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秦汉部分

合集下载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 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 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制度 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
和补充
的为推封进建作专用制.第主二义,在中皇央帝集制权度
下国,各家项制政度令的统建一立,这创有造利了于雏封
三 三公 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 建形经,济对和以文后化的的历发代展封. 建王
公 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但朝皇的帝中个央人官素质制往有往重对要一影代响.
史一人,负责监察
所在州部的郡国.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刺史逐 渐地方官化,向地方割据பைடு நூலகம் 力变化发展,是汉朝灭亡的 原因之一
重点解析 1、 材料一
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不受郡守领导,而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 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汉代的十三部刺史,由御史台的御史 中丞统辖,位郡守之上,对郡守进行监察.唐朝设十道巡按后改为十七 道,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负责监察地方.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实 际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 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 的派出机构.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什么特点
D
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基本规律 说说宋元时期货币变化的社会背景 说说明清时期中国货币变化体现的社会发展状况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 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 ②外贸开始: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 形成 思想文化上: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正统思想; ③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中外关系: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对外交往以陆路 为主。
景)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 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 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
B、历史地位: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地位。 C、手工业概况: 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 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 明的水力冶铁工具) 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 称为丝国 ③ 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①《五经》为教科书 (2)倡儒: ②五经博士为教师
③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
(1)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4.影响: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遭受挑战(佛教、道教)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秦汉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秦汉

二、政治
1、中央削弱相权 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①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重的传统,频繁更替丞相。 ②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重的传统,频繁更替丞相。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③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 中枢的主要决策。 中枢的主要决策。 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与机要。 ④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与机要。 ⑤“中朝 得以形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中朝” ⑤“中朝”得以形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⑥西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是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担,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四、科技 1、造纸术 发明:考古发现西汉可能就发明了造纸术。(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 ①发明:考古发现西汉可能就发明了造纸术。(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 西汉时期, 木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②西汉时期,帛、纸、竹、木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得到汉和帝赏识,被封为侯, ③改进: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得到汉和帝赏识,被封为侯,后人称这种纸 蔡侯纸” 为“蔡侯纸”。 2、火药: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将硫磺、硝石列为重要药材。 火药: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将硫磺、硝石列为重要药材。 五、艺术 1、书法:楷书形成于汉末,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书法:楷书形成于汉末,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2、绘画: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保留了许多 绘画: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 绘画的遗存。 绘画的遗存。 文学: 六、文学:汉赋 1、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 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巧文多智的特色。 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早期的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早期的赋: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 3、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 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 子虚赋》 上林赋》 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 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4、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5、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 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 6、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 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

通史复习秦汉史

通史复习秦汉史

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1、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尤
其是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统治者的政策: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 道;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 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 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宛、 成都等; 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坊市分开,设 令、长管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特点实质作用
◆主张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强君 权)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限田、轻赋役(缓矛盾); 提“三纲五常”,倡孝道。(维秩序,传美德)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官方化) ③唯心主义与神学倾向(体系化)
⑴功: 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 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⑵过: 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秦始皇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 知错就改——理智的君主 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
◆实质 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 是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 想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 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承 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有 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4)“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持批判态度。“五常”, 推崇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 的道德内涵,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可编辑全文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可编辑全文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承秦制:继承秦朝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法律、土地制度、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有所损益: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制、内外朝制度等。
(一)政治: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 行制度。
秦朝与2.西西周周与政秦朝治政制治制度度的的比比较 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分封制与宗法 形成了建立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制相联系,以 血缘宗法制度 奴隶制的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血缘关系为基 上的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
高度集中

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 郡县制在国家 实行俸禄制度,
一、秦汉时期
3、秦朝的灭亡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原因:暴政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徭役繁重; 严酷法律。
4、评价秦始皇(回顾古代帝王评价方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写道:“这 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 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 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世卿世禄制
官僚政治(郡县制)
皇帝授予
服从上级、皇帝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 相互监视,庞大臃肿 和运转不灵
收入只有俸禄,贪污 受贿就成了官僚政治 的一大特色。
皇帝来任免,人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控制工商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度 量

(三)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PPT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PPT课件---秦汉共20张PPT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能力提升 探究: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本海ຫໍສະໝຸດ 南到南海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 经济:两汉经济特征:重农 抑商成为基本国策,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 受到严格限制(时间、空 间);铁器和牛耕普及, 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 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小农经济发展受阻;封建庄园大地产 制盛行
• 文化: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统 治思想,由“黄老之治” 到“独尊儒术”; 经董仲 舒改造的儒家思想被确 立为统治思想,“外儒 内法,济之以道” ;佛 教传入,道教兴起,出 现三教并立局面;实用 性科技发展,造纸术 发 明,奠定了传统科技在 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文 学创作受到楚文化影响 注重思想控制。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气势恢宏。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葱 岭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北跨阴山



本海南ຫໍສະໝຸດ 南海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两汉政治特征: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从军事、政 治和经济上 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初步形成 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 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 诸侯 和官员的监察;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和“武 帝盛世”、“光武中兴”;君主专制加 强,“汉家之制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3.管仲:从重农的角度提出了地博抑而末国的贫主者张,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秦汉至魏晋)课件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秦汉至魏晋)课件

“天下苦秦”:秦国的暴政和速亡
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 发适戍。入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 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 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
——《淮南子 · 汜论训》
当时全国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 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 分之一以上。秦朝又推行严刑峻法, 把数十万人民变成国家的囚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 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利于经济发展;促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汉初王国问题
西汉二百余年,以武帝期 为界,前后之历史状态差 异极大。汉初之六十余年 间,其历史状态具有相当 的独特性,而此种独特性, 又在很大程度上是战国末 年以及秦楚汉间历史特征 的延伸。 后战国时代、马上天下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目的、作用) (1)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2)建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两汉中央集权的巩固 (二)两汉的社会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农具改进(犁壁)和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2)兴建水利工程(白渠等)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东汉时出现青瓷 (2)商业:实行盐铁官营,全面控制工商业 (3)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丝绸远销。获 “丝路”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政治
1、秦朝 (1)统一中国:统一六国、拓展疆域、水陆交 通、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思想专制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官僚政治 ②特点:皇权至上、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 (4)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暴政
秦汉朝代更迭 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始皇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刘秀)
秦汉时代特征
1、政治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和巩固 3)官僚政治形成 2、经济 1)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精耕细作日益成熟 2)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 3)外贸开始:丝绸之路(海、陆)的开通 3、文化 1)思想文化专制 2)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流 3)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秦朝 1、思想: (1)崇尚法家思想 (2)焚书坑儒 2、文化: (1)以法为教、严禁私学 (2)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3)艺术:雕塑,兵马俑 (二)汉朝 1、思想:思想大一统 (1)汉初无为而治 (2)董仲舒新儒学构建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宗教:西汉佛教传入,东汉本土道教兴起 3、教育:官学体系建立,中央太学、地方郡国学 4、文化: (1)科技: A.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B.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C.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基础, 誉为“万世宝典” (2)艺术: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汉赋,纪传体史书 (4)文字:小篆、隶书
(2)手工业 1)手工业类型 A.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盐铁官营政策,占主导,自然经济 B.民营手工业:重农抑商,受压制,商品经济 C.家庭手工业:小农经济的补充,自然经济 D.田庄手工业: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割据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2)发展概况 A.冶铸业: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鼓风冶铁) B.纺织业:发达,丝绸之路,丝国 C.陶瓷业:东汉青瓷 (3)商业 1)政策:重农抑商、货币官铸、盐铁官营、征收重税 2)表现 A.市的形成与发展:设官管理、市坊分离、时空限制 B.商业都会的发展 C.对外贸易:陆路为主,海路为辅
秦汉时期的政治
2、汉朝 (1)中央官制: 西汉:中外朝制度 东汉:尚书台 (2)地方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 东汉:州郡县三级 (3)地方监察:刺史制 (4)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
秦汉时期的经济
一、秦朝的经济 1、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3、工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二、汉朝的经济 (1)农业: A.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普及推广;垄作法、代田法 (赵过) B.土地关系:东汉租佃制普遍,田庄经济兴起 C.生产工具:耧车、耦犁、犁壁 D.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E.水利工程:白渠、漕渠、龙首渠、井渠,东汉王景 治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