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楚汉》纪录片解说词

《楚汉》纪录片解说词(开头)公元前210年,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秦始皇的突然离世,让整个帝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两位英勇的人物——项羽和刘邦,从混乱中崛起,他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最终决定了楚汉争霸的历史走向。
(第一集:鸿门之客)随着秦始皇的离世,楚怀王约定:先入关者为王。
这是一场灭秦的竞赛,也是对两位英雄意志的考验。
项羽,力挽狂澜,凭借强大的武力一路过关斩将,而刘邦则巧妙地利用形势,顺势先入关为王。
然而,项羽自视甚高,心有不甘,于是兵强马壮的他随后入关,意在杀刘邦以稳王位。
一场鸿门大宴,两位准“秦王”的斗志与智谋在这场筵席上碰撞出火花。
项羽自负,刘邦只求自保,历史的巨轮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第二集:暗度陈仓)鸿门宴之后,刘邦流落汉中为汉王,而志得意满的项羽则称霸天下为楚王。
然而,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
名将韩信的登场为这场争霸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提出的“明出子午,暗渡陈仓”的战略为刘邦重返汉中吹响了号角。
暗渡陈仓也成为了韩信的成名之战,刘邦借此重夺汉中。
项羽身陷与齐国的战争无法脱身,刘邦趁机攻占彭城。
令人惊叹的是,强悍的项羽最终还是以大迂回的作战方式重新夺回彭城。
楚汉进入了对峙阶段,两位英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三集:楚河汉界)楚河汉界,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地理概念。
如今它成为了楚汉争霸的象征。
项羽和刘邦的军队在蜿蜒曲折的楚河畔对峙数年。
这期间发生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战斗和事件。
韩信的谋略、英布和彭越等名将的崛起以及反间计、游击战等聪明策略的应用都让人目不暇接。
最终,刘邦凭借着卓越的谋略和众将的支持扭转了战局项羽大势已去。
(第四集:霸王别姬)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和柔情。
在纪录片《楚汉》的最后一集中我们看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虞姬就像历史所记录的一样在纪录片里一样昙花一现的出场又惊鸿一瞥的谢幕。
她的存在为这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份柔情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复杂。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战争史诗,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相争时期。
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激烈的战争、政治斗争和智谋较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后,楚国和汉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势力。
楚国由项羽领导,汉国由刘邦领导。
两人都是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将领,因此楚汉之争成为了一场充满智谋和勇气的较量。
楚汉之争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巨鹿之战、垓下之战和巨鹿之战。
这三场战役,无一不是楚汉之争中的关键战役。
其中,巨鹿之战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第一次决战,双方兵分两路,最终刘邦以少胜多,击败了楚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垓下之战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刘邦在此战中趁项羽大意,成功斩杀了项羽,最终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除了战争,楚汉之争中的政治斗争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邦和项羽在政治上的较量,不仅体现了两人的智慧和胆识,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开创了汉代的
繁荣,而项羽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他的一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总的来说,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故事,它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这段历史故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楚汉之争的故事,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楚汉之争简介

楚汉之争简介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以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分析中文名称:楚汉之争参战部队:楚、汉、九江、雍、塞、翟、韩、魏、代、赵、齐、衡山等战争结果:汉王刘邦胜利,建立汉朝时间: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地点: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人物:项羽范增刘邦韩信陈馀楚汉之争详情京索之战,汉军击败楚军,项羽退回荥阳以东,而汉军亦不能过荥而往东。
楚汉相持于荥阳。
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魏王魏豺重新归汉,遭到魏豹的拒绝,汉二年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即月攻破安邑,曹参俘虏了魏豹,将魏豹带至荥阳。
汉二年九月,刘邦派陈豨、韩信、曹参攻打代国,后九月,平定代国,斩杀代相国夏说。
汉三年十月,刘邦派原常山王张耳收复赵国故地,韩信与张耳一同前往,陈兵井陉,赵王因代地已失,又闻汉军攻打井陉关,集结赵军主力至赵国北部抵挡汉军的进攻,此时刘邦趁赵国南部空虚,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攻克河内,从南面进攻赵国,接着攻克了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当邯郸失陷,在井陉与汉军对峙的赵军主力进退两难,张耳与韩信在井陉大败赵军,赵将戚逃跑至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县),被曹参斩杀。
赵王歇逃到襄国,张耳与韩信追击,刘邦亦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赵王歇。
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
燕王臧荼降汉。
荥阳成皋战线汉三年十二月,韩信与张耳留下在赵国继续作战,刘邦返回荥阳。
此前英布被随何策反,项羽派龙且攻打英布,英布战败,与随何回到了荥阳。
刘邦召见英布,派英布重返九江,收聚数千人归汉,刘邦也离开荥阳,从成皋南下,到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一带迎接英布,给英布增兵,一起回到成皋。
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运输粮食来荥阳。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激烈的战争时期。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之间的权力斗争。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则是楚汉之争中的主要反抗者。
楚汉之争的故事始于刘邦和项羽在垓下之战的对峙。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决战。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项羽败走垓下。
这场战役标志着楚汉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垓下之战之后,刘邦逐渐扩大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力,而项羽则率领残余的楚军南下。
楚汉之争的战火蔓延到了长江流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
在这一阶段,刘邦的汉军逐渐占据了上风,而项羽的楚军则陷入了被动局面。
最终,楚汉之争在巨鹿之战中达到了高潮。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和项羽再次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刘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项羽被迫投降。
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建立了汉朝,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楚汉之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战争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
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之间的斗争,不仅是一场权力之争,更是
一场民族命运的较量。
这段历史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了民
族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铭记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英雄们。
楚汉之争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段重要篇章,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和教育。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珍惜国家的繁荣稳定,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国与汉国争夺天下霸权的历史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统一。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
实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和政策,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和汉国成为了最有力量和影响力的对手。
楚国
由项羽领导,汉国由刘邦领导,两人都是秦朝末年的义军领袖,他
们联合起来反对秦朝。
楚汉之争的战争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刘邦在巨鹿之战中被
项羽打败,被迫退守荥阳。
但随后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大败项羽,逼
迫项羽自焚身亡。
最终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皇帝。
楚汉之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刘邦建
立的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封建王朝,对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楚汉之争结束了秦朝的统一,为中国历
史上的分裂局面埋下了伏笔。
最后,楚汉之争也为后来的政治格局
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
总的来说,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楚汉之争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对当代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19楚汉战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一样如此充满魔力,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战争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战争的本身,因为这场战争的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两千年来一直融入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甚至是我们的大脑神经和血液之中,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思维,甚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更是星光璀璨,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男人形象,诸多的配角也同样光彩夺目,他们的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屈辱与奋进,忠诚与背叛,英雄与美女,战争与和平,在秦朝末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名闻千古的旷世大戏。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秦始皇出巡图这是一支十分壮观的出巡队伍,仪仗队伍仪态万千,其中一人站坐在车辇上,威风凛凛,人见人畏,他就是秦始皇,一群来自江苏丰、沛一带的征夫在咸阳城中正遇上秦始皇出行,众人见此场面无不惊叹,忽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大丈夫生当如此,说话之人正是日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沛县丰邑人,是个不守本分的农民。
刘恒诺是丰县当地刘邦祠堂的守祠人,刘邦称帝后,把丰邑改为丰县,同时在此设立祠堂,派专人看守,刘恒诺和这座祠堂同样有名,他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学者,一直从事早期刘邦的研究工作,他为了更好地研究刘邦,三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刘氏祠堂内,当时刘邦就出生在这里。
刘恒诺刘邦第七十三代孙刘:汉高祖刘邦,他一生中间好吃、好喝、好朋、好友,所以成天他不愿意这个干农业生产劳动,成天领着朋友到家来吃啊、喝啊,不干农活。
据史料记载,当时刘邦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而就是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小人物,后来却混上了一个亭长的职位,与沛县县衙里的官吏个个打得火热,有一次,县令的好朋友吕公乔迁之喜,县上的官吏都去祝贺他,规定礼品不够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递上礼单,上写贺钱万,吕公觉得奇怪,亲自出门迎接,其实那只是一张白条,刘邦满不在乎地坐在首席高谈阔论,客散后,吕公对刘邦说,自己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他,刘邦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吕公许配给刘邦的这个女儿,就是日后一度将西汉王朝闹得天翻地覆的汉高祖皇后吕雉。
《楚汉》解说词

《楚汉》解说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楚汉战争无疑是一段充满英雄气概与战争硝烟的篇章。
这部纪录片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画面,再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楚汉》,探寻那段历史的辉煌与沉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东方,意外死在路上。
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狼狈为奸,伪造遗诏,将无能的胡亥推上了皇位。
胡亥没有秦始皇的魄力和声威,却更加残暴、骄淫。
于是,帝国积蓄多年的危机被推向极端,终于火山般爆发。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发难,一片混乱中,刘邦、项羽脱颖而出,二人合力推翻了秦朝政权,随即展开争取天下的战争。
这是一场文化味儿十足的战争,留下了大量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楚河汉界、逐鹿中原、约法三章、四面楚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等。
刘邦,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不愿意种田,只喜欢喝酒、女色,整日游手好闲,专爱结交一帮狐朋狗友。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所事事的人,却在秦始皇死后,楚汉战争中崭露头角。
他故意给自己的出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让老百姓相信他是真龙天子,这让后来的不少帝王争相仿效。
而项羽,他是反秦浪潮中最为鲜明的历史人物之一。
在灭秦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自视甚高。
他身怀绝世武艺,却有勇无谋。
身边的亲信和战将一个个离去,注定了他的失败。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失败的英雄,他的战神形象却深深刻入了历史,令后人感叹不已。
《楚汉》这部纪录片以怀王之约为起点,讲述了项羽和刘邦两位历史人物为了争夺秦王宝座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从鸿门宴到暗度陈仓,从楚河汉界到霸王别姬,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如何用智谋一次次化解危机;也可以看到项羽如何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最终败给命运和自己的性格。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许多名将登场。
韩信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明出子午,暗渡陈仓”的战略为日后刘邦重返汉中吹响了号角。
暗渡陈仓也成为了韩信的成名之战。
刘邦重夺汉中后,项羽陷入与齐国的战争无法脱身,刘邦又趁机攻占彭城。
楚汉之争简介200字

楚汉之争简介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在秦朝灭之后,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争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 ,历时近五年。
在战争期间,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挺进关中,自立为西楚霸王。
而刘邦在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的策略下,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双方势力在多个地区,包括陕西、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展开激战。
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奠定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场战争也充分展示了刘邦和项羽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楚汉战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一样如此充满魔力,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战争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战争的本身,因为这场战争的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两千年来一直融入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甚至是我们的大脑神经和血液之中,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思维,甚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更是星光璀璨,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男人形象,诸多的配角也同样光彩夺目,他们的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屈辱与奋进,忠诚与背叛,英雄与美女,战争与和平,在秦朝末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名闻千古的旷世大戏。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秦始皇出巡图这是一支十分壮观的出巡队伍,仪仗队伍仪态万千,其中一人站坐在车辇上,威风凛凛,人见人畏,他就是秦始皇,一群来自江苏丰、沛一带的征夫在咸阳城中正遇上秦始皇出行,众人见此场面无不惊叹,忽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大丈夫生当如此,说话之人正是日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沛县丰邑人,是个不守本分的农民。
刘恒诺是丰县当地刘邦祠堂的守祠人,刘邦称帝后,把丰邑改为丰县,同时在此设立祠堂,派专人看守,刘恒诺和这座祠堂同样有名,他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学者,一直从事早期刘邦的研究工作,他为了更好地研究刘邦,三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刘氏祠堂内,当时刘邦就出生在这里。
刘恒诺刘邦第七十三代孙刘:汉高祖刘邦,他一生中间好吃、好喝、好朋、好友,所以成天他不愿意这个干农业生产劳动,成天领着朋友到家来吃啊、喝啊,不干农活。
据史料记载,当时刘邦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而就是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小人物,后来却混上了一个亭长的职位,与沛县县衙里的官吏个个打得火热,有一次,县令的好朋友吕公乔迁之喜,县上的官吏都去祝贺他,规定礼品不够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递上礼单,上写贺钱万,吕公觉得奇怪,亲自出门迎接,其实那只是一张白条,刘邦满不在乎地坐在首席高谈阔论,客散后,吕公对刘邦说,自己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他,刘邦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吕公许配给刘邦的这个女儿,就是日后一度将西汉王朝闹得天翻地覆的汉高祖皇后吕雉。
项王故里江苏省宿迁市距离沛县丰邑四五百公里的地方,也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出巡,秦始皇一生出巡五次,每次都堪称声势浩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路过会稽郡时,这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有幸得见,羡慕不已,他手指着端坐中间的秦始皇说,我将来一定要取代他,这个人就是项羽。
据史书记载,项羽小时候读书不好,学剑术也不成,他的叔叔项梁骂他,项羽说,识字只不过是记录姓名,剑术只能同个别人对敌,都不值得学,他想学一种本领叫万人敌,一个人能打败许多人的本领,项梁便教他兵法。
程芳银宿迁学院教授程:项羽的志向非常远大,这个一般人都认为说史记上说,司马迁说项羽这个人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说他力量大,个子大,那么按照我们现在基本的算法,如果那个时候一尺算七寸的话,八尺余,七八五十六寸,一米八才五尺四,将近一米九的高度,这是个帅哥,第二个是力气大,力能扛鼎,所以当地的民间传说也好,包括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也好,他的力气足以把千斤重的大鼎轻而易举地举起来。
程芳银是当地宿迁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当地西楚文化研究所的所长,由于一直生活在这里,他对原籍江苏宿迁的项羽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当时项羽对强大的秦国也有一种更为特殊的感情,项羽,楚国人,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项羽的爷爷项燕,为当年楚国的名将,在与秦国大将王翦的交战中兵败自杀,可以说项羽的家族为秦国所灭,因此项家与秦国有着国仇家恨,这样的仇恨早早地埋在项羽的心里,成为他日后反秦的强大内驱力。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的队伍回到了长安,随着这次出巡的结束,秦帝国的危机也随之而来,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一时间秦国上下阴云密布,秦始皇去世后少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一年后秦始皇生前依靠其声威压制、掩盖的帝国危机终于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
公元前209年,即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七月的一天,天气十分恶劣,终日大雨滂沱,一支九百人的戍卒队伍冒雨行进在蕲县大泽乡泥泞的道路上,他们正要赶往渔阳戍边,但不停的大雨使他们无法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法,戍边误期将被处死,于是其中两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决定造反,这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吴广,为了使大家接受他们,吴广将一张写有陈胜王三字的帛书偷偷塞进渔民捕获的鱼腹中,戍卒买鱼回来,剖开鱼腹,发现了帛书,十分震惊,就把这件事传扬开去,当天晚上,陈胜又悄悄躲到营地附近的丛林中点了篝火,装狐狸叫,声音隐隐约约传出,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了更加诧异,第二天篝火狐鸣的奇闻异事也迅速传开了,大家暗中都指点着陈胜,从心底认可了这位将带领他们造反的首领。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彭:它这个实际上通过这个方式,来证明自己这个行为的合法性,自己这个行为的正当性,从道义上来给自己参与的同伴以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它这个作用确实也达到了。
大泽乡起义遗址安徽省宿州市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其效果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引起连锁反应,在民众的支持下,起义军很快发展为几万人的大军,他们接连攻克蕲、铚、酂、苦、柘、谯等地,在攻克楚国故都之一的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受秦暴政之苦的各地百姓,纷纷杀死地方官,响应起义,一时间,起义风潮席卷全国。
陈胜墓河南省永城市就在各地纷纷举起反秦大旗的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把义却陷入低潮,这里是位于河南永城市芒砀山脚下的陈胜墓,当时由于陈胜、吴广缺少作战经验,指挥失误,内部不和,先后被内奸杀害,起义遭受重大挫折,陈胜最终被葬在这里。
斩蛇碑河南省永城市而就距陈胜墓碑不到一公里的另外一块石碑上,记录了另外一位农民领袖起义的全过程,这位农民领袖与陈胜、吴广不同,他所带领的起义队伍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个人就是刘邦。
李俊山永城市博物馆馆长李:刘邦当时就是从沛县以泗水亭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民夫到咸阳,为秦始皇修陵墓,就是路过芒砀山时。
当时秦王朝征发各地的刑徒到咸阳修筑骊山陵墓,沛县县令就派泗水亭长刘邦押送本县刑徒前往服役,行至芒砀山时,发现刑徒一路上不断逃跑,刘邦想,这样下去等到达咸阳就没几个人了,索性让大家散伙,自己也逃到山泽中,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一伙人就在刘邦带领下藏进了芒砀的山林水泊间打家劫舍,附近一些小青年纷纷前来投奔他,于是很快就成为一股有影响的势力。
宋艳萍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宋:刘邦在成为沛公之后,率着他的那些部下去攻打丰啊的一些地方,但是都遭到了秦军的打击,他们很多地方都攻不下来,而且他的将士损失挺大的,如果这个时候他不依靠另外一些势力,他就可能会遭到覆灭的危险。
在当时众多起义军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项梁和项羽叔侄领导的起义队伍,为了避免覆灭的危险,大家纷纷投靠项梁和项羽,一直转战在丰、沛一带的刘邦,也带着萧何、张良等投奔如日中天的项梁,项羽、刘邦这两位日后楚汉战争的主角,第一次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成为战友,约为兄弟。
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一位放羊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了进一步推进反秦斗争,谋臣范增劝说项梁立楚国的熊姓王族后裔以争取民心,项梁认为有道理,便派人从民间找到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项梁、项羽领导的楚军接连大败秦军,先后攻克亢父、东阿、城阳、濮阳、雍丘、定陶,一连串胜利让项梁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秦大将章邯趁机调集兵力,偷袭定陶,项梁猝不及防,兵败被杀,项梁一死,章邯大破赵?国,以40万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巨鹿,这让新即位的楚怀王惊恐不已,他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五万兵力北上救赵,与此同时楚怀王派刘邦率军挺进关中,当逼秦朝的腹心之地,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可以称关中王,这也为日后留下了巨大隐患,由于宋义有意拖延时间,行至安阳,逗留46天拒不出战,项羽复仇心切,担心丧失战机,遂杀死宋义,众将士慑服,共推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掉营房,每人只带三日军粮,自绝后路,到达巨鹿后,反把秦朝大将苏角、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断其粮道,九战九胜,大破秦军,杀死苏角,生俘王离,其余秦将有的被击毙,有的被迫自杀,曾经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王离军团消失在巨鹿城外。
程芳银宿迁学院教授程:史记上这样说,九战,绝其甬道,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投降,自烧杀,也就二十多个字交代了巨鹿之战的具体经过,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项羽这个时候是用自己的四万部队而攻击了王离的中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壁上观的那些诸侯们,发现楚军每一个人都是以一当十啊,所以很快地就击败了王离的军,所以俘虏了王离,在这种情况下,所以作壁上观的诸侯军,这个时候一个一个再看项羽,那就是膝行而前,都不敢仰视,那么因此,就这一仗打下来之后,名声大震,大家都知道,原来虽然知道他举义,但是这个时候发现项羽确实是个人才。
由于秦军主力开赴赵地,西线空虚,所以刘邦军一路没有遇到大的阻力,刘邦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尽早入关,因此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直捣咸阳,这时秦政权内部发生政变,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皇帝,同时派人与刘邦接头,企图分王关中,子婴不甘受赵高的摆布,将其诛杀,同时负隅顽抗,与刘邦大战于蓝田,结果秦军一败涂地。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彭:巨鹿之战之后,秦王朝实际上已经是丧失了抵抗能力了,由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吸引了秦的主力,让刘邦得以从这个武关偷袭,进入了咸阳。
公元前206年十月,即位仅46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绶带,奉上皇帝玉玺和兵符出城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秦王朝,其十五年统治历史成为陈迹,此时有人建议杀死秦王子婴,刘邦没有同意,只是让人将其看管起来,刘邦进入咸阳后,立刻被帝都的繁华所吸引,他打算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哙劝他说,这些奢华的东西正是秦朝灭亡的祸根,希望你封存财物库府,赶快回到霸上,刘邦不肯听,张良也劝他,刘邦顿时醒悟,这才接纳他们的意见,立刻回到霸上军营中,并召集附近乡绅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者处死,第二,伤人者根据伤情轻重定罪,第三,抢人东西者看赃物多少定罪,除了这三条,原来秦政府颁布的所有法律全部取消。
就在刘邦不遗余力收买民心,为夺取天下做准备的时候,项羽担心投降的秦兵心怀异志,在行至新安时趁夜偷袭,将二十余万秦兵全部活埋,然后率领各诸侯兵向咸阳进发,重兵屯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的鸿门。
鸿门遗址陕西省西安市刘邦则以微弱的十万兵力驻守灞上,两军隔灞水形成对峙局面,战争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