。

第四节时清时期的广告1.掌握招牌广告的发展。

2.了解对联广告的发展。

3.了解印刷广告的发展。

第二章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第一节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1.掌握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

2.了解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

3.掌握辛亥革命前后的广告。

第二节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1.掌握五四运动前后广告的特点:(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3)广告媒介多样化;(4)广告代理业出现;(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产生。

2.掌握五四运动前后广告媒介多样化的表现:(1)广播广告;(2)路牌广告;(3)橱窗广告;(4)霓虹灯广告。

3.掌握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战前夕,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

(1)广告媒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

(2)书籍广告兴盛。

(3)广告艺术水平提高。

(4)广告公司运作趋于专业化。

第三节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广告1.一般了解抗战时期的广告。

2.了解抗战胜利后的广告发展。

3.了解解放区的广告。

第四节旧中国的广告管理1.了解我国的广告管理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律法案》中。

2.了解旧中国的广告管理法案和现代意义的广告管理出现的标志。

中外广告史 教学大纲

中外广告史  教学大纲

《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外广告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外广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广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21世纪全球广告的发展趋势。

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通过全面了解中外广告发展史,穷源朔流,从中撷取宝贵的广告实践经验,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和灵感,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当代广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并作为后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借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广告学概论、美学原理、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有:广告法规与管理、网络广告实务、品牌竞争策略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史论结合广告理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对广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总结。

只有深刻地把握广告史发展的科学性,才能精辟地进行理论总结,并使教学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广告史著的科学性应包括:合理的历史分期,合理的著述方法,合理的材料取舍,合理的认识评价,合理的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

在写作主线上是以史实为主,还是以史评为主等,这些都决定着理论总结的价值。

《中外广告史》一书是以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手段变化为依托,在史论的结合上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2.静态与动态结合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史的知识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掌握运用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僵化的知识,而提倡利用史类知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学中注意史料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史实案例与借鉴发扬的结合,历史规律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

这样,把一潭死水变为一潭活水,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3.重点与一般结合对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最感厌烦的是史料太多,对有否必要记住那么多知识表示怀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给以必要的调整。

中外广告史 教案 打印

中外广告史 教案 打印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大众传播学系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广告史授课时间: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11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单位:人文分院大传系教师:张思韡2011年9月1日第一章广告发展史综述第一节广告起源一、广告的起源广告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必然产物。

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作为传达商品信息的经济广告(商品广告)也就随之产生。

二、经济广告的出现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1、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2、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3、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作为信息传递基本手段的社会广告应当是先于经济广告(商品广告)而出现。

三、经济广告的出现由于商品交换的经常性以及交换数量的增加,出现了集市贸易。

在这样时间和地点都受到限制的集市贸易中,为了使商品交换顺利进行,为了尽快换取到自己所需的物品,就需要主动地把商品信息传递给购买者,这种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就是最初的经济广告。

第二节广告发展的标志与表现一、广告发展的标志1、实物广告。

运用实物作广告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

2、文字加入到广告构成中使古代广告传播的手段更为丰富多彩。

如中国唐宋时代盛行灯笼广告、旗臶广告和招牌广告。

3、以听觉刺激吸引顾客的原始广告是叫卖广告。

音响广告是叫卖广告的发展。

二、从媒体技术的角度,广告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

这是通常所说的古代广告时期。

印刷术出现,信息的小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2、工业化时期(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一次大战末)。

以大规模机器印刷品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大众传媒时期,专业广告公司出现,广告正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

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广告。

3、工业时期(一次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前)。

出现电子传媒,广播和电视等新型视听手段广告。

广播、电视广告迅猛发展。

4、后工业时期(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播与接受的交互。

中外广告史大纲

中外广告史大纲

中外(zhōngwài)广告史课程(kèchéng)教学大纲一、课程(kèchéng)代码:二、课程(kèchéng)类型:专业课三、课程(kèchéng)性质:必修课四、学分:2课时:22五、考核方式:考查六、先修课程:《广告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概论》等。

七、适用专业:视觉设计八、课程教学目标:以全新视野审视中外广告发展历程,系统、全面阐述广告演变规律和特点。

描述中外广告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和广告环境,勾勒中外广告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广告表现形态,以及不同广告表现形态之间的演进关系;分析探讨中外广告发展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及社会影响。

广告产生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又服务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的。

广告发展经历了以生存、生产为目的的原始群体广告活动时期,以行商、坐贾推销商品为生活手段的个体广告活动时期,这几个时期的交替与发展是中外广告发展的内在要求的逻辑体现,反映出了广告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同时期的广告活动均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及时代特色,这些表现特征和时代特色不仅在横向上反映不同时期广告发展的兴衰程度,而且在纵向上具有很强的延续关系和文化传承关系。

均辅以大量精美广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外广告史的概况脉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说明教师上课前应该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参考书内容,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

授课时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教学中信息量要大,做到收放自如,形象而生动。

教学手段合理。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板书授课相结合,避免过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轻视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

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如下:1.《中外广告史新编》杨海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参考资料:《中外广告史》杨海军,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十、基本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1中国古代广告(guǎnggào)的起源2中国古代广告(guǎnggào)的历史分期3广告的初步发展(fāzhǎn)传播时期【教学(jiāo xué)重点】广告的初步(chūbù)发展传播时期【教学难点】广告的初步发展传播时期【主要内容】1.1广告的发展和兴盛时期1.2广告的成熟繁荣时期1.3广告信息传递的特殊符号1.4广告信息传递的特定标记1.5先秦时期的广告活动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播【教学目的与要求】1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3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4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5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教学重点】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教学难点】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主要内容】1.1秦朝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3隋唐时期的社会广告表现形式1.4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及广告表现的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1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2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主要内容】1.1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2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规律第四章清朝末年的中国(zhōnɡɡuó)近代广告【教学(jiāo xué)目的与要求】1鸦片战争前后(qiánhòu)的近代广告2洋务运动时期的广告(guǎnggào)传播3辛亥革命(Xīnhài Gémìng)前后的广告传播4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教学重点】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教学难点】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主要内容】1.1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广告1.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第五章民国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目的与要求】1民国初年的广告传播2民国初年的广告研究和广告教育3抗战时期的中国广告4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重点】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难点】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主要内容】1.1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广告业1.2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广告业1.3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广告业第六章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广告第七章广告业的全面复兴第八章在探索现代广告运作模式中前进第九章新形势下广告业的发展第十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广告发展简史下编外国广告史第十一章外国(wàiguó)古代的早期广告第十二章中世纪时期(shíqī)的广告第十三章世界近代(jìndài)广告发展史第十四章世界现代(xiàndài)广告发展史第十五章世界(shìjiè)当代广告发展史第十六章世界各国广告管理、教育与国际广告组织和奖项课时分配表执笔人:黎江川 ;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 ; 审订人:_________________2014年9月5日内容总结(1)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型:专业课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分:2课时:22五、考核方式:考查六、先修课程:《广告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概论》等(2)均辅以大量精美广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外广告史的概况脉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外广告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外广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广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21世纪全球广告的发展趋势。

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通过全面了解中外广告发展史,穷源朔流,从中撷取宝贵的广告实践经验,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和灵感,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当代广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并作为后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借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广告学概论、美学原理、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有:广告法规与管理、网络广告实务、品牌竞争策略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史论结合广告理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对广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总结。

只有深刻地把握广告史发展的科学性,才能精辟地进行理论总结,并使教学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广告史著的科学性应包括:合理的历史分期,合理的著述方法,合理的材料取舍,合理的认识评价,合理的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

在写作主线上是以史实为主,还是以史评为主等,这些都决定着理论总结的价值。

《中外广告史》一书是以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手段变化为依托,在史论的结合上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2.静态与动态结合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史的知识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掌握运用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僵化的知识,而提倡利用史类知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学中注意史料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史实案例与借鉴发扬的结合,历史规律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

这样,把一潭死水变为一潭活水,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3.重点与一般结合对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最感厌烦的是史料太多,对有否必要记住那么多知识表示怀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给以必要的调整。

在课堂讲授中,应该采取“三讲”、“三不讲”的方法。

即讲教材中的框架、思路;讲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告传播的特点与变化;讲对不同阶段的广告发展的新见解。

而对教材中非重要的内容不讲,对一些琐碎、细微的知识点不讲,对给当前启示意义不大的问题不讲。

鼓励教师为学生留出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传统学术型与应用型结合广告史教学可以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把理论深度有机地溶入史学的案例中。

在每个阶段的讲授中,最好能以一两个典型案例带出。

近年来广告学理论著述越来越多,这些理论按道理应来源于对古今中外广告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然而,我们对广告史的关注又何其少也。

当然,传统学术型与应用型的结合并不矛盾,其目的还是落实在应用上,增强课程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应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员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及广告历史经验的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每个人提供历史上广告案例的分析,达到古为今鉴的目的。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包括面授和看录像),开设一学期。

1.教学时数具体分配2.多种媒体教材的说明(1)文字教材《中外广告史》:文字教材作为主媒体,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与自学指导、以及课程练习设计与指导等主要教学任务。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作为辅助教材,要做到强化重点、分解难点、尽量重现历史事实,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并很好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3.基本教学环节本课程原则上按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2)在文字教材指导下了解课程内容框架及学习方法,安排教学进度,开展自学和面授活动。

(3)组织或个别收看录像教材,增加直观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消化重点、难点。

(4)组织面授辅导。

在面授辅导中进行练习指导、作品观摩与研讨、作业讲评与答疑等。

(5)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建立课程网页,发布网上辅导。

组织各种层次的网上视频和文本教学活动;不定期网上答疑;利用e-mail、电话、信函等进行师生对话,进行个别指导。

(6)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对平常练习进行形成性考核,课程学习结束进行期末考试。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编中国广告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一、教学内容1.文字产生前的广告形态2.文字产生后的广告形态3.印刷术产生后的广告形态二、教学要求1. 掌握各个朝代出现的不同广告形式,并结合案例了解其特征。

2. 能分析某些广告形式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如音响广告、招牌广告等。

第二章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一、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后期的广告发展2.“五•四运动”前后的广告发展3.光明与纷乱中的广告二、教学要求1. 掌握各个阶段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性事件。

2. 能分析不同时期的广告特点。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大陆广告(1949 ~1979年)一、教学内容1.建国初期的中国广告(1949-1953年)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中国广告(1953-1956年)3.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广告(1957-1965年)4.文革时期的中国广告(1966-1976年)5.过渡时期的中国广告(1977-1979年)二、教学要求1. 掌握各个阶段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性事件。

2. 能复述不同时期的广告特点。

第四章新时期的我国大陆广告(1979年以后)一、教学内容1.新媒体新广告2.我国大陆的广告代理制3.新时期我国大陆的广告教育二、教学要求1.识记一些新时期广告业恢复的标志性举措和事件2.会分析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现象,如广告代理制、新媒体等。

第五章台湾地区广告简史一、教学内容1.台湾广告的发展演变简史2.台湾地区媒体广告的发展状况3.海峡两岸广告交流概况二、教学要求1.能分析不同时期台湾广告业发展特点;2.了解当前台湾地区的媒体现状和广告管理现状。

第六章香港地区的广告一、教学内容1.香港广告发展简史及概况2.香港媒介广告发展史3.香港广告的发展特点4.香港地区广告公司5.香港地区公益广告二、教学要求1.能分析香港地区广告媒体的特点;2.了解香港地区广告公司的发展特点;3.了解香港地区广告管理现状。

第二编外国广告史第七章外国广告发展的演变一、教学内容1.原始广告时期(公元1450年以前)2.世界广告的孕育期(1450年-1850年)3.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过渡期(1850年-1920年)4.现代广告时期(1920年以后)二、教学要求1.能准确说出外国广告业发展的四个分期;2.知道外国广告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或知识,并能画出导图;3.能分析广告业在过渡时期的特征;4.能分析现代广告时期广告业的特征。

第八章美国广告发展史一、教学内容1.宏观背景2.美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3.美国广告业的同步发展二、教学要求1.知道美国历史背景与其广告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2.知道美国多种多样的广告媒介及其特点;3.能准确说出美国广告公司的发展历程;4.能分析现代美国广告公司的特点;5.能分析美国现代广告管理的特点。

第九章日、英、韩等国的广告一、教学内容1.英国广告发展史2.韩国广告发展史3.日本广告发展史二、教学要求1. 知道日本不同时期的广告业发展概况;2. 能分析日本的广告人才培养方法和广告管理制度;3. 能分析英国历史背景与其广告发展之间的关系;4. 知道英国的基本广告管理制度;5. 知道韩国广告的基本发展脉络和特点第十章国际广告组织与管理一、教学内容1.国际广告组织2.各国广告管理综述3.国际广告管理的组织与方式4.国际广告代理制度5.国际广告大奖二、教学要求1.能说出三大国际广告组织的名称和基本情况;2.知道国际广告管理的历史溯源;3.能说出国际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4.能分析广告代理制的特点;5.能分析国际广告代理制的形成过程;6.知道国际广告代理的几种类型;7.能分析选择国际性广告代理公司要考虑的因素;8.能分析商品细分与媒介细分广告代理制度的内涵及不同点。

第十一章21世纪全球广告趋势一、教学内容1.新时期广告的特征2.四大广告传播模式3.广告在发展中的变化4.广告观念的推进5.未来广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6.当代广告的困惑和局限7.广告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1. 知道广告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2. 能分析新时代广告在观念上的革新;3. 能分析高科技的发展对广告的促进作用;4. 能结合案例分析四大新兴广告传播模式;5. 知道“一对一”原则和“AE”制走向衰落的原因。

《中外广告史》推荐阅读书目一、推荐阅读书目1.樊志育(台)著:《中外广告史》,台北三民书局,1989年5月出版。

2.樊志育(台)著:《世界广告史话》,中国友谊出版社,1998年版。

3.余虹、邓正强编著:《中国当代广告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4.刘家林著:《新编中外广告通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5.赵琛著:《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6.黄勇编著:《中外广告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黄志伟、黄莹编著:《中国近代广告》,学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8.李尔斯著(美):《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