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浅探
生物质新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

原料问题
• 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制约了以玉米等粮食为 原料的生物质合成纤维的发展。甲壳素纤维原 料则过度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过高。
标准问题
• 国家目前对新型生物质纤维尚没有标准和检 测的具体要求,企业实行各自的纤维技术标准, 有的纤维技术指标明显与现实不符。
技术经济问题
• 目前新型生物质纤维生产成本普遍比较高, 国家相关的利税政策等不明确,制约了发展。
蚕丝制品
上海正家自主研发牛奶蛋白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项目、拥 有授权专利,拥有近3000平米的牛奶丝生产线 ,年产5000吨
生物质新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生产线
主要存在问 发展我国生物质纤维的战略思考
题
协作问题
• 国内涉足新型生物质纤维领域的单位有很多, 但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一些生产企业均各自为 战,技术保密和重复研发的情况比较严重。
我国生物质纤维的发展现状
江苏龙马采用低温溶解纤维素工艺生产高强度的新型 纤维素纤维,年生产规模1000吨
1、溶解
2、过滤
3、真空脱泡
4、纺丝
低温溶解纤维生物素质生新产纤维新发型展现纤状维与趋工势业化试验现场
生物质合成 纤维
我国生物质纤维的发展现状
聚乳酸纤维
长江化纤、浙江海正 集团、上海同杰良生
物材料有限公司
发展新型生物质纤维,可以实现化学纤维原料逐步摆脱对 石油的过度依赖,实现生可物持质新续纤维发发展展现。状与趋势
发展新型生物质纤维的意义
化学纤维工 业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
化学纤维工 业实现低碳 经济的需要
培育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
需要
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的需
要
生物质新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物基纤维开发动向与发展前景

生物基纤维开发动向与发展前景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前沿领域之一。
随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物基纤维技术持续高速发展。
欧洲生物塑料协会主席弗朗索瓦・比耶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基纤维,未来纺织化纤工业的相关技术、工艺、设备、人才、经营模式等方面都要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生物基纤维产业将带给纺织行业欣欣向荣的前景与潜力无穷的提升空间。
”。
依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研究报告,生物基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可再生物质的一类纤维,包括天然动植物纤维、再生纤维及来源于生物质的合成纤维,被视为工业时代下天然纤维的延续。
生物基纤维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为生物基纤维采用农、林、海洋废弃物、副产物加工而成,是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的一类纤维,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现代纤维加工技术完美融合,其纤维纺织品及其他产品亲和人体,环境友好,并有特有的多方面功能,引领全球纺织品及其他产品新一轮的消费趋势。
而各国丰富的生物质原料资源储量,也为生物基纤维的开发开了绿灯。
其中,再生生物基纤维以针叶树、木材下脚料、毛竹、麻类、藻类、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为原料,原料广且环保自然。
合成生物基纤维采用农林副产物为原材料,经发酵制得生物基原料,制得生物基聚酯类、生物基聚酰胺类等,它们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纺织材料。
生物基纤维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与纤维密切相关。
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的麻、棉、丝、毛等,实际上均是生物基纤维。
所谓生物基纤维(Bio based fiber),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提取物制成的纤维,即来源于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可再生生物基的一类纤维。
生物基纤维的品种很多,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根据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生物基纤维可分为三大类:生物基原生纤维,即用自然界的天然动植物纤维经物理方法处理加工成的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即以天然动植物为原料制备的化学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即来源于生物基的合成纤维。
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基化学纤维(Bio-based Chemical Fiber)作为一种可替代传统化学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青睐。
生物基化学纤维以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生物基技术制造而成,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和优异的可再生特性。
二、市场规模分析截至目前,全球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市场规模正在稳步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X%。
三、市场驱动因素1. 环境友好特性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当前社会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同时,生物基化学纤维具有可再生的特性,可以有效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因此受到环保主张者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2. 消费者偏好转变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使用生物基化学纤维产品。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和性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柔软性和透气性的要求。
四、市场挑战1. 成本较高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的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生物质原料的采集、处理和转化过程较为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难以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
因此,生物基化学纤维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技术瓶颈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技术相对传统化学纤维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制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纤维品质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等。
这些技术瓶颈制约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五、市场前景展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竞争力将逐渐增强。
市场研究显示,未来几年,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重要驱动因素包括环保意识增强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国是化学纤维生产大国,2016年化学纤维总产量达到*****kt,不仅超过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的50%以上,且超过中国纤维加工总量80%。
根据原料来源不同,化学纤维分为石油基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两类,其中石油基化学纤维占化学纤维总量90%以上。
化学纤维对石油基化学品的过度依赖将导致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从而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据报道,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可开采年限约40年,而我国能开采的年限也不超过30年。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寻找相应的可替代性资源。
一、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一)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我国摆脱国外的技术垄断,进而生产出具有自主品牌的纤维品种。
目前,我国已在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如:PDO、L-乳酸(LA)、戊二胺等生物基纤维原料在生物发酵和分离纯化等方面已实现突破;高脱乙酰度壳聚糖、褐藻酸盐、竹浆粕、麻浆粕等已实现批量生产和绿色生产;壳聚糖纤维、Lyocell纤维、海藻酸盐纤维和生物基聚酰胺等关键技术如纺丝、后整理技术已实现突破。
(二)产业规模至2016 年,除粘胶纤维外,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生产能力达到350 kt/a。
其中,生物基合成纤维和海洋生物基纤维产量较高且增幅较大。
目前,Lyocell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PTT纤维、PLA 纤维、PDT纤维、蛋白复合纤维、壳聚糖纤维、海藻酸盐纤维均已实现产业化。
1、生物基合成纤维目前,国内PLA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5 kt/a,主要生产包括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天长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海宁新能纺织有限公司、张家港安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PHBV/PLA共混纤维生产能力为1.5 kt/a,主要生产企业为宁波禾素纤维有限公司;在PTT 纤维方面,盛虹集团已拥有20 kt/aPDO及50 kt/a PTT 聚合及纺丝能力,实现了从PDO-PTT 聚合到PTT 纺丝完整产业链的国产化技术的生产,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拥有10kt/aPDO及30 kt/aPTT 聚合的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正在扩建220kt/a PTT复合纤维生产线;在PA56 纤维方面,丹东优先科技公司已建成20kt/a的生产线,新疆凯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筹建50 kt/a生产线。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化学纤维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为纺织、服装等行业提供了关键的原材料,还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化学纤维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各类纤维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
在服装领域,消费者对于舒适性、功能性和时尚性的追求,促使化学纤维企业不断研发创新,推出具有特殊性能的纤维产品,如吸湿排汗、抗菌防臭、抗紫外线等功能性纤维。
在工业领域,化学纤维在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行业的应用也不断拓展,例如高强度的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使用,以及具有防火、隔音等性能的纤维在建筑中的应用。
从市场供给方面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能不断增加。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化学纤维生产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逐渐成为全球化学纤维的主要生产地。
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逐渐普及,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还进一步扩大了产能。
然而,产能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部分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竞争加剧。
在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外市场对化学纤维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对于高品质、高性能的化学纤维需求较为旺盛,尤其是在高端服装和工业应用领域。
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关注价格和基本性能,对于中低端化学纤维产品有较大的需求。
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绿色环保、可降解的化学纤维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工业用化学纤维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的聚酯纤维、锦纶、腈纶等产品的占比逐渐下降,而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和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
生物基化学纤维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主要体现在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
生物基化学纤维在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主要体现在生物降解性和回收利用等方面。
06
对水资源的消耗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
添加标题
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添加标题
水资源的消耗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添加标题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节约用水,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包括种植、养殖和加工等环节。
技术创新与研发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化学纤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开发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性能和环保性
研发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生物基化学纤维
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维的循环利用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循环利用
添加标题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替代品选择
复合纤维:如棉涤纶、棉麻等,结合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基化学纤维:如PLA、PHA等,可生物降解,但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回收利用降低影响
经济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和趋势

经济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和趋势1. 前言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
作为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的重要选择,经济纤维原料不仅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详细分析经济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经济纤维原料的定义及分类经济纤维原料是指通过生物质转化技术得到的,可以用于生产纤维的原料。
根据来源,经济纤维原料主要分为两类:生物基纤维和非生物基纤维。
生物基纤维原料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质资源,如木质纤维、竹浆纤维、羊毛纤维等;非生物基纤维原料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玉米纤维、甘蔗纤维等。
3. 开发与利用现状3.1 生物基纤维原料生物基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木质纤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木质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目前,木质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和汽车内饰等领域。
竹浆纤维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基纤维原料,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竹浆纤维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非生物基纤维原料非生物基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玉米纤维为例,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玉米淀粉的提取、酶解和纺丝。
目前,玉米纤维已经被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和医疗等领域。
甘蔗纤维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生物基纤维原料,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能源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上。
4. 发展趋势4.1 生物基纤维原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生物基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将更加注重原料的可持续性和生产过程的环保性。
此外,生物基纤维原料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如在汽车内饰、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4.2 非生物基纤维原料对于非生物基纤维原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原料的多元化、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产品的高附加值化上。
此外,非生物基纤维原料的研究领域也将不断拓宽,如在生物质能源、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政策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政策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这一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丝绸、棉纺、麻纺等传统纤维产业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而在近些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在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为了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需要政府出台有力的支持政策。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科研资金扶持等方式来支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工作。
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管,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针对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政府可以出台对外贸易政策,降低出口关税,扩大出口贸易,同时鼓励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个人观点从个人观点来看,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对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品具有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易于染色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的需求。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并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以推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力度。
总结起来,政府应该加大对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拓展。
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能够加快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浅探
作者:程德宝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27期
摘要: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生物基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产过程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产品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增加供给侧供应,促进消费回流。
关键词:生物基化学纤维;研发现状;发展趋势
尽管生物基合成纤维正在持续高效地发展,仍不能取代现有的石油基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实用性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生物基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还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工程材料,在很多领域可以有更多更广的应用。
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
1.PLA纤维
PLA纤维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它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玉米淀粉、甘蔗等。
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环保性,可完全生物降解,兼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特点,作为纺织材料,具有吸湿排汗均匀、快干、阻燃性低、烟尘小、热散发小、无毒性、熔点低、回弹性好、折射指数低、色彩鲜艳、不滋长细菌和气味、保留指数低等优点。
20世纪90年代,生物发酵制备PLA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PLA的生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是海正集团。
2.PTT纤维
PTT纤维具有初始模量低、弹性回复性好、伸缩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染色性好、耐氯性好、抗污性好等优点。
PTT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为45—65℃,故其染色性能优于PET纤维,能够在无载体的条件下,用分散染料常压浮染。
PTT纤维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领域,PTT基的非织造布可以用PTT短纤维做原料,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制造,也可以采用纺粘法或熔喷法直接制造。
熔喷法制造的PTT薄型非织造布与相同类型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相比,柔软性好、抗紫外线能力强,更适合于医用纺织品的要求。
此外,PTT纤维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棉胎、外衣、装饰布、汽车坐垫和建筑安全网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3.壳聚糖纤维
壳聚糖纤维采用虾蟹壳为原料制备出壳聚糖,再经湿法纺丝制得。
壳聚糖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人体亲和性、广谱抑菌性、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且可止血促愈,可纺成纱线、面料、无纺布等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医疗、卫生、功能性纺织品及过滤防护等领域。
另外,壳聚糖纤维还可用于止血绷带、敷料贴等方面,可达到迅速凝固血液、封合伤口、止血的效果。
壳聚糖纤维用于面膜方面,具有天然的广谱抑菌、防螨、保湿等功能。
壳聚糖纤维价格高,一般壳聚糖纤维在纺织类制品中混纺比例为5%—20%,卫生用无纺类制品中混纺比例为10%—20%,医疗用无纺布制品中混纺比例为50%—100%。
4.海藻酸盐纤维
海藻酸盐纤维具有优良的阻燃性、抑菌抗菌性、舒适性、促进伤口愈合、可生物降解等特性。
其中,阻燃性能更为优越,极限氧指数为34.0%—34.4%,且燃烧过程中仅产生少量的烟气,不释放有毒气体,无熔滴,远优于市场上常见的阻燃纤维。
目前,海藻酸盐纤维产品已覆盖纺织服装、生物医疗、卫生护理、阻燃工程四大领域,适用于汽车用纺织品、功能内衣、抑菌袜、医用敷料、卫生巾、PM2.5滤芯等领域。
5.PA56纤维
PA56是由戊二胺单体和己二酸聚合纺丝得到的新型聚酰胺系纤维,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化学纤维。
PA56纤维具有密度小、耐温性好、吸湿快干、高强耐磨、本体阻燃、易于染色、柔软舒适等特性。
且PA56纤维价格低、用途广,有利于我国纺织业转型升级,可应用于功能性防护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无纺布等领域。
6.PHA纤维
PHA属线性生物基聚酯家族,是一类具有极好热加工性能的生物基聚酯。
2010年其产量达到8.81万t,大约占生物基聚合物产量的12%。
目前美国Tells公司产能5万t/a的PHA生产工厂已经运转,日本Keneka公司使用植物油为原料的PHA也已投放市场。
巴西PHB公司采用甘蔗为原料、德国Biomer公司利用蔗糖为原料的PHA商业性装备也在试验中。
中科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使用生物基PHBV/PLA材料,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和非织造布产品。
7.PBT纤维
生物基PBT纤维是以生物基BDO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酸经过聚合后纺丝得到的合成纤维。
生物基PBT纤维及其制品的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和纤维卷曲性好,拉伸弹性和压缩弹性极好,可用普通分散染料进行常压沸染,而无需载体。
2011年美国Genomatica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资助,建立起以纤维素糖作为原料生产生物基1,4—丁二醇(BDO)技术,生物基PBT才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013年日本东丽公司成功开发出生物基BDO,制备了生物基PBT,并表示将实现生物基BDO商业规模化生产,生物基PBT的制备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关
注。
我国在PBT方面起步较晚,江苏江阴和时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PBT 生产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既能生产PBT聚酯切片,同时又能生产PBT纤维的专业供应商。
8.PET纤维
近年来使用非粮食生物质制备生物基对二甲苯(PX)进而合成生物PET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美国Virent公司、Gevo公司和Anellotech公司的商業性生产装置都在2015年前后投入运行。
美国Virent公司开发了“BioFormPXTM”生物基对二甲苯工艺,与生物基乙二醇匹配制得可回收再利用的100%生物基聚酯,产品用于软饮料包装和纤维生产。
日本东丽公司使用Gevo的生物基PX制得PTA,使用已商业化的生物乙二醇成功合成了100%的生物基PET,产品性能与石油基聚酯相似。
3 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但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
一方面,我国生物质资源种类多且产量大,原料来源包括农、林、牧、海洋废弃物、副产物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可为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提供借鉴,如PET纤维所形成工程装配体系等。
生物基化学纤维拥有众多优良的性能,如:绿色无污染、原料来源广且产量大、具有生物降解性等,能有效解决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低碳、环保、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纤维,已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
预计未来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和新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的规模化稳定生产,并开发功能性、差别化品种;(2)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原料资源和开发新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如生物基二元醇生产及应用技术、PLA纤维原料制备及纤维应用技术、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等;(3)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如生物降解PET的开发和应用、生物基PET纤维的系统研发等成套技术的建立及相关标准的制订等。
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涉及多学科交叉,如:生物技术、化学工业、装备制造技术等,国外经验可供借鉴的少。
因此,下一步必须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各企业交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结论
生物基化学纤维皮肤接触性好(柔软、肌肤亲和性),穿着舒适性好,吸湿性好,易整理,高干、强湿,尺寸稳定性好,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理安全性等优势。
因此以生物基化学纤维为原料的非织造布在医疗、护理、卫生用品、化妆用品以及其他工业领域有着独特的用途。
为了提高环保意识,应大力开发原料丰富且易获取、舒适性高且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生物基化学纤维。
但是目前生物基化学纤维仍存在一些成本、技术、设备等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
寻求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市场应用、专用设备开发上的合作,开发各种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新型生产路线。
参考文献
[1]刘树英。
译。
生物基纤维开发动向与发展前景[J].中国纤检,2015(19):36-40.
[2]芦长椿。
生物基聚酯及其纤维的技术发展现状[J].纺织导报,2013(2):35—40.。